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實踐與總結

在開展三生教育活動中,從多渠道出發,組織全校師生,利用國旗下講話、教師例會、班會、家長學校、校園網、黑板報、三生教育課,詳細落實此項工作,切實使三生教育進入了校園、深入到師生、家長之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生教育實踐與總結,歡迎閱讀。

三生教育實踐與總結

三生教育實踐與總結1

“三生”即“生命、生活、生存”。

“三生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三生教育”是一次教育上的變革,因爲它是一個從理論的高度把我們長期以來模糊的培養人、塑造人的觀念,清晰的展現出來的過程。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通過什麼途徑培養?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具體的需要生存和發展的生命個體。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我認爲更具人性和可操作性。“三生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爲過程。

一個人的生命也不過短短几十年,而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可以把握時機,通過教育,奔放讓人震撼的光彩,在有限的生命裏去享受無限的快樂。從心靈深處去領悟生命的可貴,總需要通過自己的奮鬥撐起一張屬於自己的風帆。

在學習中,我們必須適應環境,學會生存。在生活的路上,難免有困難,挫折,失敗,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幸。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它們,把這些當成是在磨礪自己的意志,這 樣我們才能適應這個社會,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生活下去,纔不會被淘汰,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在生活中,積極樂觀的看待問題,要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我們失敗過,哭泣過,但是我們沒有倒下,我們仍然堅強的站立着,去迎接更大的挑戰,去創造更大的奇蹟,去締造更多輝煌。

通過生命教育,我們應該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真愛生命,促進生命積極健康發展,提升生命的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存教育使我們應該清楚認識生存及提高生存技能,樹立正確的發展觀,生命教育使我們應該瞭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實踐報告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確立正確的生活觀,追求個人、團體、民族、國家及人類的幸福生活。

三生教育實踐與總結2

1、開展專題教育,強化學校德育工作

我校德育工作圍繞 “關愛每一位學生,教育學生成人,培養學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三生”教育的學習宣傳,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三生”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開展以“三生教育”爲主要內容的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①突出課堂主渠作用,讓課堂成爲彰顯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渠道。教務處統一安排計劃,根據三個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三生”教育,初一初二年級安排每週一課時,初三年級通過講座等專題活動進行。學校要求教師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領會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科學地有機地組合,將“三生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

②積極利用班隊組織和校園文化的氛圍,加強學生的行爲習慣和養成教育。主題班會重點突出,成系列,如安排了以下的主題班會:慶祝祖國六十二華誕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結合創衛和申報文明學校、創建綠色校園工作,發起告別不文明陋習、向“兩亂”行爲說“不”等主題教育活動。

③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必須以安全作爲前提並得到安全保障,不斷強化學生安全意識,使學生初步瞭解來自於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掌握一些簡單易行的防範與自救辦法,避免危險與傷害。以珍愛生命爲主題舉辦防震、消防知識普及及自救、逃生演練活動。

④開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穩步推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⑤加強環保教育。環保是全球性的問題,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孩子是未來的主人,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深遠,它將直接關係到我們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成爲真正的綠色家園。學校是對中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我校充分利用創建昆明市綠色學校的平臺,在廣大師生中滲透環保教育。

⑥認真落實有關德育工作文件精神,強化德育常規:學校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合唱比賽、開展紀念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教育。各班以主題班會、黑板報比賽、手抄報、撰寫學習心得等形式積極參與學校的宣傳教育工作。

⑦加強學生養成習慣的培養,我校通過軍訓、校紀校規等對學生的日常行爲規範常抓不懈。政教處針對學生儀容儀表、宿舍內務、衛生責任區、廣播操、等方面進行經常性檢查,加強學生養成習慣的培養。

總之,我校努力將“三生教育”與課外活動、班級活動和日常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結合起來,使“三生教育”形成課內外互動的良好局面,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瞭解生存技能,提高生存能力,學會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發展。

