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上冊教學工作總結

在思源學校的這個學期裏,經歷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以下是我在高二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高二語文上冊教學工作總結

教案

上課前每份教案都必須給班主任查看並簽字,幾乎每週一次的教案檢查,甚至每次的檢查結果直接與工資掛鉤……學校的這一系列的安排,促使我不得不開始重視教案的寫作。

靳校長評語文組的教案之前,自我感覺良好。因爲以前從來沒有這麼認真寫過教案,而且每一份教案寫的還算工整,校長要求的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教學措施一個不落,偶爾還寫寫教學預設與教學後的反思,而每一次的教案例查幾乎都是良好。11月份,我在高二(2)班的課堂差不多每週一都有一節課被關注,我也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教案,只是絞盡腦汁地在知識點方面下功夫,儘量在週一的課堂上教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知識點。可是即使如此,二班的課堂有時雖然自我感覺應該不會被關注,結果事與願違。集體評語文組的教案,讓我看到了別人教案的優點,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依然清楚的記得,靳校長在例會上直接評價我的教案,說我的教案表面上看起來內容比較多,也比較工整,但是細看就會發現形勢比較死。之後我認真看過韓中香老師的教案,她的教案知識點的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措施非常詳細便於實施。而我的教案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很多隻是知識點的羅列,沒有認真思考每一個知識點到底應該如何安排,課堂上如何教學,甚至教學措施只是簡單地說明“1.拋出問題,學生思考;2.請生爬黑板;3.評價;4.師生共同補充”有時候不一樣的知識點也採取類似的“教學措施”。嚴格的說這些根本就算不上什麼措施,至於學生如何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完全沒有預設;還有學生爬黑板,也是因爲會議上校長們一再地強調要學生爬黑板,所以不加思考地實行。每次都是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偶爾由老師點名,形式過於單一,學生的激情慢慢地被消磨殆盡。我想這也是爲什麼二班的課堂每次爬黑板的時候總有那麼人調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2、我的教學流程的時間安排也不是很科學,經常是教案交給班主任簽字之前我才思考教學流程的時間怎樣分配。每次都是在稿紙上寫下“①5分鐘、②10分鐘、③15分鐘、、、、、、”,然後加起來是不是剛好45分鐘,如果不是再重新分配。這說明我的教案實際上寫的並不認真,我並不是一個真正負責的語文教師。如果我真的努力做到爭取每一節課都是精品,每一節都是高效,那麼在課前我會無數次的說課,每一節課、每一個知識點、甚至每一個教學小流程都做到心中有數,可是我沒有。

3、資料準備不充分。以前幼稚地以爲語文無非聽、所、讀、寫的教學,所以只要在教案中把這些凸顯出來就行啦,經常性地寫教案之前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參閱的資料不夠豐富,導致知識點的拓展面比較窄。例如在給學生複習聞言虛詞的時候,只是簡單地從以前的課文中搜些句子出來,要求學生分析句子中某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後對這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整理,再羅列句子要學生爬黑板。殊不知,這次之後,學生碰到同樣的虛詞還是不會理解。文言文的學習,尤其是實詞虛詞的把握要求學生做精做細,每碰到一個詞語就要進行歸納整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非一日之寒。必須提高學生的古文閱讀量,並且在閱讀過程中養成文言知識積累的習慣,而不是看了,過了,什麼東西都沒有沉澱下來。練習過程中,僅僅給他們一些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遠遠不夠,應該儘量搜一些適合學生水平的古文進行整體的閱讀,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且達到了練習的目的。所以,每一次都應該多準備一些資料給學生。當我們老師在抱怨學生閱讀量窄的時候,殊不知這一切實際上都是我們造成的。

針對教案存在的問題,爲了提高我的教案的質量,我打算採取如下措施:

1、不輕易動筆。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更何況課堂是四十五分鐘,所以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研讀文本。以前每天都是埋頭寫教案,一個接着一個寫,寫完了覺得不好,再重新寫,而我寫字的速度特別慢,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今後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蒐集、學習、思考、整理,提高備課的效率。備課關鍵是被學生,在整理好資料,開始動筆之前,還要進行學情的調查,瞭解學生對本堂知識點的熟知情況,便於設計並拓展重難點。

2、教案寫作過程中,不是盲目地爲完成任務而寫作。應根據學情對學生對知識點的熟知情況分類,以便堂上教學的實施、下課堂效果的落實。還要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科學地預設,以及設計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的方法與措施。講到措施,在設計時應具體到如何落實,例如爬黑板,讓誰爬、怎樣爬、爬黑板的效果如何評價,甚至還應該一些有效地評價語言。還有一點需要提出的是,本次期末考試,學生的字跡整體比較潦草,假如在課堂上,學生比較浮躁,或是板書的知識點比較多,如何做到知識點完備,學生板書工整,在以後的課堂上有待注意。

3、走進課室前爭取把當堂內容在腦海中完整的過一遍,每一個環節以及每一個環節大概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課堂

課下所做的一切工作全部都是爲了課堂,反思本學期的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上課前喊“起立”的環節沒有做好。剛開始接觸學生的時候,對學生還不熟悉、瞭解,每次走進課堂都會要求學生起立、敬禮。後來慢慢地與學生熟悉了、瞭解了,或者是有時課前找學生聊天,匆匆忙忙趕進教室,沒有喊“上課“就直接上課,以及後來幾乎再也沒有要求學生課前給老師行禮,以致學生越發地忽視上課鈴聲的存在,甚至上課都好幾分鐘了,學生還沉浸在課下的狀態。

2、前測工作沒有很好的堅持。課堂每次都是覺得應該測一下,或是把握上堂課的教學效果,或是瞭解學生對當堂課的知識點的熟知情況。這樣實際上是課堂教學重難點不突出、不明顯的表現。時有時無,不利於培養學生主動複習的習慣,甚至還可能影響課堂緊張度的提高,破壞課堂秩序。

3、課堂。

高二(1)班整體氛圍比較好,學生較活躍,林澤洪、高鵬、黃威強等一大批學生堂上學習積極主動。但是也存在一部分思想懶惰的學生,例如歐陽少紅、鄧邦賢、黃鵬粵課堂上不習慣思考,喜歡起鬨。張文浩、盧樹冬、於雙源、黃鵬粵、王敦琦在課堂喜歡說話,尤其是張、黃、王經常在課堂上“打長途”。洪立都、陳韜宇課堂上喜歡發呆,總是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甚至每次老師講到哪裏都不知道。而我在教學中發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採取的措施是:學生一次說話,制止;兩次說話,制止;第三次說話,直接請學生出去。(具體實施過程中,因爲不想輕易讓學生走出教室,所以常常會姑息)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