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人才及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總結

XX市農業人才及農村農村實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和上級農業部門的指導下,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農業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勞務輸出速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爲核心,在全市範圍內掀起學科學,練技術的熱潮,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以能力建設爲中心,着力加強對現有在職職責和農村基層農技人員的培訓培養,提高農業人才素質。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發揮各級涉農部門的教育培訓職能,積極爭取各類涉農教育培訓項目,多層次、多形式的搞好農村實用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人才隊伍。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增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提高勞動力外出所需素質,從而促進農業增產,實現農民增收。

關於農業人才及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總結

一、麗江農業生產及人才基本情況

XX市總人口118.96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17萬人,佔總人口的 81.68%,農村勞動力總數59.71萬人。全市山區半山區居多,農村經濟文化水平落後,農民科技素質低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勞動生產率低,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爲5094元,今年預計爲6116元。經過多年來農業人才工作的不斷髮展,到2013年8月底XX市農業人才總量爲2395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的188人,中級技術職稱的1002人。截止2012年底,XX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爲19186人,佔農村勞動力的3.21%。

二、農業人才工作紮實開展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對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新理論,深刻領會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實質和本質要求,重視民主法制建設,協調利益關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2、深入瞭解人才狀況,不斷改進人才工作

根據省農業廳、市委組織部開展的人才發展排行榜統計工作的安排,自2011年以來全市農業系統全面進行了農業人才及農村實用人才的統計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較準確的數據資料,在此基礎上,確定“以能力建設爲中心,加強在職人才培訓培養”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養方面,樹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職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強幹部職工能力培訓培養工作

根據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在職幹部和農村基層幹部的培訓培養工作,使廣大幹部不斷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儘快成爲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乾部的政治理論教育培訓,今年安排了所有幹部職工都參加各種培訓。二是抓好在崗學習。

4、加快農業科技培訓和推廣,農業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中心認真開展科教興農工作,切實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科教興農工作在全縣的開展,使科技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認真抓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歷年來XX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在認真總結、積極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宣傳動員,搞好培訓基地認定,提高培訓質量,加強項目監管,圓滿完成了省市陽光辦下達爲我市每年新增轉移2萬人的任務,達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積極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13年我局開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術培訓班102次,培訓人數達87550人,爲農民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4)良種良法得到有效應用。認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爲主要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5)促進並開創全市農廣校大中專學歷教育、綠色證書工程及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的全面發展,市、縣(區)農廣校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已經基本上將各縣(區)都進行了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大中專積極進行招生教學,招收學歷生98人,畢業266人,在校學生325人,爲廣大農民及基層專技人員提供了專業學習的機會;綠色證書工程克服經費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難,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培訓綠證學員4680人。

5、狠抓隊伍建設,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是工作實行目標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規範管理;三是嚴格考覈違規連帶責任追究方案、實行獎優罰劣,確保全年工作目標完成。四是採取激勵機制,鼓勵職責幹部帶頭抓農業示範基地,做到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五是紮實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工作,使機關工作、隊伍建設形象良好、作風紮實、工作效果明顯、辦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組成部門。

三、工作計劃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創新人才工作觀念

各級農業部門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爲指導,正確認識物質資源與人才資源的辨證關係,破除“重物輕人”的陳舊觀念,把人才作爲一種重要的資本,通過對人力資源的大力開發,使人人都能成爲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實現人才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最佳結合。

2、合理提高我市農業人才編制,提高農業人才數量。

合理提高我市農業人才編制,提高農業人才數量,才能爲我市的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農業人才。

3、強化能力建設,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

4、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

根據《農業部關於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的意見》及《雲南省農業廳轉發農業部關於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的意見的通知》(雲南農科〔2013〕31號)及XX市農業局的轉發意見,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局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好農廣校在農業教育培訓中的主體地位,規範開展農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任職資質、知識更新、綠色證書和實用技術的培訓工作,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爲農廣校的重要工作,切實加強管理隊伍、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建設,不斷推進組織形式、教學方式和考評機制創新,努力爲麗江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類人才的科學評價體系。

