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醫院見習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學生醫院見習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學生醫院見習總結

醫學生醫院見習總結1

病患疾苦,醫者仁心。從我們選擇醫學之路開始,就註定看遍人世的生老病死,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見習的這段時間裏,我們見到了不少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他們帶着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痛苦來到醫院尋醫問藥。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們應當有一顆“仁心”,用們我所學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去幫助患者祛除他們的疾病與痛苦,這就是作爲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在醫院的這段時間,我看了很多,也思考了不少,以下是我自己的幾點感受與想法:

一、“規範”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準則。

記得在普外科見習的時候,跟着帶教老師上了一臺手術,這是我第一次參與“真正的”手術。在手術前的洗手、穿手術衣等操作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求我們遵守規範的步驟,由於我技能不熟練加上緊張,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好,帶教老師和護士及時的指出並矯正了我的錯誤。我深感自己的能力還有待大幅度的提升,對於老師們的教導也很感謝。看到帶教老師能夠熟練的在手術檯上用手中的柳葉刀爲患者祛除病痛,很是崇拜和羨慕。老師跟我們強調說,在手術檯上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須規範,尤其是無菌觀念,容不得半點馬虎。其實,“規範”不僅僅體現在手術檯上,像病歷的書寫、體格檢查、藥物的使用等等,整個醫院的有序運作也是依賴於一個規範的管理制度。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要學會讓自己遵守各種“規範”的準則,這並不是死板的象徵,而是成功的必備素養。

二、從“書本”到“臨牀”還需要我們學習很多知識。

我們從醫學課本上學習了很多關於人體和疾病的知識,但要到臨牀上診治疾病,只有這些還不夠。首先,我們需要真正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在面對患者和疾病的時候,能夠與書本上的內容產生關聯;其次,在診斷疾病的時候,需要我們有一個清晰的臨牀思維方式,比如,面對患者首先要考慮一些常見病、高發病;另外,教科書上講的一些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可能只有典型病例纔會出現,我們需要以患者能夠提供的有限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斷或者推斷。再把視角放高一點看,整個醫學的發展還在不斷的前行中,有些我們不清楚的,不確定或者不知道的醫學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中,這就要求我們真正的做好“活到老,學到老”的準備,不斷學習新知識。

三、醫術與醫德,孰輕孰重?

每天在醫院就診的病人成百上千,每個病患看過病後,對自己的大夫應該都有自己的一個評價,到底患者更看重什麼?對於一個醫生而言,哪一個更重要?跟不同的帶教老師相處過後,我也發現不同的老師對待患者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在東院腎病科尤大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患者經檢查其腎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損傷,這個患者比較好奇是什麼會導致自己的.腎功能受損,就在家好好回憶並記錄了自己認爲的“可疑原因”,寫了大半頁紙,找到尤大夫諮詢,爲了消除患者的顧慮,尤老師耐心的爲他講解了每一條,在旁邊看着的我很是佩服尤老師。在面對患者的時候,能夠放低姿態與患者用心溝通的醫生應該都不會是“差”醫生吧。精湛的醫術是大多數醫生所追求的,而醫德確是影響患者對醫生評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覺得確實應當把醫德放在與醫術相當的水平來作爲評價醫生的標準。

四、從醫之路確實艱辛,需信念堅定不斷前行。

醫院裏的醫生從每天早上到晚上都在忙不停,有時甚至都要忽略掉醫生自己飲食與休息。像這樣的超負荷工作的醫生,中國有很多,但是,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不斷前行。有個給醫生算了一筆賬,五年本科、三年碩士、兩年博士、若干論文等等才鑄就了一個剛剛入院的醫師,確實如此,醫生這個職業需要我們奉獻自己的美好青春而沒有怨言。忙碌的工作,但醫生的薪水好像並不是特別高,同時有着不小的工作壓力和風險,這也就是很多醫生並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女從事醫療行業的原因吧。但,還是會有不少的熱血青年加入到醫療事業中來,因爲他們就是有堅定的信念,有着爲救死扶傷而奉獻自己的願望!

既然,我們選擇了醫學之路,我們就要堅定的走下去。我要感謝那些交給我知識的各位老師們和各位患者們,是你們讓我更加深刻的認知了醫學和社會。

醫學生醫院見習總結2

時光漸過,像涓涓細流。而我們則像是池底鵝卵石,被沖洗,被打磨,日漸圓潤。實習過半,談不上什麼經驗。只是深刻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原來健康真的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ICU的實習讓我真切感受生離死別,汗毛肌戰慄、不自覺打寒戰。不過在醫院看到最多的是處在恢復期的病人,他們或多或少有些焦慮,其實是沒有明白世上除了生死外便沒有其它大事了。腦外科是目前帶給我最大震撼的科室,沒有之一。昏迷的病人多,也越來越明白我當下的日子究竟是多少人渴望的。他們生病前或許生活自由自在,他們的家人按照各自節奏生活,可是生病後這種平衡無奈被打破,慢慢會變成另外一種平衡。

