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寺導遊詞

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大召寺其中"召"爲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爲"弘慈寺",後改爲"無量寺"。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大召寺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大召寺導遊詞篇一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區——大召,我感到非常高興。我想幾天的草原觀光下來,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們,一定讓諸位體味了無限的激情;原汁原味、潤滑爽口的奶製品,也一定令你們飽嘗了蒙古族“白食”的綿軟;而那閃爍的繁星、皎潔的明月、廣袤的草場、成羣的牛羊,更是讓各位走進了一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綠色世界。現在我們要遊覽的大召,則會讓大家走向另一種深沉、古典、神祕與悠久。

大召,漢名“無量寺”。蒙語稱“伊克爲”,意爲“大廟”。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始建於朝萬曆七年(1579年)。大召,明代稱“弘慈寺”,歷史上又有“銀佛寺”、“甘珠爾廟”、“帝廟”等多種稱謂。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後,定名爲無量寺,沿用至今。大召,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宗教召廟。是內蒙古旅遊必去之地。數百年來,一直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中國北方最有名氣的佛剎之一,現爲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召,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主體建築佈局爲“伽藍七堂式”。沿中軸線建有牌樓、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配殿、廂房等建築。附屬建築有乃瓊廟、家廟等。寺院外面還建有環繞召廟的甬道及東西倉門。大雄寶殿爲寺內的主要建築,採用了藏漢結合的建築形式,整個殿堂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清代時,呼和浩特被譽爲“召城”。當裏的召廟衆多,難以數記。民間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個綿綿召”之說。大召居於明清著名的“七大召”之首。

大召的珍藏品極爲豐富,堪稱大召“三絕”的銀佛、龍雕、壁畫和佛殿內的各種彩塑、金銅造像、晾佛節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爾經卷,以及宗教活動使用的各種法器,面具等都是極爲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輝煌的殿宇、傳神的雕塑、精美的壁畫,浩瀚的經卷,以及神祕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獨特的“召廟文化”。

大召“三絕”:

大召著名的藝術“三絕”,銀佛、龍雕、壁畫,是明代的歷史遺物,具有極高的工藝水平和欣賞價值。

龍雕,是指銀佛座前的兩條造型生動的金色蟠龍高約10米,分別雕在兩根通天柱上,由下上望,雙龍對翔,張牙舞爪,盤旋布上。大召的龍雕形神兼備,氣勢磅礴,充分顯示了明代龍雕藝術的精湛技藝。

壁畫,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題材豐富,畫面生動。內容以佛教人物、故事爲主,描繪了天上、人間及地獄的各種景象。其中以佛祖與外道六師辨經、鬥法圖最爲精美,引人入勝。畫面既整體連貫,又能獨立成章。全圖繪有神佛、凡俗等各種人物770餘人,場面宏大,頗爲壯觀,反映了我國明代繪畫藝術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畫用天然石色繪製而成,雖歷經數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澤豔麗,大召也是內蒙古旅行社推薦的重點景區。

晾大佛,是大召一年中兩次盛大的佛事活動。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大召都要將寺內珍藏的一幅長2丈、寬1。5丈的邁達佛(未來佛)像,擡出來掛在佛殿前展晾。晾佛時,要在佛像前舉行法會,衆僧誦經祈禱,演奏法樂。與會信徒向大佛頂禮膜拜、敬獻哈達,佈施錢物等。晾佛既能讓民間百姓瞻仰佛容,沐浴佛恩,以達到弘揚佛教的目的,又能使佛畫受風吹日曬,防止蟲蛀,起到保護作用。

跳恰木,簡稱“跳恰”,即“跳神舞”。是大召的一項佛事活動,有打鬼驅邪、慶賀豐收和預祝來年吉祥好意等多層含意。

好了,女士們、先生們,下邊大家可以自由參觀,40分鐘後我們在山門口集合,希望大家積極配合。謝謝!

大召寺導遊詞篇二

大召寺位於呼和浩特舊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在明萬曆八年(1580年)主持修建。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宗教寺廟,在蒙古地區僅晚於包頭的美岱召。大召寺蒙語俗稱“伊克召”意爲“大寺廟””,其中“召”爲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爲“弘慈寺”,後改爲“無量寺”。因爲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寺的建築風格採用了漢傳寺廟的形式,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九間樓、經堂、佛殿等,其中經堂和佛殿連在一起,統稱爲“大殿”。遊客進入山門後,沿着中軸線向前步行遊覽,就可以遊遍全寺。

大召寺在清代被尊爲“皇廟”。曾住宿在這裏;康熙皇帝也在這裏住過幾日,並鑄有“皇帝萬歲”的金牌,供於大殿銀佛像之前,如今殿內光線很暗,一定要注意才能看到這塊金牌。爲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此後這裏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成爲了蒙古地區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寺廟的正殿也換成了黃色琉璃瓦。

大召寺中的銀佛、龍雕、壁畫等“三絕”不能錯過。大殿中一座由3萬兩純銀鑄成的釋迦牟尼像,建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由尼泊爾工匠製作。當年銀像落成時,爲銀佛舉行了“開光法會”。在銀佛前,有兩條雕在柱上,高約10米金色蟠龍,這就是龍雕,是佛殿中的精品。佈滿經堂和佛殿四壁的壁畫,用的是礦物原料,顏色至今不退。

大召寺導遊詞篇三

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大召寺其中“召”爲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爲“弘慈寺”,後改爲“無量寺”。因爲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範圍的影響。

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宗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爲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輝煌的召廟建築、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祕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