2、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陽光體育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型課間操形式,它是實現新的體育目標的有效載體,它在全面實施健康、快樂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的過程中顯現出重要而有特有的功效。

①學校要求廣大教職工必須依法執教、廉潔從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知識水平,積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努力激發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內在要求,引導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②加強課堂教學管理,保持良好教學秩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領導深入班級,進行隨堂聽課評課,課後及時與教師交換意見,發現問題教師,對其進行跟蹤性的集體聽課會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③做好輿論宣傳工作,爭取家長社區支持爲了作好“減負”的宣傳工作,解讀“減負”政策,取得到社會、家長、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學校通過召開各年級學生會、家長會等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減負”的實質,自覺接受家長及社會的監督,確保“減負”這一工程得到全面貫徹實施,並收到積極效果。

實施“三生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我校在開展“三生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點階段性成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爲我們將加強宣傳教育,完善制度建設,要切實抓好實施“三生教育”的宣傳輿論引導工作,強化督導檢查,建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考覈評價體系。

三生教育實踐與總結3

一、 廣泛宣傳,認真動員

春季學期開學後在學生中通過黑板報、學校廣播、宣傳櫥窗、國旗下講話等多種宣傳媒體對什麼是“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分別指的是什麼?實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目標是什麼?通過多種途徑,師生都對三生教育有了認識。三生教育就是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

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爲過程。即通過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爲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目標過程。

二、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

生存教育是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正確生存觀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追求個人、家庭、民族和人類幸福生活的教育。三者密不可分,互爲條件、相輔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礎、是關鍵,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標。

三生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三生教育着眼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材,着力於開啓學生心智,培養學生的愛心、感恩之心和責任感、正義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三生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基本任務;三生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三、“實”爲主旨,以“細”促進。

力求每一項工作都從學校實際出發,抓好抓實。首先,制定了《木廠小學三生教育實施計劃》,並向各教師下發方案,做到活動有目的、工作有計劃;其次,圍繞方案具體佈置了一些實質性的工作,教師是“三生教育”的實施者,學校通過集中學習與個體學習相結合的辦法,讓教師

深入掌握“三生教育”的意蘊,掌握“三生教育”的主要內容、目的和實施途徑,做到上課有老師,上課的老師能準確把握教材,教法。把“三生教育”列入課程設置,開設“三生教育”課程,保證每週不少於1個學時(在地方與校本課上具體落實)。確保在三年級和五年級集中開設“三生教育”課程,同時,各學科要充分挖掘課程中實施“三生教育”的顯性內容和隱性內容,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四、“細”爲重心,處處做“實”。

無論是開展任何工作,做到“細、實”方能把工作做好,我校在開展三生教育活動中,從多渠道出發,組織全校138名學生和13名教職員工,利用國旗下講話、教師會、家長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班隊會、黑板報、三生教育課詳細落實此項工作,切實使此項活動進入了校園、深入到師生、家長之間。

具體做法有:大隊部利用隊活動時間,相機補充”三生教育”的各項體驗活動。

中隊部利用主題班會時間,對在“三生教育”活動中涌現出的突出事蹟進行宣傳表彰。

學校領導每月對高段學生進行一次集中活動,針對高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認知特點,對學生在課內習得“三生教育”所得進行強化、昇華。

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大力向學生家長宣傳實施“三生教育”的意義、目的和內容,讓廣大學生家長理解、支持、配合、參與“三生教育”。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家長充分認識良好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選擇適合的家庭教育內容,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對孩子進行“三生教育”的能力。

五、主動爭取上級的支持,爭取各有關部門的配合,爭取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參與,整合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共同推進“三生教育”。

形成治理校園周邊環境的長效機制,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和社會教育單位的作用,建設學校班級文化、校園文化。

總之,實施三生教育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光靠一時的突擊並不能把此項工作抓穩固、抓牢靠,我校將繼續圍繞“細、實”原則,多學習、多交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當中繼續廣泛、深入的開展三生教育,讓我們的教師走進學生、享受工作、快樂生活;讓我們的孩子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