本着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原則,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完善人才評價手段,逐步形成黨政人才重在羣衆認可、專業技術人才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評價機制。

6、保障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爲實現全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目標,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在量上得到擴充,更應該在質上得到提高。因此,要着重抓好人才培養、吸引、使用和激勵環節,在觀念、組織、機制和體系等方面給予切實保障,從而爲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根據《XX市農業局辦公室關於轉發農業廳辦公室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的緊急通知》(普農辦[2014]39號)文件部署安排,我縣積極落實省、市關於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堅持檢查和整改相結合的原則,圍繞年初制定的漁業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切實把漁業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目前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現將半年來的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爲組長,分管副局長爲副組長,漁業股及相關人員爲成員的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建立完善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認真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保障了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開展,並向社會公佈漁政執法及辦公室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全社會參與保護漁業資源的良好氛圍。

二、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強《漁業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增強依法保護漁業生態環境意識和漁業安全生產意識

認真組織開展漁業“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爲主體的多種形式,多種類型安全生產教育活動,採取無聲宣傳和有聲宣傳相結合,固定宣傳和流動宣傳相結合,現場說教和諮詢相結合的辦法,利用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及宣傳車,編寫簡報、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進行宣傳,在主要交通沿線及重點水域製作標誌牌和警示標牌,廣泛深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雲南省漁業條例》、《瀾XX縣人民政府關於嚴禁在糯扎渡電站庫區非法設置網箱養魚及庫區放物的通知》、《瀾XX縣人民政府關於嚴禁在糯扎渡電站庫區非法捕撈及垂釣魚活動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印發宣傳資料1萬餘份,編寫簡報信息10期。

(二)加強漁業安全生產檢查和漁政執法工作力度

今年以來,進一步加大了庫區巡查和檢查力度,共出動執法車輛46輛次,執法船艇21艘次,執法人員242人次。在執法檢查行動中,共發放《關於限期停止糯扎渡電站庫區(瀾XX縣轄區)擅自使用“三無”船捕撈及電魚炸魚毒魚等違法捕撈行爲的通知》112份、《關於限期拆除糯扎渡電站庫區(瀾XX縣轄區)擅自網箱養魚設施的通知》38份、《關於禁止在糯扎渡電站庫區(瀾XX縣轄區)擅自收購、加工、經營水生野生動物行爲的通知》15份、執法警告165起,查處禁漁期非法捕撈1起,沒收並放生漁獲物275千克,查處禁漁期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1起,沒收鮮活加工半成品漁獲物495千克,加工好成品乾魚1005千克。立案調查2起,處以罰款2.4萬元人民幣;銷燬30m×40m擡網26張,價值14.3萬餘元。通過加大執法力度,開展漁業安全生產檢查行動,從源頭上治理違法行爲,有效保護了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平衡,消除安全生產隱患,維護廣大羣衆生產生活和漁業安全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加強養殖生產安全的監管

重點檢查糯扎渡電站庫區養殖網箱浮桶的安全承載及救生、消防相關安全保障設施的配置,養殖場電路及機械設備的安全狀況。工人吃、住、行和工作平臺的安全檢查指導及培訓,檢查漁業工作船及漁業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技能實際操作,漁業安全基礎設施配備情況指導服務,做好山洪、泥石流防範措施。

(四)加強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

爲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2014年3月14日縣人民政府召開了全縣漁業生產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全縣漁業工作,把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工作考覈目標,縣人民政府與20個鄉(鎮)人民政府簽訂2014年漁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與20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與縣直屬的4家漁業生產企業也簽訂了2014年漁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切實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省、市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及縣漁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對漁業安全生產的領導和監督管理,漁政執法人員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真正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部門細緻抓,建立健全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並加強定期和不定期漁業安全生產情況的檢查指導,進一步完善各項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漁業養殖苗種與用藥安全生產管理臺帳、養殖場電路及機械設備安全狀況的監管,努力做到每季度進行1次漁業安全生產情況的分析。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漁政執法大隊現有編制4人,實有專職執法人員3人,人員少,工作量大,管理力量薄弱。

