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啓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1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活的重要特點表現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尤其是學習的內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學的學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除了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外,還要適應大學的教學規律,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既要求我們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求重視各種能力的培養。我們除了紮紮實實掌握書本知識之外,還要培養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學會獨立地支配學習時間,自覺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還要注意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爲將來適應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四年的時間其實是很短暫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段時間,充分利用時間,認真學習,努力使自己的大學生活過得充實。在大學裏,雖然各種各樣的活動很多,但我們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所以在時間安排上我們必需處理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學才能學得既好又輕鬆呢。

首先,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知識是爲了提高我們自身的價值,而不是爲了他人而學習。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我們不能灰心,應該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的態度。我們不能一味地只看中分數,只注重結果而不去管過程,這樣到頭來是欺騙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一切。

其次,我們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的的手段。錢偉長曾對大學生說過:一個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學習,而且要有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問題,不要靠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對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大學學習中我們要把握住的幾個主要環節是:預習、聽課、複習、總結、記筆記、做作業、考試等,這些環節把握好了,就能爲進一步獲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1)預習時要把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來,聽課時才能增加求知的針對性,既節省學習時間,又能提高聽課效率,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2)聽課時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對老師強調的要點、難點和獨到的見解,要認真作好筆記。課堂上力爭弄懂老師所講內容,經過認真思考,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3)課後及時複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一環。複習中要認真整理課堂筆記,對照課本和參考書,進行歸納和補充,並把多餘的部分刪掉。每過一個階段要進行一次總結,以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形成自己的思路,把握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所學知識更加完整、系統。

(4)要獨立完成作業。做作業是鞏固消化知識,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養成良好習慣。

(5)對考試要有正確態度,不作弊,不單純追求高分,要把考試作爲檢驗自己學習效果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演練,起到了及時找出薄弱環節,加以彌補的作用。

在學習中抓住這幾個基本環節,進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及時注意消化和吸收。經過不斷思考,不斷消化,不斷加深理解,這樣得到的知識和能力纔是紮實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2

經過大學一年的生活和學習,我發現“中學生”“大學生”不僅僅是概念上的去別而已。兩者之間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不管是在生活方式還是學習方法上。中學,我們只是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而大學,我們是學習的主動尋求者。

莊子曾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即在有限的一生中向無限的知識海洋進軍,並取得創造性的結果。這樣,掌握一套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大學學習來說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首先,我們先對比下中學和大學的學習方法:

1.知識深淺不同。從課程來講,大學一般門數多,內容多,概括性強,因此,知識的量比中學要多得多,而且知識內容深,理解較爲困難。決定了大學學習的困難程度要比中學高得多。

2.教學模式的不同。中學時不管什麼課都是小班上課,而且幾乎是天天見老師,有了問題找老師很方便,甚至有時老師找我們提問檢查學習。然而在大學課堂,多是老師滔滔不絕的講下來,有時會有數十頁的筆記,我們既要聽講,還要抽空做筆記,上課時的緊張程度與中學不可同日而語。同時根本不存在什麼晚自習教師巡視或辦公室答疑,每章的複習,也主要是靠我們自己自覺來完成。

3.學習方式的不同。中學每節課和自習都是我們一個班的人一起上課,而大學則是大班上課。中學生的課後學習,是統一上自習。而大學生是個人選擇自己認爲合適的地點,或是圖書館,或是教室,還可以是宿舍。至於課後的學習時間和具體安排,大學生也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權。

4.考試方式和要求的不同。中學時的平時練習、單元檢測,所以期末考試時對於成績我們心理都還有底,其次是即使期末考試成績不及格仍可繼續跟班學。大學則不同,平時練習作業是否自己獨立完成全靠自覺,教師很少檢查;而且不存在單元檢測和章節複習。考前的複習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而且考試不及格必須進行重修或補考,不但要額外交費,而且耗時。而且不及格科目達到幾門,則在畢業時失去學位。因此,大學的學期考試比中學的要嚴峻得多。

