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路論文

[摘要]本文梳理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歷史,簡析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現狀,並提出了發展方向。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路論文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歷史;現狀;方向

一、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概覽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是從以就業爲導向,對某一專業或整個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改革等不同角度進行的。縱覽已有的研究成果,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大多是對高職課程體系的某一點或某一層面的內容進行研究,缺乏從歷史視角的系統分析。只有充分把握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發展軌跡,才能爲教育實踐提供符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理念和原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起步早、水平高、層次多,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開發、研究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較爲成熟且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例如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社區學院、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等均是課程體系理念和實踐的表現。任何教育類型的培養目標都是通過課程體系實現的,課程體系決定教育質量的高低。爲了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達到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建設合理的高職課程體系已經成爲高職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早,在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在課程體系建設上一直處於在摸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優化的狀態。在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過程中,國內和國外都在克服學科體系中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弊端,嘗試以工作過程爲載體,以工作過程知識爲核心,將課程內容與工作進行高度整合建立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我國現代高職教育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考察的起點也定位於此。從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的視角考察,現代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隨着政治時局、宏觀經濟變化呈現出階段性特徵。總體上,高等職業教育在建立之初時的課程體系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科式課程體系;到20世紀90年代初,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受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影響,社會對從業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強調的以“知識”爲基礎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爲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開始引進和借鑑國外以能力本位、職業分析導向式課程體系,突出以職業能力培養爲目標,但由於制度、文化等差異,國外的課程體系並不完全適合我國的國情。我國職業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在借鑑國外課程體系改革理念的基礎上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課程體系———“寬基礎、活模塊”、項目化課程體系、學習理論導向課程體系。到21世紀,國際流行的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被廣泛地應用於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中,該課程體系的建設理念和實踐由德國教育者最先提出,目前已被我國引進並在一些示範性院校踐行。

二、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現狀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歷史、現實與發展方向研究”課題組的調查結果和相關的理論研究,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現狀可以做如下簡析。

(一)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校間差異

受教育管理者、教師的職業教育價值觀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多重影響,我國當代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校間差異明顯。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及相繼的骨幹高職建設院校工作對我國當代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大多高職院校均在實踐本位、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尋求改進和變革。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模式在近年來廣泛地應用於多類高職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逐漸成爲當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模式,該模式的應用已經由製造類專業擴散到了服務類、管理類、農業類等其他專業類別,多所職業院校(包括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淄博職業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在國家精品課程、示範(骨幹)院校建設、職業院校名師評選等活動中明確地提出並踐行了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模式。

(二)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理念

在培養人才的社會教育實踐中,高等職業教育作爲一種教育類型,與其他類別教育實踐比較,有着許多不同的表徵,這些表徵是由高職教育本身的職業性、生產性和社會教育特點性決定的`。我國現有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實際存在着兩種課程價值取向:一種是學科知識本位的課程價值取向,另一種是以能力爲中心的課程價值取向。這兩種價值取向相互纏繞,“現代職業教育課程的發展史,就是一個學問化與職業化的競爭史”。我國高職教育對這種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還停留在概念層面,課程體系實際上仍舊是學科體系的變形,沒有真正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構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設計課程結構和選擇內容。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經歷了實踐本位對學科本位的改良,基於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模式改革仍舊不夠徹底,課程建設也沒能深入進行。

(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

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具有極大的相關性。受到我國教育管理的影響,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思想較爲統一,只有少數院校在公開的文檔、網頁、文件等資料中沒有及時更改人才培養的相關說明。在人才培養內容表述上與時俱進的多數院校,課程體系的認識和實踐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基於工作過程理論的課程體系改革成爲當代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重點,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仍舊未能領會其真意,受課時、師資、師生價值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以工作過程爲依據的課程體系改革出現了口號化、形式化的現象。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最終落實在具體的課程中,而課程內容的選取與授課教師的專業、行業經驗直接相關,課程體系改革既需要宏觀管理的介入,又需要教育教學工作者以課程爲單位具體落實。

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發展方向

在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國內和國外都在克服學科體系中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弊端,試圖以工作任務爲參照,以工作過程知識爲核心,將課程內容與工作進行高度融合,建立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其開發路線經歷了“學科系統化———職業分析導向———學習理論導向———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發展模式過程。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是一個開放、複雜的系統,受到職業教育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只有運用教育系統論、教育哲學等學科的理論從職業教育發展性上考察,才能準確判斷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發展方向,才能構建符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傳統的職業教育,注重書本知識的教授與講解,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與相關工作的聯繫,使學生不能很快地適應工作崗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應該兼顧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和職業性,對培養目標指向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分析,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將對傳統的職業教育觀進行新的學習、認識及提升,應該把素質教育作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對待。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教育要爲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現實需要的能力及遷移性的發展能力、職業精神、團隊精神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爲了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和全面發展,應將課程體系改革與實際工作聯繫起來,讓學生參與完成工作任務,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及課程開發方法,形成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的排序(結構)應該契合工作過程的完整性,課程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課程體系要充分體現“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在實踐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應該並列開設,專業核心課與綜合實踐課可以交替開設,專業課中先開設綜合實踐課,再切入到理論、原則性的課程內容。總之,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仍是現代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近中期發展方向,目前工作過程導向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爲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教育形態,這爲職業精神發展從潛在的多種可能狀態向現實發展的轉化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1]鮑潔.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現狀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

[2]姜大源.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現象與規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4).

[3]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徐平利.職業教育的歷史邏輯與哲學基礎[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5]鄧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0.

[6]薛棟.精神重建與中國職業教育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