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工作計劃合集9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學工作計劃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合集9篇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1

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作好實驗教學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

爲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有效進行,在開課之前教師應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確定選擇的實驗、每個實驗要用到的相關儀器、實驗材料、藥品,哪些需要提前購買或準備、需要多少課時、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中完成、具體的方法步驟、學生之間何時交流、怎麼評價實驗效果等。爲確保計劃的可行性,這些難度較高的實驗,教師最好提前進行預實驗把握時間。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個課題中,課題背景闡明瞭生物技術與生產生活的聯繫,基礎知識介紹了基本方法與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學生從哪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問題,實驗設計提供了試驗流程示意圖和參考資料,操作提示則從操作層面給出了指導性建議。由於這部分內容爲新加內容,教師在進行每個課題的研究時,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甚至進行預實驗。然後纔有可能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資料,明確知識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後設計實驗方案,動手探究,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掌握生物技術,形成實踐能力。

三、觀看視頻、錄像,用“講授—演示”法進行教學

“講授—演示”給了我們很好的策略,教師可以播放視頻、錄像、動畫,甚至可以親自在 課堂上做實驗演示給同學們看。這樣學生也有收穫,配合講授,學生就能有一個較爲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實驗活動小組

本模塊對學生的要求是在自學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並完成實驗,然後蒐集和整理資料,寫出報告,進行口頭交流,相互討論。爲落實好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三維目標,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組進行分組。這樣既在活動中實現智慧共享,提供創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時相互激勵, 還能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五、適當利用學生社區、家庭中的課程資源

從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目標出發,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利用社區和家庭的課程資源。

比如到製作果醬的車間去參觀,豆瓣醬的製作也可以在家裏完成。有些疑難問題可以在網絡中查找答案,可以尋求有經驗的人的幫助。在具體的活動中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加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

六、設計好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不僅能瞭解課題活動效果,還能發現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心理上的變化。在這種難度較大、歷時較長、自由度較高的教學活動中,最後的實驗評價能起到激發學生成功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勇於克服困難的效果。可以利用檢核表評價操作行爲、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用這些輔助手段保證本模塊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保證達成教學目標。

七、本學期實驗進度安排表

專題一:

課題1.果酒和果醋的製作

在進行這個實驗的時候,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如酵母菌的代謝特點,爲什麼果酒發酵過程中其他雜菌不能生長繁殖?規範實驗操作,強調注意事項以及實驗安全。實驗中需要的榨汁機、發酵瓶以及滅菌鍋等,可以用75%的酒精對手和發酵瓶進行消毒,用手代替榨汁機,玻璃瓶、礦泉水瓶等可以作發酵瓶(未開封)。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儘量將葡萄捏碎一些,瓶蓋不應旋緊,以便發酵時排出CO2,加入少量活化的酵母菌使效果明顯。製作完成,學生帶回教室,每天觀察現象並做好記錄,待有酒味後,自選幾組擰開瓶蓋,蓋上無菌紗布,製作果醋。最後進行展示交流,分析實驗成敗與得失。

專題二:

課題1.微生物的培養與運用

在進行專題二課題1“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教學時,首先結合教材插圖,讓學生對固體和液體培養基有感性認識,然後通過資料分析,認識培養基的組成成分。關於無菌技術則在學生了解實驗操作過程中如何防止雜菌污染的基礎上,理解消毒與滅菌的區別,並瞭解常用的消毒和滅菌方法。學生可以操作倒平板、平板劃線法、稀釋塗布平板法等,結合微生物分佈的普遍性的實驗探究,讓學生意識到日常的生活環境中,每時每刻每處都存在着微生物,任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可能將某種微生物引入到培養物

中,從而深刻理解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再比如,進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這節實驗課時,先要進行菌株篩選,然後再統計菌落的數量,可以使用稀釋塗布平板法進行,然後設置對照。進行土壤取樣時,比較方便,可以就近去公園或者郊區的農田獲取土壤。

專題三:

課題1.菊花的組織培養

在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這節實驗時,步驟如下:先製備MS固體培養基,通常情況下,實驗室常用4℃保存的培養基母液來進行製備;然後選取菊花莖段,要選擇成長比較旺盛的嫩枝,然後在無菌水裏進行清洗消毒;接下來就是進行接種工作,接種時要特別注意消毒,每瓶應該接種6-8塊外植體;接種完成後就放在無菌箱中進行培養,每天應該確保12小時的光照;待生出根後將其移栽到土壤中,每天觀察幼苗的生長情況,並做記錄。由於這個實驗所花的時間比較長,對於課堂上來說,可以運用交互式白板,向學生展示實驗的過程,並進行講解。

