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大佛寺臥佛導遊詞

導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新昌大佛寺臥佛導遊詞。歡迎閱讀!

新昌大佛寺臥佛導遊詞

新昌大佛寺臥佛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小張。

今天有幸陪大家一起參觀,我非常高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李白爲大佛寺而寫的詩,盛讚新昌風景秀麗,“到此看;廣場西南方有一個直徑10米的蓮花池,池中心的蓮花;放生池池面開闊,古樟橫斜,再加上天光雲影,古樹青;現在所看到的“石城古剎”爲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牌坊內這兩顆參天古樹叫楓香樹,它們都有500多年。

【石彌勒像】

彌勒寶殿可以說是新昌大佛寺全寺最爲精華的部分,也;塊懸匾,最上面“逍遙樓”是唐顏真卿仙李白爲大佛寺而寫的,盛讚新昌風景秀麗,“到此看無厭,天台覺懶遊”。

廣場西南方有一個直徑10米的蓮花池,池中心的蓮花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直徑4米,中間蓮蓬裏噴出嘩嘩的清水,流轉不息,象徵新昌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潔身自好,佛教教義認爲現實世界是一片穢土污泥,而佛教則使人象蓮花一樣不受污染,達到清靜脫俗的境界。願這蓮花池水能洗去你所有煩惱,也洗去你一路風塵。

【放生池】

放生池池面開闊,古樟橫斜,再加上天光雲影,古樹青山,感覺幽靜開朗,心曠神怡。左邊是“曇光尊者舍利塔”,這裏埋葬着大佛寺的開山祖師曇光的骨殖。曇光,東晉高僧,有佛教入浙“習禪之祖”之稱,他活了一百一十歲,在大佛寺駐錫 53年。《高僧傳》裏有專門介紹:東晉永和初年(公元345年)曇光來此,見這裏羣峯對峙,幽谷奇深,心想是釋家理想的棲修之地,便依崖結廬漸爲寺舍,號“隱嶽寺”,然後再逐步擴大,民國後成爲我們現在的大佛寺。我們看右邊巖壁上有“觀自在菩薩”、“南天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三行石刻,這就是露天的“西方三聖”,每行石刻筆力蒼健。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棵外形奇特的樹叫溪柳樹,它雖然只剩下樹皮了,可長勢喜人,你看它綠葉茂盛,充滿活力,足見這棵樹頑強的生命力,也顯出大佛寺是一個充滿靈性的地方。我們再來看這個,這可是我們大佛寺的一個“寶”,它就是木化石。大家看,我們這裏有兩個放生池,一大一小。在佛教當中,如果您常常放生會有很大的功德。一來可以增加你的壽命,二來可以給你帶來好的運氣。放生的最佳時間在農曆正月,或佛的紀念日,而且你所放的動物軀體越大,你的功德也越大。您知道放生是誰首先提倡的嗎?就是隋代智者大師,他的紀念塔就立在放生池東南方半山上。智者大師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天台國清寺就是皇帝根據他的遺願建成的。生前經常來大佛寺禮瞻大佛,最後圓寂在大佛寺。

【天王殿】

現在所看到的“石城古剎”爲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題。下面這副對聯是大佛寺的主題聯:“晉宋開山天台門戶,齊樑造像越國敦煌”。這是由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進士——上海的蘇局仙老先生103歲時所寫,由我縣老詩人陳山所撰的。“晉宋開山”、“齊樑造像”用語淺顯,要而不繁地提示了開山造像的久遠歷史。“天台門戶”來自智者大師本傳“石城是天台西門”的記述,這是當時人對天台山脈範圍的認識。另外,“門戶”又有發端與前導的意思,孕含了石城是東晉般若學研究的中心,對天台宗的建立與教義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說“天台門戶”。我們江南第一大佛也是石窟造像藝術,它可以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堪稱古時越國也就是紹興一帶的“敦煌”,因爲我們新昌縣隸屬於紹興市,所以說是“越國敦煌”。

