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的敘事敘物日記600字

一天終於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時節的敘事敘物日記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時節的敘事敘物日記600字

清明時節的敘事敘物日記600字1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因爲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我們一家準備回老家給爺爺掃墓。

我坐在車裏向外張望着,我看見好多的樹上面已經很少有花了,但是,地上的粉花瓣卻特別得多,像天女散花。突然,我覺得好暈,所以,就靠在媽媽腿上睡着了。

等我起來的時候,我迷迷糊糊地問爸爸:“爸爸,什麼時候就到老家。”爸爸耐心地回答:“還有幾分鐘吧!”

於是我坐在車裏,我看着表,表“滴答、滴答”的響着,好像在說:“耐心等待、耐心等待……”終於,我等了七分鐘,我們就到達了老家,我們先回家裏拿蠟燭、香和紙錢,然後就去了墓地。

一路上,天灰濛濛的,陰沉沉的,感覺就要下雨了,我突然想起了《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感覺有點悲傷,我們來到了爺爺的墓地,我和爸爸用鐵鍬把墳上面的雜草剷掉,再培一些新土,好累呀!然後擺好祭祀品,點上蠟燭,上上香。現在,只剩最後一個任務,燒紙錢,爲什麼要燒紙錢,爸爸告訴我:“燒紙錢是因爲只有在天上的人(也就是死去了的親人)收到了這些紙錢,在天國上好好享用。”

於是,爸爸就拿出了打火機,在一張紙錢上面開了火,於是,我們一張一張地扔向被點燃的紙錢,火苗很小,這時,一陣大風吹來,把小小的火苗吹成了熊熊大火,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燒紙錢,不到一會的功夫,我們就把紙錢全燒完了,不過,在燒紙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呀!大火很容易燒着你的,也容易引發火災。最後,我們一家給爺爺鞠了三個躬。

回到家裏,我問媽媽:“今天爲什麼要去掃墓呀?”媽媽笑着說:“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所以,我們就要在清明節來祭拜死去的親人呀!”聽了媽媽的話後,我漸漸懂了,掃墓,也就是要祭拜死去了的親人。

清明時節的敘事敘物日記600字2

雲遮豔陽雨綿綿,溼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着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裏的油菜花襯着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裏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說是可以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裏佈滿了雜草和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着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說這種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着一路春色準備啓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清明時節的敘事敘物日記600字3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老師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同學們都身穿乾淨的校服,胸前佩戴着鮮豔的紅領巾來到學校

看,車來了,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上了車。沒多久就到了目的地。

下車了。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向烈士陵園走去。烈士陵園路兩旁着鬆、柏、四季青和廣玉蘭四種,顯得莊嚴而肅穆。原來,這四種植物都是常青樹,象徵着革命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接着,我們上了臺階,來到了人民紀念碑前。紀念碑上刻着八個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紀念碑前面還豎着一面紅旗,在空中高高飄揚,我們在這默哀了三分鐘。革命烈士爲了保衛祖國,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雖然他們死了,但他們卻永遠的活着我們心中。

然後,我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地宣誓:“時刻準備着,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我們把親手製作的小白花輕輕地獻在了革命烈士碑前,雖然小白花做得有點稚嫩,卻表達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懷念和崇敬之情。我們應該繼承他們的遺志,以他們爲榜樣。我暗暗下決心,要發奮學習,學好本領,長大以後保衛祖國,爲國爭光,讓祖國以後再也不受其他國家侵略。

最後,我們來到了陳列館。陳列館陳列了湘潭38位烈士的相片、資料,還有羅亦農,黃公略的上身雕塑,我們還看了楊昭植烈士墓,並在他的.墓前三鞠躬,寄託了我們的哀思。

幾個小時像風一樣的過去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爲革命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清明時節的敘事敘物日記600字4

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帶着:紙錢,銀盃子,紙手錶等就去做清明瞭,據說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我們大概走了3千米,弟弟的一聲累了,使我們全部的人都覺得累了,於是我爸就提議全體休息30分鐘。30分鐘後,我們全體人又充滿了精神走着走着,我們就來到了第一個墳墓,只見爸爸他們手裏拿了3根香,鞠了鞠躬,就插在墳墓的的前面,然後他們就叫我在墳墓的一週插上香,就擺出糯米飯和酒等了一下,他們就說死人吃完了,就這樣第一個墳墓就算做完了。

後來,我們看到了幾間竹子做的房子,後來爸爸就說:“這就是不努力讀書的下場。”後來我們就走了,接下來做清明和錢面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就是我清明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