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交往功能的相互溝通論文

第1篇:交往空間在藝術高校圖書館設計中的體現

高校圖書館作爲知識信息中心,在高校建築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高校圖書館交往功能又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其中心工作就是將書刊資料提供給讀者利用,根本目的就是爲了教學和科研服務,使圖書館成爲學生和教師學習交流、合作研討、科研創新、社會交往的首選場所和極富吸引力的所在。

圖書館交往功能的相互溝通論文

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是北京電影學院北校區核心標誌性建築。它的建築設計力求創造出讀者與知識、讀者與讀者、讀者與館員之間交流的最佳場所,力求人文與科技交融,傳統與現代結合,書刊借閱與交流活動並重,方便讀者與便於管理兼顧,環境舒適典雅與節省管理運營維護相協調,以達到可持續發展。圖書館實行全開架管理方式,使藏書接近讀者,形成“人在書中,書在人旁”,藏借閱結合,線路近捷,網絡資源隨手可得,極大方便的利用館藏文獻信息。

電影學院圖書館在單體設計時,着眼於建築整體空間環境的塑造,空間環境與建築並重。建築造型舒展大方,力求成爲電影學院整體形象的標誌性建築。圖書館主體建築形成來源於書本的疊放組合,能夠直觀的表現圖書館的建築性質。來源於活字印刷靈感的立體文字效果提取用於立面的處理。同時,爲了同實體的體塊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其他部位採用了通透的玻璃窗,並通過不同透明度的玻璃組合,進一步展示了建築體塊的書本疊合的效果。

交往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爲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可以產生交往行爲的空間都可稱作交往空間。在圖書館中,交往活動往往是圍繞圖書館建築而存在着的,這些活動包括了交談、討論、休息、娛樂、辯論、等候等多樣化功能的開敞性空間。交往空間是一種積極的空間元素,起到了改善高校圖書館整體空間環境的作用。

作爲高校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電影學院圖書館基本功能可以劃分爲功能空間和公共空間。功能空間包括了閱覽室、書庫、視聽室、報告廳、辦公室等。公共空間包括了大廳、露臺、休息廊、咖啡廳、茶室等。交往空間多發生於公共空間,也稱作節點空間。同時,交往空間又把功能空間給連接了起來,起到了引導和整合的作用,此時也可稱作線性空間[2]。節點空間和線性空間的劃分,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只是一個相對的關係,一個需要安靜和私密,另一個則更加的開放和自由。

圖書館中人的因素是活動,開放性在建築設計中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高校圖書館交往空間的設計也是靈活多變,但在這種多樣化形式之中,仍有內在的規律可尋,並可歸納爲以下幾種主要手法。人們對交往的需求,屬於心理需求範疇。滿足這類需求,無法像滿足生理需求那樣有具體的指標,交往空間的環境吸引力對於滿足心理需求,實現交流至關重要。當交往空間擁有高品質的環境時,纔會吸引更多人的駐足,更長時間的停留和促進更多的交流活動。

1.空間的通透性

環境心裏學家認爲,人在封閉的空間裏進行長時間活動很容易導致疲勞感和煩躁感,會產生孤獨的壓迫感的心裏反應。所以在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的界面處理中,如窗、隔斷等,也強調保持一定的視覺連續性的處理手法,以強調心裏感知範圍的擴大。通透空間的存在,使讀者的視線,不再侷限在一個空間之內,可以獲得更多的感知。通透空間的存在,使空間得以開放,視線通暢,活動自由,沒有限制。人們即可以主動參加,又可以駐足參觀;既可以隨時參加,又可以主動退出,使人們獲得多種多樣的內心體驗。

2.空間的多樣性

空間的多樣性體現在對功能區域的劃分,同時也包括在同一空間學習環境中,個體或羣體具有選擇其學習方式的可能性上,如在大閱讀區域中開闢一些功能非固定的可休息又可交流的空間等。交往空間的多樣性包括沒有固定的中心、固定的功能、固定的界限,這些都由人的行爲來決定。例如,在圖書館的入口門廳處,設有四層通高的一箇中庭。中庭上方,又設以廊橋連接。當學生下課後上圖書館的高峯時間,大量的學生可能只是在中庭裏忙碌的穿梭,此時的中庭就是一個疏散大廳。當中庭有展品和海報展出時,師生在其中觀看、交流、討論,此時的中庭就會成爲一個展示空間。展廳和疏散大廳,這兩種功能時常變換交錯,原本功能單一的中庭,變得多姿多彩。

3.空間的文化性

文化作爲高校發展的永續動力,是構築高校交往空間的重要依託。並以各自特色的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高校交往空間。交往空間往往承載了這個學院的精神特質,被賦予某種人文內涵來突顯本學院的特點[3]。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的入口處寫着季羨林先生在2001年爲本院的校訓題詞:“尊師重道,薪火相傳”。並且校訓以書本雕塑的形式,立於玻璃門廳入口左側,使得這個入口空間在人們一進入就感覺到這個交往空間的人文氣息。

4.空間的流動性

流動的空間強調的`不是空間之間的分隔而是空間之間的相互聯繫和滲透。如果說,一個靜態空間提供的是一個起碼的物質功能環境,那麼動態的流動空間卻增添了空間的人情趣味。從而使交往空間的物質功能附加了精神功能,所體現的