總之,大學與高中在生活和學習上有很大不同,需要我們慢慢的適應,只有適應了才能更好的在大學時代這人生的黃金時代更好的學習專業技能

經過中學跟大學學習方法的比較,底下我想提一下關於大學學習的建議:

1.從待哺到自覺——大學學習的自學性要求。很多同學進入大學很長時間也沒能很好地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中學學習方法的慣性導致他們進入了一個嚴重的誤區。由中學的領、看和管的規定性學習方法到大學的自由的學習方法,他們很不適應。中學是老師領着學、看着學、甚至是家長管着學逼着學。大學的學習則完全從這種狀態中解放了出來。與中學生比較起來,大學生是極爲自由的。但是,大多數同學並沒有充分利用這種自由。大學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探索的自由、個性發展的自由、自學的自由。很多同學在享得解放了的自由的同時,並沒有獲得思想的自由、學習的自由。一個被管慣了的學生在給他充分自由的時候他變得漫然無所適從。大學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自學。在充分自由的沒有人管沒有高考的壓力下的自我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大學學習的關鍵。這就要實現幾個轉變:由中學的要我學到大學的我要學的轉變;由中學的被動學到大學的主動學的轉變;由中學的盲目性到大學的清醒性的轉變。

2.從知識到理論——大學學習的理論性要求。總的來說,中學學習是側重知識,而大學學習則是側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橫向的平面的累加;理論則是縱深的體系性的構建。知識是常識性的,理論則是對常識的解釋或產生常識的原創性的東西。對大學生來說,理論是

極其重要的。不要懼怕理論,不要蔑視理論,不要忽視理論。知識是海洋,理論是燈塔;知識是羣山,理論是泰山,登泰山而小天下。只有理論才能深刻地揭示現象。

3.從隔絕到結構——大學學習的相關性要求。中學學習的知識相對來說是不太強調關聯性的,而大學就必須注意知識的相關性。強調知識的關聯性、跨學科性、跨文化性是大學學習的必然要求。沒有這種知識的聯繫性和跨學科性的學習,肯定不是成功的學習。大學學習的相關性是極其重要的。這種相關性本身就帶來了知識結構的變化、思想觀念的變化、思維方式的變化和研究問題方法的變化。

4.從常識到思想——大學學習的創新性要求。不僅要學習常識,比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思想、學術見解、學術探索精神和學術創造能力的培養。不是重複常識,而是鍛鍊學術意識,這是大學學習的根本任務。中學學習並沒有明確這個根本任務。但是很多同學是帶着積累知識的慣性來學習的,這就忽視了學術思維習慣、學術探討精神和學術創造能力的培養。積累確實很重要,積累是打基礎,基礎當然越寬厚越好。但是,這種觀念常常是以忽視或根本不注意創造性培養爲前提代價的。打基礎和創造的關係要處理好,打基礎不光是死記硬背,不光是學習前人的知識;還有創造性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創造力的形成。

5.從泛泛到方向——大學學習的專業性要求。培養專業意識、專業興趣;專業化的讀書、專業化的選擇學習內容是大學學習的最基本要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得了的。我們應該時時記住我們是學什麼專業的,應該有不斷的超越。

6.從專業到興趣——大學學習的個性化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什麼東西更感興趣,就要集中精力、時間和熱情全力去研究什麼問題。研究興趣的培養可以給我們帶來學習的熱情、學習的方向和學習的成就。我們要以我們整個人生設計和追求爲前提去學習,大學學習期間可能不會有大的學術成果,但還是能爲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到了一些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培養了濃厚的興趣。長期積累,長期研究,長期思考,必有成就。

7.從書本到實踐——大學學習的實踐性要求。中學學習,一般來說,還不那麼特別強調知識向實踐的轉換,大學則完全不同了。大學特別是今天的大學必須實踐性地去學。不轉化成實際能力的知識不是真知識;不轉化爲實際能力的知識仍然是外在於我們的知識;不轉化爲實際能力的知識是沒有用的知識。要注意學文學的人容易養成假大空的毛病,誇誇其談而缺少實際能力的毛病,眼高手低的毛病。

