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在整個會計覈算體系中預算會計是會計分類中較爲重要的一種,預算會計覈算廣泛應用於我國的一些非盈利單位。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預算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歡迎查看。

預算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

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社會公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隨着經濟體制改革和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預算會計制度的諸多問題和侷限性逐漸產生和顯現出來。公共財政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是績效預算實施的必要條件,建立完善的財政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完整地提供財政信息;運用績效預算的科學管理工具和方法促進績效預算的實施進程,才能提高績效預算的決策和執行效率。

關鍵詞

現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問題分析;改革

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基本體系由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構成。現行的預算會計只是覈算、反映和監督政府及行政事業單位以預算執行爲中心的各項財政資金收支活動的專業會計,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預算會計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社會公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隨着經濟體制改革和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預算會計制度的諸多問題和侷限性逐漸產生和顯現出來。

一、相關研究綜述和概念

(一)相關研究綜述

預算會計準則的歷史起源較早,但是現代意義上的會計準則的出現還是在近代的資本主義社會,西方國家在“會計覈算”領域的研究成果較國內更加豐富,在近三十年來我國在會計覈算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90年代以來衆多發達國家,例如,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已經開始對本國的會計覈算進行了改革,並引起了相關國際機構的關注。stalebrink研究了固定利息模式下的預算會計與收入管理之間的關係,並建立了相關的應用模型。monson在2000年對預算會計準則與市場經濟發展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作者指出隨着各國政府在公共財政的預算管理中越來越成熟,政府和一些非盈利機構在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上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向適應了,預算會計的發展可以使得政府的資金使用更加有效率,從而增加了社會福利,促進了社會的發展。salmcnasi對不同國家的預算會計進行了比較分析,作者在研究中發現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往往能夠制定比較好的預算,並且能夠較好的執行,而那些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預算會計準則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不同的預算會計準則使得國家的發展也有所差異,最後,作者指出發展中國家進行預算會計準則的調整是十分重要的,並提出了相關的發展建議。我國的預算會計在改革開放以後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學術界和政府在預算會計實踐和理論上都進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劉光忠對我國預算會計改革進行了探索,作者作爲在進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時處理好預算與會計的關係、我國國情需要和國際慣例之間的關係是實現我國會計改革的必然要求。廈門大學的吳向能以我國當時的財稅改革和政府職能轉型爲背景對我國預算會計體系的發展和現狀進行了研究,作者認爲只有將原有的預算會計發展成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政府會計纔是預算會計的發展方向。

此外,作者也提出建立與國際社會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預算會計體系對於我國自身的發展和融入世界發展都是有促進作用的。郭宇指出不論是在我國的會計覈算體系中還是在國外發達國家的會計覈算中預算會計規範與市場中企業的會計規範都是會計覈算領域的兩大主要規範,我國以及初步實現了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預算會計準則,並且我國的預算會計還在隨着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改變。在當下我國的預算會計準則中還存在一些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地方,與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相比還有改進的空間,最後,作者也提出了相關的促進建議。

(二)相關概念

1。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是會計工作領域的規範性方針和工作指南。當前對會計準則的劃分有不同的依據和標準,其中採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單位的經營特性來進行劃分,通常分爲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會計準則也是規範會計信息記錄和披露的系統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使會計覈算變得真實可信同時又是標準一致的從而便於使用。

2。預算會計準則體系預算會計制定的目的是爲社會非盈利機構的會計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規則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預算會計準則體系是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國家非盈利組織進行財務覈算的會計規範。

二、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不適應績效預算的問題分析

1。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方法,在收付實現制會計制度下,可以通過提前或延遲現金支付來人爲地操縱各年度的支出,同時也不能將資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內進行攤銷。這使得政府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很難客觀、準確地反映出來,與績效預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財政透明性不相適應。收付實現制對於推行績效預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侷限性。

2。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存在的侷限性

(1)財政支出只包括以現金實際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當期雖已發生,但尚未用現金支付的部分,許多承擔的現實債務不能得到反映,不利於防範財政風險。

(2)不利於正確處理年終結轉事項。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各級財政部門經常出現預算已安排,但由於各種原因當年無法支出而不得不作爲年終結餘處理,從而出現年終結餘虛增的現象。

(3)造成人爲操作的問題。它可以通過提前或延遲支付現金,人爲地操縱各年度的支出,同時,也不能將資本性項目的購買成本在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

(4)沒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資產,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也不計提折舊。從報表上無法反映固定資產淨值情況,使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報表價值量的彙總沒有任何意義,同時也不利於準確地反映行政單位政務成本情況,不利於考覈政績。

(5)只將政府參股反映爲當期的財政支出。沒有對國有股權和有價證券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國有資本運營狀況沒有全面反映,不利於考覈國有資本運營績效。

