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糉子優秀日記

端午節包糉子優秀日記1

每一個人一出生就有許多不會做的事情,而我每在端午節時,卻一直不能爲家人出點力,心裏總癢癢的.這下好了,有外婆教我包糉子了,終於能爲家人出點力了。

端午節包糉子優秀日記

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準備着材料:昨晚浸泡好的糉葉、外公做了的鮮肉餡兒和五彩線.一切準備就緒,等待外婆來教我了.

首先,取兩張糉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接着,放入一小碗米,大概125克差不多;然後,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地劃一字,放入外公做的鮮肉餡餡兒;下面,右手先把外端糉葉往裏摺疊並向後折去,摺好後,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接着,要綁糉子了,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不然會煮爆的,如果過鬆,就會進水過多,所以以輕扯不移動即可.最後,把綁好的糉子放入鍋中,讓糉子慢慢地煮1一小時就可使用.

我聞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發出的陣陣清香,品嚐着自己的糉子的美味,心中比吃了蜜還要甜.

這就是我學包糉子的過程,那糉子真是太美味了.我驕傲,我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包糉子優秀日記2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糉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着媽媽,硬是要學包糉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把綁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糉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端午節包糉子優秀日記3

今天下午,天氣陰沉沉的,外婆搬來凳子和桌子,叫我幫她包糉子。

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就難了。你瞧:啪!糉葉“散架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一個糉子,卻像個“歪嘴老頭”。它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找個立腳點站下,卻又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我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一旁的外婆瞥了瞥那極不像樣的糉子,又瞄了瞄我,不由分說拿過糉葉。就耐心地教導起來:“包糉子時,要專心致志,不能分心。包糉子還要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正反…”我聽了,很奇怪,心裏想:怎麼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方法,看來有名堂,還是乖乖學吧,免得糉子又不成樣。

照外婆說的,我仔細地選了兩片大小不一的糉葉。糉葉綠油油的,就像剛從地裏鑽出來的禾苗一樣,綠得發亮。我把它從中間捲曲,做成漏斗形狀,再放入一粒粒白花花、細小的糯米。沒過一會兒,一位大肚的“紳士”出現在我面前,再給它繫上“皮帶”,它就是個神氣的傢伙了。

此時此刻,我終於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

端午節包糉子優秀日記4

端午節這一天雖然還沒有到,但包糉子的活動倒是出現在我們校園的'各個角落,處處都洋溢着一種歡樂的氣氛。隨着第三節上課鈴聲的響起,同學們的激情進一步高漲起來。

課上,同學們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此時已經看不到往日上課時候的嚴肅的表情,只見一張張充滿笑意的還帶有幼稚的笑臉,又猶如一羣麻雀一樣的嘰嘰嘎嘎的小鳥,在節日來臨前的快樂,展現的淋淋盡致。老師也不見了往日的可敬可畏的神情,只見她笑容滿臉,那是我們多麼渴望看到的一張笑臉,給我們無窮的動力,伴隨着老師的右手的舉起:“各組就位,包糉子的比賽正式開始了”。話音剛落,教室頓時響起一片的歡呼聲,比賽就在這歡呼聲中拉開了序幕。

對於我來說包糉子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首先我抓起我早就準備好的包糉子的材料糉葉就開工,我先把兩葉子疊在一起,然後按照四十五度的角度握成一個空心圓錐形狀,接着我拿起勺子把糉子原料糯米與其他配料混合物往空心圓錐裏塞,大約三分之二滿的時候用湯勺壓一壓,快到圓錐形滿的時候再用湯勺壓至結實,接下來一個過程就是糉葉的包裹,我小心翼翼的把糉葉沿着椎體外緣包裹紮實,最後就用繩子打着十字結系綁着糉葉。到此時,我心中一片雀呼,成功了。我滿懷激動的心情看看其他同學的糉子,瞧,那不是王智洋嗎?只見他手忙腳亂的,一不小心糉葉散了,糉料撒了一桌子,他又氣又急,額頭上的汗珠正冒出來,但也沒辦法,只能從頭開始,我認真的看着他的操作,細而發現是他把兩片糉葉疊加的角度已經大於了六十度的角度了,在加料的時候在料的重量之下糉葉又散了。在我的提議之下,王智洋終於完成了他的糉子。

比賽仍在繼續,笑容仍在充溢着整個教室,而我卻陷入沉思,學習難道不就同包糉子一樣嗎?要善於思考,發現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