8.從內容到方法——大學學習的方法性要求。大學當然要學習許許多多的內容,但大學學習中最最重要的仍然不是某種積累的內容,而是學會學習的方法。是在學習各種課程中,讀各種書籍中,聽種類學術報告中學到一種學習的方法。學到一種學習方法你就會自己學習了,你就會受用終生,帶着這一雙翅膀,在知識和學問的天宇中自由的飛翔。

9.從困頓到反思——大學學習的總結性要求。要每學期甚至每週都要進行反思和自測:我在做什麼?我寫下了那些文字?我對什麼東西最感興趣?我讀了那些書?我的理想究竟是什麼?我爲這個理想做出了什麼樣的努力?我將來能做什麼?我爲將來做了哪些必要的準備?我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收穫?我現在的學習和中學時的學習有什麼樣的區別?我與其他同學有什麼樣的差別?我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是什麼?阻礙我繼續進步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我的學習有沒有計劃?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重要書籍我讀了多少?我有沒有新的理想?我爲這個新的理想有沒有奮鬥精神?這種反思和自測是十分必須和重要的。

最後,我覺得大學生的成功有三件法寶,那就是理想、奮鬥精神和學習方法。理想使你的人生有了前進的方向;奮鬥精神使你的人生有了永不衰竭的熱情;學習方法使你在理想的道路上飛得更高更快更遠。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3

概要:學習心理主要是指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等。瞭解大學生學習中的心理特徵和心理障礙,對於培養其健康的學習心理,提高學習水平,使他們成爲學有專長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的 ... 學習心理主要是指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等。瞭解大學生學習中的心理特徵和心理障礙,對於培養其健康的學習心理,提高學習水平,使他們成爲學有專長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些智商高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甚至較差,而一些智商一般的學生,學習成績卻很好。究其原因,就在於學生是否能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以及心理是否健康等。我國著名的心理衛生學家陳家詩教授說:“心理健康的學生,成績優於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勝於心理不健康者。”在學習方面,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大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適應不良

學習適應不良是大學新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困惑,對他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其具體表現有:

1、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緊迫感和自覺性。

2、學習缺乏獨立性,習慣於中學時的學習方法,由教師安排自身的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學習時間等,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

3、不理解大學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

4、學習中精力投入不足,對本專業的知識、技能、要求認識不足,不知道怎樣建立專業知識結構,培養專業技能,學習帶有盲目性。

產生學習適應不良的主要原因:第一,大學的教學相對於中學來講,在特點、方式和內容上有很大不同。大學老師一堂課講授的內容多,有時會與教科書上有很大出入;教學方法也與中學有差別,加之對新環境不熟悉,人際關係生疏,思念父母的心理不能擺脫等,這些給心理素質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帶來情緒上的波動和不安,以至影響學習。第二,大學生心理髮展不成熟,由於他們缺乏生活閱歷,在客觀環境發生變化時,明顯地暴露出適應能力差,不能儘快地隨着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以致影響學習。

(二)學習缺乏動力

大學生學習缺乏動力是指學習沒有明確的方向,甚至厭倦學習。在學習時不象中學時那麼有勁頭,主要表現爲:

1、學習鬆弛。進了大學校門,從心理上擺脫了高中時的沉重壓力,思想上逐漸鬆懈,新的目標還沒有明確形成,所以學習的動力不如中學時強。

2、沒有學習的熱情,缺乏必要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喚醒水平,懶於學習,沒有學習的抱負和希望,求知上進性不足,把主要精力放在娛樂等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上。

3、學習膚淺,滿足於一知半解,不注意摸索學習規律,學習能力較弱,成績不好等。

(三)學習過度焦慮

部分大學生存在着過度的學習焦慮情緒。具體表現在:

1、學習中心理壓力太大,情緒壓抑。

2、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總擔心自己學得不好,對可能取得的考試成績顧慮重重,信心不足,憂慮過度,以至汽食不安。

