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 展望發展(教研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夯實基礎 展望發展(教研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夯實基礎 展望發展(教研總結)

學期,以同備同教一課爲載體的教研活動,在教導處、教科處的組織安排下,按照計劃,有序開展。

活動中,不論組內展示課還是校內展示課,都呈現以下幾方面優點:

1、精心準備

首先,老師們思想重視。教學中,執教的老師們以高漲的情緒、飽滿的熱情,融入教學中,感染學生,也給聽課者一種享受。

其次,認真準備。在聽課中,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各環節,環環相扣,不管效果如何,至少是老師們精心設計、認真思考、反覆揣摩的呈現。

因此,我敢說只要老師們能這樣堅持下去,必得教學真諦。

2、教有重點

如《認識鐘錶》中,程老師根據教材特點,確立教學的重點是認識鐘錶、記錄時間。且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其他枝枝蔓蔓的東西全部刪除,教學條理清晰,乾淨。感覺是清清爽爽的一節數學課。

再如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在突出地球資源遭到破壞這個教學重點的同時,又在隨文教學中滲透說明方法,這是課標高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重點的確定,不是固定的,根據教材特點,特別是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確定的教學重點纔有實際意義。如《蝸牛與黃鸝鳥》以教會學生唱這首歌爲重點,有別於語數學科的知識運用。

其他的課上重點呈現因爲時間關係不一一例舉。

3、教有過程,學有過程

這點,我想以殷老師的英語課爲例,稍作具體談一談。因爲這節課上,教學中時時處處體現老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過程。印象比較深的是教學單詞hand時,學生髮音不準,老師沒有草草了事,而是不厭其煩一遍遍糾正,發現學生字母n音不準,通過音標,讀準中間字母n的發音,幫助學生讀準hand的發音。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教與學的過程呈現。凸顯新課標強調的過程和方法

4、教學中能體現課標理念

(這方面想談細一點)

首先,教學中,老師瑣碎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現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整合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大了。如徐倩倩教學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對春天小興安嶺的學習,以一個問題“春天,我來到小興安嶺看到什麼。”貫穿始終,簡潔的環節中,學生不再從一個問題翻到另一個問題,疲於應付老師的提問,而是有了更多朗讀、思考、交流的時間。這樣的設計是基於學生學的角度,效果肯定遠遠大於瑣碎的分析教學。

其次,能比較正確把握學科教育的特點,語文課上,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表達方法和語言積累,數學課上注重方法的遷移運用,注重能力培養。

如六年級孫銀環執教的《數字》,通過對電話號碼、身份證上數字、郵政編碼數字分析,引導學生髮現數字隱含的信息,認識到數字不再是冷冰冰的、抽象的符號,數字也是會說話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編號碼,這是典型的學以致用。

再如三年級組內課《秋天的雨》第二段學習完之後,老師引導學生當堂背誦。四年級《貓》一課的教學,幾位老師從根據課文語言特點,分別從不同段落中發現語言表達的獨到之處,有的從語氣詞中引導學生體會老舍對貓的喜愛,有的從“小梅花”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有的從關聯詞語的品味中體會貓性格的古怪。這體現同備同教中,不同老師對文本的不同解讀,體現教學的異彩紛呈。初步顯現同備同教的端倪。

語文課上,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是語文課區別於其他其他學科的重要特點。對具有明顯特徵的語言表達沒有關注,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必將大打折扣。只注重表面的熱鬧而忽略語言品味的語文,已經成爲語文課改的歷史。這點,語文老師們必須要記住。

第三,重視讀的訓練。理解前的朗讀是整體感知,理解中的朗讀是品味,是理解的深入,是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語感培養的重要過程。理解之後的朗讀,那是一種表達。朗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內地的閱讀教學又以感悟見長,區別於港臺的國文教學。非常可喜的是我所聽到的語文課,老師們都有了朗讀訓練的意識。

其中,給我印象深的是四年級李老師執教的《貓》,自始至終,老師都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品味,學生學得輕鬆,課堂效果較好。

第四,生本意識增強,課堂能順學而導

如三年級劉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中第二自然段,以問題“秋天的雨把這些顏色給了誰?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找到相關語句,再理解品味。交流中,學生的發言沒有按照課文敘述的順序,確實做到了喜歡哪句說哪句。老師則隨着學生,學生說到哪句老師引導理解哪句。這樣的教學是對學生選擇的尊重,也是教師駕馭教材、駕馭學生能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