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方法與習慣的培養論文

摘要:學習語文重在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閱讀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學習與不斷付出的過程.作爲語文教師,在新課標理念下,要善於指導學生平時在閱讀中要有足夠的重視,在注意培養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同時又注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方法與習慣的培養論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興趣 閱讀方法 閱讀習慣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是國家教育部頒佈的語文新大綱、新教材對高中階段閱讀課的總體指導思想.這是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精闢概括.而每學期閱讀、背誦的篇目有幾十篇,高中三年可背得二百多篇,如果都要求精讀,篇篇能夠深刻理解,篇篇能夠倒背如流,那麼將是一筆多麼巨大的財富啊!因此,語文教學重視指導學生培養閱讀觀是多麼的重要.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強烈的閱讀興趣是促使閱讀活動深入開展的內驅力,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最爲活躍的因素,要產生這種內驅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滿足;第三是入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有關問題,促使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帶着興趣去學習,在師生共同活動中,從而獲得滿足之後的快樂.如在高中必修一課程古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並序)》一文的教學中,基於這首詩歌的故事情節和矛盾關係,可以讓學生上課時進行課本劇表演.那麼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對話劇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具備編演的能力.爲了培養學生對該長篇敘事詩的學習興趣,我特設計瞭如下表演安排:演出前對欣賞表演的同學提出要求,不能光看"熱鬧",而應看出"門道",進一步對原詩進行思考,同時對詩歌、話劇這兩種不同藝術手段在表現同一內容時所產生的效果進行比較.(1)演出設主持人一人,負責演出進程的主持;由一名同學負責朗讀舞臺說明.(2)劇本分爲兩幕四場.蘭芝在焦府爲第一幕,回到劉家爲第二幕.按劇情分組表演.(3)結尾部分的處理:配樂朗誦.詩歌原作中蘭芝舉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掛東南枝的情節,以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由於舞臺的限制,學生不可能做惟妙惟肖的表演,而這一部分是戲劇衝突的高潮部分又不能做草率處理,因而採用二胡演奏《化蝶》樂曲爲背景音樂,表演殉情的劉、焦二人採用虛擬的表演動作來象徵.對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部分,由一位朗讀富有感情的同學在背景音樂中用低緩、壓抑的語調來朗誦改編過的詩句:"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爲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飛天去不回,誠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用《化蝶》樂曲來移花木,使這首詩很難在舞臺上表現的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結尾,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如泣如訴的配樂朗誦,自然地將劇情推向高潮,讓學生沉浸在音樂裏,忘情於故事中,收到"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課堂藝術效果.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在課堂裏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的'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

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多搞一些課內外的閱讀競賽,教師在平時教學以及競賽中要注意發現、培養閱讀能力強的苗子,鼓勵並公開表揚他們,讓他們經常在班上朗讀,推薦他們參加學校組織的詩歌朗誦會、演講會及徵文比賽等,使他們成爲同學們學習的榜樣.例如這學期我所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在參加學校"八榮八恥"主題活動徵文比賽中,有多名同學分別獲一、二等獎;在南海區宣傳標語徵集比賽中,204班的李藝詩同學獲三等獎;在全國第七屆"新世紀"杯徵文比賽中,205班的劉思敏同學獲三等獎;在學校飛翔文學社組織的"我愛我家(校)(國)"即時作文比賽中,205班的劉思敏、馮麗娟同學分別獲一、二等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水平的閱讀,會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閱讀效應也會逐步形成的.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培養起來了,葉聖陶先生所提倡與追求的"不待老師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達到了.