3、誇大學習中的困難,爲此惶惶不安,焦慮萬分。(四)學習心理疲勞

學習心理疲勞表現爲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遲鈍,情緒躁動,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效率下降,錯誤增多,出現失眠等。造成大學生心理疲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習活動中不注意用眼衛生;學習內容單調,時間過於長,生活缺乏勞逸結合;學習的內容難度較大,學習過於緊張,使大腦神經持續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對學習缺乏興趣、厭煩、畏難;或是由於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如家庭經濟問題、思想間題等。

(五)考試焦慮和怯場

考試焦慮是指擔心自己考試失敗而憂慮的一種負情緒反應,考試怯場是指考生在應試中的應急反應。考試焦慮容易分散和阻斷注意過程,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專注於學習和應試,而是專注於各種各樣的擔憂;考試過度焦慮妨礙記憶和回憶,使該記的記不住,想憶的憶不起;考試過度焦慮,還會使思維呆滯凝固,使具體思維能力無法正常發揮,創造性思維更無法進行。

考試緊張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要注意“適度”。適度會使人的活動變得積極,思維變得清晰。“過度”緊張使人的活動受到抑制。考試怯場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這種缺乏自信是由於過去考試失敗而造成了心理定勢,生怕考試再遭失敗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學生,在應試過程中緊張恐懼,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甚至還引起生理上的不適,如腹瀉、失眠、噁心等。這些都是考試心理偏差的表現。

二、大學生健康學習心理的培養

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進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自身適應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隨着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的需求和發展與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相一致。這就是說,隨着大學環境的變化,要使自己進入“角色”,在新的大學生活中尋找自己的方位,確立最佳位置。此外,培養自信心,在大學生學習中尤爲重要.由於大學是人才雲集之處,“能人”背後有“能人”,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學生過去的優勢變得不復存在,在現實的變化面前,由於心理承受能力差產生了自卑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二)培養健康心理,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要增強學習動力,主要是確立學習目標。目標能指導人的一切行動。進入大學,等於眼前的理想實現了,新的理想—目標又等待着自己去確立,這種新目標的確立要根據大學的學習規律,結合自己的實際,並且要進行新的努力。在目標的確定中應該注意使個人目標與社會責任聯繫起來,把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否則這一目標就難以實現。其次,要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情感的凝聚,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情感興趣,那麼,他就會深入持久地去做這件事,力爭達到預期目的。興趣對於大學生來說,更爲重要。它是求知的動力,熱情的凝聚,行爲的指向,成功的起點。但是,大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實踐活動的豐富,培養和發展的。所以,在學習中,大學生要善於發現激發自己興趣的事情,努力培養這種樂趣。

(三)克服學習過度焦慮

第一,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調整自己的抱負水平和期望目標,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觀現實。第二,增強自信和毅力,不怕困難與失敗,勇於迎接學習中的挑戰,保持適度的自信心,克服虛榮心理。第三,加強心理調節,保持情緒愉快和穩定,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遵循大學學習規律,以增進學習效果。

(四)預防、消除心理疲勞

勞逸結合是預防心理疲勞的重要措施。學習一段時間,應該休息片刻放鬆一下;在學習之餘,參加一些文體活動,使身心得到調節和放鬆,應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生活內容豐富多彩還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此外,要學會科學用腦,掌握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如有些人感到早上效率最高,有些人感到晚上學習效果最好,在這種情況下多用腦,就會事半功倍。

(五)正確對待考試,提高應試技巧

要充分認識到考試是衡量學習好壞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成績並不完全、準確、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知識水準,特別是對能力的反映更不

全面。所以,大學生應重視考試,但不過分要求高分。要考得輕鬆,學得愉快。提高應試技巧,首先要做好考前準備,即認真複習,有計劃,有安排,有輕重緩急。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使大腦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學習水平。尤其是臨考前幾天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保證以清醒的頭腦和充沛的精力走進考場。其次,要有應付“怯場”的辦法,考試時先做確有把握的題,難題放在後面做,這樣可以消除考試緊張情緒。假如考試“怯場”,可設法轉移注意力,使大腦興奮起來,諸如想一件令自己高興的事,或者是做幾次深呼吸,使情緒穩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4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活的重要特點表現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尤其是學習的內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學的學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除了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外,還要適應大學的教學規律,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既要求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求重視各種能力的培養。大學教育具有明顯的職業定向性,要求大學生除了紮紮實實掌握書本知識之外,還要培養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學會獨立地支配學習時間,自覺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還要注意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爲將來適應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大學學習的主動性特點

