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課堂作文合集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也是課堂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這也是課堂作文合集10篇

這也是課堂作文1

何謂課堂?鳥兒的答案是蔚藍的天空,花兒的答案是肥沃的土地,海巖的答案是洶涌的波濤,你的答案又是什麼呢?我想,同學們的眼前已經浮現出了和藹的老師,舞動的筆尖,排隊的黑字……

可是,請你打開生活的匣子,再仔細地尋找,尋找“課堂”的足跡,你沒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臥室裏射進了兩三道斜斜的陽光。鄰居的雞又挺直地站在石階上打鳴了。風兒悄悄地從我的面前吹過,院裏的老樹向我送來“沙沙”的清晨的問候。海浪正與辦起“藝術館”的奇石們一起演奏瘋狂的搖滾,海岸邊的小花小草們在藍天惺忪的睡眼中也“一起搖擺”……

看!暖陽在告訴我們要用快樂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公雞的鳴叫在提示着我們時間的珍貴,風兒的吹拂在啓示我們舉手之勞也可以幫助他人,深深地紮根的老樹是在訴說克服依賴的重要性,浪濤與海岸的花草融爲一體,是在啓發我們要學會與他人和諧共處……誰能不說,大自然也是一個頗有意味的課堂呢?

何謂課堂?現在,聰明的你,腦海裏應該又有一個新答案了吧!

我已經忍不住想指着屋外的大自然喊:“這也是課堂!”

這也是課堂作文2

今天,王老師在小桔燈的課堂上拿出了兩條毛巾。她首先把毛巾擺平,再把兩條毛巾的邊緣合起來約兩釐米,再跟摺扇子一樣對摺起來,然後再用食指和拇指拿住毛巾的褶皺處,接下來,王老師請了一個同學上來把毛巾拉開,可是那個同學使出了吃奶的力氣還是沒有拉出來。隨後,又邀請了一個同學再來試試,結果還是拉不開。最後,老師請了兩個力氣差不多大得同學上臺,一個同學負責捏住毛巾的褶皺處,另一個同學負責來啦,還是拉不開。這時候,王老師提問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毛巾爲什麼拉不開嗎?”同學們都回答不上來,滿臉疑惑地搖了搖頭。這時候,王老師開始解答了:“因爲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了所有的接觸點,所以毛巾才拉不開的。”

喔,原來這就是有趣的摩擦原理啊!

這也是課堂作文3

生活中處處都有課演唱,讓你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雖是個女孩子,可不知怎麼的,老愛浪費時間,作業沒及時交,放學鈴一打,眼淚撲通撲通的像豆子一樣就下來了。這次也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大家揹着書包出了教室門,頭像蔫了的花一樣,手軟軟地垂在下面。唉,上課光顧着走神,連題目都沒聽進一個字。

同學們走了,教室安靜下來。欠作業的也有別人,但他們的筆都在不停的親吻紙面。嗒嗒嗒、嗒嗒嗒,都是這種聲音,秒針的聲音和筆聲混在了一起,每“嗒”一下,我的心就猛烈地顫動一下。一個人走了,又一個人走了,我越來越急。人都走了,教室裏只剩下秒針在“嗒、嗒、嗒”地響。不知爲什麼,我的心恢復了平靜,但眼淚隨着聲音落下來,竭力扯住要發出哭聲的嘴巴、要張大的嘴角。焦急之餘,我聽見一句狠狠地批評:“你下課的歡笑,用現在的眼淚換回!”

