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價值鏈的成本控制研究論文

基於價值鏈的成本控制系統是指企業在市場調查、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對產品規劃、設計、供應、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等階段發生的足以影響成本的諸因素進行科學、嚴格的計算,制定並分解目標成本,對實際發生的耗費進行限制和管理,並將實際耗費與目標成本進行比較,找出差異,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保證完成預定的目標成本的一種成本控制系統。其顯著特點在於成本控制的戰略性、系統性、科學性、主動性和全面性。其基本觀念可以概括爲以下五個方面:

基於價值鏈的成本控制研究論文

一、側重成本源流控制的觀念 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應該是企業成本發生的“源流”,即企業設計和產品設計。 企業設計包括對企業規模、生產佈局、廠址選擇、勞動資料的技術性能、勞動對象的質量標準、勞動者的'素質、企業的組織結構、職能分工、制度管理、企業文化等因素的規劃和確定。這些因素的性質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方式構成了成本產生的基礎條件。改變基礎條件是成本不斷降低的源泉,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企業成本結構,從而改變企業參與競爭的基礎條件。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爭取更多的成本改善,而不是改變企業的基礎條件。其實,改變企業的基礎條件是企業成本持續降低的潛力所在,具有戰略性。 產品設計一般可分爲四個過程:產品規劃、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設計。在產品設計階段,企業在市場預測、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完成產品的功能設計、原理方案的設計、產品的總體設計、各零部件的詳細設計及生產加工工藝的設計等工作。可以說,一個完成了設計的產品,就等於在圖紙上進行了一次“製造”。雖然產品設計在產品的壽命週期中所佔時間不多,但對總成本的影響卻相當大。據專家測算,這一階段所確定的產品成本佔全部產品成本的比例高達75% ~ 90%,這意味着產品設計工作完成後,大部分成本已成爲約束性成本,後續階段成本控制的餘地就不太大了。

二、重視技術經濟一體化的觀念 技術代表着產品的差異化優勢,經濟代表着成本優勢(低成本或高收益)。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取決於產品的差異化優勢和成本優勢的有機結合。所以,成本控制問題本質上是一個技術經濟一體化的問題,技術與經濟存在辯證統一的關係。 1.技術與經濟密切相關。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運用一定的生產經營技術,而任何技術的應用都必須耗費和佔用一定的經濟資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財力資源),二者不可或缺,是同時存在的。 2.技術與經濟相互促進。經濟要發展,必須要有先進的技術,運用先進的技術會促進生產力的提高,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目前,世界上之所以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是因爲發達國家擁有比較先進的技術,它們運用其先進的技術進一步促進其經濟的發展。在通常情況下,企業運用先進的技術會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經濟資源的消耗,能夠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企業有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就有條件開發和創造更先進的技術。這就是技術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3.技術與經濟相互對立。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不能沒有較好的技術,利用較好的技術也應該考慮成本與效益問題。例如,某人制造一部能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接收到信息的手機,並大量投入生產和銷售,其經濟效益可能並不一定好,因爲需要這種高質量手機的人不多,其銷售市場不大。正因爲如此,企業在運用技術時應考慮成本與效益問題,不能一味地強調節約而不運用先進技術,也不能單純地追求先進技術而不考慮成本效益。 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企業成本控制不能割裂技術與經濟的內在聯繫,這種內在聯繫存在於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在企業設計和產品設計階段,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可以避免設計工作的盲目性,有利於提高產品的競爭優勢。在設計和生產階段,各種定額和標準成本的制定和實施、預算控制和差異分析等體現了技術經濟一體化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