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國外經驗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外經驗 中國特色 學習型社區

借鑑國外經驗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的論文

論文摘要:20世紀以來社區教育在世界各國都得到了發展,取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國外經驗,從我國實際出發,發展我國社區教育,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習型社區,對於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國外社區教育方面的有益經驗

社區教育是一個國際概念,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並達到一定水平的產物。19世紀中葉丹麥教育家格蘭德維格與其合作者柯爾德正式成立了第一所“民衆學校”,開啓了現代社區教育的先河。隨着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推進,社區教育在美洲、歐洲、澳洲以及亞洲、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普遍開展起來。截.d:20世紀末,全球已有70多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過社區教育促進人的發展,當今社區教育是國際社會城市戰略發展的重要走向。發達國家的社區教育起步早,取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1.美國的“社區教育”

在西方“社區教育”一詞最早源於20世紀初美國學者德威,他指出:“學校是社會的基礎”的思想。接着,這一思想由曼雷和莫託在美國的密執安州進行了實驗。他們實驗的內容包括:成立天才兒童教學班;對殘疾兒童實施特殊教育;爲青年、成年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教育機會;實行職業合作教育;推進社區輔導計劃;開展社區保健活動;推行社區福利活動等等。這項實驗把學校和社區聯繫起來,學校成爲社區的一種資源爲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的推行,把教育部門和社區內其他各部門和各方力量和資源加以統籌協調。社區教育的內容從社區居民的需要出發,體現當地民衆的需要和利益。隨後,社區教育的內涵被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越來越多地被世界各國所認識和接受,成爲現代國際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根據居民不同需要組織安排“社區教育”。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羣進行多種非全天性課程的教育,包括幫助新移民提高語言能力,開設音樂、繪畫、保健、家政、家教知識等多種培訓課程,以及訓練某種職業技能和應聘能力。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有的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進行教育,有的在校外進行活動。居民選讀社區教育的各種課程並不是爲了獲得某種學歷,而是爲了學會某項活動技能,如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家政能力、促進個人文化素質和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增加就業機會等。從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社區教育的重心,一是轉向成年人的繼續教育職業教育以及發展教育;二是學校加強與社區有關團體的合作,尤其是與企業的合作;三是學校更加積極主動地拓展爲社區服務的各種項目,開設爲社區服務的課程,如老年人休閒的生活課程等。可以看出,美國的社區教育實際上可界定爲向社區提供教育服務的非正規教育。

2.德國的“鄰里之家”

德國的社區教育主要由“鄰里之家”實施。“鄰里之家”是爲社區居民解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豐富業餘文化生活以及進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服務的社區服務中心。它的活動內容有文化娛樂,包括兒童文藝、各類講座、報告會。如各種報告會、出國訪問、家庭倫理講座以及各種體育文化、生活等講座和交流會。工作人員精心組織各種活動,歡迎居民參加各類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將自己的技能、經驗、知識、才能、興趣充分展現出來,以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睦鄰友好關係。有些社區的“鄰里之家”還編印《學習活動項目表》分類發給居民,使他們瞭解“鄰里之家”的學習活動計劃,以便隨時參加或選擇所需項目。由此可見,德國把社區教育界定爲“民衆教育”。

3.日本的“公民館”

日本依託各種專門設施,開展社區教育。專門設施有公民館、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婦女會館、市民會館、文化館等。公民館則是最具代表性的社區教育綜合設施。公民館是社區學習活動場所,由政府從地區教育經費中撥款建造。它是中小學生課餘活動在職成人業餘學習和休閒活動、家庭婦女、退休人員等學習、交往之地。

建立公民館的目的:一是構建行政地域內的終身學習支持體系,發現和組織志願工作者,鼓勵和推進學習化社會,擴大和發展社區教育推進委員會。二是構建社區終身學習支持體系,爲學習者提供信息諮詢,創造學習機會,交流、發表學習成果,爲市民提供繼續教育機會。三是加強、完善、確保各層次居民的學習條件和機會。四是完善學習信息體系,如音樂、舞蹈等休閒學習和醫療保健、防震、防火等知識性學習等。五是培養和充分發揮終身學習指導者的作用。包括配製專人、提高隊伍素質、創設指導者人才庫等。六是改變學歷社會的價值觀,促進學習的多樣化和多元化。公民館是公民業餘學習、文化活動的場所,政府禁止利用公民館開展以營利爲目的的活動,禁止與黨派聯合和選擇有關的活動,禁止宗教和教派活動。

