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文閱讀教學總結範文(通用9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點收穫,將過去的時間彙集成一份優秀教學總結吧。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形式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羣文閱讀教學總結範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範文(通用9篇)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1

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要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通過學生大量的閱讀實踐。理想的閱讀課程體系,應該包括三種閱讀形態:單篇(課文)閱讀、羣文閱讀、整本書閱讀。三者之間,相互無法替代。羣文閱讀讓課內大量閱讀有了實施路徑。雖然這本書寫的是小學羣文閱讀怎麼教,但我覺得裏面的思路、方法,對初中羣文閱讀教學同樣有着操作上的指導意義。

一、羣文閱讀,激勵教師成長

作者寫道:“目前閱讀教學的技術化傾向使很多老師覺得讓自己勝任這份工作的重點不是本體性的知識,不是自己的閱讀視野,不是自己的閱讀力,而是讓“課”像“課”的技術,從而很快淪爲技術主義者,對讀書,慾望不大,動力不足。”仔細想來,我們作爲一線教師的確沒有抽出時間去閱讀,我們身兼班主任,繁雜的事物讓我們深陷其中,但是沒有時間閱讀,不愛閱讀,怎麼可能找到文章,怎麼可能總結、梳理出閱讀策略,怎麼可能發現表達特點呢?我想,我們真的應該放下手機,少看微信,多讀書,並思考自己讀懂了什麼,學到了什麼,這樣才能把更多的知識傳遞給學生。

二、羣文閱讀,激勵學生寫作

現在很多熱鬧的課堂,變成了一種發言競爭,學生表面活躍地不斷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舉起手。這種表面熱鬧的課堂其實是發言過甚,隱含着很多危機,例如:在高頻率的發言中,學生沒有時間回到文本中去探尋文本的真諦。在我們對此課題的實踐中,一定要提解答領域郊寬的問題,提問需要閱讀多篇文章、整合性強的問題,提批判類問題……簡而言之,多提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除此之外,更要讓學生字課堂中靜下來,在這本書中,我們學習到了一點,讓他們多動動筆,嘗試做批註。本學期我們也會在此基礎做深入的研究。

三、羣文閱讀,教會學生閱讀策略

最近趙老師“教課文”還是“教閱讀”、吳教授“教課文”還是“教語文”的追問,以及PISA、PIRLS閱讀測試的被知道,大家開始關注“閱讀策略”。閱讀策略指的是,爲了達某些閱讀目標,所採取的一系列有計劃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讀、比較、視覺化、連結、統整等,關於這些策略,我們可以在專門的文章中探討。“羣文閱讀”就是要變單篇的課文教學重視分部的知識、技能的精熟學習的模式爲關注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方法的學習的模式。

這裏要強調的是,閱讀策略需要透過老師的教學活動,步驟化、程序化,讓每個學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條件不同,背景知識多寡,都能循着老師有步驟、有程序的教學設計,每個人都往前進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羣文閱讀”,在選好文章的基礎上,還要相應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那種有步驟、有程序的閱讀策略教學,纔有可能縮短兒童天生能力間的差距。

關於這本書,我們收穫很大,相信在實踐中會有更多感悟與反思,讓我們在羣文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2

12月26號,我們全體教師聆聽了來自浙江杭州市天長小學的副校長蔣老師上的一節羣文閱讀觀摩課《草莓》以及關於羣文閱讀的講座《打造語文卓越課堂》。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卻使我大開眼界、收穫頗豐。

上課伊始,蔣老師首先出示了大草莓和小草莓對比的圖片,讓學生們猜一猜在相同價格的情況下,買大草莓的人數和買小草莓的人數,然後針對“選草莓是選大的好,還是選小的好”這個問題,對三篇同樣是寫草莓但是觀點並不一致的三篇新聞進行閱讀。在不同的時間段,孩子們因爲新聞的內容,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蔣老師在課中,通過自讀、默讀、速讀、瀏覽、跳讀等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着痕跡地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了指導,規範孩子們的閱讀方式,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們的閱讀速度,並對一些閱讀習慣均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劃句子不如圈重點詞、判斷前後的句子是否是講同一個中心內容、如何用更簡潔的詞語來概括等等閱讀策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整堂課,場內笑聲不斷,在這笑聲中,學生們有所思,我們也是聽有所得。

