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完全學分制下學生社區建設實踐與思考論文

摘要: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使完全學分制的全面推廣實施成爲必然趨勢,學分制的改革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生社區成爲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陣地,南京某高校的學生社區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對新形勢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具有借鑑意義。

高校完全學分制下學生社區建設實踐與思考論文

關鍵詞:高校;完全學分制;社區建設

“社區”的概念是由德國的社會學家滕尼斯提出來的,英文“community”,最初主要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心理特徵,彼此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和交往。隨着互聯網的發展,這一概念被擴大,出現了虛擬社區,如“天涯”、“西祠”和各高校的BBS等。

學生社區是指在特定地域內,爲獲得知識而集聚到一起,有共同的精神家園和共同的利益需求,彼此間保持相互聯繫的青年學生羣體。高校學生社區是指由高校學生組成的,以學生宿舍爲主,包括文體活動場所、課外學習場所、生活服務場所等在內的學生第一課堂之外的生活學習區域。

學生社區是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社區建設可更好地適應高校學分制改革的要求,發揮學生社區在大學生思想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和服務大學生成長成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高校實行的是“學年學分制”,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全學分制的推廣將成爲必然趨勢。它不明確規定修學年限,教學計劃的彈性和選擇空間都很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興趣和能力安排修學計劃,還允許隨時調換專業,只要獲得所需最低學分數就可以畢業。

學分制改革後,班級功能相對弱化,社區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南京某高校結合自身的特點,積極探索新的校園社區建設模式,以適應學分制改革的要求。該校從校內環境建設做起,逐漸延伸到校外,無論在專業學習上還是社會實踐活動上都充分展示了學子的風采。專業學習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該校社區建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學生社區建設實踐

1.打造文化社區

貫徹高校加強通識教育的理念,該校以社區爲單位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包括宿舍文化建設、文體活動競賽等,增強社區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形成社區的文化特色。

宿舍是大學生的第二個家,也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宿舍面貌全面反映了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因此,該校十分重視宿舍文化建設,連續開展了名爲“青春映像”、“愛吾及屋”的宿舍評比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營造出文明的宿舍氛圍,培養學生優良的生活習慣,拓展學生宿舍文化內涵,豐富學生宿舍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展示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良好精神風貌,該校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個性、特點融入到宿舍文化中,使宿舍成爲展示學生風采的窗口。學生通過裝點宿舍,美化宿舍環境,更進一步加深了宿舍同學之間的友誼,增強了凝聚力。優美的宿舍環境也能有效促進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宿舍文化活動頻繁開展,逐漸形成長效機制,宣傳優秀的宿舍文化,充分張揚學生的有益個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而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

除了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外,該校還積極弘揚傳統文化,開展晨讀國學經典的活動,營造書香校園。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建設的根基,傳承優秀的文化遺產是當代大學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校園社區的文化建設,也應從誦讀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入手,在領會先哲思想的同時,明白爲人處事的基本禮儀。進而達到宋代張載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境界。

2.打造學習研究型、創新型社區

該校努力探索將社區建設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指導,着力打造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社區,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該校不僅重視學生的理論學習,更重視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和創業能力。專業課教師積極走進社區,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並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性的競賽活動,如“挑戰杯”、數學建模、國際市場營銷大賽等。專業學習地點不僅限於課堂,而是涵蓋整個校園社區。學生社區建立了自習室,方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BBS也成爲學生與教師交流的重要平臺,學習型社區的創建打破了傳統的'班級教學模式,模糊了專業界限,向學分制改革邁進了一大步。

3.打造教育管理者與學生緊密結合的社區

教育管理者(主要指輔導員)在學生社區值班和入住,積極以社區爲陣地開展思想工作,加強社區學生的思想教育、學風引導和行爲指導,指導學生的社區文化建設。積極進入學生宿舍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心理疏導工作,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努力成爲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4.打造黨團組織起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的社區

黨團組織在社區建設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展黨員宿舍掛牌和評比活動,堅持“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在團組織的推優過程中,將宿舍考覈作爲重要指標,把宿舍文化、衛生環境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建設的情況作爲發展黨員的參考條件之一。黨團組織以社區爲單位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社區文化建設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5.打造安全社區

宿舍安全保衛也是宿舍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爲加強安全教育,該校定期與武警消防總隊聯繫,舉行消防教育與演練活動,學生現場學習使用滅火器等消防用具。消防演練活動使同學們身臨其境,學會了滅火、救生的技巧,提高了學生的自救和救護能力,深刻認識到防火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安全工作防患於未然,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作爲一項長期的工作來落實,運用多樣化的教育形式,使學生真正瞭解宿舍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掌握消防知識,保障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   6.走進校外社區,感恩回饋社會