(二)漁政執法工作經費和執法裝備嚴重不足,手段落後,目前僅有漁政執法艇一艘。

(三)由於我縣轄區面積大,庫區水域面積廣,漁政執法和漁業安全生產,監管難度大。

(四)電站庫區亂捕亂撈和非法放牧現象突出,漁業安全隱患較大。

四、意見和建議

(一)加大電站庫區漁政執法和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

(二)加大執法工作經費的投入,完善漁政執法裝備,改善執法手段。

(三)制定出電站庫區管理辦法,提升庫區的管理水平。

總之,我縣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於轄區面積大。庫區水域面積廣,漁政執法和漁業安全生產監管難度大,亂捕、亂撈現象突出,漁業安全隱患較大。在今後工作中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強化監督管理,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確保全縣漁業安全生產工作形勢穩定,實現漁業健康穩步發展。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成效

(一)目標任務

1.水稻高產創建:2014年共安排我縣部、省級水稻高產創建示範5片,其中農業部整鄉制推進4片,面積爲4萬畝;省級萬畝示範1片,面積1萬畝,力爭萬畝示範區單產達650千克以上。

2.玉米高產創建:省級玉米萬畝高產創建示範2片,面積2萬畝,力爭萬畝示範區單產達650千克以上。

3.糧食作物間套種技術推廣:中心示範面積3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0萬畝,平均畝增產糧食30千克以上,實現總增產糧食390萬千克。

4.集中育苗:集中育秧0.2萬畝,移栽大田6萬畝。

(二)完成情況及成效

XX縣科技增糧措施糧食作物高產創建、間套種項目在農業部、省農業廳關心支持和省、州專家的精心指導下,通過全縣科技人員和示範戶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經技術指導組全面自測,州級專家抽測和省專家複測結果,項目建設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1.水稻高產創建:實際落實完成水稻高產創建50925畝(早、中稻40805畝、晚稻1012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01.85%。其中:

1.1整建制推進水稻高產創建4個片,面積爲40925畝(早稻30805畝,晚稻10120畝),實施地點爲勐遮鎮、涉及13個村委會,185個小組,4938戶農戶受益人口23828人。整建制推進水稻高產創建早稻示範片,經項目小組自測及州級專家組複測共22點,面積31.33畝,綜合平均畝產爲681.1千克。與目標任務650千克/畝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31.1千克,增幅爲4.78 %;與2014年勐遮鎮預計水稻平均畝產533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148.1千克,增幅爲27.79%;其中:受雲南省科技增糧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西雙版納州農業局組織州內財政、科技、統計部門的有關專家,分別於7月24、25日,對XX縣勐遮鎮整建制推進水稻高產創建早稻示範片田塊進行實測驗收。實測3個點面積爲3.69畝,平均單產爲808.8千克。

晚稻示範片:經專家組實測驗收,平均單產565.9千克/畝,與目標產量350千克/畝相比較畝增產215.9千克,增幅爲61.68%,與上年晚稻示範片423.3千克/畝相比較增產142.6千克,增幅爲33.68%,與2014年勐遮鎮預計水稻平均畝產533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32.9千克,增幅爲6.17%。

整建制推進示範片早稻/晚稻兩季產量合計可達1374.7千克/畝,與早稻/晚稻兩季產量達到1000千克的目標任務相比較平均畝增374.7千克,增幅爲37.4%。

早稻示範片30805畝,可增產糧食456.22萬千克,晚稻10120畝,可增產糧食33.29萬千克,兩季共增產糧食489.51萬千克,以稻穀2.7元市場價計,可現實新增產值1321.68萬元。