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截然不同的特點是依賴性的減少,代之以主動自覺地學習。大學教育的內容是既傳授基礎知識,又傳授專業知識,教育的專業性很強,還要介紹本專業、本行業最新的前沿知識和技術發展狀況。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比中學要大爲擴展。課堂教學往往是提綱掣領式的,教師在課堂上只講難點、疑點、重點或者是教師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就要由學生自己去攻讀、理解、掌握。大部分時間是留給學生自學的。因此,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本領。大學的學習不能像中學那樣完全依賴

教師的計劃和安排,學生不能只單純地接受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在學習中的潛力。這種充分體現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將貫穿於大學學習的全過程,並反映在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學習的自主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自主選擇等等。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適應大學學習自主性特點的一個重要方面,每個大學生都要養成自學的習慣。正如錢偉長所說:一個人在大學四年裏,能不能養成自學的習慣,學會自學的習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能否學好大學的課程,把知識真正學通、學活,而且影響到大學畢業以後,能否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工作。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三年左右的時間人類的知識量就會翻一番,大學畢業了,不會自學或沒能養成自學的本領,不會更新知識是不行的。因此,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進行終身學習的基本條件。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大學生更應發揮自主性,一般來說大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有四種:按教育大綱規定的課堂學習活動;補充課堂學習的自學活動;獨立鑽研的創造性活動;相互討論、相互啓發的學習活動。在各種不同的學習形式中,都要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不再是去死記硬背老師所講的內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專業要求,選擇、吸收有用的知識。在方法上要自主選擇,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

二、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特點

大學教育具有最明顯的專業性特點。從報考大學的那一刻起,專業方向的選擇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錄取上大學,專業方向就已經確定了。四年大學學習的內容都是圍繞着這一大方向來安排的。大學的學習實際上是一種高層次的專業學習,這種專業性,是隨着社會對本專業要求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斷深入的,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面也越來越寬。爲適應當代科技發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特點,這種專業性通常只能是一個大致的方向,而更具體、更細緻的專業目標是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在將來走向社會後,才能最終確定下來。因此,大學在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還要兼顧到適應科技發展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綜合性知識要求的特點,儘可能擴大綜合性,以增強畢業後對社會工作的適應性。一般來講,專業對口是相對的,不可能達到專業完全對口,這樣,在大學期間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外,還應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愛好,選修或自學其他課程,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爲畢業後更好地適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全面發展和注重能力培養的特點

個人能力的全面發展,即不僅要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而且還要有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和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我國教育歷來都強調德、識、才、學、體五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或簡稱爲德才兼備。人才的五要素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五個方面對人才的成長互相促進、相互制約,缺一不可。能力的培養是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提出的一個重大任務。

知識再多,不會運用,也只能是一個知識庫、“書呆子”。由於一些大學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使得大學生的能力的培養成爲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問題。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是人才成長的兩個基本方面,它們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廣博的知識積累,是培養和發揮能力的基礎,而良好的能力又可以促進知識的掌握。人才的根本標誌不在於積累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其是否具有利用知識進行創造的能力。創造能力體現了識、才、學等智能結構中諸要素的綜合運用,大學生要想學有所成,將來在工作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所貢獻,就必須注意各種能力的培養。如科學研究能力、發明創造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社會活動的能力、儀器設備的操作能力、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等等。在當今世界激烈競爭中,最根本的是高科技競爭,而高科技的競爭則主要表現在人才的培養和能力的發揮上。大學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培養有知識、有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在全面掌握專業知識和其他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在學習書本知識的過程中重視教學實踐環節的鍛鍊和學習。要認真搞好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積極參加社會調查和生產實踐活動,努力運用現代化科學知識和科學手段研究並解決社會發展和生產實踐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克服在學習中存在的理論脫離實際和"高分低能"的不良傾向。