社區建設不能僅僅侷限於校園,而要放眼整個社會,以“立足校園、服務社會”爲原則,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學生走進校外社區,長期堅持做“義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回饋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校外社區活動包括:志願社區環保,構建美好家園;服務敬老院,愛心回饋社會;預防春季流行病,服務廣大市民;貧困山區支教,播撒愛心種子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增強了實踐能力,加強了社會責任感,這些活動也成爲宣傳該校形象的窗口,提高了該校的社會名譽度和影響力。

二、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舉措

1.積極發揮黨員在社區的作用

以社區爲單位建立相應的學生黨支部。社區黨支部有利於加強黨員在生活中的聯繫,也爲以社區爲單位開展活動提供了組織便利條件。黨員進社區,更有效地發揮黨員在生活學習中的模範帶頭作用,也可以督促其他社區成員遵守社區日常規章制度,有力地促進學生良好學風和行爲習慣的養成。

2.建立任課教師、輔導員和宿管人員三方聯動機制,聯合建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方既要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和激勵、約束機制,又要注重互動和聯合,只有在分工明確和良好互動的基礎上,才能共同建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任課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學習的指導,由於完全學分制下學生的分散性,教師的指導可藉助社區的平臺。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行爲習慣的引導,通過社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導、職業生涯規劃等。宿管人員則負責學生的就寢、衛生、電器使用等生活上的管理。重點加強宿管人員與輔導員、輔導員與任課教師的交流,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

3.以專業學習爲重點,使“社區化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

建立學習型、研究型和實踐創新型社區是校園社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必須充分調動學校資源,爲學生的成才提供便利條件。任課教師的指導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有關部門要採取相應的考覈、激勵機制,吸引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指導,使教師願意走進社區,加深與學生的互動,形成專業學習的“第二課堂”。輔導員老師要以社區建設爲契機,積極營造良好的學風。完全學分制下行政班級的作用逐漸弱化,良好的學風建設的場所落到了社區裏。可在社區中建立較完善的自習室,營造學習氛圍。社區自習室可以設成開放式的,與教室不同的是,選擇同樣科目的學生可組成小組在自習室裏共同討論、研究,並推舉一位學習小組長,負責聯繫成員、組織討論、收發作業,與教師交流等。

4.進一步加強對社區活動的引導和支持,對社區活動進行考覈和驗收

學生的社區活動積極性很高,但有些活動處在自發狀態,缺乏有效的引導,也有些活動缺少資金、資源方面的支持,影響活動的開展。因此,教師應積極支持和參與學生組織策劃的社區活動,並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適當給予資金上的支持。鑑於社區活動繁多,而許多活動效果不顯著,可以對社區活動進行考覈和驗收,根據考覈結果確定相應的星級,以五星爲最高,四星及以上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考覈指標包括活動的章程是否規範和具有可操作性,活動是否有意義,成員的認同感如何,取得的反響如何等。通過這種方式對社區活動進行約束和管理,促使更高質量的社區活動的產生和發展。

5.將學習支持、心理諮詢、職業指導等活動帶入社區

取得學生處、物管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將學校有關學生的各種信息以電子屏幕的方式在社區內統一公佈,並建立社區諮詢室,由相關工作人員爲學生提供便捷的諮詢服務。定期由專業人員爲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從社區招聘學習支持志願者,和學習困難學生實現結對幫扶,選拔社區心理委員,將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建在社區。由心理諮詢中心對這些心理委員進行培訓並定期檢查他們的工作。輔導員和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可以定期開展團體或個案心理諮詢工作。

6.充分發揮學生自治組織的作用

目前高校大部分有組織的社區活動是由分團委和學生會牽頭的,雖然在組織紀律上、活動效果上有保障,但只有少數學生幹部得到了鍛鍊,多數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如果能充分發揮學生自治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然能挖掘更多人的潛力,也給更多學生以鍛鍊的機會。學生應以自管會的名義組織一些與社區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切實爲學生服務,擴大其影響力。

7.有效利用虛擬社區,建立新的教育陣地

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教育虛擬社區已成爲現代大學生交流的重要平臺。按照胡凡剛的定義,教育虛擬社區是基於跨時空的、開放的、自由的網絡虛擬環境,社區成員(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專題研修、交互協作、資源共享,從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最終形成的具有共同社區文化心理的、生態式的社會關係共同體。任課老師和輔導員老師應有效利用這一平臺,加強師生之間的專業探討,答疑解惑,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諮詢,通過非正式的文字交流,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並進一步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網絡交流可加深師生之間的理解,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

總之,社區建設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校將進一步探索社區工作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更好地落實科學育人,爲其他高校的校園社區建設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