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

作爲一名導遊,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歡迎大家分享。

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

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1

茂陵博物館位於陝西省咸陽與興平之間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約40公里,位於霍去病墓前,是一座以漢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羣而蜚聲海內外的西漢斷代史博物館。

茂陵博物館是融文物、古建、園林爲一體的'西漢斷代史博物館,爲全國最早的西漢歷史文物與陵墓現場保護管理機構。館藏文物數量多、品位高,展品絢麗多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藝術結晶。

四十多年來,茂陵博物館從原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擴大到121486平方米,建築面積由原來的200平方米發展到15805平方米,館藏文物由原來的20件增加到4100餘件,國寶級14件。其中石刻伏虎、出土文物鎏金馬、玉雕鋪首、四神空心磚、陶水管等多次到美國、英國、日本、法國、韓國、摩納哥、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引起轟動。

博物館園林景色宜人,仿漢建築羣林立,亭臺樓閣,碧波盪漾,蒼松翠柏,芬芳馥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園林於一體的著名旅遊觀光勝地。遊覽內容豐富,“戲觀茂陵一絕、琳池魚追遊人”,千年編鐘展演,聆聽悅耳古曲,夜景流光溢彩,浮橋噴泉迷人;欣賞《漢武帝事蹟造像展覽》,領略西漢盛世風采,讓人歎爲觀止,流連忘返。國家領導人李瑞環來茂陵視察時,欣喜的說:“茂陵不光有個很好的博物館,還有一個優美的環境,我走到那裏,就把茂陵宣傳到那裏,全國所有的博物館都應建成這樣的博物館。”

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2

自從我看了電視劇《漢武大帝》以後,劇中的英雄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漢武帝劉徹和大將軍霍去病、衛青等到,同時對漢代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國慶節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參觀了茂陵。

我們先參觀了漢武帝陵,他的'陵墓氣勢雄偉,高大壯觀。登上墓頂,在不遠處也有幾座略小的陵墓,它們分別座落在漢武帝陵周圍的不同方位,分別是李夫人、金日蟬、衛青、霍去病的陵墓。

下了漢武帝的陵墓,來到了茂陵博物館,首先我們看到了西漢的大型石刻羣,造型逼真,尤其是“馬踏匈奴”那座石雕,然後我們隨講解員瞭解了西漢的出土文物,主要有器皿、錢幣、刑具、武器等等到,最後參觀了一組蠟像羣,講解員栩栩如生地講解,好像把我帶到了那個年代。

我驚歎西漢時期的歷史文化,更爲保存完好的歷史文物稱奇,它們就像一座寶庫,展示着我國曆史以及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他們所創造的絢爛多姿的文化。

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3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但茂陵博物館修在一旁隨葬的霍去病墓前,對於劉徹墓我只看見一個山頭。漢朝的木質建築早已蕩然無存,而今館內的房屋都是現代重修的;館內展出的鎏金銅馬之類雖富麗堂皇,到底顯得單調。霍去病墓所在的山並不高,山間陰冷潮溼,唯樹叢石階墓碑而已,也沒多少可看。所以我到茂陵主要是看石刻。

漢代的雕刻風格本來就粗獷,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霜雪雨,更顯得模糊而抽象。我最喜歡石牛,風化後的石刻線條更加柔和,愈發顯出牛的溫馴與可愛。至於其他石刻,諸如石虎、石人,也還好分辨,然而“怪獸吃羊”之輩一團混沌,簡直是不知所云。最令人費解的是石蛙,一大塊扁平的石板,只在前方突起處刻了嘴與渾圓的眼睛,就算說是烏龜也顯得牽強。也許石匠是想表現池塘裏青蛙從荷葉下探出頭來的俏皮情態吧。

乾陵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合葬墓,氣勢恢宏,一條大道直通山下。大概的確是“風水寶地”,雖豔陽高照,林蔭道上卻依然涼風習習。道兩旁列着石刻,石馬、石翁仲等等自不必說,兩隻石鴕鳥權充當朱雀。再往前走便可看見赫赫有名的無字碑,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格外宏偉。無字碑的來歷衆說紛紜,我最喜歡的一種是:武則天認爲今人功過應留與後人評說,故碑上不着一字,不流於俗套又帶着幾分禪意。後來歷代文人墨客果然紛紛題字碑上。無字碑對面記述唐高宗生平的述聖紀碑反倒在千年風雨中褪色,字跡也難以辨認。昔日的無字碑變成了“有字碑”,有字碑卻幾乎變成了“無字碑”,倒也有趣。

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4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之陵墓,位於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原上,南位鄉的東南部,西距興平市12公里,東距咸陽市10公里,其北面遠依九駿山,南面遙屏終南山。東西爲橫亙百里的“五陵原”。由於陵的所在地原屬漢代槐裏縣之茂鄉,故稱茂陵。

劉徹(公元前157—前87年),是西漢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勵精圖治,鞏固並加強了我國多民族的統一,形成了西漢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國曆史上很有作爲的封建帝王

