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氣象服務的工作總結

篇一:長興縣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總結

公共氣象服務的工作總結

長興縣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總結

2011年,長興縣氣象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創新實幹,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得到不斷強化,現將總結如下:

一、以民爲本,紮實開展對農服務

縣政府頒佈實施《關於氣象服務“三農”工作的意見》,積極推進氣象爲農服務工作。針對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緊緊圍繞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主導產業發展,開發茶葉、果蔬、特種水產養殖、設施農業等15大類75種氣象服務產品。積極開展“魅力鄉村”建設,11月底全部完成考覈驗收工作。規範農業氣象服務各類服務產品,如《茶葉氣象預報》、《農氣月報》、《葡萄氣象預報》等,共製作發佈各類農業氣象服務材料 83期。進一步規範農業大戶“聯繫卡”制度,新建農戶“聯繫卡”12家。重點做好茶葉、楊梅、葡萄等特色農產品針對性服務。建立特色農業數據庫,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與林業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爲防範森林火災、保護生態安全、提高林農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化服務

今年以來長興縣人工影響天氣共進行了14輪作業,共發射火箭彈27發,作業面積3600平方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結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讚揚了長興縣氣象局開展的人影作業,在今年清明期間的森林防火、春季乾旱、水庫蓄水的服務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今年春季,長興縣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 1月到5月20日,總雨量僅

爲191.1毫米,創歷史同期新低,爲常年的40%,比去年偏少70%左右,4月份以來平均氣溫比常年明顯偏高,5月份即出現高溫天氣,蒸發量大。由於降水量顯著偏少,氣溫偏高,致使長興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嚴重旱情,工農業缺水嚴重,部分山區連生活用水也發生了困難,縣、鎮各級領導也是焦急萬分。爲認真做好抗旱工作,縣氣象局領導高度重視,迅速反應,把人工增雨工作作爲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5月21日16時、22日5時、14時、16時和21時,長興縣氣象局抓住有利時機,五次成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全縣範圍普降甘霖,有效地緩解了當前嚴重的旱情。五次作業共發射火箭彈18枚,增雨效果顯著,增雨受益面積達1400平方公里,增加水量4200萬噸,有效地緩解旱情,對農業生產、道路綠化和生態環境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圓滿完成長洽經貿盛會、第二屆中國古銀杏文化節、中國花卉苗木大會等重大節慶活動的氣象服務工作。在合溪水庫建成蓄水期間,科學監測氣象信息,提早謀劃,爲合溪水庫指揮部合理安排庫區蓄水贏得了時間。

三、科學預測預警,爲公衆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面對複雜天氣形勢,我局嚴密監視、滾動預報、及時預警,爲地方黨委政府和社會公衆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共發佈24次暴雨、雷電、高溫、大霧、寒潮、暴雪等預警信號。積極主動地做好決策服務,報送決策服務材料55期,發佈預警決策短信129條,發佈預警決策短信人次達23.4萬。分別與林業局、教育局、國土局等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初步形成多部門聯動預警機制;與供電局合作

建設應急聯動機制,建設電力氣象預警防災平臺,增強電力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專業性,有效地提高了電網防災減災的能力。同時,創新載體,和縣傳媒集團資源整合,成功開設《魏大姐農事氣象》欄目,藉助電視媒體的傳播優勢,把最新的、農民朋友最爲關心的、最迫切想要知道的農事氣象消息,第一時間,告知廣大農戶,自9月播出以來,得到了大衆的一致好評。

四、健全機制,實現公共氣象服務更廣覆蓋

2011年,在2010年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務範圍,實現公共氣象更廣覆蓋。先後建成和平鎮和雉城鎮2個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鄉鎮。新增通過高田(長興)汽車安全裝置有限公司、浙江物產長鵬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化藥(湖州)安全器材有限公司、長興中山化工集團、明珠路社區5家氣象應急準備認證單位。結合當前基層氣象事業綜合改革的有效契機,紮實開展“魅力鄉村”創建活動,全縣81個新農村參與創建,覆蓋全縣每一個鄉鎮。認真做好生態縣建設工作,做好灰霾觀測、預報和決策服務,及時發佈灰霾天氣預報工作。積極參與《長興縣“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方案》的編寫,就氣象工作,積極建言獻策,讓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五、加強宣傳,提升服務新氣象

圍繞“3.23”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活動周、“小彤熱線”進社區、安全生產月等主題活動,積極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活動,發放科普宣傳資料3萬餘份。積極開展公共氣象服務滿意度調查工作,滿意度達到99.8%。今年我局通過印發氣象臺歷、科普環保袋、氣象科普隸書、防雷歌、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冊等途徑,積極宣傳氣象

知識,提高廣大市民的氣象科普知識。結合氣象科普知識“六進”活動,全年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萬多份。通過各種宣傳活動,極大的提升了大衆對氣象部門的認識,公共氣象服務更大深入人心。