環境上升爲意境。閱覽室,是圖書館的核心房間。以往爲了明確不同閱覽室的各自功能,往往相互獨立。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在對不同閱覽室的處理上,採用了取消全部隔牆,只保留了輔助房間(交通核、衛生間、機房)的隔牆,從而使空間的流動性增加到最大。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物質滿足之後精神滿足的問題。而藝術高校,就是一個思想交匯和碰撞特別強烈的場所。藝術高校圖書館交往空間設計的追求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形成圖書館空間的內在個性與魅力。藝術高校圖書館交往空間就像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吸引着學生在此停留和交談。這裏是人與人的吸引,也是知識和知識的碰撞。

第2篇:交往行爲理論和認知語境共同作用下的高校圖書館與讀者的相互溝通

一、交往行爲理論概述

哈貝馬斯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二代傑出領袖,哈貝馬斯的著名著作是兩卷本的《交往行爲理論》。哈貝馬斯認爲參加交往行爲的雙方在相互交流過程中,盡力將所有因素考慮在內,努力實現相互理解,圓滿地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1]。

馬瑞川對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爲理論內涵進行了探討,提出圖書館的建設理念應當走出傳統二元論的誤區,在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建立平等的對話關係,並努力形成有效的語境,使圖書館與讀者都能夠作爲交往行爲的主體進行交流,達成有效溝通,並在平等的基礎上達成一致[2]。

二、關聯理論的認知語境觀

《關聯:交際與認知》[3]一書的作者Sperber與Wilson提出提出了認知語境概念。關聯理論認爲,話語內涵的推導離不開語境因素,但不一定要依賴具體語境,因爲語言使用者經過經驗或思維已把具體語境內在化、認知化了。熊學亮的“暗室實驗”(即讓受試者進入暗室,在看不見東西的情況下,受試者仍能說出與一系列話題相關的程序)[4]很好地證實了這一點。

關聯理論認爲,認知語境是由一系列不完整的命題組成的,必須經過推理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編碼與解碼的過程才能獲得對話語的理解。語用推理依據的是邏輯信息,百科信息和詞彙信息。Sperber和Wilson指出,信息的自動處理過程使用的只是演繹推理,即消去規則(eliminationrules),而不是引導規則(introductionrules),因爲推理涉及的規則是消去規則的操作對象,它可以消去原來的假設,產生新的假設。由此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動態語境中得到言語的內涵意義。

三、認知語境指導下的圖書館與讀者的交往行爲

1.建構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平等對話關係

依據交往行爲理論,讀者與圖書館應構建構起平等的對話關係。只有建構起平等的對話關係,圖書館與讀者才能真正理解彼此需求與問題,實現圖書館真正爲讀者服務的目的。

2.盡力使讀者瞭解圖書館

應盡力使讀者與圖書館員的認知語境相一致,才能實現雙方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圖書館通過各種方式盡力使讀者瞭解各項規章制度,以及制定這些規章制度的現實緣由。定期舉辦講座,使讀者熟悉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如何熟練使用電子資源等。,要切實抓好新生入館教育工作,不能只走過場。要使新讀者熟悉圖書館的地理環境、借閱技巧和應遵守的各項規章制度。

3.盡力使圖書館瞭解讀者

作爲一個服務性機構,圖書館應盡力瞭解自己的用戶——讀者的需求。高校圖書館應做到服務教師的教學、科研與學生的學習。除提供師生所需要的資料與信息外,還應爲學校與學科的發展提供建議與戰略規劃。公共圖書館應切實做到服務社區的責任,瞭解社區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信息需求,及時與其他圖書館建立連接,獲取資料。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需求。

4.學科館員服務

高校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服務教學與科研,因此圖書館應主動走到各個學院,學科館員服務便應需而生。學科館員服務首先由美國發起,現已發展得較成熟的。在我國由清華大學率先實行,之後各高校紛紛效仿。我們可以借鑑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做法,實行嵌入式學科館員服務,即圖書館挑選具備外語,信息科學,計算機方面的專業人才嵌入到各個院系中,爲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科研服務。比如教師查找上課所需各種背景資料,製作精美課件。這需要圖書館領導的支持和院系的大力配合,只有加強圖書館和院系之間的協商與溝通才能使嵌入式學科服務順利地開展。

5.對圖書館員實行分級聘任制

爲最大程度調動館員積極性,實現更好的服務讀者的目的,對館員的管理打破終身制與工資與職稱和工作年限掛鉤的僵硬的管理制度,可以效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做法,根據館員的能力與工作態度,業績等實行不同的崗位劃分與分級工資制,最高級工資可以是最低級工資的2-3倍。擅長外語,計算機,圖書信息的館員可以從事學科館員,數據庫研發等工作。基礎館員可以從事書刊的排架,裝訂,借換等工作。館員等級的晉升與降級可行實行定期考試與評估相結合的方法。

四、結論

要建設高質量的圖書館,必須運用先進的思想理念。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爲理論解決了傳統主體論的尷尬狀況。認知語境雖最初是爲英語語言交際提出的,同樣適用於圖書館與讀者的交流,認爲圖書館與讀者的交流應盡力使讀者與圖書館員的認知語境相一致,才能實現雙方的有效溝通與交流。爲此,圖書館應建構與讀者之間的平等對話關係,建構有效的對話環境,繼續推進學科館員服務,完備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