專題四:

課題1.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

在果汁的生產中,經常會出現果肉出汁率低以及果汁黏度較高的問題,教師可以聯繫學生已有的關於酶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果膠酶的特性及其作用。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輔修專業培養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本輔修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知識、能力和素質:

1、掌握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礎知識;

2、掌握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實驗技能;

3、具有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的能力;

4、瞭解與生物產業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通過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具備良好的生物技術專業素質。

三、課程設置

本輔修專業設置課程包括:生命科學導論、基礎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發酵工程、生物技術檢測(含儀器分析)、污水處理工程、植物組織及細胞培養、食用菌栽培學。

四、課程簡介

1、 生命科學概論:

主要介紹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及成果應用,從不同側面反映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間的交融。主要內容包括:生物學基礎知識、生命科學對人類的影響、生命的物質基礎、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與克隆技術、遺傳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微生物與人類的健康、神經科學、生物鐘與生物信息傳遞、生態環境與人口資源等。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生命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拓展視野,豐富生命科學知識。

2、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是生物科學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主要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方面內容:(1)生物大分子的結構、主要理化性質,並在分子水平上闡述其結構與功能的關係;(2)物質代謝的代謝變化,重點闡述主要代謝途徑、生物氧化與能量轉換、代謝途徑間的聯繫以及代謝調節原理及規律;(3)闡明遺傳學中心法則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複製、RNA轉錄及翻譯;(4)學習糖類、脂類、核酸和蛋白質的提取分離、定性鑑定或定量測定的方法;掌握離心法、分光光度法、層析法等基本原理及實驗技術。

使用教材:《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羅紀盛等修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參考書目:

《普通生物化學》(第四版),鄭集,陳均輝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物化學》(第三版),王鏡巖,朱聖庚,徐長法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T. McKee; J. R. McKee,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學出版社,20xx年;

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 B. D. Hames, N. M. Hooper & J. D. Houghton,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學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學及實驗: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爲生物學各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通過學習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生態分佈、傳染免疫、分類鑑定以及微生物與其他生物的相互關係及其多樣性,在工、農、醫等方面的應用,瞭解該學科的發展前沿、熱點和問題,使學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瞭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動規律,爲學生今後的學習及工作實踐打下寬厚的基礎。

微生物學實驗是生物學重要的基礎課之一,特別是隨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與拓寬,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顯得尤爲重要。此外,醫學、農學、林學等學科,甚至地質學、太空學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與技術。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對其它很多學科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無菌操作技能和無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重要的內容。微生物學實驗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研究與應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與技術,包括經典的、常規的、以及現代的方法與技術,使學生具有適應於從事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生產應用的微生物學實驗技能。

使用教材:《微生物學教程》,周德慶,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生物技術檢測

《生物技術檢測》是生物科學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本課程是以分析方法爲系統,藉助於專用儀器,綜合應用已學過的有關學科知識,通過實驗,加深、鞏固對本課程理論內容的理解。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與生物檢測相關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生物檢測分析方法及分析數據的處理。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1)色譜技術及其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2)光譜技術及其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3)電化學技術及其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4)生物技術檢測的實驗研究方法及基本儀器的使用。

使用教材:《儀器分析》(第三版),朱明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參考書目:

《生物物理學》,趙南明,周海夢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化實驗方法和技術》(第二版),張龍翔,張庭芳,李令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組織及細胞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是一項以細胞全能性爲理論基礎的無性繁殖技術,以植物組織和細胞的離體操作爲基礎的實驗性學科,是舉世矚目的現代生物技術之一。它應用無菌操作方法培養植物的一個離體器官、組織或細胞,加速繁殖植物個體,或獲得有用物質等。本課程主要介紹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基本原理、設備、方法和應用,以實用爲目的,使學生在瞭解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實際操作技術。通過學習,學生將掌握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理論,掌握開展離體培養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論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技術、植物組織器官培養、莖尖分生組織培養、細胞培養、種質離體保存、植物組織培養苗的工廠化生產、藥用植物的組織培養與工廠化生產、果樹與蔬菜的組織培養技術、園林及觀賞植物的組織培養等。

