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農家樂發展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縣加快侍郎湖景區建設,爲鎮鄉村旅遊發展帶來了良機,於是,區位優勢明顯的一些村發展農家樂,逐漸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爲繁榮區域經濟、統籌城鄉發展、安置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又一重要途徑

鎮農家樂發展調查報告

一、發展現狀

爲準確掌握全縣農家樂的基本情況,鎮10月份組織對全鎮農家樂經營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統計調查。全鎮現有農家樂共計24戶,涉及三個行政村,其中村有13戶,村有11戶,村有2戶。從投資規模上看,全鎮農家樂投資合計約133.54萬元,其中村農家樂平均每戶個體投資3萬元共計39萬元,村農家樂平均每戶個體投資1萬多元共計10萬餘元,村有農家樂1戶,投資約30萬元。從經營狀況上來看,全鎮農家樂經營狀況總體較好,其中村農家樂每戶每年平均收入4萬多元,經營最好的一戶能達到10萬多元;村由於人流量相對較少,農家樂經營狀況一般,每戶每年平均收入6000多元,經營最好的一戶能達到2萬多元。從接待能力上看,全鎮農家樂每年接待遊客共計2.4萬人,其中村農家樂每年接待遊客2萬多人,村農家樂每年接待遊客4000多人。從吸納勞動力情況來看,村農家樂戶均吸納勞動力3人共計39人,村農家樂戶均吸納勞動力2人共計20人。從人均純收入情況來看,村農家樂經營戶年人均年收入3萬元,廚師年人均收入1.5萬元,服務員年人均收入9000元;村農家樂經營戶人均年收入6000元,廚師年人均收入4000元,服務員年人均收入2000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經營管理觀念不活。鎮農家樂經營仍處在一種粗放經營的發展階段。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農家樂經營者經營觀念不活,發展眼光短淺,缺乏投資意識與創新意識。全鎮24戶農家樂經營戶中有20戶爲季節性經營,沒有作長期經營打算,品位不易提升。

二是服務水平不高。鎮“農家樂”主要是家庭式經營,從業人員的培訓跟不上發展的形勢,服務不規範,文化水平偏低,對當地的民俗風情瞭解不深。服務人員沒有嚴格的、明確的職責分工,往往是男女老少齊上陣,遊客稍增就疲於應付,服務不到位。

三是市場拓展較難。鎮農家樂客源市場定位級別較低,沒有供遊客住宿的賓館,缺乏娛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難以吸引高端客源市場。

四是政策支持較少。縣、鎮對農家樂的發展沒有統一的規劃,支持農家樂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資金和培訓方面的政策。

三、發展對策和措施建議

一是強化規劃,提升水平。建議縣上相關部門重視農家樂的發展,要從發展佈局、經營層次、經營規模、經營特色上進行整體規劃,將農家樂的發展納入全縣整個旅遊市場進行規劃和規範管理,納入全縣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行規劃和規範管理,從而全面提升我縣農家樂的經營水平。

二是強化管理,規範服務。縣上應明確農家樂的主要牽頭管理服務部門,協調好與農家樂發展密切相關的旅遊、工商、衛生、商務、城管、物價、安全等部門的管理責任落實。建立和完善上下連貫、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對農家樂經營實施有效管理和高效的服務,促其增添必要的衛生設施,落實各項衛生防範措施,爲遊客創造一個良好的旅遊和生活環境,促進農家樂經營走上規範化、標準化管理軌道。爲農家樂業主提供及時準確的.旅遊信息,對本地風土人情、典故傳說、農業生產知識等進行統一包裝和推介,增強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強農家樂的經營特色。對農家樂經營用戶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增強管理經營經驗,對農家樂的廚師進行培訓,以豐富農家樂的菜餚品種,增加特色,以滿足各種不同層次的客戶需求。對農家樂的服務人員進行陪訓,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同時可以採用“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組織部分幹部羣衆到其他農家樂發展較成功的地方學習和考察,學習和借鑑他們成功的經驗。另外,還可以將農家樂經營戶組織起來,成立農家樂協會,實行行業自律。

三是突出個性,形成特色。我縣農家樂季節性經營佔較大比重,應引導經營者自我包裝與營銷,發揮我縣農村獨特的自然稟賦和交通、區位優勢,重點在民俗遊、休閒遊、生態游上做文章,發揮我縣山、水、果等自然風光和農家特色,努力把農家樂打造成、市民城郊遊的首選地。引導經營者在“農”、“家”、“樂”上下工夫,在“農”字上,應最大程度地保持和突出原汁原味的農家風味,開發多種多樣的旅遊形式,如草編、趕牛車、幹農活、摘蔬果、採野菜等參與性較強的農事特色旅遊活動。在“家”字上,要善於營造“家”的氣氛;在“樂”字上要改變“打牌”唱主角的現象,開發新的娛樂項目

四是多方幫助,合力共建。充分發揮各級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建設發展農家樂。可以實行政策性資金捆綁使用,從林業、環保、農牧、衛生、新農辦等部門涉農資金集中定向支持;考慮對外招商引資,同時還可以通過信貸措施,來緩解資金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