對於現代意義上的社區教育,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其內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從而使不同國家的社區教育呈現出不同的模式。比如北歐各國的“民衆教育”;日本的“公民館”教育;德國的“鄰里之家”教育以及美國的“社區學院”等,儘管各國社區教育的類型不同,模式不同,但其共同點都是把社區教育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學校在當代已經不是進行教育的惟一場所,教育範圍已經延伸到全社會,延伸到各社區。國外社區教育的發展經歷啓示我們,社區教育無需過多的額外投入,它可以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重組、改造與再分配,以實現社區教育的低成本擴張與發展,從而實現社區教育“自然階段”的歷史跨越,並最終實現教育個人發展、社區發展、國家發展的良性循環。因此,我們借鑑國外社區教育有益經驗,對於發展我國社區教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二、發展社區教育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習型社區

在創建中國特色的學習型社區時,我們既要體現一般社區教育服務功能、社區文化建設服務功能以及社區開發諮詢服務等功能外,又要體現出中國學習型社區的特色。

1.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資源優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社區蘊藏着巨大的教育資源優勢,需切實加以開發和利用。一是要發揮學校教育資源優勢,優化社區教育佈局結構,構建各類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二是要發揮高等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通過政府協調,打開資源共享通道,向社區開放,共建社區教育基地,並參與社區管理,促進教育資源發揮最大社會效益。三是要發揮社區退休老教師、老幹部和專業技術骨幹的優勢,積極參與社區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四是要發揮企業、行業的物質及信息資源優勢,使部分閒置資產和信息資源參與社區教育。五是要發揮小區的設施優勢,抓住房地產開發的機遇,引導開發商在小區建設的佈局結構設計、綠化地帶和物業管理等環節上滲透人性化的教育內容,提高小區的文化品位。六是要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城市人口呈現增長勢頭,在給城市帶來壓力的同時,又積蓄了發展優勢,通過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向互動,使人力資源得到擴張,轉化爲先進生產力,並給城市教育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各社區之間要建立橫向聯繫,形成合力,不斷拓展優質教育資源,整體提升教育質量,實現社區教育的均衡化,使社區教育向以教育部門和社區爲主體的.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轉變。

2.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教育優勢,提升市民的人文素養

社區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其本質功能就是給社區內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和不同職業的居民羣體提供儘可能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多樣化的教育服務,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隨着社區教育的發展,居民的身份將會發生轉換,由過去的單位人、職業人轉變爲社區人、社會人。人際關係將會出現新的組合,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紐帶呈現超越行政和經濟關係的趨勢。社區教育是國民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教育的體制和結構方式將會發生變化,舉辦教育的主體將由獨家經營型轉向社會廣泛參與型;教育內容將由文化基礎知識型轉變爲技術實踐型;受教育的對象將由學生轉向社會全體成員;接受教育的時間將由階段教育型轉向終身學習型。這些轉變將極大地改善社區居民的人際關係,建立新的學習秩序,提高整體素質,實現人的相互協調和發展。

3.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培訓優勢,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

社區教育必須開展以“短平快”爲主的培訓。一是要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充分利用職校師資和設備的優勢,注重發揮好城區職校與社區的互動作用,大力舉辦在職培訓、轉崗和轉業培訓,組織接受行業委託的職業資格教育和再就業教育,爲各項建設事業培養實用型人才。二是要利用遠程教育和電大、黨校、老年大學、農廣校、衛校和計算機專修學院等機構的資源,爲社區居民開展學電腦、學外語、學科技知識等新“三學”活動搭建學習的平臺,特別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社區教育培訓,建立社區教育體制。三是要開展好黨政領導幹部、國家公務員、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企業職工、下崗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及老年人的繼續教育。四是要積極開展職業資格教育和“綠色證書”教育。通過這些培訓,不斷增強市民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4.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服務優勢,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

社區教育要與社區服務、社區建設、社區管理和社區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發揮社區優勢促進教育發展。中國的社區服務只有具備中國特色,才能被廣大社區羣衆所接受。中國社區服務的突出特色是:投資少,覆蓋面大,方便羣衆,有親切感和歸屬感,密切政府與人民羣衆的關係。在新時期,社區服務正成爲黨和政府聯繫羣衆的一座新的橋樑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