茂陵是西漢11座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在中國歷史上,如此規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驪山墓方能與之相比。這座在漢代陵墓中最爲高大、宏闊的帝陵,是“漢興厚葬”的典型。公元前139年,茂陵開始營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歷時53年。《晉書·索紼傳》雲:“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爲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山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說,漢武帝動用全國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爲建陵和徵集隨葬物品的費用。建陵時曾從各地徵調建築工匠、藝術大師3000餘人,工程規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

它高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與今測量數字基本相符。總佔地面積計爲56878.25平方米,封土體積848592.92立方米。陵園四周呈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四周邊長達千米,狀如覆鬥,被西方學者喻爲“中國的金字塔”。 園呈方形,東西牆垣430.87米,南北牆垣414.87米,城基寬5.8米,當時陵園有許多殿堂、房屋等建築,僅陵園管理人員就達5000人。茂陵東南營建軍了茂陵縣城有27.7萬多人居住,當時較繁華。

漢武帝陵坐西朝東,面向他的廣闊疆土,東西南北各有一條墓道,象徵着他至高無上的地位。陵園分爲兩重,都密佈着從葬坑,地上還有陵廟寢殿等大小遺址。漢武帝的梓宮,是五棺二槨。五層棺木,置於墓室後部槨室正中的棺牀上。墓室的後半部是一槨室,它有兩層,內層以扁平立木疊成“門”形。南面是缺口,外層是黃腸題湊。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種木料,質地堅細,均耐潮溼,防腐性強。梓宮的四周,設有四道羨門,並設有便房和黃腸題湊的建築,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漢書·霍光傳》曰:“便坐,謂非正寢,在於旁側可以延賓者也。”簡單地說,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饗之所,將其生前認爲最珍貴的物品與死者一起殉葬於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黃腸題湊”是“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料皆內向,故曰題湊。”漢武帝死後,所作的黃腸題湊,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頗費人工,要由長90釐米,高寬各10釐米的黃腸木15880根,堆疊而成。

公元前87年,漢武帝死後,入殯未央宮前殿。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梓宮內,武帝口含蟬玉,身着金縷玉匣。“匣上皆鏤爲蛟龍彎鳳魚麟之像,世謂爲蛟龍玉匣。”漢武帝身高體胖,其所穿玉衣形體很大,全長1.88米,以大小玉片約2498片組成,共用金絲重約1100克。

茂陵陪葬的珍寶在漢帝陵中也是最多的,《漢書·貢禹傳》雲:“武帝棄天下,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禮正,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 《新唐書·虞世南傳》也載道:“武帝歷年長久,比葬,陵中不復容物。”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因爲漢武帝在位年久,又處在經濟繁榮的鼎盛時期,所以隨葬品很多,除190多種隨葬品外,連活的牛馬、虎豹、魚鱉、飛禽等,也一併從葬。另據記載,康渠國國王贈送漢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漢武帝生前閱讀的30卷雜經,盛在一個金箱內,也一併埋入陵墓之中。由於陪葬品多,許多物品放不進墓,只好放入陵園內,以致西漢末年家民起義打開茂陵園羨門,成千上萬的農民涌入陵園搬取陪葬物,搬了幾十天,園中物品還“不能減半”。1981年在茂陵東側出土2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鎏金銅馬、鎏金鎏銀竹節薰爐均爲稀世珍品。自漢唐以來,政要學士,文人墨客等在此留下了無數的詩文墨跡、楹聯匾額,衍生了光彩奪目的“茂陵文化”。

茂陵導遊詞範文介紹5

茂陵位於興平市以東20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在暑假的一天,我們中華小記者一起參觀了茂陵博物館。

伴着清晨的微風,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坐着汽車來到了茂陵。一路上,秀麗的風光不時引起同伴們的讚歎。看着漢武帝陵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模糊到清楚,我真想趕快到達目的地。

汽車開到了博物館門前,我們像出籠的`小鳥。啊!來參觀的人可真多,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摩肩接踵,駱繹不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音樂噴泉,泉水隨着音樂有節奏的擺動,真是美麗極了。

一進博物館大門,最先看到的是琳池島嶼。泉水像一條瀑布由上流下,不時有幾隻白鴿停在上面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我快步走上前去,看見琳池裏的魚兒正在跳躍,在導遊的解說下,我們環繞琳池跺腳,只見魚兒們馬上追逐過來。這就是茂陵一絕--魚追遊人。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東西兩座展室。東展室爲“茂陵珍貴文物展覽”,陳列了以鎏金馬爲代表的西漢最佳、最典型的文物;西展室主要是銅器、鐵器和玉石工藝等,其中有一個憨態可掬的西漢白玉豬十分可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出了展室,我們來到了石雕羣。一塊塊巨大的精美石刻,神氣活現,栩栩如生:馬踏匈奴、臥馬、躍馬共計17件大型石刻。在導遊魏叔叔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這些巨型石刻竟然是我國曆史上最大、最全、最有歷史價值的石刻羣,這獨一無二的西漢石刻藝術,不知凝聚着多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才智呵!

接着,我們在老師的的帶領下,興致勃勃的登上了霍去病墓和漢武帝陵。站在高處,極目遠眺,茂陵全景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真有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

時間過得真快,眼又到了回家的時刻,我懷着戀戀不捨的心情離開了茂陵。一路上,我思緒萬千,這裏的一切無不凝結着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長大後,要保護好我們祖國的文化遺產,吸引更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