可以說,羣文閱讀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的一種改變,改變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羣文閱讀的魅力,在我的眼前,如書卷般緩緩展開。回首我們過去傳統的單篇單篇不遺餘力地精講,實在是有種束手束腳的感覺。

羣文閱讀既有益培養學生真實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又有助於幫助學生培養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生學表達、習策略、練思考,師生彼此共成長。

在蔣老師的教學現場,我們親身感受:羣文閱讀教學所呈現的文本數量遠遠超過常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力倡學生自主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有別於以往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是包容的課堂,是發現的課堂,更是充滿吸引力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將嘗試羣文閱讀的教學,鼓勵孩子從課外閱讀開始,從推薦每一本優秀讀物開始,讓我的孩子們在閱讀的海洋中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3

今年的十月十七號到二十一號,我參加了全省的“羣文閱讀”教學優質課觀摩活動,在觀摩中,我不斷思考,對如何上好羣文閱讀課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有些自己的感受,特彙報如下: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把人的認知思維過程從低級到高級分爲六個層次:記憶、分析、理解、評價、綜合、創造。所謂高階思維能力,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爲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高階思維能力超越了簡單的記憶和信息檢索,是一種以高層次認知水平爲主的綜合性能力,如批判性的評價信息、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因此,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時代的管家能力。另外,我們都知道學生在面對複雜的學習對象時,單純依靠低層次的記憶、理解能力往往會透支其精力與體力,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能擁有一定的“高階思維能力”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習負擔,遊刃有餘地應對越發複雜的學習對象。

我們知道羣文閱讀教學的“羣文”不是簡單的數量的累加,而是按照議題組合,呈結構化的一組文本。課堂上,學生在交流對話中產生思維碰撞,自己去發現規律、補充甚至糾正閱讀認識。羣文閱讀教學重在教給學生類比、預測、統整等閱讀策略,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是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巧擬“議題”——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立足點

“議題”是羣文閱讀的靈魂之所在,沒有適宜的“議題”就沒有高效的“羣文閱讀”,“議題”的提煉要具有精確性、開放性和可討論性,能貫穿所有文本,有助於學生運用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議題”的確並不追求深度,而是關注其是否能引導學生多元地理解文本,所以“議題”要簡明,可操作性強,這樣纔可能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老師們以“議題”爲依託,精選閱讀材料落實羣文教學,圍繞議題實施羣文教學,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才能做到促思、增智,讓學生緊緊圍繞“議題”充分與文本對話,去思考,去發現,形成自己的見解。比如說,在德陽的吳秀華老師執教的《笑話裏的誇張》一課中擬定的“議題”——如何讓人物變得誇張可笑?這個“議題”不僅非常新穎、開放、可議性強,還十分有趣。學生緊緊圍繞“議題”自由讀本,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笑從何來。這樣的議題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促成學生創造性地與文本對話,與同學交流、分享,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的見解。

二、巧選組文——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突破點

羣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選文。羣文閱讀選文要能打開學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並最終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所以說,羣文閱讀選文在羣文閱讀教學中又起着突破性作用。經實踐探索,羣文閱讀組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意圖要明確。幾篇文章放在一起,並不是隨意的組合,一定要有明確的意圖。選文時一定要注意文章選取一定要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有的是爲了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有的是爲了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去比較、發現、思考和探討,使其對事物的理解多元化;有的是爲了讓學生體會同一內容的的不同描述形式。不管我們選擇哪些文章,它們之間必須有可比性,具有可討論性。

2、可讀性要強。選擇文本時,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視角,根據學生的學情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文本,同時具備“閱讀的價值”。如宜賓的趙泓老師所執教的《童謠中的“趣”》一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選擇了四種極富趣味的童謠,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童謠之“趣”。學生們讀起來興味盎然,在讀中發展思維。在“填童謠”這一環節中,有學生就通過比對分析發現有一個“牛兒”無處填充,馬上大膽提出質疑,文本的“閱讀價值”充分體現。

3、預設搭配要多角度:從文章的體裁考慮確定主題;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考慮確定主題;從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從作者寫作文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等。

4、層次要分明。選文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組合起來。選擇的文本既要爲“議題”服務,又要典型,還要兼顧文本之間的“相似點”與“不同點”。如甘孜州的童曉敏老師所執教的《有趣有用的非連續性文本一課中》老師就由淺入深地選取生活中常見的高鐵車票讓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再選用《速效救心丸說明書》、《中美兩國國民閱讀調查表》、《太空漫步》這幾篇非連續性文本讓學生逐漸習得閱讀這幾種不同類型的非連續性文本的不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提煉、歸納、整合,高階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

