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識點彙總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識點彙總1

一、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理解記憶]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識點彙總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築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佔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週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爲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二、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分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及不同地域的綜合運輸網。

發展趨勢:交通運輸不僅日益網絡化、國際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

三、[理解記憶]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條件和地質條件)

2、社會因素(人口和城市)

3、經濟因素(主導因素和決定性因素)

4、技術因素(作保障)

a、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經濟、社會因素成爲決定性因素。

以京九鐵路爲例

1、合理佈局交通網,

2、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

3、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4、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b、影響公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修築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複雜的地段。

2、儘量少佔農田耕地,處理好與城鎮發展的關係。

e、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築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

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佈,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爲港口建設提供了條件,長江一方面爲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航行的空間,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積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爲依託。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識點彙總2

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是對大氣環流作用的總結

(1)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佈;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溼;夏受副高控制,乾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溫,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乾季受信風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溼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溼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三種季風氣候:(見以上分析)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鋒面系統

鋒面類別圖示符號表示過境前天氣過境時天氣降水位置舉例

冷鋒暖氣團控制:晴;氣壓低陰天、下雨、颳風、降溫鋒後冬寒潮;夏我國北方暴雨

暖鋒冷氣團控制:晴;氣壓高連續性降水鋒前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氣壓:高低壓

氣流:氣旋和反氣旋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識點彙總3

⑴太陽輻射: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

地面狀況不同直接影響大氣中的水熱狀況,表現在:

①海洋與陸地: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較集中。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分配較均勻。

②地形:A對氣溫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溫度低,溫度變化小(日較差)。

B對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山脈往往是氣候的分界線。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蓋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⑶大氣環流——具有雙重性質:

①大氣環流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之間發生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佈,顯著影響各地氣候。大氣環流通過氣壓帶和風帶以及季風環流導致各地的降水時空分佈,與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種氣候類型(水熱組全類型)。

②大氣環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象。

⑷人類活動:

①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溫度升高),向大氣釋放熱量(如熱島效應)。

②改變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氣候:

A良性的:

a、修水庫,使庫區附近的大氣溼度、雲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緩和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調節氣候。

b,人工造林,使風速減小,氣溫降低,溼度增大;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B惡性的:

①圍湖造田、排幹沼澤,使生態平衡破壞,氣候惡化;

②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導致塵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災害增多,氣候惡化。

③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識點彙總4

大氣環境保護

(1)全球變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

②毀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乾溼狀況,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保護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採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類使用製冷設備排放的氟氯烴

危害:

①危害人體健康,

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保護措施: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加強國際合作

(3)酸雨

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於5.6的雨水稱爲酸雨。

成因:燃燒礦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和文物古蹟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爲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國已經採取了發展潔淨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等措施來控制酸雨。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識點彙總5

教學目標:

1、說出人口遷移、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的含義。

2、據相關資料,分析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國際人口遷移的不同特點及原因。

3、對比分析、說明我國1949至改革開發前與改革開發後,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原因。

4、根據案例,分析歸納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影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人口遷移的概念、主要類型

2、人口遷移的意義

3、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難點: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教學內容安排

知識結構:

教學思路:

學時建議:2學時

教學資源建議

1、本節教材中的表格數據、圖像及文字資料;以及中圖版教材、地圖冊、影像資料

2、《人文地理學》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中國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4、相關網站:

5、生活經驗:

1、調查自己家族中每個人的出生地、遷移經歷及原因。

2、調查本區(縣)近幾年人口遷移狀況。

教法與學法策略

1、人口的遷移

(1)讀圖分析法:引導學生閱讀圖、相關圖片,根據圖說明人口的遷移狀況,閱讀教材,瞭解人口遷移的概念;說出人口遷移的類型即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及其含義。

(2)社會調查法:聯繫學生生活體驗,組織學生調查自己家族中每個人的出生地、遷移經歷及原因,得出人口遷移的概念。

2、人口遷移的因素:

(1)講授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圖像,對比分析講授國內及國際人口遷移的原因和意義。

(2)讀圖分析探究法:閱讀相關歷史資料及圖像,分析、說明我國、美國各主要歷史時期中,國內人口的遷移規模、特點、原因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影響,歸納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教學評價建議:

1、調查、收集並整理本市或本區(縣)有關人口遷移的資料,探究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原因,並寫出調查報告或小論文

2、根據視頻資料討論:“民工潮”討論:民工流動的方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