產業基金論文

產業投資基金是通過向社會發行基金募集資金,交由專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運作,分散投資於不同的實業項目,收益按投資分成的金融工具,我們看看下面的產業基金論文吧!

產業基金論文

產業基金論文

【摘要】產業基金被譽爲“有中國特色的創業投資基金”,大力發展產業基金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國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場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回顧了我國產業基金髮展的現狀,提出了發展我國產業基金的思路。

【關鍵詞】產業基金產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擴大內需金融市場國企改革

一、我國發展產業基金的必要性

產業投資基金將成爲我國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種新的低成本的籌融資工具。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中,發展產業基金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1.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產業投資基金融資來帶動基礎設施和高科技發展已是一條成功的經驗。當前我國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培育基金市場中青睞於特殊產業的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已是解決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問題的客觀要求。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是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實現適度快速增長的迫切需要。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對基礎產業、支柱行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可有效地解決國內需求不足,產業結構矛盾突出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可改變國家財政、銀行信貸對基礎設施的單一投資渠道,使該領域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其次,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有助於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有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隨着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加入“WTO”後,必須解決好基礎設施對國民經濟發展瓶頸問題,特別是在經濟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這一矛盾尤爲明顯。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按市場規律進行運作,加大基礎產業、支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投入,從而改善了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同時,這些富有活力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即高新技術企業隨着掛牌上市,將因其良好的業績,成爲資本市場的中堅。

2.我國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在工業領域,我國產業結構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低水平重複建設過多,地區間產業趨同,產品供給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突出。一方面,從形式上看大量產品生產能力過剩甚至嚴重過剩,另一方面,生產和生活中需求的許多產品,不是無能力生產就是因品種、質量滿足不了需要,而不得不依賴於進口。供給與需求結構之間的嚴重不適應導致了生產能力的結構性過剩。二是一批在過去二十年間曾經拉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增長點趨於成熟或衰退,其帶動作用明顯減弱甚至喪失,而拉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未能及時形成,出現了主導產業的階段性“斷檔”。三是產業整體素質低,技術開發能力嚴重不足,產品更新緩慢、工藝陳舊、設備老化,沒能跟蹤市場變化實現產業結構升級,那些衰退行業和企業沒能及時退出市場。四是生產集中度低,企業組織化程度低,結構相對分散,企業長鏈條、“全能型”生產組織方式沒得到脫困,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和產品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低,規模效益不足,難以適應買方市場下用戶對多品種、高質量、個性化、低成本、短交貨期的要求。五是企業經營機制落後。受短缺經濟的影響和體制的制約,大多數企業重生產、輕開發、重數量、輕質量,重投入、輕產出,重速度、輕效益,重近期、輕長遠,對市場變化反應遲緩。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短缺經濟基本結束,買方市場逐步形成。隨着市場約束的增強,以上這些結構性矛盾變得十分尖銳。企業間出現惡性競爭,虧損增加,不少企業停工半停工,大量職工下崗,使中國工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異常突出[1]。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之一就是改革我國的投融資體制,積極組建多種類型的產業基金組建,充分發揮基金這一“資本放大器”的作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3.高新技術企業亟需發展

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但有着充沛的科技資源與科技人才,近年來,在政府資金的大力支持下,開發出許多創新科技產品。然而,我國高新技術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進程慢、力度小,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長期以來,我國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資金投入,主要是通過政府向科研部門和企業分別下達計劃任務和撥款方式進行,但政府財力有限,企業自身也難以承擔交稿的科技開發費用,而高科技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資金需求量大,國家財政無法滿足,商業銀行資金不願介入,導致高科技產業往外出現投資主體缺位,資金投入缺乏、資金來源過於單一,形不成產業規模,作爲中間環節的開發投入比例低,成果轉化難,缺乏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有效激勵機制和風險規避機制,難以實現平衡投資和組合投資的快速滾動發展。

另一方面,高科技企業業績優良、成長迅速,但相對於傳統的工業企業而言,許多高科技企業屬於新興企業,規模較小、底子較薄。爲了儘快壯大發展企業,高科技企業希望利用資本市場在直接融資方面的強大功能。但由於我國證券市場尚不具備大規模擴容的條件,上市額度供不應求,而許多高科技企業成立的時間短、經營規模小,還不具備上市的條件,所以培育與扶植高科技企業、給予直接的融資支持會十分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因此,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是我國設立產業基金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我國產業基金的現狀