一年來,長興氣象局圍繞“公共氣象服務業務再拓展”、“ 公共氣象服務水平再提升”、“ 公共氣象服務載體再創新”的要求,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上級部門的要求,距離百姓的殷切期望,距離長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有很大具體,我們將銘記使命,以更加嚴謹的作風,開拓進取,實現長興公共氣象服務再上新臺階。

篇二:畢節市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總結

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總結

畢節市氣象局

近年來畢節市氣象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面向社會需求,以服務於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爲宗旨,遵循“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發展理念,努力開展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 公共氣象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一)努力構建氣象災害防禦管理體系

目前已經完成氣象預案體系修訂,預案已報相關單位,等待最終的批覆,初步開展氣象災害的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重點研究了暴雨、乾旱、凝凍等災害性天氣的風險評估,建立了氣象災害收集評估制度,出現重大氣象災害時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開展調查評估工作。積極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充分利用“3.23”氣象日、科技宣傳週、科技下鄉等機會製作一些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對老百姓進行宣傳。同時已經完善了市政府相關領導、鄉鎮書記、鎮長、村級信息員數據庫建設工作,拓寬了信息覆蓋面。

(二)進一步強化決策氣象服務

每年結合畢節市各個季節天氣氣候特點,明確年度、季、月決策氣象服務關注重點,提高決策氣象服務針對性和敏感性,對決策氣象服務產品的命名、服務產品的數據、圖標、製作流程和服務傳遞程序、時間等進行規範,不斷提高決策氣象服務的質量。建立並完善決策氣象服務產品至政府決策部門的電話、傳真、網絡、短信發送文件交換等渠道,還建立了專人新聞發言制度,當氣象臺預報有重要災害性天氣發生時,通過電視、媒體等渠道由專門的新聞發言人接受電視等媒體的採訪,讓老百姓接受最權威的氣象預報信息,提前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準備。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綠色通道”,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加強與農業、林業、水文、交通、旅遊、國土、教育部門合作,提高預警信息發佈的及時性、針對性及應急聯動的有效性。

提高決策氣象服務的敏感性。主動跟地方政府溝通,及時瞭解當前政府部門關注的熱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決策氣象服務工作。從2011年以來,當預報有暴雨等重大災害天氣即將影響我市時,氣象局以《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的形式由局領導親自向地方政府部門負責人彙報,領導作出批示,由地方政府領導親自到氣象災害預警平臺對全市防汛形勢統一調度。

積極參與風能、太陽能資源評價項目工作,爲優化我市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提供可靠的數據信息服務。

(三)公共氣象服務產品的發佈流程

(四)所使用的地方標準和指標體系

所使用的地方標準:“凝凍”災害。

指標體系:地上結冰,天空一般有小雨雪。它既區別又類似於“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它突出的是凝凍過程,體現的是災害影響。

二、全面加強公衆氣象服務

目前我市向社會公衆發佈的突發預警信號包括暴雨、乾旱、雷電、冰雹、低溫冷凍、大霧、道路結冰等災害性天氣,當有暴雨災害性天氣出現時,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發佈手段和方式,不斷增加公衆氣象服務產品發佈頻次,努力擴大公衆氣象信息覆蓋面,及時利用省局分區全網發佈系統將重要氣象信息發佈,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同時還和市國土局聯合發佈地質災害等級預報,開展7天內的城鎮精細化預報服務。加強面向全社會的公衆氣象服務,滿足公衆對氣象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聯合交通、旅遊、國土資源、聯合民政、電力等部門共同做好公共氣象服務保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和傳播媒體,實現氣象服務信息的廣覆蓋。

三、逐步完善專業專項氣象服務體系

爲進一步做好專業專項氣象服務工作,我局積極主動與多家行業單位進行溝通,瞭解不同行業的氣象服務需求,盡最大努力做好優質的氣象服務工作,如長期與電力、菸草、農業、植保站等部門的合作都很好,由於氣象服務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做得較好,氣象服務工作得到了這些部門的 高度評價。

加強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每次遇到重大戶外大型活動,我局都統一調度、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周到服務,各科室緊密配合,較圓滿地完成各項大型活動的氣象保障工作。

四、 下一步打算

(一)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防禦管理體系

進一步完善村級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加強針對特有災害的防禦、科普、和災害普查工作,加強公衆,特別是邊緣山區老百姓的防災減災宣傳,建立災害評估業務(包括預報技術研究、技

術開發和平臺建設),完善應急體系,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社會輿論給予科學引導。

(二)強化決策氣象服務

要繼續加強與政府部門聯繫,以政府爲載體,關注社會重大發展問題等方面需求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的敏感性和針對性,進一步研究和完善氣象服務中的指標體系。

(三)進一步完善氣象預警平臺和拓寬信息傳播渠道

由於對我市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主要是因暴雨誘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因災害發生突然,因此要加大預警平臺的投入和開發力度,努力拓寬信息傳輸渠道,讓老百姓在最短的時間知道氣象信息,儘早做好防災減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