三、巧設教法——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切入點

在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學生閱讀的引領者、陪伴者、促進者的角色,要讓學生學會通過自讀、跳讀、瀏覽、思維導圖、知識樹、閱讀體驗卡等多種閱讀方式,學會從海量信息中獲取重要信息,並在自主、互學、共享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掌握閱讀的方法,發展思維的能力。那怎樣才能達成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合作探究發現、交流互動提升、嘗試實踐遷移的高階思維能力呢?個人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做好文本整合

整合是羣文閱讀教學的靈魂,因此一組選文中的幾篇文章不再單一呈現,而是應當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所以在羣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萬不可再對一組選文中的幾篇文章花大量時間逐一進行分析,而是應帶領學生圍繞議題,整合整組選文,篩選出有用信息爲接下來的提煉、歸納、整合等提高高階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做準備。

2、踐行生本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羣文閱讀教學其實就是生命教學,只有真正煥發了生命的活力,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正如生本教育所強調的: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在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要儘可能“不見自我”,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

在羣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老師不能一講到底,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圍繞議題自主閱讀、深入思考、比較歸納、分析綜合、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如眉山的張林老師所執教的《懶惰的哲學》一課中,老師通過《懶人吃餅》的故事引發學生對“懶惰”的原生態認識,再對比閱讀《一星期都是禮拜天》和《偷懶與經典》激發學生對“懶惰”重新認識的探究欲;通過《愛迪生欺騙了世界》中馬雲的觀點與愛迪生的名言的充分思辨,使學生對“懶惰”的認知達成共識,實現集體建構。這堂課上,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地“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3、着力羣文讀後感

羣文閱讀教學所用的每一組選文,都是經過任課教師耗費大量時間精心甄選出來的。這麼好的教學資源,如果只讓它在一節課四十分鐘內發揮作用,着實令人可惜。另外,目前的羣文閱讀教學課的課後拓展,一般都是推薦書籍,形式難免有些單一,不太有利於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高效發展。那麼,是否能想出一個辦法,讓一節羣文閱讀課更富有生命力呢?基於以上思考,我們嘗試了引導學生寫羣文閱讀讀後感。

羣文閱讀讀後感是在一節羣文閱讀課上完後,學生進一步消化課堂所學,繼續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抒發個人見解的好機會。另外,寫讀後感能讓學生回顧思考一下學習的內容,並加以綜合分析和總結,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記得我們在執教完《再議“善意的謊言”》一課後,學生們在羣文閱讀讀後感中盡情表達個人觀點,各抒己見:

“善意的謊言,使一個音樂白癡變成了一位萬衆矚目的小提琴手,使一個‘多動症’兒童變成了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風度男兒。善意的謊言,是關心、愛護、鼓勵的代名詞,也是擁有美好心靈之人的座右銘。”

“善意的謊言就像藥品外層的糖衣,吃的時候甘甜味美,待糖衣褪去,藥品本身的苦澀就本本分分地顯現出來。善意的謊言,只能安慰一時,時間到了,只怕對當事人的傷害更深,成爲揮之不去的陰影。人們常說,披着羊皮的狼還是狼。那麼,有了‘善意’做幌子的謊言,就不是謊言嗎?我認爲,我們應該誠實,不能撒謊。”(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發散思維的表現)

“其實不管是什麼謊言,都有可能對人造成傷害,誠實、直率的語言也有可能會傷透人心。所以,我們要分清人物、事件再去決定說的話。善意的謊言,並不適合所有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你那所謂的‘善意’。”

看了學生的讀後感,我們欣喜,甚至驕傲:通過羣文閱讀,學生的認知更加寬泛、深入、靈活,認識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見解,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評價的綜合性更強了,這就是學生高階思維能力逐漸形成提高的信號!羣文閱讀讀後感,喚醒了學生認知的潛力,學生主動生成對事物更新的認識,迸發出更綺麗的思維火花!