牌坊內這兩顆參天古樹叫楓香樹,它們都有500多年的樹齡了,枝葉繁茂,蓋天蔽日,亭亭如傘。迎面即是天王殿,裏面供奉着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象徵着“風調雨順”,南方增長天王,着青盔甲,手持鋒利的寶劍,象徵着“風”;東方持國天王,着白盔甲,手彈琵琶,意味着“調”;北方多聞天王,着綠盔甲,手持雨傘,象徵着“雨”;西方廣目天王,着紅盔甲,手拿無爪的龍,摸起來比較順,象徵着“順”。所以,總的來說,象徵着“風調雨順”。這尊表情莊嚴肅穆的菩薩就是韋馱,他是寺院的護法神。如果我們把大佛寺看成現在社會當中一個單位的話,他就是這個單位的保衛科科長。韋馱一般有兩種形態:我們這裏一手握金剛杵掛地,另一手叉腰,表示外來僧不可隨意掛單,只供一宿兩餐;而天台國清寺的則不同,那裏的韋馱菩薩雙手合十,腕上橫放金剛杵,表示歡迎入寺。另外,在彌勒菩薩和韋馱菩薩間有這麼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在古時,彌勒和韋馱各自管理着一家寺廟。由於彌勒菩薩平時就笑口常開,看起來非常和善,所以來他寺廟進香的遊客絡繹不絕。但是因爲他平時管得太鬆,到年底一算,經濟效益並不怎麼樣,而韋馱菩薩呢,平時表情莊嚴肅穆,令人望而生畏,所以來他寺廟進香的遊客是寥寥無幾,所以到年底一算,經濟效益當然很差,佛祖看到這個現象,就給他們提了一個意見,用現代詞來講就是叫他們“公司合併,資產重組”,共同管理一家寺廟,彌勒菩薩向外,笑迎八方來客,韋馱菩薩向內,管理內政並保護寺廟。這樣一來,寺廟越來越興旺了。所以,現在的寺廟,一般都是彌勒菩薩和韋馱菩薩背對背地站在一塊兒,彌勒菩薩朝外,韋馱菩薩朝內。

【石彌勒像】

彌勒寶殿可以說是新昌大佛寺全寺最爲精華的部分,也是最有特色的古建築。中國一般的寺院裏大殿往往只有一兩層,而它卻有五層,其第一層到第三層中空,裏面供奉着一尊高達16米的石彌勒像,被美譽爲江南第一大佛。整座大殿飛檐挑角,古樸雄偉,無怪初唐詩人孟浩然贊它爲“樓臺世界稀”。五層樓閣有五

塊懸匾,最上面“逍遙樓”是唐顏真卿的真跡,體現出佛教在漢化過程中佛道合流。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塊懸匾上寫着的四個字“三生聖蹟”,它講的是江南第一大佛在開鑿的過程中流傳下來的一段佳話。具體到下面再爲您介紹,請您沿着臺階往下走。

遊客朋友,現在映入您眼簾的這一尊金碧輝煌的佛像即是被美譽爲江南第一大佛的石彌勒像。大佛全身高16米,兩膝間距10.6米,一隻耳朵就高達2.8米,在它的`掌腹部分能擺下一張八仙桌子,如果四個人圍坐是綽綽有餘的,足見其大。近幾年無錫靈山大佛的出現也沒有奪走這尊石像“江南第一大佛”的稱號,因爲這尊大佛已經經歷了1500多年的戰亂和風霜了,歲月的洗禮使它充滿了靈奇。它不僅是一尊佛像,更是一座文物,它比四川樂山大佛還早200多年。就像新昌大佛寺,不單純是一個著名的景區,也是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剛纔介紹過“三生聖蹟”,它概括了大佛成像的歷史過程,何謂“三生”?即指前生、今生、來生,也就是說,鑿佛之人經受了生死輪迴之苦,投胎轉世後纔將大佛完工。根據史料的記載,是由三代高僧,一共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才雕鑿而成。“跡”則指偉大的奇蹟。

歷代對大佛都曾經有過裝飾,唐朝時曾在佛表面施以七珍八寶,現在我們看到的金碧輝煌的表面是91年重新裱金再開光的,這裏還有個“託夢塑金身”的真實故事。共花了兩公斤多的黃金,打成48萬張金箔,一一裝裱上去的。在開光那天,本來一直陰雨連綿,烏雲低沉,但佛一開光,立刻雲霽日出,在天邊還現出了彩虹,令人嘖嘖稱奇。根據本地一位保險公司老總的講法,自佛開光以後,保險公司再也沒有爲本地的天災賠過錢。大佛靈驗的名聲早已聞名遐邇,香客絡繹不絕,接下來大家可以在佛前許願,原大佛保佑大家,也願大家心想事成。

好啦!景點的解說就到這裏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遊覽的時間,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