(6)預算會計不能真實反映政府資金運動,出現財政“假平衡、真赤字”現象。其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一是財政赤字、單位結餘。在政府財政中,很多已經作了撥款處理的款項,在預算單位的會計賬目上,由於尚未實際支付,還沒有作支出處理,因而形成單位賬面“結餘”。二是財政平衡、單位赤字。政府財政表面上達到平衡,卻實際面臨着巨大的“隱性債務”風險。

三、績效預算的改革與實施

1。計劃與績效預算。計劃與績效預算,目的是對政府活動的產出成本予以衡量。在這種預算制度中,公共部門的產出與投入都受到重視。換言之,比較重視效率性。這種預算制度是由於政府公共部門追求效率產生的,也就是說是在投入—產出工具的推動下產生的。

2。設計、計劃和預算制度。這種預算制度的雛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車公司的一種管理制度。設計—計劃預算制度的基本內涵是:在設計階段,預算編制者尋求的是確認目前與未來組織之目標,以及對達成這些目標的各種可能途徑作出評估;在計劃階段,預算編制人員將設計階段所提出建議加以整合,並根據優先順序形成各種計劃,以備組織中不同層級進行決策制定時用;最後一個階段即預算階段,它的任務是通過工作分配和相應的資源分配,將每一個年度計劃轉化爲一系列具體的年度活動。

3。零基預算是將每年的預算,從“零”的基準開始,不侷限於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預算數字的高低,重新審視其業務活動,決定其優先級,並根據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預算做出最適當的安排。由於決策技術的發展使得零基預算在個人決策時顯得簡單和有效,因此零基預算主要應用於小規模的組織決策,在地方政府層面上零基預算得到了發展和廣泛應用。

四、績效預算管理的優勢

第一,績效預算管理工具改進了政府預算部門公共服務的方法與技能。績效預算分析工具的實行帶來了一系列以結果績效爲本的管理措施的運用。預算部門圍繞其績效戰略進行績效管理,採用目標管理、全面標杆管理等手段,強化政府對顧客(公民)的責任;增加顧客選擇的機會,尊重顧客選擇的權利,調查和審視社會公衆對公共服務的要求和滿意程度,讓顧客參與管理;實行戰略資源控制和成本覈算,建立以結果導向爲基礎的公共預算制度,實行績效審計和反饋與財政預算撥款掛鉤。

第二,績效預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預算的效率,產生良好的績效預算執行效果。現代化的績效預算制度要求決策者必須專業化,顧客(公民)不會僅僅因爲政府公務員的權威而信任,而是更因爲政府公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而維護其服務,接受政府的預算決策。利用不斷創新的績效預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決策者的決策水平,使其更加專業化。專業化的決策提高了決策的效率,也使實現預算結果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

五、績效預算管理分析工具的應用

1。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方法應用在績效預算中,其分級實施將促進信息在組織層級之間的上下流動,提高決策效率。與傳統的績效預算評估方法相比,分級實施平衡計分卡更能促進績效預算部門內部各組織之間的良好溝通。而且在公共績效預算部門,要達到績效目標,經常要跨越各層次和各服務部門,分級實施平衡計分卡技術能夠促進內部協調。

2。全面標杆管理全面標杆管理在績效預算中應用,其核心是給公共預算決策者提供一個恰當的方法途徑,通過對領先部門的管理學習對比,提高本部門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績效預算中全面標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在學習和引進了其他機構或私營部門的一些較好的做法後,會自覺主動地找出自己與之相比較顯現出來的不足,從而縮短差距。首先,對公共預算部門的組織績效而言保證組織活動方向的正確。

採用標杆管理,借鑑其他組織如何進行決策、如何配備組織人員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可以儘可能地做到最優決策,從而保證方向的正確。其次,在保證組織活動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推行標杆管理可使組織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再次,採用標杆管理可使部門績效得到提高,有效實現組織的績效預算戰略目標。標杆管理極爲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引進並嚴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斷反覆的一種機制。組織工作人員能通過對業務處理中存在的顯在或潛在的程序的認識,作出預測、保護程序,有效地處理業務。

公共財政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是績效預算實施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進績效預算,績效預算是以權責發生製爲前提的預算制度;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對績效預算的實施至關重要,績效預算要求項目成本衡量準確,要求反映政府活動成本充分和完整,這些都需要財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財政信息系統,才能及時、準確、完整地提供財政信息;績效預算的科學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夠促進績效預算的實施進程,同時提高績效預算的決策和執行效率,也能夠通過反饋進行正向激勵;績效預算的實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瞭解政策內涵並運用現代化手段處理業務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隊伍。

參考文獻

[1]王德祥。美國新績效預算改革及其對我國公共財政建設的啓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12)。

[2]劉羣,邱錦異。淺議項目績效預算[j]。現代商業,2008(23)。

[3]孫達男,宋良榮。科研項目績效預算管理探討[j]。商業時代,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