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掛職鍛鍊工作總結範文

我於2016年7月參加中組部、團中央組織的第九批“博士服務團”,到四川德陽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現掛職鍛鍊即將結束,特將一年來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以及收穫體會等總結如下:

幹部掛職鍛鍊工作總結範文

一、掛職鍛鍊期間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我在德陽所任職務是市政府副祕書長兼德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主要負責交通、能源、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工作,並協助開展災後重建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及對口支援的協調銜接工作。

到任後,我迅速實現從中央到地方的角色轉換,儘快熟悉所分管的工作和業務,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爲災後重建出謀劃策,主動組織開展了58座分佈式電站的選址工作,編制了投資規模約100億元的《德陽市分佈式能源規劃》,預計每年可新增產值100億元,節約標煤300多萬噸,減排溫室氣體600萬噸。該規劃現已得到德陽市政府批准,正在開展示範工程的前期工作。此外,我還爲德陽市爭取國家財政補貼和社會援助資金1億多元,較好地完成了組織和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一年來,我克服餘震和疫情頻繁所造成的不利影響以及水土不服、家庭負擔等生活困難,儘量減少回京探親的次數,堅持戰鬥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同時,我還抓住空閒時間,對金融、能源、“三農”、醫療等領域的知識進行廣泛涉獵,進一步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收穫和體會

在德陽工作和生活的一年,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年。作爲一名國家公務人員,一個有覺悟的共和國公民,能夠到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服務災區人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災後重建事業,我感到無上的光榮。在德陽,我目睹了災區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的慘狀,理解了什麼是“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爲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更見證了災區人民在廢墟上重建美好家園的偉大曆程。這對我既是心靈的一次洗禮,也是人生中莫大的財富。回顧過去的一年,受益頗多,感觸也頗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我們的民族擁有堅毅的品格和強大的力量

此次汶川大地震,舉國上下同心協力,海內外同胞和衷共濟,釋放出無比巨大的愛國熱情,迸發出了令世界震驚的中國力量和精神。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領導下,政府有關部門科學制定災後重建規劃,迅速出臺一系列支援災區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對口援建,使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羣衆基本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得到恢復,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恢復和提高,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增強,原定3年的目標任務有望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事實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擁有堅毅的品格和強大的力量,“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二)政策制定者要多考慮基層的疾苦

通過一年的掛職,使我對基層工作的難度有了更爲客觀的認識,對基層工作的艱辛有了更爲真切的體驗。我深刻地體會到,政策制定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藝術。作爲一名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一定要善於處理宏觀和微觀的關係,把握好政策的.尺度。我想,有了此次掛職的經驗,我回到工作崗位上後,在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時,將會更充分地考慮基層工作的疾苦,提高政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爲基層工作的同志們排憂解難,儘自己所能爲他們提供幫助,以便使所制定的政策收到更好的實施效果。

(三)德陽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鑑

德陽建市之初,經濟總量排名在四川省還比較靠後。爲了促進經濟發展,25年來,德陽大膽解放思想,先後實施了兩次創業,實現了農業化向工業化的轉變,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也得到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德陽以產權制度改革爲重點,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個體私營經濟做大做強,加速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併發揮自身優勢,重點抓好國家級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積極打造完整產業鏈,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進一步加快。目前,德陽的經濟已躍居全省第三位,形成了機械、化工、食品、服裝、醫藥和能源等幾大支柱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也爲廣大內陸地區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寶貴經驗。

三、有關意見和建議

當前,德陽市災後重建工作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缺點和不足也在所難免。圍繞德陽災後重建存在的一些問題,現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如下:

(一)加強專項規劃制定工作,爲重建提供科學的指導

目前,德陽的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已經完成,但專項規劃工作比較薄弱。特別是德陽的煤炭、石油和水電資源匱乏,能源的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爲了給災後重建工作提供科學的指導,應切實加強專項規劃的制定工作,尤其是要根據德陽天然氣豐富、工業發達、負荷集中等有利條件,在已編制完成的《德陽市分佈式能源規劃》基礎上,儘快開展有關示範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分佈式能源,爲德陽構建起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抗災能力強的能能源供應體系,促進德陽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增長方式根本轉變

災後重建不是對災前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簡單複製,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必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德陽在關注gdp增長的同時,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摒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粗放式的傳統發展模式,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加在對高耗能行業的改造力度,積極推廣新能源、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爲全國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做出表率。

(三)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積極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德陽的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存在一定的產業老化問題,特別是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滯後,與東部沿海省份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應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更加重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提高傳統產業的產品附加值,積極支持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羣發展,把工業發展引導到佈局合理、有序發展上來,同時,要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爲依託,大力發展以網絡傳輸產業、信息家電產業、現代信息服務產業等新興產業,以保持德陽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

(四)進一步加強小城鎮規劃,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受農業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經營方式落後等因素影響,德陽的城市化進程還不夠快,小城鎮建設所必需的產業支撐缺乏,配套基礎設施薄弱。爲此,要進一步加強小城鎮規劃工作,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爲龍頭、農村合作組織爲基礎的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要在建立市場準入標準和加強監管的基礎上,打破行業壟斷和條塊分割,允許社會資金進入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公共事業,以完善小城鎮建設所需配套設施建設,把小城鎮建設成進行農業資源的社會化組織和承接大中城市產業轉移的平臺,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格局,切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五)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加速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世界性的難題。目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信貸規模的大背景下,加強政府部門對經濟的調控也是應有之舉。但總體來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仍是各國所遵循的發展市場經濟的主要原則。爲此,要以深化政府體制改革爲契機,進一步實行簡政放權,並切實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接受社會公衆監督。同時,要針對“市場失靈”的某些特殊情況,制定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確保公共利益不受損害,努力提高公共產品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