1.2省級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1片,實際落實完成面積爲1000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00%,實施地點爲勐混鎮,涉及7個村委會,34個小組,3305戶農戶16525人,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9個點,面積10.47畝,平均單產爲719.8千克,與省下達目標產量650千克/畝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69.8千克,增幅爲10.74%,與2014年勐混鎮預計水稻平均畝產535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184.8千克,增幅爲34.54%。其中:受雲南省科技增糧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西雙版納州農業局組織州內財政、科技、統計部門的有關專家,於8月12日,對XX縣勐混鎮水稻高產創建示範片田塊進行實測驗收,實測1個點面積爲1.13畝,平均單產爲849千克。

省級萬畝示範片10000畝,可增產糧食184.8萬千克,以稻穀2.7元市場價計,可現實新增產值498.96萬元。

2.玉米高產創建:落實完成示範面積爲2130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06.5%,項目具體安排爲勐遮、勐滿、西定、勐阿4個鄉鎮各5100畝,格朗和、打洛2個鄉鎮各200畝,其餘5個鄉鎮各100畝,共涉及24個村委會、57個小組、1876戶農戶。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4個點,面積1.73畝,平均單產爲671千克,與目標產量650公斤/畝相比,平均每畝增產21千克,增幅爲3.23%,與2014年全縣預計玉米平均畝產337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334千克,增幅爲99.1%,其中:受雲南省科技增糧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西雙版納州農業局組織州內財政、科技、統計部門的有關專家,於9月23日,對XX縣玉米高產創建示範片地塊進行實測驗收,實測1個點面積爲1.09畝,平均單產爲687.8千克。

省級萬畝玉米高產創建示範片21300畝,可增產糧食711.42萬千克,按玉米市場價2.5元/千克計,可增總產值1778.55萬元。

3. 糧食作物間套種:在全縣11個鄉鎮實施完成糧食作物間套種核心示範面積2000畝,中心示範30000畝,大面積輻射帶動100000畝,涉及85個村委會,466個小組,29883戶農戶,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 8個點,面積 8.25畝,平均單產爲159千克,與省下達增產目標30千克/畝相比較,平均每畝多增產129千克,其中專家組於9月11日,在勐遮鎮幼齡茶葉套種玉米核心示範片上實測驗收,實測面積爲0.87畝,平均單產爲508.6千克,增產效果顯著。

糧食作物間套種推廣完成13萬畝,全縣可實現糧食增產2067萬千克,總增產值5167.5萬元。

4. 集中育苗:實際完成水稻集中育秧2200畝,大田移栽6600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10%。

5. 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示範:近年來,我州水稻單產不斷在提高,XX縣最高單產已突破850千克、XX市750千克、XX縣650千克。爲不斷探索我州水稻單產潛力,州農業局組織州內有關專家及示範區技術員研究決定,2014年西雙版納州兩縣一市在實施水稻高產創建項目時繼續建立水稻“789工程”攻關田:分別爲XX縣設計單產900千克/畝、XX市800千克/畝、XX縣700千克/畝。

2014年XX縣共建立“789”攻關工程200畝,勐遮、勐混鎮各100畝,其中勐遮片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10個點,面積11.74畝,平均單產爲818.3千克,最高單產爲907.4千克;勐混片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6個點,面積7.71畝,平均單產爲830.2千克,最高單產爲870千克。

6.工廠化育:根據全省農機農藝融合會議精神,XX縣認真整合項目,抓好工廠化育秧技術指導,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糧食生產效益,共完成工廠化育秧推廣機插面積500畝,推廣機插秧面積23900餘畝。經專家組實測二個點,實測田塊面積2.02畝,平均畝產爲742.9千克。