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的的手段。錢偉長曾對大學生說過:

一個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學習,而且要有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問題,不要靠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對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大學學習中要把握住的幾個主要環節是:預習、聽課、複習、總結、記筆記、做作業、考試等,這些環節把握好了,就能爲進一步獲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預習。這是掌握聽課主動權的主要方法。預習中要把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來,聽課時增加求知的針對性。既節省學習時間,又能提高聽課效率,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聽課記好筆記。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對老師強調的要點、難點和獨到的見解,要認真作好筆記。課堂上力爭弄懂老師所講內容,經過認真思考,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複習和總結。課後及時複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一環。複習中要認真整理課堂筆記,對照課本和參考書,進行歸納和補充,並把多餘的部分刪掉,經過反覆思考寫出自己的心得和摘要。每過一個月或一個階段要進行一次總結,以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形成自己的思路,把握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所學知識更加完整系統。

做作業和考試。做作業是鞏固消化知識,考試是檢驗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他們都起到了及時找出薄弱環節,加以彌補的作用。做作業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養成良好習慣,對考試要有正確態度,不作弊,不單純追求高分,要把考試作爲檢驗自己學習效果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演練,在學習中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5

摘要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活的重要特點表現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尤其是學習的內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學的學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除了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外,還要適應大學的教學規律,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關鍵字 大學生 學習方法 確立目標 自主學習

正文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活的重要特點表現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尤其是學習的內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學的學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除了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外,還要適應大學的教學規律,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既要求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求重視各種能力的培養。大學教育具有明顯的職業定向性,要求大學生除了紮紮實實掌握書本知識之外,還要培養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學會獨立地支配學習時間,自覺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還要注意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爲將來適應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的的手段。錢偉長曾對大學生說過:一個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學習,而且要有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問題,不要靠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對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大學學習中要把握住的幾個主要環節是:預習、聽課、複習、總結、記筆記、做作業、考試等,這些環節把握好了,就能爲進一步獲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預習。這是掌握聽課主動權的主要方法。預習中要把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來,聽課時增加求知的針對性。既節省學習時間,又能提高聽課效率,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聽課記好筆記。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對老師強調的要點、難點和獨到的見解,要認真作好筆記。課堂上力爭弄懂老師所講內容,經過認真思考,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複習和總結。課後及時複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一環。複習中要認真整理課堂筆記,對照課本和參考書,進行歸納和補充,並把多餘的部分刪掉,經過反覆思考寫出自己的心得和摘要。每過一個月或一個階段要進行一次總結,以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形成自己的思路,把握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所學知識更加完整系統。

做作業和考試。做作業是鞏固消化知識,考試是檢驗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他們都起到了及時找出薄弱環節,加以彌補的作用。做作業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養成良好習慣,對考試要有正確態度,不作弊,不單純追求高分,要

把考試作爲檢驗自己學習效果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演練,在學習中抓住這幾個基本環節,進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及時注意消化和吸收。經過不斷思考,不斷消化,不斷加深理解,這樣得到的知識和能力纔是紮實的。大學學習除了把握好以上主要環節之外,還要有目的地研究學習規律,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具體說來,這些方法主要有:

1.要制訂科學的學習規劃和計劃

大學學習單憑勤奮和刻苦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掌握了學習規律,相應地制定出學習的規劃和計劃,纔能有計劃地逐步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斯曾說過:“沒有規劃的學習簡直是荒唐的”。可見嚴密的學習規劃是完成學習任務的保證。首先要根據學校的教學大綱,從個人的實際出發,根據總目標的要求,從戰略角度制定出基本規劃。如設想在大學自己要達到的目標,達到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學完哪些科目,培養哪幾種能力等。大學新生制定整體計劃是困難的,最好請教本專業的老師和求教高年級同學。先制定好一年級的整體計劃,經過一年的實踐,待熟悉了大學的特點之後,再完善四年的整體規劃。其次要制定階段性具體計劃,如一個學期、一個月或一週的安排,這種計劃主要是根據入學後自己學習情況,適應程度,主要是學習的重點、學習時間的分配、學習方法如何調整、選擇和使用什麼教科書和參考書等。這種計劃要遵照符合實際、切實可行、不斷總結、適當調整的原則。