我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產業基金”這一概念,1985年9月中國第一家產業基金公司-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獲准成立,標誌着產業基金在中國問世,上世紀90年代國外產業基金也開始進入我國。這一時期我國的產業基金剛剛起步,產業基金呈小幅增長,增長速度緩慢,並且這些產業基金普遍存在着資本金嚴重不足的困難,只能進行小規模的投資。

1999年,科技部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指示,會同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制定了《關於建立我國風險投資體系的若干建議》,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產業基金的綱領性文件,對於我國產業基金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1999年以後,我國產業基金有了較快的發展,產業基金和產業基金資本數額開始大幅增加,到2004年中外創業投資產業基金共對253家大陸及大陸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投資額總計12.69億美元,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產業基金退出也呈現加快增長態勢。據對60家產業基金的調查,2004年共退出資金8.02億美元,是2003年的4倍。

總體來說,我國產業基金事業已經進入到一個較快增長的階段,投資比較活躍,逐步顯現出對於發展我國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創業企業的作用。但與我國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所需的產業基金相比較,其所佔的比重和規模都還很小。與美國9000億美元的產業基金規模相比更是九牛一毛。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國的產業基金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另一方面我國的產業基金投資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要推進我國產業基金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就必須爲其創造更爲良好寬鬆的發展環境[2]。

三、產業基金的運作原則

我國現階段要建立的產業基金,本質上要以實業資本爲其運作的手段。作爲大衆化的中長期投資工具在高揚“集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運作規範、共同受益”的旗幟下,積極參與國企存量資產的盤活,大規模地支持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並在資產效益的回報中不斷提高資產質量,擴大資產規模。其投資的指向應着眼於建設項目的科技含量及其先導性、規模經濟及其市場競爭力、瓶頸拓寬及其對國民經濟運行性.

基金在發起設立時,要將發起者與管理運作人才的選擇放在首位。發起者必須由那些在全國或區域範圍內社會公衆公認的形象好、信譽高、知名度廣的企業和金融機構聯合組成,這對奠定其自身素質和社會影響有重要意義。同時,鑑於基金的具體運作在許多情況下取決於管理人員的素質狀況和努力程度,其聲譽、成效與運作人員的能力、才智及社會認同度密切相聯,應制定從業人員的專業標準並進行嚴格規範的考試考覈,將真正的專家或專門人才挑選出來。基金管理公司要將本機構運作人員的有關情況通過報批文件及募集公告書介紹給社會公衆,以便公衆通過對本基金運作人員的瞭解和認同而增強對本基金的信任感。產業基金要具有規模投資效應,力求將失衡的產業結構重組、整合,並對普遍存在的地區產業同構化的企業資產加以盤活。通過設計主向投資和輔向投資的時間構成,以求既能當年給投資者滿意的回報,又能抓住回報週期長、效益更好、保障投資者未來利益的項目[3]。

四、穩步、健康地發展我國產業基金

我國金融市場並不缺乏資金,然而大量資金被迫存放在銀行,使金融風險在銀行過度集中,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規模也不斷增長。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小企業想發展需要資金,卻因爲銀行的風險規避政策而難以滿足融資需求。這一矛盾根源在於我國經濟中主要融資活動高度依賴於銀行貸款這一間接融資方式。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於中國的資本市場不發達,沒有形成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來分擔銀行體系的`壓力。而產業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這個作用。產業基金的成立拓寬了直接融資渠道,對改善我國社會資金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產生重大影響[4]。

1.加強產業基金的宣傳

產業基金作爲一項金融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人們解放思想和提高認識。而目前仍然存在以下兩個錯誤傾向:一是把產業基金簡單地與籌集資金等同。由於我國基金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或部門自發組建,缺乏一個嚴格的運作規則和長遠的發展規劃,在其發展初期存在種種問題在所難免。但是,如果簡單地將由產業基金所進行的籌集資金活動等同於一般的籌集資金,這無疑將基金的科學性給抹殺了;二是產業基金的發展不利於其他金融部門的發展,認爲產業基金將會與現有的金融部門從資金市場爭奪資金份額,二者的發展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讓廣大投資者真正瞭解產業基金的內涵及其運作規則,更主要的是其低風險性和高收益的穩定性,克服認識的片面性[5]。

