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日記端午節

小學日記端午節1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了!

小學日記端午節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牀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乾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後就包起來,最後再用乾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說:“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種子呢?”媽媽說:“因爲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裏,人們爲了紀念他在端午節裏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爲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糉子包好了。

吃完了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了一條龍舟,心裏想:“你快遊啊,快遊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了。

小學日記端午節2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小學日記端午節3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此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至今不變:吃糉子、劃龍船……

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那小小的糉子。外面裹着一層翠綠的竹葉,溼漉漉的身體掛着水珠,三角微微翹起,外觀就會讓人頓生清爽!

糉子的花樣、品種繁多。我見過的有紅棗餡兒的,花生餡兒的,鹹肉餡兒的,豆沙餡兒的……真是應有盡有。比如我吃過的糯米紅棗餡兒的,外面散發着竹葉的清香,剝開竹葉白裏泛紅、油光發亮的餡兒,真是讓人不忍下口,但是又讓人禁不住咬下一口,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吃糉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衆人划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小學日記端午節4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小學日記端午節5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糉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勞的女主人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裏頓時都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在端午節這天把艾蒿掛在門楣上。掛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每年媽媽都要幫我買上一個掛在胸前。

又要端午節了,糉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爲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小學日記端午節6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糉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小學日記端午節7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接着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接着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學日記端午節8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嵖岈山,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早上,下了一點小雨,空氣很清新。我們在山門前下車,看到旁邊有幾個賣糉子的。那青青的竹葉好像剛從竹子上摘下來一樣新鮮。

這時,一個老外先生悠閒地轉到了山門前,他一頭黃髮,高高的個子,在人羣中十分顯眼。只見他,東瞧瞧,西望望,然後向一個賣糉子的攤點走去。

我是第一次見外國人,便好奇地注視着他。哦,原來他想買糉子。他用英語問,賣糉子的用漢語回答,實際上是誰也不懂對方的話,可是心裏又都明白:老外問價買糉子。老外掏出來一張10元的人民幣,伸出兩個手指,那意思是:買兩個糉子,10元錢夠不夠?賣糉子的給他裝了兩個糉子,又找了他錢,老外“OK!OK!”地笑着走了。

我們幾乎是一起往山上走。那位老外先生,把袋子提到眼前,大概是欣賞裏面的糉子吧?到底受不着糉子的吸引,他掏出一個糉子,又仔細看了一陣子,這才輕輕放到嘴裏——哎呀,他沒有剝去竹葉外皮,我忍不住笑起來。可能是咬不動吧,他用勁一擠,糉子肉從一個角里像牙膏一樣被擠出來,他就這樣,擠一點兒,津津有味地吃一點兒。周圍的人都友好地笑着。

這時,一個小夥子趕上來,他一看到老外的吃相,就親切地拍拍老外的肩膀,用英語和老外交流起來,還邊說便接過老外手裏的糉子,幫他把皮剝開。老外一個勁說“Thanks”。

正因爲這件事很有趣,所以,我特意把它記了下來。

小學日記端午節9

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天,我們都會吃糉子和鹹蛋。

糉子是用棕葉包糯米再用繩子繫住,一般紮成三角形的。鹹蛋吃在口中鹹鹹的,還會流油。這時候,人們會到河邊去看龍舟賽。開始劃的時候,人們一心只想得第一名,人人都充滿精神。

忽然傳來一片巨大的聲音,是龍舟上傳來的,啊,是一個人在拿鼓槌拼命敲打牛皮鼓!,天是多麼熱,龍舟上每個人滿頭大汗,汗水流的越來越多。離終點越來越近,落在後面的龍舟上隊員心越來越急。

最後,只有一支隊贏了,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他非常愛國,所以人們把糉子和鹹蛋仍進水裏給魚吃,別讓魚兒吃屈原。端午節多熱鬧啊,我們真是開心。

小學日記端午節10

今天上午我起牀後,刷完牙洗完臉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上開心的吃糉子,突然我想到了楚國一位偉大的好人:屈原。

今天是個好日子:“端午節”。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每個家庭肯定有許多有趣的事!下面我來說一說我的事:

今天上午我起牀後,刷完牙洗完臉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上開心的吃糉子,突然我想到了楚國一位偉大的好人:屈原。屈原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好的教育,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心裏許下了:一定要報效祖國。後來他長大了,看到老百姓有的屈辱,便決心保護、幫助他們。因爲自己的力量始終不是很大,而且社會上的搗亂分子又在抓他,自己本可以乘船過江,還是跳江而死。

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便去撈屈原的屍體,撈了很久始終沒撈到屈原的屍體,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讓魚兒不咬屈原的屍體,只有把糉子扔入江內,讓魚兒吃糉子,這樣才能保全屈原的屍體。後來每年這一天老百姓們都吃糉子,都往江裏扔糉子。因此每年這天就是端午節。

在幻想完這件事後,我便講給爸爸媽媽聽,我們都沉重的低下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