2.要講究讀書的方法和藝術

大學學習不光是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如何發揮自學的能力,在有限的時間裏去充實自己,選擇與學業及自己的興趣有關的書籍來讀是最好的辦法。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培根也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又一代。"學會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選取自己必讀之書,就需要有讀書的藝術。首先是確定讀什麼書,其次對確定要讀的書進行分類,一般來講可分爲三類,第一類是瀏覽性質,第二是通讀,第三是精讀。正如"知識就是力量"的提出者培根所說:"有些書可供一賞,有些書可以吞下,不多的幾部書應當咀嚼消化。瀏覽可粗,通讀要快,精讀要精。這樣就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讀很多書,既廣泛地瞭解最新科學文化信息,又能深入研究重要理論知識,這是一種較好的讀書方法。讀書時還要做到如下兩點:一是讀思結合,讀書要深入思考,不能浮光掠影,不求甚解。二是讀書不唯書,不讀死書,這樣才能學到真知。

3.做時間的.主人,充分利用時間

大學期間,除了上課、睡覺和集體活動之外,其餘的時間機動性很大,科學的安排好時間對成就學業是很重要的。吳晗在《學習集》中說:"掌握所有空閒的時間加以妥善利用,一天即使學習一小時,一年就積累365小時,積零爲整,時間就被征服了。想成事業,必須珍惜時間。首先,要安排好每日的作息時間表,哪段時間做什麼,安排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和用腦習慣,在腦子最好用時幹什麼,腦子疲備時安排幹什麼,做到既調整腦子休息,又能搞一些其他的諸如文體活動等。一旦安排好時間表,就要嚴格執行,切忌拖拉和隨意改變,養成今日事今日

做的習慣,千萬不要等明日。我生待明日,萬事成磋砣。其次,要珍惜零星時間,大學生活越豐富多采,時間切割得就越細,零星時間越多。

4.完善知識結構,注意能力培養

所謂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既有精深的專門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具有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最合理、最優化的知識體系。大學生建立知識結構,一定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的單一偏向。當然,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一個複雜長期的過程,必須注意如下原則:①整體性原則,即專博相濟,一專多通,廣採百家爲我所用。②層次性原則,即合理知識結構的建立,必須從低到高,在縱向聯繫中,劃分基礎層次、中間層次和最高層次,沒有基礎層次,較高層次就會成爲空中樓閣,沒有高層次,則顯示不出水平。因此任何層次都不能忽視。③比例性,即各種知識在顧全大局時,數量和質量之間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則應根據培養目標來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識結構的組成就不一樣。④動態性原則,即所追求的知識結構決不應當處於僵化狀態,而須是能夠不斷進行自我調節的動態結構。這是爲適應科技發展知識更新、研究探索新的課題和領域、職業和工作變動等因素的需要,不然跟不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步伐。

大學生要培養的能力範圍很廣,主要包括自學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查閱資料、選擇參考書的能力,創造能力等等。總之這些能力都是爲將來在事業上奮飛作準備的。凡是將來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認真地去培養。

總之,大學生應學會一套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並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才能真正成爲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的中流砥柱。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6

上大學後,大學生、要根據大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的組織形式個同,摸索改進學習的方法以適應高校的學習要求,下面這些是大學生學習方法的一些總結。

(一)確立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學生的學習,首先要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1)學習目標應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面不僅僅是對各科知識學習的要求;

(2)學習目標要把長遠的目標與近期的目標相結合,目標不能空洞,要切合實際,有可能實現;

(3)學習計劃要有內容和時間的安排,體閒的時間也要考慮在內。

(二)帶着任務預習

課前的預習對於學生深入而細緻地理解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預習不是一般地閱讀教材,而是要圍繞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和問題進行探索和思考,以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預習中要記下疑難的問題,以求在聽課時解決。