都說腦外科病人和家屬脾氣有些暴躁,其實細想也難怪,有些病人病情比較嚴重,治療週期相對比較長,除了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還要透支自己的身體及情緒,日子久了,內心的不滿便顯現出來,脫之於口,見之於行。有時倒也不是有關教養,畢竟不瞭解他們的處境,就像針沒刺到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會有多疼。也許同等條件下我的脾氣會更暴躁,人性不可測。

關於學習和實習的差別,個人感受是在學校裏,老師大都屬於主動輸出型,當然,你給的反饋越多,老師對你的輸出也會隨之增加;在醫院裏,老師大都屬於被動輸出型,也許是因爲工作忙,也許是自顧自以爲我們基礎的理論都會,當然,你要是提出問題,老師也是熱衷於解答的,完全是“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各人”。

所以,在步入實習前最好擁有敏銳的觀察力、簡潔的表達力、高效的執行力等。有時候,你必須表現得像一名工作許久的人員,是的,膽大心細臉皮厚的你在哪個科室都會如魚得水。嗯,我會努力成長的,還有第一印象很重要,最好一開始就很強悍,因爲沒有那麼多人會有足夠的耐心留意到你的成長。如果你真的有疑問,先嚐試自我解決,如果無解,再開口詢問,如果有疑慮,可以以疑問的形式請教老師,這樣可以證明你是有腦子的人。關於科室常用藥物的適應症最好自行百度(百度上有藥物說明書),在入科第一天要熟悉以防備病人及家屬冷不丁的提問。

其實,實習科室安排不盡如人意,不過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實習,累嗎?還好,只是有時候選擇顯得至關重要,倒也沒有後悔在這個地方實習。希望我們都能守住始終。

醫學生醫院見習總結3

二門診的一週很快就過去了,這七天裏,我對社區醫院的環境有了一個粗略的印象,也讓我有了一些思考。

大概是受小的時候家屬區裏的醫務室的溫馨環境的影響,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個社區醫生的小願望。因爲我覺得社區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礎,這在中國這一特定的環境下,非常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就醫依從性。門診的患者每天來來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過是走馬觀花的看醫生,並沒有好的依從性,這一點對於中國廣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還有一些患者對於醫生有着強烈的不信任感,這與現在的醫療大環境不無關係,但也與醫生因爲自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有關。對於這兩點問題,我一直認爲,有責任感和醫術高超的社區醫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社區門診的這些天,讓我對這一點有了更多的信心,因爲我在這裏收穫了很多知識和感動。二門診的老師們,學識都很淵博,很受患者尊重。這也是我很喜歡全科醫生的一點,他們看上去都親切而低調,但他們卻是有着大醫院專科醫生不能小覷的廣博的知識,看似信手拈來的功夫,卻是患者就診的第一道守護者。雖然看每個病人的時間還是有限,但是他們還是比專科醫生多了一份熱情和親切,對患者的教育和指導也要多一些。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經在大醫院就過醫,他們在二門診開藥的同時,醫生們也不錯過任何宣教的機會,這一點,使我更加堅信,也許大醫院的醫生對於最新的知識有着更深入的瞭解,用藥更有把握,但是社區醫生在患者教育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絕不亞於他們的。

很遺憾,給我安排入戶的那天並沒有入戶,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瞭解社區醫生工作的機會。但是那天在兒童保健的智力篩查門診,我還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區醫生在患者的基礎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家屬區裏醫務室裏疫苗接種或是看病的溫馨經歷。可以想見,入戶這種更加體貼周到的醫療行爲,對於很多醫療觀念比較淡薄的患者的母嬰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二門診有很多好處,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總體上,二門診還是北醫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綜合水平是很好的,這帶來了很多除了一萬五千人的社區居民以外的臨近的社區患者。雖然很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龐大的患者羣體,每個診室還是門庭若市,患者還是要等待,醫生們也是很忙碌,每個病人獲得的時間並沒有比大醫院多上多少,醫生們與患者也並不是特別熟悉,對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別有效,這一點讓我覺得還是有點小遺憾的。

但是這個也許是國內現在醫療條件不均衡下的必然產物,所有好的醫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門診也不除外。依託着三院的強大的支持,二門診的醫生們有了較好的再教育的條件,但是相對於大醫院的專科醫生,他們還是少了許多參加高水平研討會和國際會議等高水平的學習機會。所以在治療上,很可能會有一些與專科醫生不同的治療意見,這點不僅會不利於患者的治療,也不利於全科醫生自己的成長。與此相應的,在這個化驗檢查對高精醫療檢驗儀器高度依賴的時代,社區醫院與大醫院也有一定差距,這個也是限制社區醫院的診療範圍的一個因素吧。

新的醫療改革正在進行,我這短短一週的實習感受使我相信,社區醫院作爲醫改的重要環節,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獲得越來越多的醫療資源,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