終於,我的筆動得比眼睛眨得還要快。我完成了,終於,我可以回家了。

我再也不敢浪費時間了。這一回上我了一堂最有意義,印象最深刻的課。

這也是課堂作文4

有一次,媽媽帶我到公園裏去玩。剛玩了一會兒,我就滿頭大汗

了。媽媽給我買了一根冷飲,我撕下包裝紙望地下一扔。沒走幾步,看見不遠處,有個小女孩正踮着腳把地上的一個牛奶包裝盒往垃圾桶裏送。可她個子太矮了,包裝盒剛碰到垃圾桶口就掉了下來。小女孩蹲下身子,又撿起包裝盒往垃圾桶口送,但還是掉下來了。我想這下小女孩肯定會跑掉的。沒想到,小女孩大叫起來:“媽媽,快來幫幫我!”只見一個阿姨走過來問:“怎麼啦?”“媽媽,我要把垃圾扔進去,你幫幫我吧!”阿姨抱起小女孩,終於把牛奶盒扔進去了。看到這裏,我臉紅了,想起了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早上,媽媽讓我到垃圾。我提着垃圾袋來到樓下,遠遠地像投籃一樣把垃圾對着垃圾桶扔過去。只聽見“啪”的一聲,垃圾袋掉在地上,垃圾撒了一地。我一看四下沒人,就逃走了。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再看看小女孩的行爲,我的臉一陣陣的發燙:小女孩比我小多了,但她卻知道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我真該好好向她學習。想到這兒,我趕緊回去撿起冷飲紙,認真地把它扔進垃圾桶。

公園是教室,小女孩是老師,讓我知道保護環境衛生人人有責。

這也是課堂作文5

繁花依舊,碧水長流,然而,物是人非,我驟然從一個公司金領淪爲一個無業遊民。

走在街上,感覺好奇怪。腳步好慢,哦,今天不用趕着上班;手上好輕,哦,今天沒帶文件夾。其實這都是我平常向往的假日生活,可心情卻不休閒。沒有了工作,我能幹什麼呢,躲在家裏看電視嗎,不習慣,上街購物嗎,又擔心錢包空空,於是我就這樣沒思想,沒目的地閒蕩着。

不知什麼時候來到海邊,我用沙子堆成一張舒適的牀,躺在上面,幻想來到了夏威夷。十指交叉枕在腦後,看着藍藍天空,軟軟白雲。

那是什麼,我心裏一震,直起身來,原來是一隻斷翅的.小鳥在追逐夥伴。鳥羣是不會爲了一隻鳥而停下腳步的,而鳥只有在鳥羣中才會得到相對的安全。我想,正是如此,它才如此費力地去追逐吧。看得出來,它有信念,爲了這個信念,它不顧傷痛,一心向前。一片白雲過,它消失了,我努力地找尋,依然不見它的影蹤,想必它已經趕上夥伴們了吧!

我站起身來,拍去身上的細沙,擡頭望望天,雲彩飄移,織成一個好大的課堂。

這也是課堂作文6

課堂上,老師讓我們討論:如果你有一支神筆,你畫什麼?

“如果有一支神筆,你們會畫什麼呢?”

大眼睛的紅紅說:“我會畫很多飛船,讓很員的小朋友坐飛船來上學。”

金剛說:“我要畫風車停車場,只要有人把車子開走,它就轉一下。”

“只可以畫5次行不?”明明認真地提議。

“聽我說,我要畫好多房子,讓大街上流浪的人有家。”芳芳搶着說道。

“我…… ……”花花欲言又止。

“說呀,你。”大家焦急的催促着。

“我要畫好多雙腿。”花花又說:“送給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工友。”

同學們靜下來,都在想;“如果有一支神筆,又可以畫五次,一定先讓花花畫。因爲大家都知道她的爸爸媽媽在拐角的工廠打工。

那是一家殘疾人工廠。

這也是課堂作文7

如果我冒味地問一句:“什麼是課堂?”可能你會不假思索地說:“在學校裏聽老師上課就是課堂。”可我覺得生活處處是課堂,如擁抱大自然、服務社會、走進網絡……這些多姿多彩的課堂,能讓我們知道許多人生的道理。

我喜歡清香雅緻的雞蛋花。每到炎炎夏日,那淡黃的花兒在樹頭搖曳。到了秋天,雞蛋花卻以一種優美、寧靜的姿態飄落。無數個花開,無數個花落,我感到日子就這樣默默地溜走,無聲無息。花朵是看得見的,而時光是看不見的。花開花落的每一天,讓我懂得了珍惜時光。

我喜歡蜜蜂。每個寒假,我都會坐在院子裏,呆呆地看着菜花地上圍着金黃的菜花打轉的小蜜蜂。一羣一羣的蜜蜂每天重複着同樣的工作,忙忙碌碌。蜜蜂是羣居動物,天生分工明確,有兢兢業業的工蜂和養育後代的蜂王,團結友愛地在這花花世界裏履行着大自然給予它們的職責。我想起了羅隱的一句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我被蜜蜂團結、不辭勞苦的精神感動了。