(三)開展積極的思維聽課

學生通過聽課理解知識的過程,就是運用已有的舊知識來理解新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已有認知結構的過程。爲此.在聽課過程中,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並對新舊知識之間的同異進行分析比較,通過抽象與概括以形成新概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舊知識融合爲知識的體系。機械被動地聽課,無法使新舊知識互相銜接和融合,只有並展積極的思維,才能實現融合與構建知識體系的工作。

(四)科學地組織複習

組織複習,不是簡單地閱讀巳學過的材料,而是要達到進一步消化已學過的知識和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

(五)培養切合個人實際的自學方法

學習方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適合別人的學習方法不一定也適合自己,這是因爲每個人的文化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

不同、個性特點也不同。有的人傾向於迅速而簡捷地完成學習任務,有的人則習慣於深入地領會和發現新知識;有的人傾向於全面概括地掌握知識,有的人則喜歡深入細緻地進行品味;有的人學得快,而有的人學得慢。因此,大學生要針對所學習的內容和對學習的不同要求,根據個人的特點,有意識地摸索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法。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7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爲了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和前途。可見,在中學階段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可以這樣認爲,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提高學習效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是可以借鑑的,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恆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自身的優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你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能一帆風順!

另外還請您注意一下您的生物鐘: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差異,要弄清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人的大腦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動規律:一般來說,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時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時記憶力最強;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時內逐漸減弱。根據這些規律,早晨剛起牀,人的想像力較豐富,就抓緊時間捕捉一些靈感,做些構思工作,兼讀語文和背誦英語單詞,由於早晨空氣新鮮,要參加一些體育鍛煉;上午做一些嚴謹工作,上課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下午除聽課外,要快速準確做好當天的筆頭作業;晚上加強記憶和理解,預習第二天功課。中午、傍晚的空隙時間就安排一些不費力的事務性工作,如看看報紙,收集寫作素材,散步和休息。

大學生學習方法總結8

有些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後,仍採用中學時期的學習方法,雖然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仍事半功倍,成績低下,產生自卑感,有的甚至因此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在大學裏,除了要有刻苦專研、堅忍不拔的治學精神,還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如何以有限的學習時間,去掌握無限的知識,就需要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參與意識

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不足過多地依賴教師的幫助。提倡大學生對教師的講課質詢與分析、閱讀和思考,不去死記硬背。知識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體系,一般說來,具有某種專長的個人,僅能對一、二門學科進行深入研究,而對其他學科僅能做一般性的瞭解。不 “博”就談上不不“深,不深往往就失之於“博”。

二、注重知識的整體聯繫與整體結構

在大學學習中,必須要遵循整體性原則,把這種知識作爲相互聯繫的整體來看待。列寧說: “每一概念都在和其與一切概念的一定關係中,一定聯繫中。”對任何知識的理解,總是以已有經驗、知識爲基礎的。

三、學會假設問題

恩格斯說: “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着,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善於從大家沒有問題的地方作出假設,再用”舉反例“的駁斥方法,一層層剝去假象,去僞存真。

四、對比

表面形式的相似性會引起錯誤的聯想,消除方法就是對比法。

五、時間管理

當你踏進承成人高校的校門,你將面臨新的環境和對學習、工作、家務的選擇、可能使你感到困惑,但必須處理好上述之間的關係。在大學裏的學習,不是熱衷於獲得高分,而以探求知識爲動力去學習,手腳並用,學問思辨行統一。

六、學習方式的轉變

大學的學習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索性學習,也就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學習。未來社會變化十分迅速,一個人窮其一生,

也不可能對某一個領域所發生的事情全部瞭解。這就突出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大學期間,老師傳授知識,但重要的是給同學們一種解決學科問題的思維方法(思維方式)

大學老師上課的一般特點:

1。一般只講重點、難道。重點:基本理論。難點:學科上的分期問題。

2。教學進度快:信息量大。(博與專的結合)

3。 教材與講授不一定完全吻合,不同專業所需知識深度與寬度不同。

4。學習與考試(重點與難點)

5。重在思維方式的訓練,培養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