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風景區景觀規劃設計思考論文

1項目概況

水利風景區景觀規劃設計思考論文

另外壩後區域整體交通路網設施不合理,餘留地形土方雜亂,景觀設施匱乏,難以達到生態風景旅遊的目的。右壩肩功能空間難以體現本土文化特色氣息。

2王圪堵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

2.1規劃原則

2.1.1統籌兼顧,整體規劃

在規劃過程中應當做到對景區進行總體分析,考慮景區的近期、中期、長期的目標,把握各種有關因素,統籌兼顧。從景觀規劃的角度對景區進行總體規劃,綜合分析景區的各種景觀資源,劃定景觀的佈局[1]。

2.1.2以人爲本,因地制宜

王圪堵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不僅提升陝北水資源容量,同時也作爲旅遊觀光場所。景區的景觀規劃設計應當以人爲本,充分考慮人們的心理需求,滿足人們的觀賞和參與需要,因地制宜地安排不同的景觀,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巧妙地安排相應的建築、廣場、小品等,使景觀呈現多樣化;種植鄉土植物,並進行自然式的配置,營造良好、生態的植物羣落。[1]

2.2以大壩爲核心的王圪堵水利風景區景觀設計

陝北榆林地處戈壁沙漠之上,乾旱少雨,王圪堵水利風景區規劃力求結合陝北毛烏素沙漠地域的自然資源優勢,以大壩爲中心採用豐富多彩的植物羣落,搭建水陸交融的綠色構架。同時依託水庫附近的無定河溼地、古長城遺址、臭柏自然保護區以及豐富的沙生植物等旅遊資源,統籌考慮,形成以王圪堵水利風景區爲主體的綜合性陝北地區城市後花園。設計中通過把大壩上游水面與大壩下游花田、花海與溼地有機結合,提高了水庫資源的綜合利用價值。同時還可以把水利工程與水利旅遊資源高度契合下的壯麗大壩展現給四面八方的遊客,樹立陝北水利風景區的新品牌,打造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可識別性的水利風景區。規劃範圍爲壩址區徵地範圍內的右壩肩平臺、壩體下游壩後區域及左壩肩平臺,共計面積約614畝。

2.2.1壩後景觀設計

壩後區域是以大壩反濾體開闊區域的溼地設計、壩後電站、泄洪洞明渠和溢洪道建築物之間空留的綠地設計。壩後景觀可定位爲花田花海區、科普教育區、壩後溼地區。花田花海區位於溢洪道與壩體之間,以植物種植設計爲主。通過設計不同時令,不同種類的觀賞類灌木及地被,形成一片流動的景觀色帶。爲更好的增進遊客的體驗觀賞,花海之中佈設休閒景觀步道,沿途設計景觀觀賞平臺,供給遊客觀賞休憩活動。科普教育區位於壩後電站與壩後反濾排水渠之間,利用不同的景觀設施小品,爲遊客提供不同的水文化學習與探索體驗。陝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繩結區域”,並形成了以秦漢文化爲主體,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文化個性,“畜牧爲天下饒”,爲還原這種古牧人文特色,故位於電廠路西側的綠地,佈置設計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特色蒙古包,搭配塞上獨有的畜牧植被景觀,並在其間點綴數組牧畜景觀小品,使整個科普教育區域更加生動。壩後溼地區是壩後景觀設計的亮點,由於壩體施工完成後,壩後返濾水位較高,自然的形成上百平米清澈的水域,因此景觀設計合理利用水域資源,在保證不影響壩體穩定性的情況下,擴大壩後返濾體水域面積,並設置水深0.5m~1m之間的壩後溼地體驗區,並在水面之上佈置生態防腐木步道及景觀亭等,另外根據原有地勢地貌,溼地中間設置生態小島,島上設置環形交通步道,區域劃分爲生態觀鳥區及沙灘休憩區,另外水域搭配不同時令的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生態中心島及其他微地形上搭配栽植不同的喬木、灌木、地被等,目的爲遊人提供一個學習自然生態溼地系統的場所,更是重新改善了壩後整體生態環境,提高壩後風景資源標準。

2.2.2右壩肩景觀設計

右壩肩區域主要以庫區管理站爲主的辦公區綠化及壩址區入口空間。右壩肩景觀設計旨在彰顯壩址區主入口景觀特色及宣傳水利文化教育爲主,因此設計首先結合原有辦公樓,在其西側新建一座水文化展覽館,同時利用展覽館與西側道路之間的`空間,創建一個符合迎賓主題的入口廣場,在廣場南北兩側分別列植高大喬木,種植落葉國槐與常綠雪松豐富景觀空間層次,廣場正中間設置一處景觀噴泉形成流動的水景,同時廣場鋪裝融合水文化元素的特色磚雕鋪設,使整個廣場更加賦予人文特色,同時對壩頭兩側綠地進行景觀綠化及增設遊人休憩設置,方便遊客對庫區景觀遊覽觀光。爲更好的加強對庫區綜合管理,右壩肩壩頭新設立一座石牌坊,增設標識字體,使景觀空間上也顯得具有文化氣息。

