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國培研修總結

思品國培研修的進行有利於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思品國培研修總結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

思品國培研修總結

  篇一:思品國培研修總結

在新課改的形式下,如何激發教師的教研熱情,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和學校整體的教研實效,是擺在每一個學校面前的一項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學習上級的精神下,本期個人的研修總結如下:

1.自主學習: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和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記好讀書筆記;學校每學期要向教師推薦學習書目或文章,組織教師在自學的基礎上開展交流研討,分享提高。

2.觀摩研討:以年級組、教研組爲單位,圍繞一定的主題,定期組織教學觀摩,開展以課例爲載體的“說、做、評”系列校本研修活動。

3.師徒結對:充分挖掘本校優秀教師的示範和帶動作用,發揮學校名師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師、年輕教師向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轉化的步伐。

4.實踐反思:倡導反思性教學和教育敘事研究,引導教師定期撰寫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並通過組織論壇、優秀案例評選等活動,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課題研究: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學校和骨幹教師積極申報和參與各級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認真落實研究過程,定期總結和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及時把研究成果轉化爲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師自身的成長。

6.專題講座: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方向性問題,進行專題理論講座。

7.校幹引領:從學校領導開始,帶頭出示公開課、研討課,參與本校的教學觀摩活動,進行教學指導和引領。

8.網絡研修: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獨特優勢,藉助教師教育博客等平臺,促進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活動的深入、廣泛開展。

我們認識到:一個學校的發展,將取決於教師觀念的更新,人才的發揮和校本培訓功能的提升。多年來,我們學校始終堅持以全體師生的共同發展爲本,走“科研興校”的道路,堅持把校本培訓作爲推動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進而使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全面、持續、健康發展。反思本學期的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細、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是繼續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壓力較大,各學科缺少領頭羊、研修氛圍有待加強、師資缺乏等各類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缺乏專業人員的引領,各方面的工作開展得還不夠規範。相信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在縣教研室的領導和專家的親臨指導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規範而全面地展開。“校本研修”這種可持續的、開放式的繼續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又上一個臺階。

  篇二:思品國培研修總結

短短一個月的研修,忙碌而充實,震撼而深刻。在研修中,我認真地觀看了專家的視頻課程,聆聽專家們的精闢解說,認真學習大家精心設計、精心編輯、精心打造的各個模塊的優秀作業,積極參與討論,認真完成作業和反思。這些活動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啓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震撼。讓我飽嘗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

從培訓的的老師來看,既有思品專業方面的專家如全國思想品德學科課程標準研製組專家成員朱慕菊,她是《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擬定者之一,也有教學實戰經驗豐富的名家來自一線的教研員、教師如曹金龍老師、李寶玉老師、吳蓉老師、許光老師、趙桂霞老師等。從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到理論提升,從新課程理念的闡釋到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從理論知識的夯實到思品老師專業化成長,無不包容其中。既有實戰的技能、又有理論的高度,還有人文的薰陶。

從培訓的效果看,我榮幸享受了這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儘管還未達到和專家們進行精神對話的高度,但和他們一起的精神之旅已讓我收穫啓蒙、收穫信心、收穫教育理想。通過觀摩教學視頻案例以及閱讀各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參與在線討論和交流,我領略到了“國培計劃”的魅力;完成提交作業更使我增長了個人智慧;通過閱讀班級和課程簡報,我分享到了學友們的研修成果和專家們的課改成果;最後,通過撰寫提交研修總結心得,思想和認識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研修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才疏學淺,對新課程模塊教學的'理解和把握還不夠,對實施新課程的能力還需要不斷地提高通過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我今後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增強了作爲一名思品教師的使命感。

在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動力。我們思品教師,任重道遠。新課程的價值訴求就是以人爲本。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新課程下,思想品德課就是教會學生做人的教育。“小贏憑智,大勝靠德”“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無法決定學生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學生生命的寬度和生命的厚度。新課程下,思想政治課還是以學生爲本的教育。學生是人,是主動發展的人,更是不成熟的人。我們說以人爲本就是以學生爲本。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思想政治教師應做教育的“農人”,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謀求人的發展,纔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全部責任。教育的神聖,就在於它關注生命的尊嚴。幸福,快樂是生命成長的終極目標。結合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思想品德課的地位仍很低下,所受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從教師層面看,我市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專業化、專職化程度較低;從學生層面看,由於中考思想品德科只佔50分,學生在思想上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從教學層面來看,過於強化“知識中心”價值取向把認知目標的達成度作爲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能力、情感、態度目標是否實現往往被忽略。),我不禁全身戰慄。“郭美美事件”“小悅悅事件”在不斷拷問我們思品教師?我們有沒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怎麼了?我們還不革新嗎?我們將以什麼心態和該以怎樣的努力來迎接新一輪教育改革?

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需要獻身;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需要探索;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需要創造。“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帶着期望上路吧,去探索教育的規律,去增長教育的智慧,去找尋教育的快樂!

理論研修暫告段落,我會在此後的教學實踐中,積極地學習、反思、實踐,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