利用羣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與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的巧妙融合,將爲學生最終形成龐大繁複的嚴密思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對羣文閱讀的探索我們剛起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將繼續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策略,來進一步提升羣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4

4月20日,陽光明媚,在這美好的這日子裏我很榮幸參加了“焦作市羣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讓我這個年輕教師學到了很多,可謂是收穫頗豐。尤其是來自全市十三位老師的現場課,也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在此之前,對“羣文閱讀”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羣文”,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這也僅僅是從字面上瞭解“羣文”。通過這次的聽課,從視覺聽覺都真正的感受了“羣文閱讀”的魅力之所在:

一、“羣文閱讀”是對教師能力的再現。

首先,教師要想教好“羣文閱讀”,必須自己要有巨大的閱讀量,只有先武裝了自己,纔能有條不紊的指導孩子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在此次的聽課中,每個老師都向孩子們推薦了三篇文章,這都是教師平時在課下多閱讀多積累的結果。反之是選不出有代表有意義的文章。其次,教師還要選擇與孩子年齡或學段層次相適應的文章,只有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次研討會上,執教的教師來自不同的教學階段,從低到高,也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瞭解到每個階段的羣文閱讀教學目標。再次,羣文課也必須嚴格遵循課程標準。所謂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雖然是羣文但必須按照課程標準來上,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做到遵循孩子生長髮展規律。最後,羣文課都有自己的主題。教師選擇的每篇課文都是有一定聯繫的,所以在這些文章中提煉出主題,讓生圍繞主題閱讀、思考、完成作業。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主題必須新穎、易懂、易把握。這次學習中每個執教老師的主題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反覆》、《走進神話》、《童年成長》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必須學會聯繫,更要留心。

二、“羣文閱讀”是鍛鍊孩子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羣文閱讀”打破了過去只教一篇的教學模式,而向我們展示的是多篇教學。這是對孩子思想上一次扭轉。正如“羣文閱讀”這四個字那樣,就是要求孩子在能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同時這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考驗。就語文本身而言,就是讓孩子學會語言文字,能夠獨立去閱讀的科目。“羣文閱讀”的過程就是老師把閱讀思路講給大家,孩子按照老師出示的作業,獨立完成其他的文章,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學傾聽、學合作、學記錄的習慣。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三、“羣文閱讀”是教育上的大勢所趨。

隨着教育的發展,南北方的教育交流越來越密切,南方先進的教育思想逐漸流入北方,的確對北方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變。所以就需要教師在不斷的充電學習,適應萬變的教育。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5

聶名師工作室“羣文閱讀”專題研討會在XX市第一中學圖書館五樓會議室隆重召開,作爲工作室的一員,從定製研討會的實施方案,到研討會的最終召開,我一直參與其中,可以說整個研討會帶給我的感受是:累着、快樂着、收穫着。

此次研討會以“羣文閱讀”爲主題,羣文閱讀是最近幾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簡單地講,羣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並在閱讀中發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羣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着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後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我市小學中已經開展了兩年有餘,但是在中學教學中還鮮有人嘗試。工作室主持人聶老師一直認爲:教育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永續經營。現在孩子的語文學習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語文課程框架已經到了必須拉大的時候了。而羣文閱讀恰恰符合這樣的要求,因此,從去年開始,工作室成員在主持人聶老師的帶領下,一直在進行“羣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所以此次研討會實際上也就是把我們的一些實踐成果與全市語文教師分享。

研討會上聶老師首先做了“例說羣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報告。報告從理解羣文閱讀、教什麼――關注議題、用什麼教――關注羣文、怎麼教――關注比較、討論、對話(交流)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嚴謹的語言表述與生動的語文課例相結合,聶老師對於羣文閱讀的深刻理解通過連珠妙語傳達給大家,獲得了與會老師陣陣熱烈的掌聲。在認真聆聽報告的同時,我也在進行思考與反思:聶老師在語文教學上之所以能夠走得那麼遠,那麼高,固然與他對語文教育的熱愛有關,但更多的還是自身孜孜不倦的追求與學習。回想起他辦公室內堆放的的小山一樣的教育教學專著,他葛朗臺似的愛書如命,不就是他一切成績獲得的根源嗎?