實驗操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愈傷組織的誘導與分化;莖段的組織培養;植物細胞懸浮培養; 葉的組織培養等。

6、發酵工程

本課程主要講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產工藝及產品舉例等部分。內容包括菌種的特徵和選育,培養基的特性和選擇,發酵工藝的控制,雜菌的防治和產品分離提純工藝的控制等內容,爲生物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微生物發酵工程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到數學、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工原理等多個學科,基礎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同時要求基礎理論和生產時間密切結合。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將要按照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全過程闡明各個階段、各種產品生產的原理和技術,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又重點突出生產的工藝操作和控制技術等實際問題。因此,該課程需要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配合實驗的實踐環節,也要求學生建立實際生產的概念,在實踐中鞏固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生利用實驗、參觀、實習、社會實踐等機會,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將會縮短理論與生產實踐的距離,建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概念和能力,動手能力也將有所提高。

推薦教材:賀小賢編著,《生物工藝原理》.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xx

曹軍衛,馬輝文,張甲耀編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俞俊棠主編. 《生物工藝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術輔修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水的資源特性,水體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標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徑及方法,各種廢水處理工藝的基本原理,主要設備的選型和構築物設計計算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污水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工藝和及有關設備的技術性能,熟悉有關設計計算、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方面的知識,瞭解有關處理系統的管網設計、施工、維護運行方面的知識。由於本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因此必須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並重,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應用技能並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適應實際工作的要求,同時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運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廷耀、顧國維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訂版 張希衡編 冶金工業出版社

《水處理工程》 顧夏聲編 清華人學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 黃銘榮編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 胡亨魁編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學

本課程是在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等相關學科基礎上形成的綜合性應用學科。食用菌栽培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新興實用技術課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於改善人類的膳食結構、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類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每餐合理飲食結構應是“一葷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來, 國內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相當迅速,食用菌生產、加工在我國已然形成獨立的新興產業並開始步入工業化生產階段。瞭解和掌握食用菌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於將來從事相關技術工作和服務社會生產具有實踐意義。

本課程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培養。課程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部分,比例大體爲:1:1。理論教學包括:食用菌基礎知識、商業化栽培技術工藝和食用菌病蟲害防治和加工保鮮技術三部分內容。實驗教學重點加強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養,使學生掌握食用菌制種技術、菌種分離與保藏技術,能夠進行常規的食用菌栽培工藝操作。

本課程的目的:使學生理解有關食用菌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常見食用菌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理化環境條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過程及加工的多種基本操作技術,並且培養學生獨立操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具備在實踐應用中控制生產、服務科研和改造創新的專業基本能力和素質。

五、學分要求

最低學分要求爲25學分。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3

實驗室是學校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場所,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提高中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實驗教學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員的協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教學要求把學生實驗儘量開足。對於學生實

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裏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範、熟練的程度;培養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工作計劃

1、爲適應教學中新教材的使用,實驗室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新教學標準,加強新實驗的準備和操作能力,加強與任課教師間的聯繫,按學科參加教研組的活動。

2、配合任課教師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認真做好實驗教學情況記錄。爲教師公開課及科技興趣活動做好必要的準備和協助工作。實驗室做好準備工作,配合任課教師指導學生訓練和複習,檢修好實驗器材,改進器材的性能,確保各項實驗圓滿成功。

3、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實驗室管理制度。做好實驗儀器、藥品的申購工作,對購入的儀器、藥品及時登記,保存好說明書和有關資料,按類別分室保管。對現有的儀器、藥品與新課程的要求進行對比,提出增訂的計劃。

4、進一步加強實驗室防漏水、防火、防盜工作,經常檢查所負責的分管區域的各項安全。按學校要求,定期做好各實驗室清潔工作和安全檢查工作。

5、配合教務處的安排,及時提供各種考試的考場,保證各年級的分場考試能夠順利進行。對高三畢業班的教室需求在不影響學生實驗的基礎上盡

可能的滿足要求。

6、做好每個實驗室的使用記錄,保證實驗室的正常使用,維持實驗室的衛生情況良好。

7、儀器設備購置,落實上年儀器設備購置計劃,完成實驗室的更新提高,加強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儀器設備購置,堅持結合實際,適當超前,防止低水平重複和積壓浪費發生。購置儀器、藥品要先行申請,由主管領導審閱後報校長室審批後再購置,入庫要驗收,同時填寫入庫清單。儀器原則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導或校長同意後才能,並要及時追回。