二、重視學生閱讀方法的掌握

閱讀方法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最爲重要的部分.在指導閱讀中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整體性與創造性.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師應首先有整體閱讀意識,諳熟整體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薰陶感染,得到潛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整體閱讀習慣.如:每教一篇課文都不應急於進入分析階段,而應指導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形式,要求學生確定對課文的整體觀念,讓課文中的"人"有個整體形象,讓課文中的"事"有個整體概念,讓課文中的"景物"有個整體輪廓,讓課文中的"問題"有個整體思考.如在對高中語文必修四課程《寶玉捱打》一文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我設計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導語:"《紅樓夢》不以驚險情節見長,其藝術成就及思想價值均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極致.我們這兩節課就以小說中'寶玉捱打'的片斷爲例,體味其情節波瀾的設計之妙."然後第一課時以導讀爲主,對小說賞讀的一般規律進行闡釋,指導學生遵循規律,理出全文線索.第二課時以討論爲主,教師提出恰當準確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討論中可進行點撥式賞析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創設探討氛圍,提高學生的賞析審美能力.該文節選自《紅樓夢》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動脣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裏錯以錯勸哥哥"."寶玉捱打"是小說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寫出了寶玉和整個封建勢力的矛盾日益尖銳化,隨着文中導火索的鋪設引發了這一場不可避免的衝突.爲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把握,就得給他們理清思路.記得吳功正先生講到《紅樓夢》情節設計的特色時,曾將起伏跌宕的情節論爲三態:一是"潛流暗滾",矛盾的積聚時期,表面看似平靜的水面,實際上內中包含着衝突和鬥爭的潛流;二是"驚濤大作",對立雙方矛盾衝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與內在都以非常的形態出現;三是"餘波漣漪",衝突過後,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紋盪漾,進一步深化矛盾,爲下一輪衝突埋下伏筆.因此我上課時給學生拋出此"三態",並指出其中"寶玉捱打"這一片斷就充分體現了這個特點,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樣具體體現的.通過老師點撥和速讀,學生依據"三態"理論快速而準確的理清了全文的情節層次.達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在注重培養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同時,老師還應在閱讀中逐步發掘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我告訴學生:"美國詩人柯勒律治把讀書人分四類: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讀書好象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比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變.第三類,象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漏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類,象是石牀的礦工,把渣甩一旁,只揀些純淨的寶石.你是屬於哪一類的呢?"學生都有共識:只有第四類讀書人在閱讀過程中才完成了"礦石"到"寶石"的昇華過程!具有創造式閱讀能力,是現階段社會新課標理念下所急需的創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質之一.這便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談不上自覺學習,更談不上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可以喚起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醜惡的憎恨,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插上理想的翅膀,獲取奮鬥的力量.我時常給學生講當代著名作家葉文玲的故事.她在《我的"生長果"》一文裏,談到了她寫作的成長之路.她的經驗很值得借鑑:她從小便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她從小便愛讀書,"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她如飢似渴看"香菸人"小畫片,翻印畫面的連環畫,跑小鎮上興辦的文化站圖書室"囫圇吞棗",讀得很多很多,悟出了文章文學的真諦,寫出了許多奔放流暢、感人肺腑的篇章.而我所在的學校裏,大部分生源都並非閱讀能力強、能說會道的學生,爲了讓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就得善於引導學生愛看書、多看書.例如我在教授高中語文必修四課程《羅曼·羅蘭》一文時,基於該文是人物傳記,我在課前做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在世界的文學長廊裏停駐着許許多多的名垂千史的偉人們.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你們熟悉的偉人嗎?那麼,在西方也有一位非常卓越的人,他不僅在小說創作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在音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希望同學們在課餘時間多些去圖書館走近羅曼·羅蘭."學生積極性很高,有到圖書館查找資料的,有到學校電教室上網搜索資料的.上課時,《羅曼·羅蘭》的學習主要是學生的閱讀心得展示課.有的對該文的作者茨威格感興趣,能說出茨威格在詩、短論、小說、戲劇和人物傳記寫作方面均有過人的造詣,尤以小說和人物傳記見長.有的能一口氣背出作者代表作有小說《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感覺的混亂》、《人的命運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危險的憐憫》等;傳記《三位大師》、《同精靈的鬥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等.有的語氣沉重地道出了茨威格的生平:"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結識羅曼·曼蘭和羅丹等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爲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感覺理想破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也有的學生能說出書中人物傳主羅曼·羅蘭的代表作是《約翰.克利斯朵夫》,其被高爾基稱爲"長篇敘事詩",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巨着共10卷,全書猶如一部龐大的交響樂.該巨着獲得1913年法蘭西學士院文學獎,1915年獲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通過積極發現和熱情交流,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瞭解到作者與作品人物的人生經歷,體會其人格精神,從中也吸取了人生的教益.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中的一大任務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會讀書,讓學生'潛心會本文'".學習語文重在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閱讀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學習與不斷付出的過程.語文教學中,打破文體的限制,從興趣出發,從藝術相通原則入手,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一篇課文裏達到語文教學的三種境界: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培養相應的語文能力──發展個性.這樣堅持下去,提高課堂效率,搞好素質教育,將不會成爲奢談.作爲語文教師,在新課標理念下,更要善於指導學生平時在閱讀中要有足夠的重視,在注意培養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同時又注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的"礦砂"自然便會被淘成"黃金",學生自然會進入"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的閱讀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