2.產業基金管理機構的組織形式應鼓勵採取合夥制或有限合夥制形式

產業基金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各項相關法律法規不盡完善、外部監管體制尚不成熟健全,在證券和資產管理機構處於創業階段的情況下,產業基金採取合夥制形式,具有許多優點:第一,合夥人承擔無限責任,違法違規成本較高,因此證券及資產管理機構的合夥人自我約束和風險防範意識比較強,一般都能遵紀守法、規範經營;第二,有利於贏得客戶信任,從而有利於這類機構品牌的創立和信譽的提升;第三,由於出色的業務骨幹具有被吸收爲合夥人的機會,合夥制可以激勵員工進取並對公司保持忠誠,有利於吸引人才,培育高水平的投資管理專家團隊,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等等。因此,產業基金中採取合夥制,對於在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保障此類機構的規範經營,對於產業基金的發展壯大,將發揮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6]。

3.制定產業基金相關法律以確保其規範發展

由於沒有對產業基金進行規範的基本法律框架,我國的產業基金長期得不到法律支持,發展緩慢、規範混亂;由於沒有對公司型基金組織形式認可的法律條文,世界上流行的資產證券化要求其資產池(SPV)採用公司型結構,這在我國就沒有法律依據,因此大量採用打法律和政策擦邊球的方法,埋下許多市場隱患。因此,各方面的因素都形成了對《基金法》進行立法修改的迫切要求。一方面應該在現有的《基金法》基礎上儘快做出修改和補充,增加對公司型基金法律地位的認可;另一方面應該抓緊研究制定涵蓋各種基金形式的《產業基金法》;同時在過渡階段,一方面需要責成政府監管部門立即抓緊針對產業基金擬定和實施適用和可行的監管、治理法規;同時應該要求有關部門將目前針對產業基金管理公司的監管和治理規範納入從屬於證券投資基金監管和治理的下層框架中去,以便與證券投資基金的監管和治理做出明確的區別[7]。

4.政府在產業基金的發展中應發揮導向作用

產業投資基金作爲一種商業性的投融資主體,其市場化運作原則與發揮產業投資基金的政府導向作用並不矛盾。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匯聚廣大民衆的閒散資金,由產業基金的運營者投資於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基金的運營商可以是專門的投資基金公司,也可以成立實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混合的財團,支持並促進高科技企業的健康發展[8]。政府不宜干預基金的運作,但可以根據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通過對基金的設立審批程序和基金的基本投資限制來發揮必要的導向作用。另外還可以對設立的向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定向投資的基金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因此,產業投資基金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作出符合自身發展的投資戰略,增加了國家產業政策的可操作性。5.拓寬產業基金退出渠道

業界期待良久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終於於2006年在天津設立,它爲下一步我國發展產業基金提出了一些急切解決的問題。由於產業基金投資的都是目前流動性較差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項目成熟後主要是通過股權轉讓或上市退出,而前者不利於股權實現最大價值,後者在制度方面很不便捷。這就使產業基金的投資退出產生了問題。應加快建立無縫對接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使不同層次企業的股權可以在不同的市場上順暢退出。可以考慮設立未上市公衆公司股權OTC市場,使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企業的股權轉讓能夠及時規範。也可以考慮鼓勵個人的資金介入產業基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投資行爲負責,全民的投資行爲應該是最理性的。也可以籌劃信託基金交易市場,交易方式類似於OTC市場,定位於集合資金信託產品、產業基金和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房地產信託基金的報價與詢價、撮合與經紀服務、交易過戶、權益登記、交易清算、信息披露和查詢等[9]。

參考文獻:

[1]陳清泰.產業結構調整與老工業基地脫困[R].2002-03.

[2]謝斐.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J].全國商情,2005(6):38-40.

[3]文玲.張國平等,產業投資基金: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路徑選擇[J].特區經濟,1999(2):23-24.

[4]易珏.產業基金:企業融資的新路徑[N].國際金融時報

[5]曹信邦.裴育等,關於建立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思考[R].2006-08-03.

[6]韓世君.發展我國的產業投資基金問題初探[J].財貿經濟,2006(9).

[7]陸一.基金業的監管與《基金法》的制約[J].董事會,2007-03-02.

[8]祝健.柴宇平等,建立“海西區”科技投融資體系的戰略構想[J].福建論壇,2005(12).

[9]陳爲.天津申請籌建OTC市場,拓寬產業基金退出渠道[N].證券市場週刊,200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