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下改變鄉村語文教學現狀的途徑教育論文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現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也呈現出許多新的變化,課堂教學由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狀況,由單一的教師傳授知識轉變爲注重能力素質的提高。但在一些偏遠鄉村學校,語文教學仍處於“教師費神,學生費力”的尷尬局面,致使語文教學質量不斷下滑。面對這種狀況,必須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予以改變。

淺談新課標下改變鄉村語文教學現狀的途徑教育論文

【關鍵詞】新課標;鄉村教學

【Abstract】Continuously push forward along with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process also present a many new of variety,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former the condition of "the teacher teach, the student learn", from one of teacher induction knowledge change for pay attention to ability character of at some secluded country school, the language teaching be still placed in the embarrassed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 be requiring attention, the student be hard to tackle" and cause language teaching quality continuously this kind of condition, have to give a change through various valid path.

【Key words】New lesson mark;Country teaching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現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也呈現出許多新的變化,課堂教學由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狀況,由單一的教師傳授知識轉變爲注重能力素質的提高。但在一些偏遠鄉村學校,語文教學仍處於“教師費神,學生費力”的尷尬局面,致使語文教學質量不斷下滑。面對這種狀況,必須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予以改變。

1.加強品德教育,寓傳統美德於語文教學之中

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火,在語文教學中起着核心作用。而鄉村語文教學大都只是“重知識傳授,輕思想教育”,對文章的思想性、道德觀教育隻字不提或輕描淡寫,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字詞章段的學習,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較差。事實上只有把品德教育列爲語文教學的第一任務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因爲品德教育內容是教材的“魂”,是具體而生動的課文爲載體,應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的滲透,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在學習中接受。另一方面,但就傳授語文知識而言,完成品德教育這一任務是必要的,因爲初中學生認識能力差,學習目標不明確,他們常常以爲讀書的目的是爲了考試和升學,如果不能升學也就無須讀書,而不知讀書首先是爲了“明理”,以致出現了教師在課堂上就題講授知識,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不知其所以然,遇到這種情況,任課老師們都感到不抓品德教育,傳授語文知識的任務無法完成。

另外,語文教材本身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教學中應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人間濃濃的父愛與兒子無限的崇敬之情悄然傳達,使學生在學習中進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了現代散文的文筆之美,又潛移默化地進行了親情教育,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2.少講多讀,擯棄枯燥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葉聖陶說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爲了學生獲得學習的能力,而不是記住教條的八股文。”新課標下要更好地優化課堂結構,真正落實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能力獲得爲主線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學的根本任務。鄉村語文教學由於地域偏僻,交通困難,加上信息不靈,教師缺乏交流,儘管是年輕教師,但備課照搬教條,講課遵循傳統,改革意識不強,因而教學還處於照本宣科的狀態,不管學科年齡的特點,只抓生字、詞語的掌握,檢查內容僅限於課後練習,談不上教研活動的。如有些老師講課文時,生怕講不全面而被考試鑽了空子,就面面俱到,大講特講,不少講精講,學生不僅沒有記住這麼多的內容,結果連重要的也被沖淡而無暇掌握了。由此可見,“重分析講解、輕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鄉村語文教學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安排,去掉那些沒有必要的分析講解、所碎的提問和多餘的討論,採用合作教學讓學生參與,少講多練那麼就能從簡化多餘環節的角度節省不少時間,,而把省出來的時間還給學生用於自學課文。只有讓學生多讀多練,纔可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讀的機會多、時間多,學生纔會自己去思考、琢磨、查資料、問別人,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難的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學生多讀書,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才能在熟讀中去領悟。如果都由老師歸納、講解、抄錄中心思想,學生沒有機會自己去讀、去歸納,沒學過的文章就不會了解中心思想是什麼了。即使講過的,由於沒有自己的實踐,沒有去讀一讀、想一想的過程,過不長的時間還是容易忘記。如初中課文中的《公輸》一課,文章篇幅較長,但“起於魯”到“行十日十夜至於耶”一端,句子意思淺顯易懂,即便有些難懂的句子教材下也有註解引導。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省出的時間學生自讀自悟,教學效果顯著。因此“少講多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3.淡化習題式練習,加強語文能力的訓練

語文不同於數學。語文課的內容不是抽象的公式、定義、定理、概念,而是凝聚着思想感情與才華的有血有肉的作品。由此可見語文課本身帶有許多模糊多義性的東西,難以用非此即彼的簡單的判斷形式。有些題目可以需要答案的一致性、標準化,而有些題目恰恰學要學生創造力的發揮。而鄉村語文教學由於各種考試頻繁,各種統考、測試、統練佔據了大量的時間,指揮着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出現了“重考試輔導,輕閱讀教學”、“重習題練習,輕實際能力的培養”的現象。科任老師收集了大量的標準化試題,給出唯一的標準答案,讓學生反覆操練,不斷強化。結果語文考試成績不能反映學生真是的水平,造成學生自己想說的話不能說或找不到語言來表達,都是同一模式;不想說的.話卻能說出來,甚至可能說的頭頭是道,但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這就恰恰把語文的本質掩蓋了,是語文教學走向理科化,違背了語文教學規律。這是造成鄉村語文教學質量下滑的直接原因。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淡化習題式訓練,加強語文能力的培養,是鄉村語文教學走出死衚衕,突破以教師爲主的模式,給學生較多的探索發現、想象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然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大膽質疑;然學生全員參加,用同學之間、;老師之間的親切合作來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講析?《熱愛生命》一文,可激趣提問:“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會導致怎樣的不同生活?”“你認爲熱愛生命最好的方式是什麼?”這節課大家可以相互討論,聯繫實際,尋找答案,不要求答案一致。學生的興趣很高,在討論中發現解決了許多問題,在小組彙報中循聲理解的很透徹,達到了樹立生命意識,嚐到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目的。在這種多元化交流探索中能發現學生的綜和能力。

4.加強繼續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

地處偏僻的農村,教師受家事、農事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少走出去和外界交流,比起城市教師,教學先進理念接受不夠,教學新動態難以掌握,知識面相對狹窄,他們唯一的信息來源也許是家裏的電視機。正是在落後的教育環境下,農村教師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尤爲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縮小自己各方面的差距。農村教師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據需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參加自考是一種尤爲實用的方式,可以在學校辦公室裏或家裏“閉門造車”,在書裏和外界交往。同時這種自考方式花錢少,對農村教師是一種福音。另外,農村教師還可以參加函授學習。只有改變了自己,才能改變學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明白一桶水與一碗水的關係,才能改變鄉村教學現狀。

5.依託農村大自然環境,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提高語文寫作能力

農村雖然落後,但也有自己的優勢,那“採集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優美詩句,雞鳴狗吠的農家小院無不呈現着一片祥和、寧靜。農村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去捕捉大自然賜予人們的美,教會學生去描寫田園風光,提高寫作能力,同時寓情於景。不知不覺中,學生受到了一次熱愛家鄉的教育。

總之,告便農村語文教學的現狀也沒有一種特定的方式,鄉村落後的教學環境制約着教學的發展和提高,故鄉村語文老師需要採用新穎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鄉村學生才能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