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人教版語文知識點歸納

在學習中,是不是經常追着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爲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冊人教版語文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二上冊人教版語文知識點歸納

一、字、詞篇

第一單元

銳不可當(dāng) 業已(yǐ) 綏(suí)靖(jìng) 閿(wén)鄉 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瘧子(yàozi) 寒噤(jìn) 躥(cuān) 仄(zè)歪(wāi) 張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轉彎抹角 月明風清 拂(fú)曉 瓦礫(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顫(chàn)巍巍(wēi) 篋(qiè) 贓物 制裁 蕩然無存 納粹(cuì) 肅穆 荒謬(miù) 健忘

第二單元

謀(móu)死 鼴(yǎn)鼠 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說 順順流流 闢(pì)頭 萇(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鏚 圖贊 懿(yì) 皋(gāo) 駭(hài) 擄(lǔ) 瘡(chuāng)疤(bā)

詰(jié)問 渴慕(mù) 疏懶 霹(pī)靂(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質 慘淡 賦閒 勾留 迂(yū) 蹣(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頹(tuí)唐 觸目傷懷

瑣屑 情鬱(yù)於中 大去 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尷(gān)尬 (gà) 煩躁 微不足道

大庭廣衆 楊絳(jiàng) 塌(tā)敗 默存 傴(yǔ) 翳(yì) 滯(zhì)笨 愧(kuì)怍(zuò)

攥(zuàn) 荒僻(pì) 取締(dì) 骷髏 剋扣 接濟(jì) 唏(xī)噓(xū) 稀罕 噩(è)耗 呵斥 焦灼(zhuó) 伎(jì)倆(liǎng) 顛(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縐縐(zhōu)

長途跋涉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低眉順眼 連聲諾諾 生死禍福

第三單元

酈(lì)道元 勻稱(chèn) 僉(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殘損 古樸 推崇

巧妙絕倫 剎(chà)那 駐(zhù)足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美感 史詩 軒(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廣漆(qī) 敗筆 鏤空(lōu) 薔薇 因地制宜

重巒疊嶂(zhàng) 斗拱額枋(fāng) 藻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攢(zǎn) 鱉(biē)頭 琉璃 蟠(pán)龍 中軸線 金鑾殿 天井 傖(cāng)俗 得體 屏風 納涼 帷幕 緩衝 造型 雅俗之分

第四單元

竺(zhú)可楨(zhēn) 孕育 翩(piān)然 銷聲匿(nì)跡 風雪載(zài)途 農諺 榆葉 連翹衰草連天 周而復始 草長鶯飛 蟾蜍 鄞(yín) 囊(náng) 克隆 繁衍 胚胎 鱗片

脊(jǐ)椎 (zhuī) 兩棲(qī) 相安無事 鳥臀(tún)目 恐龍 銥(yī) 潮汐

褶(zhě)皺(zhòu) 核磁共振 遺骸(hái) 劫難(nàn) 緻密 追溯(sù) 天衣無縫 物種 歸咎(jiù) 藩(fān)籬 嘯 (xiào)聚山林 失衡 棲(qī)息 監控 在劫難逃 五彩斑斕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無動於衷 潛(qián)意識 過濾 頃(qǐng)刻 面頰(jiá) 噴嚏(tì) 激盪

嘈(cáo)雜 嘮嘮(láo)叨叨(dāo) 充耳不聞 視而不見

第五單元

潯(xún) 落英 豁(huò)然開朗 儼(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垂髫(tiáo) 嘆惋(wǎn) 詣(yì) 銘(míng) 馨(xīn) 鴻儒 白丁 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 褻(xiè)玩 噫(yī) 隱逸(yì)

罔(wǎng)不因勢象形 貽(yí) 黍(shǔ) 箬(ruò)篷 糝(sǎn) 髯(rán) 詘(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én)戌(xū) 篆(zhuàn) 修狹(xiá) 和睦(mù) 大同

第六單元

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飛漱(shù) 五色交輝 夕日欲頹(tuí) 沉鱗競躍

藻荇(xìng) 沃日 艨(méng)艟(chōng) 泅(qiú) 鯨(jīng)波萬韌 溯(sù)迎而上

騰(téng)身百變 僦(jiù) 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更(gēng)定

二、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文學常識

1.《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勳,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澱紀事》之一《荷花澱》,之二《蘆花蕩》。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3.《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後》《夢谷集》等。

4.《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之一,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散文、詩歌、雜文、小說還是文藝理論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的是雜文,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後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5.《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遊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裏。

6.《老王》選自《楊絳散文》。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錢鍾書,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7.《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餘秋雨,浙江餘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後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作者葉聖陶,原名紹鈞,字聖陶。江蘇蘇州人。現代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後都收在《葉聖陶集》裏。

9.《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並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10.《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諡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11.《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嶽》《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註》。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後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鬱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峯。他的詩因此被後人稱爲“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爲“詩聖”。

14.《三峽》選自《水經注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其書名爲註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爲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15。《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樑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

《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他的詞首開豪放之先河。散文創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

16.《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17.《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世家,少爲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18. 《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註》。作者王維,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是盛唐極負盛名的詩人,畫家。

19. 《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其詩的藝術特色是想像豐富,氣勢奔騰,風格豪放飄逸。

20.《遊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詩人,現存詩作近萬首。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