2.2.3左壩肩景觀設計

左壩肩的地勢較爲平坦,區域主要是以高程1054m及1079m平臺上觀光遊覽的景觀設計。在左壩肩1054平臺設置百人碼頭,爲遊客提供一個對庫區水域風光觀賞、遊覽的入口平臺節點,同時增設對水域無污染的水上游樂設施,在保證庫區安全生產的同時,也能夠爲後期旅遊開發提供一大景觀亮點。1079m平臺是整個壩址區地勢最高的地方,設計對原有的地形地貌進行梳理平整,於壩頭1054m平臺佈置8m寬踏步拾級而上,兩側附以石材欄杆,直至1079m平臺中心廣場,彷彿對壩體的整體延伸;中心廣場面積約合3500m2,以中軸對稱的佈置方式設計,位於廣場中心新建一座高達26m的觀光塔,使其不僅能夠成爲遊客俯覽整個庫區的絕佳位置,同時也要成爲整個壩址區地標性建築物,另外廣場兩側列植高大喬木,配置坐凳使遊客更好的休憩活動,考慮長遠開發利用,前期佈設交通路網及觀光停車場,其他附屬綠地也栽植鄉土經濟樹種,在形成觀光交流活動空間的同時,也打造一處具有鄉土民俗文化的景觀空間。

3思考與建議

3.1水利風景區景觀規劃應與水利工程規劃同步進行

當前的規劃設計工作往往採用後置式開發模式,大多數水利風景區的規劃建設尚沒有納入水利工程整體規劃建設之中,這兩個階段建設的脫節,不利於水利風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兩者不能統一起來,前期工程建設不能爲後期的旅遊設施所利用,勢必增加水利風景區建設的困難,造成投入資金的增加,提高了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成本。再如,水利工程主要考慮工程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生態保護性等因素,而對景區所要求的景觀可觀賞性、環境協調性、設施舒適性、人性化要求等因素考慮較少,限制了水利風景區的規劃發展空間。故風景區景觀規劃應與水利工程規劃同步進行。

3.2充分認識並重視突出大壩可識別性的必要性

大壩以其大體量、大跨度的視覺震撼及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極易成爲自然環境中的地標。作爲一個景觀符號,它是人與自然相互關係在大地上的烙印。大壩又可以成爲識別水庫型水利風景區的重要景觀資源和窗口,故突出大壩的可識別性乃是十分必要的。當今以大壩爲中心發展水庫型水利風景區,已經成爲現代樞紐工程實踐民生水利新理念的切入點。外的胡佛大壩、葛蘭峽谷大壩及韋爾扎斯大壩風景區等,旨在使大壩成爲水利風景區而不同於風景名勝區的標誌。

3.3設計必須契合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的需要

在大壩建設過程中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如何修復和保護,是當前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中首先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現代水利必須從工程水利向生態水利轉變。現代水利工程的建設,在注重功能導向的同時,更應重視工程區域的環境建設,重視鄉土人文、藝術品味及自然環境與諸景觀之間的協調關係。這也是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必須遵循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王圪堵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契合現代水利工程設計理念,首先突出以人爲本、重在保護的原則,以大壩爲核心,對大壩周圍環境及其流域的生態系統進行妥善的保護。景區規劃設計中儘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增加山體護坡表皮綠化,既綠化美化環境,又減少了滑坡機率;儘可能利用再生原料製成的材料;儘可能將場地的材料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土材料的潛力,保留地域鄉土景觀元素。同時多方面堅持統籌兼顧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充分考慮完善各類相應的管理和服務功能,爲現代水利多種經營創造新的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3.4竭力讓大壩成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展示平臺

大壩是人類改造與適應自然的結果,是展示人類文明的窗口,集中展示了人類治水的智慧、思想、技術水平和工程能力。王圪堵景區規劃旨在積極整合旅遊文化資源,以水資源保護和水文化傳播爲根本,力求挖掘周邊區域濃厚的歷史文化風俗,以大壩、樞紐爲核心,規劃設計了左壩肩觀光區、壩後溼地體驗區、右壩肩水文化科普區,力圖打造一個集水利生態、休閒養生、遊覽觀光、水上游樂、科普教育等綜合功能爲一體的水利風景區,讓大壩成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展示平臺。

4結論

王圪堵水利風景區的景觀設計,堅持將大壩作爲核心標識,把水文化建設融入水利建設發展之中,注重從景觀資源的角度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積極引導社會建立人水和諧的生產生活方式。設計中將陝北文化元素、沙漠景觀元素一併融入水利風景區規劃建設中,既提升了水利風景區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品味,又展現出了現代治水興水的文化魅力,被譽爲庫壩區景觀設計理念的新進步。

作者:齊寶玉 單位:陝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參考文獻

[1]王鬆.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景觀規劃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