聶老師的報告之後,工作室成員陸老師做了一節羣文閱讀課。這節課陸老師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爲例,同時串講《賣火柴的小女孩》、《槍炮國去打糖果國》、《有魔法的大帽子》等三篇童話,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以想象爲主題帶動學生對童話的瞭解。陸老師在這節課上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具體而微的模式,這種模式無論從講課的形式、講課的過程以及講課的結構上都給我們呈現出羣文閱讀的樣子。對於與會的很多中學語文老師來說,這種模式是具體而新奇的,因此在課後的評課環節中,市、區兩級教研員都對陸老師的這節課給予了中肯的評價。因爲見證了陸老師的整個備課過程,所以當這節課在今天最終呈現出來的時候,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從一個單篇的文本到一類文章的閱讀理解中,提煉出一個豐富的,理性的,邏輯的一個概念,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昇華過程。

這種過程最終帶來的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痼疾的一種改變,改變教師單位時間內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在才符合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基本原則。羣文閱讀提倡讀整本的書,原汁原味的書,連續性閱讀,不像教材那樣是通過專家修整改編的文本,單篇的文本,就像讓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氣息和腳步。所以,我覺得“羣文閱讀”的價值還在於對孩子精神的豐盈和海量信息的獲取。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多的嘗試對孩子進行“羣文閱讀”的教學,從鼓勵孩子課外閱讀開始,從爲孩子推薦優秀讀物開始。爲了我們的共同成長,我將和孩子們一起踏上課外閱讀的快車,攜手感悟更加多彩的世界。

這場研討會從理論與實踐對羣文閱讀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無論是與會專家還是參會老師,都對這場研討會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更讓我感受到在工作室兩年的學習,無論是個人視野還是理論與實踐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一切爲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6

5月25日,在高新區皇臺小學開展了羣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我有幸參加了活動。通過學習與研討,大家對羣文閱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更使我受益匪淺。

一、走近羣文——打開全新閱讀視野

這兩年,羣文閱讀這個概念在我們身邊悄悄出現,我們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也開展了羣文閱讀課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實上,我們對羣文閱讀還不夠真正瞭解,這次學習,讓我近距離走近了羣文閱讀。所謂“羣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或幾個議題教學的方向引導下,倡導學生閱讀,並在閱讀中推理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是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它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可以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爲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思想和專業能力。

二、走進羣文——探索有效課堂模式

研討觀摩活動中,徐偉歌老師執教的《語言的對稱美》,任鬥資老師執教的《文章中的反覆》,在兩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圍繞教師的問題細細地、靜靜地品讀。孩子們在忙碌着看書、思考、陳述、傾聽;流暢的與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並傾聽他們的意見,補充修正自己的觀點。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閱讀與兒童閱讀的合作與對話,形成了師生學習合作共同體。孩子在課堂中的思考力和閱讀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揮,所給出的答案也往往讓人耳目一新。

羣文閱讀理念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兒童閱讀的希望之光,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來打造閱讀課堂,將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羣文閱讀的課堂教學將如何實施呢?要想很好地實施“羣文閱讀”教學,就必須弄清“羣文閱讀”與“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的區別,“羣文閱讀”、“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三者有諸多表象相似之處,如:三者都是突破單篇文章的閱讀,都關注閱讀主題的把握和處理等,都是以“羣”的形式出現。但深究之,不難發現,三者源自不盡一致的教學理念。“主題閱讀”的文本組合,往往建立在一個十分清晰的閱讀主題之上。而“主題”,只是羣文閱讀的一種結構——在“羣文閱讀”的語境中,閱讀文本以一定的邏輯關聯組合在一起,這種邏輯關聯可以外現爲一定的“主題”,也可以內隱爲一個多元的“議題”。主題的“退隱”,可以讓學生以兒童的視角,在比較、分析、判斷中去提升閱讀能力,相對“主題閱讀”,“羣文閱讀”更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單元整組”呈現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課文“整組”了。而羣文閱讀的文本來源卻跳出了教材的束縛,它既可以教材爲基礎進行補充,也可完全出於教學者的精心選擇。

羣文閱讀的出現,賦予了我們普通一線教師“編者”的身份,讓我們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教師研究羣文閱讀,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以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與理解,組合起一定數量的羣文,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

三、展望羣文——行進中的思考

中小學階段的閱讀對於人的閱讀能力的形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閱讀與一個人的精神發育緊密相關,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個體心靈的成長,就不會有人精神的發育。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閱讀,我們老師都應該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不止閱讀文章,更是閱讀生活。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學生讀《秋天的懷念》,可以瞭解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讀《裝在信封裏的小太陽》,學會怎麼面對別人的錯誤,他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當他們面對生活時可以運用閱讀時所學到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我們老師、家長來決定他們的想法和行爲,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選擇,哪怕他們的選擇不夠完美,可能他會走一段彎路,但他收穫了快樂,誰能說彎路上就沒有讓人期許的風景呢?