大到浩瀚宇宙,小到一草一木,處處都是課堂,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它們讓我懂得了珍惜時間、堅強、團結這些人生道理,這些都是在書本中學不到的。

這也是課堂作文8

課堂就像一幅畫,給我一種親切的感覺;課堂就像一個故事,讓我感到一種神祕,課堂就是一本書,使我的心在天空中飛翔。

書,是我的課堂,知識的海洋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還給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書,也是我的天堂,彷彿讓我回到了童年,我就在那童話世界中玩耍。

誰說課堂只是在學校,在補習班,我的課堂卻在書中。在校園,班級就是上課的地方。在書中,一個草坪,一張牀都是我上課的學堂。我愛上課,更愛書中的課堂。我是一個愛看書的初中生,一本書夾在腋上,走到公園,坐在長椅上,打開書,一個個畫面在我的眼前和心中浮現。我愛書,因爲我喜歡和魯濱遜手拉手,在孤島上歡快地渡過每一天;我愛書,因爲我願意和法布爾一起高興地研究在別人眼裏是枯燥的昆蟲學;我愛書,因爲我愛和那些數學家一起討論那些無人能理解的難題;我愛書,因爲我愛課堂,我愛學習。

在學校,我不懂的知識可以在書中解答。歷史不懂的,我可以問司馬遷;數學有不會的,我可以問華羅庚。

有了書,就有了課堂,有了課堂,我就可以快樂地學習。

快樂地上課,高興地看書,我愛我的課堂,但我更愛那些幫助我快樂學習的書。

這也是課堂作文9

生活猶如萬花筒,五彩繽紛。課堂,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驛站,是授予我們知識與人生哲理的另一位老師,生活處處是課堂。

春天,楊樹上掛滿了綠色的小葉片,各種植物動物貪婪地享受春光。可,萬紫千紅的春天,只有楊樹耐得住寂寞。楊樹爲我們帶來夏的繁盛和根中的沉默。

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人們的頭頂上,人們耐不住這高溫,躲在了楊樹底下,楊樹用它那碧綠的大葉子爲人們遮住了難耐的暑氣,自己卻忍受着太陽的灼燒,它帶來的是可愛的濃蔭,也帶着一種奉獻。

秋天,大多數植物的生機與活力都不同以往了。高大的楊樹,也已被秋風染成了金黃色,風一吹,片片樹葉落到了地上,落到了腳下,令人心中不由得產生些許悲傷,但也有些許盼頭。因爲樹葉將被土壤吸收作爲第二年楊樹的養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寫照了葉化春泥更護楊。它帶着養分,也帶着一種感恩。

冬天,萬物蕭條,楊樹也露出了光禿禿的樹幹,但它蒼然屹立於天地之間,枝幹上負着積雪,更顯示出它的蒼勁有力,堅韌不拔。它帶來了一種堅韌與剛強。

在大自然中我因楊樹學會了沉默、奉獻、感恩與堅毅,並讓我在生活中去做一位正直的像楊樹那樣的人,屹立在天地之間!

這也是課堂作文10

又是一個週末,我同父母一起去巷口的茶館喝茶。走進茶館,就看見一羣人圍在庭院中間。探頭一看,一個高瘦的身影站在人羣中間;寬扁的額頭,細長的眉毛,外加一雙深邃烏黑的眼睛。我穿過人羣走到前排,一口純正的京腔傳入我的耳朵。

“話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後”他邊揮着手裏的扇子邊說着;身邊的人羣越圍越多。他講一會,就端起一旁的茶杯抿一口,隨之整理一下他的長褂,又揮着扇子講起來。看着圍觀的人漸漸增多,他往前臺瞟了瞟,從身後拿出一個帽子,開口道:“欲知後事如何,各位,嘿嘿。”圍觀的人羣見狀,紛紛離開,只有他一個人站在庭院中間。他端起茶杯,將剩餘的茶水一飲而盡,隨後離開了茶館。

生活也許就是這麼殘酷,人們往往會對涉及自己利益的事變得分外小心。在利益取捨下,取往往比舍更重要。這件事之後,我常常會想,取真的比舍更重要嗎?如何當人羣離去後,有一個人能夠捨出一點錢,那麼他得到的可能比他捨去的還要多吧!這也是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