7.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展示和示範種植:爲不斷探索水稻、玉米等作物的高產措施,2014年XX縣依託科技增糧項目建立3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展示和示範種植及1840畝玉米健壯素示範展示,其效果較爲顯著。其中:於7月30日,西雙版納州級農業專家對XX縣引進種植的水稻新品種“兩優航2號” 進行實測驗收,測產地點:XX縣勐混鎮曼賽村委會曼賽小組,實測田塊面積1.04畝,平均畝產達941.1千克,比2013年XX縣歷史記錄872.5千克高出了68.6千克,再創西雙版納州水稻(早稻)單產歷史新高;經項目小組在勐混、勐遮、勐阿三個鄉鎮實收測產,噴施玉米健壯素的地塊單產爲605.27千克,出籽率爲83.46%,與未噴施健壯素的同一地塊單產543.98千克,出籽率81.26%相比較,畝增產61.29千克,增幅爲11.27%,出籽率提高了2.2個百分點,增產效果較爲顯著。

二、具體做法

爲確保科技增糧措施項目的順利實施,並取得實效,我縣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是: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

1.加強組織領導:爲切實抓好我縣糧食高產創建、間套種等主要科技增糧措施的實施工作,縣人民政府調整充實了以分管農業常務副縣長爲組長,農業和科技局局長、政府辦副主任爲副組長,成員由財政、發展改革和工業信息、統計、農墾、審計、農業和科技、水務、勐遮鎮人民政府等各職能部門組成的 “XX縣科技增糧措施及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工作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和科技局,負責對全縣糧食生產主要科技措施項目的推進工作統籌協調,辦公室主任由分管種植業副局長兼任。爲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具體分工負責如下:縣農業和科技局負責項目實施和技術指導工作,縣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協調和落實,縣發展改革局負責項目規劃,縣審計局監督項目資金使用,示範區鎮政府負責項目宣傳動員、落實面積和項目協調工作。勐遮鎮人民政府整充實了以鎮長爲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長、農業中心主任爲副組長,成員由各站所負責人、村委會負責人組成的“勐遮鎮科技增糧及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工作協調領導小組”。

2.強化技術指導:爲加快我縣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和先進實用栽培技術的示範推廣步伐,提高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組裝集成水平,充分發揮農業集成先進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挖掘我縣糧食增產和增收潛力。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糧食生產主要科技措施技術指導組,辦公室在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辦公室主任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兼任,成員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種子和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骨幹組成,負責項目的實施、指導和技術培訓等工作,做到層層有人管,層層有人抓。

(二)整合項目資源,強化政策支持。

把示範點建設與相關糧食項目實施有機結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各項措施落實。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機補貼、測土配方和病蟲統防統治等惠農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和項目的綜合優勢,從而提高了項目實施質量和效果。

(三)認真開展好技術培訓、現場觀摩交流和對外信息宣傳工作。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到戶,技術指導到田,技術培訓到人”和“縣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幹、村有技術能人”的要求,舉辦了縣鄉兩級育秧、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集中技術培訓65期,培訓人數5650人次,現場技術指導120次,技術指導小組針對示範區生產環境條件,制定了各種技術方案,技術員實行分片、分類、到戶指導,提高了技術入戶率。

在作物生長關鍵季節,組織農技人員、技術專家、行政村幹部、示範農戶在高產創建示範片進行了10次現場觀摩,開展技術交流,參加觀摩、學習、交流人數達650人。

(四)加強宣傳培訓,營造氛圍

示範區所在鄉鎮及行政村採取通過廣播、板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科技增糧活動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先進典型和實施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共開展政策宣傳及動員工作20次,發放宣傳資料25000餘份,進行了10次的`電視臺新聞及報刊報道,發佈了省、州、縣農業信息100餘篇。

(五)強化檢查指導,做好測產驗收工作。

在作物生產各個環節,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按計劃抓好階段性工作檢查、技術交流與指導等工作。前期工作重點抓好示範點的選點、面積落實、人員組織、方案制定、技術培訓等工作;中期工作重點抓好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和技術指導,特別是病蟲害防治工作;後期工作重點抓好測產驗收及總結評比工作。按照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要求,進行測產驗收,由縣項目執行組會同統計部門進行產量預估、田間產量調查和自測後,報請省、州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抽查測產驗收。

