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導遊詞3篇-四川導遊詞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通常需要用到導遊詞來輔助講解,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麼一遍條理清晰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都江堰導遊詞3篇-四川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都江堰導遊詞3篇-四川導遊詞

都江堰導遊詞3篇-四川導遊詞1

都江堰市(原灌縣)介於北緯30°44′—31°22,東京103°25′-—103°47′之間,東西寬54公里,南北長68公里,幅員1211平方公里。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東南距成都市48公里。轄12鎮16個鄉、2個開發區和9個街道管委會。總人55萬人。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平原、水域面積大體爲6:3:1。都江堰市屬中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空氣清新,氣候宜人。 都江堰市始建於蜀漢,有着20xx多年的悠久歷史,因地處都江堰首,當時故名灌縣,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灌縣設立都江堰市,1994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興的中等工業旅遊城市。

目前,該市已初步建成電力、機械、化工、食品等支柱產業。旅遊業也是都江堰市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後山、龍池“三區”、靈巖寺都是國內和世界知名的景區。在四川省經濟綜合評價十強縣中都江堰市位列第五。

都江堰市因堰而聞名,境內聞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譽爲“活的水利博物館”、“水文化搖籃”,是中國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網的灌溉渠系成爲天府之國的生命之源,千百年來一直被譽爲鑲嵌在錦秀天府的一顆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稱。

都江堰導遊詞3篇-四川導遊詞2

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是1997年經國務院審定發佈並正式命名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瀕危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爲主要任務。

保護區位於都江堰市北部,地理座標爲東經103°32′—103°43′,北緯31°04′—31°22′;西北與阿壩藏族自治州汶川縣相接,東與彭州市爲鄰,南與都江堰市龍池鎮和虹口鄉接壤。保護區總面積310㎞2,外圍保護帶面積117㎞2。

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35個大熊貓保護區之一。位於大熊貓現代自然分佈區狹長條狀弧形帶的中段,是岷山山系大熊貓B種羣重要的棲息地。直接聯繫着岷山山系和邛崍山系兩個世界最大的大熊貓野生種羣,是大熊貓生存和繁衍的關鍵區域和“天然走廊”。

保護 區位於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北段,屬著名的`生物多樣性富集區。系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海拔820米—4582米,保存着原始的高山峽谷自然生態系統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生物物種豐富,植被類型多樣,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保護區位於成都平原上風、上水,3.1萬公頃的茂密森林形成一道巨大的綠色屏障,爲成都平原的水源涵養起着巨大作用。因此,無論從大熊貓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還是從生態環境保護上來說,保護和管理好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意義。

都江堰導遊詞3篇-四川導遊詞3

各位朋友:

大家好!都江堰被譽爲“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今天,就由小夢來陪大家一起暢遊都江堰,瞭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齊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衆於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爲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爲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兒子,由於李冰無子,傳說而來。爲紀念父子倆,修建了我們旁邊的這座二王廟,也是觀看都江堰最好的觀景點。今天,我們來一個逆向思維——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爲三個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今天,我們先從魚嘴看起。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因其形狀像一張鱷魚的嘴巴而得名,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爲內外兩江,東邊的內江用於灌溉農田,西邊的外江則用於排洪。魚嘴主要起到兩個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澱在河牀上的泥沙經過魚嘴上的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小石頭,而使其外江的沙佔八成,內江的沙佔二成。這樣,灌溉農田的水就會十分清澈,因爲大多數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則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大家請看旁邊的幾個小島,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幾個小島而繞成“S”型,使其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漲,洶涌的水勢不再受小島所影響,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便會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就是這樣的“魚嘴”,保證了當地人民在枯水期的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範了洪水氾濫的發生,真是功不可沒。當然,沒有幾個小島和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的協助,“魚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的互幫互助。

現在我們奔向下一站——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將寶瓶口多餘的內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以保證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災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當江水疾馳而來,會由於離心力作用形成漩渦,將泥沙或衝上岸,或帶入泄洪道,把多餘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們的最後一站——寶瓶口。寶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寶瓶口的水會被一分爲二,二分爲四,四分爲八……以此來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戶去。換句話說,若是寶瓶口被堵上了,那麼60%的成都人就沒有水喝。所以寶瓶口和飛沙堰還真是一對“幫人排憂解難”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個主要的水利工程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條魚,那麼“魚嘴”處就是魚的頭,飛沙堰就是魚的身子,而寶瓶口,則是魚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壩。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來,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呢。經過一番遊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現在我們就向食物大軍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