一直欣賞林文寶教授對閱讀的獨到詮釋:閱讀的本質是一種互動,一種休閒和遊戲,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探索與嘗試,更是一種終生的本能行爲或閱讀習慣。細細研磨林教授這段感言,我們不難得出,兒童的閱讀,其關鍵在於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方法的嫺熟,閱讀時間的把握,要靠“大人”來引領。我們老師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就要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閱讀積累,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穫,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羣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我們一直在路上。只要對孩子有益,我們就樂此不疲。讓我們的教學閃耀創意的星光,閱讀會使學生的心靈豐富多彩,奼紫嫣紅,我相信,堅持閱讀,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春色滿園!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7

我有幸參加了第三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會。此次活動安排了三天的學習:聆聽羣文展示課;羣文參賽課;聽專家報告,以及參觀特色學校活動。

這次到重慶的學習,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求知者受益匪淺,就"羣文閱讀"來說,我從原來的毫無概念到現在有了淺顯的認識。學習回來的這段時間裏,我翻看自己的筆記,回憶聽講座的過程,思考如何整理此次的學習總結。

還記得當時的主題"羣文閱讀,行進中的思考……"我們確實是帶着對"羣文閱讀"的疑惑而去,其實我們在收穫的同時也是帶着更大的疑惑而回的……羣文閱讀如何教?它的確是對閱讀教學內容的突破,也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創新與變革,是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輸入到共同參與,一元與多元的辯證,羣文閱讀是一種形散神不散的教學模式。

如何來學習羣文閱讀?每個人有不同的形式,我們是用"拿來主義",還是另闢蹊徑,還是否定現在的課本教材的單篇閱讀呢?

在王林老師的一席話後,我稍許明白,羣文最重要的是在多文本的比較中發現新的觀念,並非否定現行的教學模式,羣文不是要我們去打翻現在的常規,只是對現在教學的補充,在同步課文的前提下拓寬孩子的閱讀量,閱讀視野,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觀摩課中,李玉貴、祝新華、將軍晶等老師從羣文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理念,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課堂。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玉貴老師,她的聲音很輕柔,語速不快,擁有典型的的柔聲細語。課堂上,她與學生的關係迅速拉近,整節課圍繞"我對老人的看法"展開,形式變化多樣,課中,她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意見調查表"讓學生對文章中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學生也在老師不斷的激勵中各抒己見。我真的感覺,一個好的引導者會引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在引導中,李玉貴老師喜歡用"是這樣嗎?他說的對嗎?有沒有別的想法?等等這樣貼切的語言,引導孩子有辯證考慮問的想法,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沒有老師過多的講解,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第二天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羣文參賽課。六位老師各具風采,其中來自河南商丘的曾謹老師讓我印象較深,也許都是河南的老師,讓我們在聽講過程中格外注意,她的選文是小詩,讓孩子通過讀小詩,抓住詩中關鍵詞語來猜小動物的名稱。她整節課幽默風趣,孩子們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課堂氣氛十分溫馨。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參觀了巴蜀小學,聽了一節綜合實踐課"今天我當家",學生動手設計方案,小組出謀劃策,課堂十分活躍,讓學生也在學習中體會生活的點點滴滴,感受學習來源生活,學習服務生活的真諦。

此次學習,帶給我的是全新的認識,每一天的經歷,也都是一筆無形中的財富,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裏,我能和身邊的同伴們一起努力,多讀書,讀好書,上好課每一節課。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8

其實對於“羣文閱讀”的認識,應該說我比愛雲老師還要早一些,可能還要多一些,因爲在暑假期間我曾赴重慶參加了全國首批“羣文閱讀”種子教師研習營。也就是從那次研習開始,我開始對“羣文閱讀”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愈加喜歡。今天愛雲老師又在學校教研活動上,作了“羣文閱讀”課型的介紹,不禁又勾起了我對“羣文閱讀”的思考。

蔣軍晶老師說:在他講授《開天闢地》時,不斷的改變提問,調整環節,變化策略,更換教學方案,也完成了教材規定的教學目標,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自己課後想想,總是覺得不夠過癮,總覺得課堂留有遺憾,覺得神話固有的神奇與隱祕孩子們似乎沒有真正的感受到,他們對神話的好奇感並非發自內心。遂根據臺灣有關專家的閱讀理念,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了一組關於神話文章的重新建構,如此一來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進而逐步構建了“羣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我在聽了幾位專家的報告後,想想自己的兒子在課餘自主閱讀的情況,對此也深有其感。儘管“羣文閱讀”不像一篇課文教學那樣,能讓孩子對朗讀、字詞句練習、文章思想的把握等掌握的那麼精細,可孩子通過“羣文閱讀”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多篇優美的文本,而且這些文本或議題相同,或表達方式相同,或情感抒發相同,可以讓孩子們在多文本中去發現、去探究、去總結,可以讓孩子從中獲得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

