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鬆的環境美學觀及其評價論文

一、卡爾鬆的環境美學思想--"肯定美學"下的補充詮釋

卡爾鬆的環境美學觀及其評價論文

艾倫·卡爾鬆是當代西方環境美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環境美學的創始者之一。環境美學起源於對自然欣賞的反思。卡爾鬆早期的美學思想建立在自然美學的基礎上,因而他將這種新的美學模式稱爲"自然環境模式".該模式包含"自然"和"環境"兩個維度,其中"自然"是指審美對象的自然性質,而"環境"是指審美對象存在於一種環境之中,與環境具有一種相適性。

環境美概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荒野"的美(原始的自然),一種是"人爲"的美。本文只談論第一種類型。"肯定美學"是針對原初的自然及事物,尋求的標準和探討的內容與自然環境相一致。對於"荒野",肯定美學的任務是理解自然爲何爲美,因爲在其看來,自然全美。按此觀點推論,自然環境在特定範疇之內被賦予了肯定美學的特徵。

二、自然環境的形式特性--審視與評價自然環境美的前提

研究自然環境的形式特性是審美鑑賞的前提,自然環境的形式特性與藝術中的形式主義傳統密不可分,且前者頗受後者的影響。因此,欲談及自然的審美鑑賞,決然離不開對其形式特性的闡釋。爲了更清楚地說明,首先要撇清"景觀崇拜""環境照片"與自然環境的不同概念。"景觀崇拜"強調將自然作爲風景畫去感知和欣賞。風景畫與自然環境的重大區別在於風景畫要求人由一特定視點從外部審之,而且只用一種感官--視覺感官。

"環境照片"則是主張從平面二維的角度審美自然,然而面對實際的欣賞對象時,不管有無此意識:審美者需要"置身其中",與之建立起動態關係,從任何角度、距離去欣賞它。除了看,還包括嗅、聽、觸和感受自然環境中的對象。另一個概念--構圖,對形式特性意義重大。比如,傳統的藝術對象在構圖範圍內是否統一或平衡,即與其構圖結構相關。而對自然環境而言,現實卻又是另一番景緻。自然環境只有在人類把一種構圖強加給它的情形下,才能顯示出形式特性。就這種特殊性而言,自然環境本身具有建構上的某種不確定性,這使得對它做出審美評價很困難。卡爾鬆認爲,儘管形式特性在藝術領域佔主流,但相較之下,自然環境更具有開放性和不確定性,使得人們很難發現其形式特性。他指出,如欲全面地欣賞我們的自然環境,研究美學者就必須從形式特性轉移,從非形式特性的方向看待自然環境。

三、"科學認知主義"的維度--恰當的自然審美鑑賞

卡爾鬆環境美學思想的核心是自然環境模式,由於他的思想特色強調"科學知識"在審美中的關鍵作用,故被稱爲"科學認知主義"?.這一理念認爲科學知識在自然審美鑑賞中,應當處於核心地位,這就保證了審美鑑賞必須嚴肅,而非表面性。首先必須鑑賞自然本身,然後才作爲一種環境來鑑賞。其次藉助自然科學,尤其是環境科學,譬如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提供的`知識來鑑賞自然。

那什麼是恰當的自然審美鑑賞呢?正如在藝術鑑賞中,自然對象與景觀的審美特徵依賴於它們如何被觀看。長鬚鯨是一種優雅的和龐大的哺乳動物。然而,要是它作爲一條魚來理解,它似乎顯得更加笨拙,有些畸形,或許還有一點遲鈍。如何恰當地審美鑑賞所討論的審美對象呢?首先需要在正確的範疇中感知它們,這需要理解它們是何物以及相關知識,一般說來,它需要由自然科學提供。

四、對卡爾鬆的自然美學思想的評價

其一,卡爾鬆關注科學知識在環境美學中的優先性,然而,他並未從根本上說明藝術與自然審美的區別性和自然審美的獨立性。原因是知識和認知均是外在於審美的,或者說它們是審美的一種先見,最多可以作爲審美的一種必要條件,但絕不是充足條件。

其二,卡爾鬆對自然環境模式的探討抱有非常嚴謹的科學觀念,因此,他的環境美學理論是一種認識論的美學,這種唯知識論帶有一種客觀主義和實證主義的色彩,在某種程度上有悖於美學的人文科學性質。總而言之,卡爾鬆的自然環境模式突破了傳統的以藝術爲核心的審美模式,把自然推向了審美鑑賞的視野,其貢獻值得肯定。但是,這種美學理論顯然還有不足之處。

其實,科學在審美中的分量有限,不能喧賓奪主居於核心地位,唯有擺脫科學認知主義的束縛,多維度地去看待和分析問題,方能實現"如其本然"地欣賞自然。

參考文獻:

[1][加]艾倫·卡爾鬆。自然與景觀[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加]艾倫·卡爾鬆。環境美學:自然、藝術與建築的鑑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加]艾倫·卡爾鬆。從自然到人文[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4]左劍鋒。論卡爾鬆美學環境中的類比及理論困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第31卷第3章,2011.

[5]楊平。環境美學的譜系[M].南京:南方出版社,2007.

[6]陳望衡,丁利。環境美學的前沿[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