8、制定出本學期實驗教學進度計劃,並寫明實驗目錄,寫明實驗的日期、班級、節次、名稱,教學中按計劃安排實驗。

9、任課教師須將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實驗室,實驗教師必須將每個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四、將德育工作滲透於實驗教學中

1、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明確相互協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團結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學生遵守實驗規則,愛護財務,節約用水、電、藥品,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3、要求學生嚴格認真的按照實驗要求來操作,細心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4、培養學生井然有序的工作

習慣。實驗結束後,把儀器放回原處,整理好實驗臺。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學總體要求和教學目標

繼續認真學習《生物課程標準》,該標準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當在認真學習和領悟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景,創造性的進行教學。生物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異常是一個公民終身發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同時在思想方面教育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本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本事,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教學目標: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學,學生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初步具有生物實驗的操作本事,必須的科學探究本事和實踐本事,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理解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具體目標:知識方面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本事方面初步學會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合作本事、實踐本事和創新本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瞭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確立進取、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資料及進度

初二生物下學期教學的資料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續和發展”“健康的生活”爲中心展開的有關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以及健康的生活。進度詳見教學進度表。

三、教學措施

教師經過上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了必須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我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主要包括:對學生的探究本事的評價、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的評價。

四、教材及學生分析

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生活情景圖片化;進一步加強了可讀性。

初二年級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應增加趣味性。學生比較喜歡動手在教學中應增加學生實踐資料。讓學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習思維。

新的學期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期望,在開始將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飽滿的精神狀態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5

生物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實驗教學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員的協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大綱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把學生實驗全部開齊。對於學生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裏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範、熟練的程度 初中政治;培養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設備條件等因素,採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鍛鍊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驟;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出這些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加強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遷移,有利於充分發揮其科學思維和想象力。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高中第一學期的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增加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具備較強的基礎操作技能、收集技能、收集和處理生物實驗中的信息,對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有初步瞭解,爲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培養科學的態度和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感。

二、高中第一學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卷(必修),包括生活的物質基礎;生命的基本單位是——個細胞;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繁殖和發展。學期的內容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細胞分子組成、細胞結構、細胞代謝、細胞增殖、細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具體內容分析:

1.本部分以細胞爲重點,其中細胞理論的建立過程以及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重要內容。

2.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有機物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水和無機鹽的作用是後續研究的基礎。在這一部分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是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應予以強調。

3.在教學中,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是重點和難點,而ATP和酶,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與化學知識相互滲透的。結合生產實踐,可以瞭解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過程在教學中不要太深太難。

4.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和特點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同時要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三、高一學期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細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不僅是細胞內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生長和遺傳變異的基礎和前提。其中,細胞分化,高分化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凋亡的含義,癌細胞的特徵,細胞癌變的原因是教學的重點。包括生物遺傳與變異,生物進化,生物與環境,人與生物圈。教學重點是生物遺傳變異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發展。

四、高一學生情況的總結

1.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補充與高中課程緊密聯繫的初中知識。

2.現行教材爲了體現課程理念,要求學生主動從教材以外的資源獲取知識,如互聯網、光盤教材等。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條件有限,只能靠老師從教室裏拿補品。密切關注學生情況,及時制定策略。

五、高中學期教學措施

1.靈活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以達到課程目標。並注意與生活實際、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新成果的聯繫。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變成真正的學習主人,採用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3.精心設計引線;使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我們應該深入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和改進課堂教學

6.關注社會關注的生物學相關熱點問題。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了查詢方案的設計與實現。從微觀層面仔細揣摩章節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的背景下考慮章節內容,使教學內容全面、完整,也使章節內容整體化、層次化。

7.注意詢問報告的撰寫和溝通。訓練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圖形等方式完成報告,組織交流詢問過程和結果。讓你的教學思路越來越清晰。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 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課程的認識、學習,學生們能夠獲取到各方面知識,作爲科任教師,我制定了以下學習計劃,促進生物教學的順利完成。

知識:

(1)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基本知識。

(2)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3)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能力:(1)正確使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2)進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設計實驗的能力。

(3)利用科學的一般探究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人類與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 教學重點