可以說,“羣文閱讀”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痼疾的一種改變,改變教師單位時間內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在才符合小學語文的奠基性原則。再者,我以爲“羣文閱讀”的價值還在於對孩子精神的豐盈和海量信息的獲取,他提倡讀整本的書,原汁原味的書,連續性閱讀,不像教材那樣是通過專家修整改編的文本,單篇的文本,就像讓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氣息和腳步。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隔週對孩子“羣文閱讀”的教學,從鼓勵孩子課外閱讀開始,從爲孩子推薦優秀讀物開始。爲了我們的共同成長,我將和孩子們一起踏上課外閱讀的快車,攜手感悟更加多彩的世界。

羣文閱讀教學總結9

今年5月,我很榮幸赴杭州參加爲期3天的“千課萬人”全國小學羣文閱讀專題研討會。可以如此近距離目睹名師們的風采,感受“羣文閱讀”,真是受益菲淺。本次研討觀摩活動不僅課堂精彩紛呈,會場佈置也別有用心。各位名師的教學藝術令人折服。我們靜靜地傾聽,匆匆的記錄,細細的品味,就如行走於西湖邊,享受詩情畫意,陶醉其中。

在此之前我對羣文閱讀一直處於模糊狀態並不是十分清楚,聽過本次研討它在我的心中慢慢清晰起來。閱讀是語文閱讀的一種形式和“單元整體教學”、“主題教學”等有聯繫,但又有着很大的區別,它不只是把文章按人文內涵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內部結構、核心觀點,在文章之間形成結構化的“互爲關係”,讓學生在探索羣文時發展學生閱讀技能和發現能力。蔣軍晶老師向我們講述了關於單篇到“羣文”的新思考,蔣老師跟我們一起分享了“羣文閱讀的認識和實踐基礎、“羣文閱讀”的價值和意義”等問題。可以說,“羣文閱讀”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痼疾的一種改變,改變教師單位時間內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在才符合小學語文的奠基性原則。再者,我以爲“羣文閱讀”的價值還在於對孩子精神的豐盈和海量信息的獲取,他提倡讀整本的書,原汁原味的書,連續性閱讀,不像教材那樣是通過專家修整改編的文本,單篇的文本,就像讓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氣息和腳步。

李懷源老師的的單元整體教學,整體把握單元內容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單元內四課的教學內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師應能對此整體性調整或處理,如適當調前或調後,有些內容可適當增減。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從而駕馭教材。整體設計單元教學單元整體教學既有與課文整體教學一脈相承的一面,又有與其不同的一面,即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整體把握的是教材中的每一單元。

張學青老師的整本書閱讀向我們介紹了“師生共讀整本書”之路,和學生一起,讀他們的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讀他們的書,就擁有了和他們交流的更多話題。“你讀,他讀,我也讀”是一種氛圍,尤其是老師在教室裏的示範閱讀,更有強大的磁力。當學生看到老師手裏和他手裏讀着一樣的書的時候,心理上的暗示與接近,會讓他讀起來更帶勁。共讀的氛圍,是閱讀興趣的最好的催產素。倪文錦教授首進行的《羣文閱讀:閱讀方式的革新》專題講座向我們重點闡述了文本解讀以及閱讀策略的內涵,認爲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在羣文閱讀教學中舉足輕重,閱讀策略也應多元化,他強調羣文閱讀的本質是比較閱讀。李祖文老師通過其概念追溯、教學理念再思考以及從“教學”與“課程”之間的辨析三個角度闡釋對其的認識。並通過“選擇、建構以及注重學習過程”等元素辨析教學案例,從而從“羣文閱讀”課程這樣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觀照“羣文閱讀”教學。林文寶老師通過個人經驗向我們講述成績不能決定一切、未來,文學背後的智學要以孩子的興趣爲主。

通過這次爲期3天的學習,我覺得無論是對羣文閱讀,還是其他任何學科,興趣是最主要的。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其任務就是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增加以學生爲主體的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學、好學,而且知道怎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