(六)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管理。

明確專人負責科技增糧活動檔案管理工作,認真做好農戶信息表、測產表、專家驗收意見、工作總結、圖片等材料的收集並建立臺賬和電子檔案。

(七)加強項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果。

根據《西雙版納州農業局關於印發2014年西雙版納州主要科技增糧措施實施方案指導意見的通知》西農發[2014]53號文件要求,合理使用項目資金,資金主要用於:1.糧食高產創建:(1)示範區種子部分農資等補助;(2)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展示和示範;(3)配套技術集成和示範推廣,區域化、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示範;(4)技術培訓及觀摩;(5)測產驗收、績效評價、考覈及總結。2. 糧食作物間套種:(1)示範區部分農資等補助;(2)新品種、新模式的試驗示範和展示;(3)配套技術集成和示範推廣;(4)技術培訓及觀摩;(5)測產驗收、績效評價、考覈及總結。

五、經驗啓示

1.是要破解農業增收難題,就必須依靠科技這個“助推器”。如何改變糧食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廣種薄收的現狀?科技增糧措施項目告訴我們:發展農業,必須把科技擺在首要位置,以科技爲支撐,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集成高產高效技術,做到農機、農藝結合。

2.是要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就必須創新現代耕作技術含量。現代耕作技術含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成敗。我縣通過不斷優化配置信息、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加快農業綜合生產技術的全方位、多領域擴散延伸,引導農民精耕細作,走高產高效的農業產業化之路,依靠科技爲農業“強筋壯骨”。隨着糧食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間作套種、集中育苗等技術的普及推廣,改變耕作模式、提高複種指數。特別是新型農機具的配套使用,使我縣壩區基本實現了耕、耙、收全程機械化,山區實現了半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3.科技增糧項目的實施有利於建立和完善良種良法標準化操作規程。實施科技增糧項目,可以把優良品種、栽培技術、配方施肥、田間管理、病蟲綜防等行之有效的技術,找準最佳結合點,通過技術整合,系統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成熟的集成配套技術,使增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4. 實施科技增糧項目有利於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爲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搭建了一個很好的科技推廣平臺,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科技推廣力度。

5.實施科技增糧項目有利於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知識。通過開展科技增糧項目,可以在農業生產的關鍵季節,有效地把項目區的廣大農民組織起來,課堂建在田間地頭,採取現場培訓、現場指導的形式,爲廣大農戶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與技術服務,實現科技與農民“零距離”接觸,提高了廣大農民羣衆的科技知識。

科技增糧措施的成功實踐,證明了只要不斷推進技術進步,善於把各種增產技術和措施 進行組裝配套,開展集成創新,糧食增產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層組織化程度低,目前還缺乏有效的行政化手段,技術措施難於完全到戶,示範區整體平衡程度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農資產品漲幅過大,成本投入增加,影響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自國家對糧食、良種進行補貼及取消農業稅率以來,對糧食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農民種糧熱情極高。但農資產品漲價過快、過多及成本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雖然有關部門出臺了限制農資漲價的措施,但市場上農資化肥價格仍然沒有回落跡象,農民種田比較效益偏低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對農業生產將產生不利影響。

3.由於自然環境條件所限,示範區土地產量水平差異較大,嚴重影響了示範片的整體效果,需進一步加大標準農田建設。

4.資金到位滯後,對項目實施造成較大壓力。

5.農民素質不高,科技意識不強,科技措施難以普及。

(二)建議

1、繼續給予項目扶持,進一步鞏固科技示範成果。

2.繼續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知識。

3.進一步加大新品種,先進技術的引進示範示範推廣。

總之,實施科技增糧項目促進了我縣糧食增產,爲我縣糧食增產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帶動了其它產業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增強了幹部職工的事業心與責任感,轉變了工作作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好存在的問題,紮實開展好科技增糧工作,爲我縣糧食增產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