人的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心臟的結構及血液循環的途徑;腎單位的結構及其功能;視覺和聽覺的形成過程;神經系統的組成等內容。

三、 教學難點

受精及胚胎髮育過程;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腎單位的結構及其功能;眼球的結構、視覺的形成過程等內容。

四、課時分配

本冊書需要36課時第一章人的由來需要5課時,第二章人體的營養6課時,第三章人體的呼吸3課時,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需7課時,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2課時,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8課時,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5課時。

五、學情分析

學生正處於對人體生理和性問題產生好奇的青春期階段,對於本學期生物學學習內容興趣比較濃厚,但學生生性較害羞,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用正確的態度健康度過青春期。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後進面還較大,實驗和學習的習慣較差,應對這些學生多關心、多指導、多督促,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抓緊教學落實,力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六、教材分析

在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被列爲10個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人”

其中第5主題,還把第7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中的人的生殖和發育和第10主題中的“健康地度過青春期”。整合於本單元,使“生物圈中的人”的學習主題更爲完整。

七、教改措施

1、認真鑽研生物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設計好導學案,抓好教學落實,每學完一章進行測試,每節課有練習並及時抽查登記反饋調整。

2、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講論式,啓發式、探究式教學,並應用課堂教學媒體及現代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按大綱要求全面系統地學習學科知識,培養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八、成績分析

期末成績不是很理想,參加考試160人,及格率0.88,優秀率0.63,平均分80.40。其中兩名同學成績沒過30分,有20名同學沒及格,綜合分排名較靠後。本次考試題較基礎,如果加強管理學生,及時做好檢測工作,落實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成績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九、奮鬥目標

這學期在開學初制定好教學計劃,同時培養學生制定好學期計劃,在這學期從分利用好課堂40分鐘,高效的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期末做好複習計劃,帶領同學做好期末複習工作,爭取在期末考試管局排名第五。

十、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人三生殖

第三節 青春期 第一章測試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第二節 消化與吸收 第三節 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第二章測試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第三章測試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第四章測試

第五章 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第四節 激素調節

第六章測試 機動周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高一學期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蒐集技能、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初步瞭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爲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高一學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幾部分。學期的內容主要包括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細胞的增殖,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體內容分析:

1、本部分內容是以細胞爲主線,其中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以及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

2、組成細胞的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等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水和無機鹽的作用,這些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在本部分內容中,蛋白質和糖類是重點內容,教學中要重點突出。

3、在教學時,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ATP和酶、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與化學知識相互滲透,結合生產實踐,瞭解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有關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過程,教學時不要過深、過難。

4、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及特徵是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同時,要切實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三、高一學期教學重點與難點

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學細胞內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體生長髮育、遺傳變異的基礎和前提。其中細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細胞仍具有全能性,細胞凋亡的含義,癌細胞的特徵及細胞癌變的原因等內容是教學重點。包括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人與生物圈的基礎知識。教學重點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生物和環境的關係以及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發展。

四、高一學生情況彙總

1、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對與高中課程銜接緊密的初中知識作適當補充。

2、現在的教材爲了體現課程理念,要學生主動從教材外的資源中獲取知識,如網絡、教材光盤等,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條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師從課堂中得到補充。切實關注學生的情況,及時做出策略。

五、高一學期教學措施

1、靈活機動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並且注重與生活實際、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新成果相聯繫。

2、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學生爲學習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學習、探討性學習的方法,

3、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4、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

5、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6、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從微觀上細心揣摩章節內容。將章節內容放在整個教材體系的大背景下考慮,使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節內容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

7、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瞭。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形勢分析:

(1)教材分析

這學期第一天的教材是《生物與生物圈》《生物與細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創設學習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進而瞭解生物圈對人類的重要性。與生物圈最接近、最直觀的關係是,人類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自然。

(二)學生分析:

學生剛進入初中,面對很多複雜的科目,難免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適應,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高一的學生很新鮮,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好奇。作爲教師,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知識感興趣,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指導思想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溝通和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自我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本課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明確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確定“三個基本內容”,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使思想教育融入教學過程。

2、準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探究學習的場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重課外活動的結合,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1)深入瞭解學生的思想現實、知識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老師在每節課都能找到與學生的共鳴。

3、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準備教學方法和準備學習方法,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

4、在準備練習時,我們應該在消化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選擇練習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他們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