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六篇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生活日記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六篇

數學生活日記 篇1

週六的早上,我和媽媽去大時代,看見裏面正在搞活動,我上前一看,原來是羊奶粉優惠,變成了買三袋送一袋。一種36元,一種32元,還有一種28元。到底哪種更優惠?我拿起筆算起來。

先算36元1袋的。原來買3袋需要3×36元=108元,現在4袋纔要10元。那現在1袋是108÷4=27元。

再算32元1袋的。原來買3袋需要3×32元=96元,現在4袋纔要96元。那現在1袋是96÷4=24元。

然後算28元1袋的。原來買3袋需要3×28元=84元,現在4袋纔要84元。那現在1袋是84÷4=21元。

36元的優惠了36——27=9元,32元的優惠了32——24=8元,28元的優惠了28——21=7元。通過比較,我發現同樣買三送一,價格越高,優惠的越多,價格越低,優惠的越少。

啊,生活中的知識真不少,只要細心觀察,就會有所發現。

數學生活日記 篇2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數據:“一張厚度爲0·01釐米紙對摺30次之後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峯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麼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紙,通過對摺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峯嗎?但非常多意想不到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釐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釐米。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瑪峯高度8848。13米轉化爲884813釐米,通過比較,非常明顯能夠看出對摺30次之後紙張厚度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峯高度,而且還是後者10多倍。

其實,像這樣驚人數據在平常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眼睛。

數學生活日記 篇3

今天,我在《小學奧數解題方法大全》上看到這麼一題,一個矩形分成4個不同的三角形,綠色的三角形面積佔矩形面積的15%,黃色三角形的面積是21平方釐米,問:矩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迷糊了,想:只告訴一個佔的面積與另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這怎麼求嗎?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一眼,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連這道題都不會做,呵呵。"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爲了讓媽媽認爲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着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可以發現,兩個紅三角形佔了矩形的一半,一個黃三角形與一個綠三角形又佔矩形的一半,而綠色的三角形面積佔矩形面積的15%那麼黃色三角形佔矩形面積的50%-15%=35%,我們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釐米)。

原來這麼簡單,多虧了媽媽的激將法啊!

數學生活日記 篇4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媽媽帶我去商店買東西。

我看到兩家商店都在搞促銷,商店一是有獎銷售,一等獎1名,獎金是20xx元;二等獎2名,獎金是8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是100元;四等獎100名,獎金是5元。商店二是所購商品九折銷售。我心想:等會爸爸肯定又要問我問題了,便跟老爸說:“我要上廁所”。沒想到老爸卻看穿了我的`心思,讓我好好想想在哪個商店買東西更好呢?我仔細地想了想,說出了我的想法:“商店一是有獎銷售,運氣好才能中獎,商店二是九折銷售,實實在在的讓利,所以我們應該在商店二買東西”。爸爸聽了我的想法,覺得還是有點道理的。所以我們在商店二買了好幾百元的東西。

買了拜節的禮品後,我們打的去奶奶家拜節。在車上,爸爸又問了我一個問題:“出租車是2。5公里內,起步價是5元,以後每增加1公里則增加2元,不足1公里的算1公里,如果到奶奶家是5公里,那麼我們打的要花多少錢?”我想了想,說:“10塊錢,對嗎?老爸。”爸爸搖了搖頭問到:“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呀?”“5公里不就是2個2。5公里嗎?起步價5元呀,所以不就是10元嗎?”我望着爸爸說道。

爸爸還是搖了搖頭,讓我再認真想想,可我就是想不起來。爸爸看着我問到:“到奶奶家是幾公里呀?”“5公里呀。”“起步價是2。5公里要花多少元?”“5元。”“每增加1公里是不是要增加2元錢?”“是。”“那麼到奶奶家的距離減去起步價的距離是多少呢?”“是2。5公里呀。”“這2。5公里要花多少錢呢?”我想了想說是6塊錢。“我們總共要花多少元?”“應該是:5+6=11元,哦,原來我少加了一塊錢阿。”“以後要多多注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時,車也停了下來,我們結束了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討。

原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要用一雙慧眼去發現他,還要用大腦去思考其中的奧祕!

數學生活日記 篇5

今天,媽媽跟我說:“雪飛,跟你玩個遊戲吧!”我說:“好呀!”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了一根指針。紙板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着1—24、“媽媽,遊戲規則是什麼?”“遊戲規則很簡單: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

我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輸。“爲什麼總是單數呢?”我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於讓我想起了:單數+雙數=單數。這下子我明白了,如果指針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雙數;如果指針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單數。所以,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單數。

數學生活日記 篇6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裏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麼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計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戶,每戶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有一塊小區分佈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佈圖,我看到分佈圖上面最大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剩下全是6層高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應該這樣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門牌數和層數,我就能算出戶數,但每戶應該算幾個人呢?我假設每戶住3人。別墅總人數=10×3=30人;小高層總人數=3×2×11×2×3=396人;多層公寓總人數:145×6×2×3=5220人。因此小區大約總人數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爸爸任務後,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挺能幹,還能統計出小區居住人數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