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日記模板

交流日記篇一:

交流日記模板

20xx年8月,由於工作的需要,我被派到市中區鑫昌路小學參加城鄉教師交流活動。我把這次交流當作自己學習的機會,並把它看作是提高自己,充實自己的極好機遇。就像李長良校長說的那樣,至少可以爲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些美好的印記。在來到鑫昌路小學的這段時間裏,我充分感覺到了城鄉學校的差異和中小學之間的教學、管理和常規的不同。雖然我努力去做,但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以下是我這段時間的心得體會和總結。

一、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回望自己在鑫昌路小學的這段時間裏,有酸有甜,有苦有樂。但現在想想,一切的不如意以及抱怨早已化爲一種動力,促使自己在磨練中不斷成長。交流這段時間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特別是作爲一名小學教師,必須全心全意地熱愛自己的工作。正如一位學者所說,教師這個工作跟別的工作不一樣,它不只是一種職業,更主要的是一種事業&&如沒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到教學中去,而只是追名求利,見異思遷,是當不了一名好教師的。剛到鑫昌路小學時,因爲對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太熟悉,感覺壓力很大。但是,我始終抱有自信向上的態度,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深入地研究學生特點和教材上。因爲我知道,要想當個好老師,必須先當個好學生,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儲備好一桶水。爲了得到一桶水,我開始向有經驗的老師虛心請教,努力在實踐中摸索。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交流的這段時間裏我擔任四年級四班的班主任工作,剛開始老是感覺踏不上步點,總感覺比其他老師慢半拍,經過和老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現在感覺基本上可以跟上節奏。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對學生傾注滿腔的熱情和真誠的愛,主動接近學生,一次次真心實意地與他們促膝長談,洞悉學生的一切,走進每個學生,不帶任何偏見,聽他們的心聲並與他們進行溝通。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我所擔任班主任的班級學習成績能夠名列級部前列。我想,這與我平時的管理與教育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也是學生的刻苦努力以及其他科任教師奮鬥的結果。在這裏要感謝李貴慈老師和陳繁華老師的指導。特別是教我們班語文的陳繁華老師。陳老師經常到班級裏幫我管理和督促學生的學習和紀律,有時甚至看着學生打掃衛生到很晚。在以後的時間裏,我也會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向老教師學習。

三、其他工作方面。在其他工作方面,特別是教學常規方面,鑫昌路小學和鄉鎮中學的差異較大,最大的變化就是常規做的比較細。無論是班級管理常規還是教師教學常規,檢查比較仔細。極大的促進了我在教學常規方面的提高和改進。

通過這段時間的交流學習,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與不足,增強了危機感和急迫感,增強了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同時也明白了當好一名教師,除了要有事業心外,還要具備一些基本素質。領悟到,教師不能只做知識的傳遞者,而應該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啓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知識,更要做個育人的先鋒。這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精神現象,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它包括深入細緻地瞭解學生,真心真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

後進生最缺少和最需要的是溫暖與愛。從教五年來,我一直用真誠和熱情去填補他們情感的空缺;用溫暖和愛心去修補他們的心理困惑;用信心和關愛去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花林中學儘管不乏優秀的學生,但令老師頭痛的後進生也爲數不少。不管你信與不信,女孩子要變壞,比男孩子更可怕。20xx學年,我任初三(4)班班主任。由於即將畢業,某些後進生更是對學習、對老師無所謂了。班裏有位女生叫沈××,作業不完成不說,還三天兩頭缺席,一叫進辦公室就沉默寡言,背地裏卻教唆同桌查××女生等人逃學。最不可思議的是和男生特別親密,和尖子生勢不兩立。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看待事物要一分爲二。後進生固然存在一些缺點與不足,但他們身上也有優點與長處。這就需要教育者用放大鏡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用濃濃的愛去溫暖、融化他們。收起心中的怒火,我一次次在放學後與她談心。可沈××的沉默讓話題無法切入,別說展開了。

交流日記篇二:

一、活動的目的:

爲了加強黨支部內部各成員間的聯繫,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爲黨支部各成員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心得體會的平臺。我支部特意策劃此活動,讓日記在黨支部成員之間流動,讓各成員可以在寫自己的心得體會的同時,瞭解他人的思想並作出一定的評論。

二、主辦單位:管理系學生黨支部

三、活動時間:每星期週日晚上

四、活動方式:創建Q羣共享文件的反試

五、管理人:曾家菲、李倩慧

六、參與對象:黨支部的全部成員

七、活動的實行:

(1)黨支部的成員每週在黨支部的交流日記的表格裏自行就下

自己一週內完成的工作。

(2)每週日晚上各成員把記錄的表格發給曾家菲、李倩慧整理,

整理完上傳Q羣,自行下載查看。(單週李倩慧、雙週曾家菲)。

注意事項:1.實行本活動可以提高各成員的工作效率,也是支部工作實行績效管理的一部分,所以所記錄的材料可以用作評選“示範崗”的參考材料。

2.請各成員每星期都自覺記錄和上傳文檔,每星期不再進行通知,本活動在支部裏作爲日常活動進行。

管理系學生黨支部

交流日記篇三:

爲搭建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互動平臺,開啓學生心靈之門,充分利用各方的優質資源,發揮同伴教育、同伴互助作用,利用“交流日記”作爲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的突破口,使得思想教育更直接、有效,以此建構一種動態的、開放的教育系列,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所謂交流日記,它區別於狹義的個人日記,交流日記已不再屬於個人所有,它是學生、家長在教師指定的本子裏按指定的內容進行滾動書寫、交叉傳閱的一種日記模式。它既保護學生隱私(可以不具名),又把學生隱私公開化(如個人困惑、思想疙瘩和個人矛盾等等)公開化,並求助於教師引導、幫助和教育,具有極強的靈活性、開放性、相通性和可操作性。

一、同伴互助促發展,增強班級凝聚力

交流日記的設立,是爲了滿足學生自我教育的需要。學生在成長道路、學習過程中,除了來自教師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外,學生自我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交流日記學生版塊形式活潑,內容豐富。具體分爲摘抄和寫實兩大類。前者稱爲“固定餐”,摘抄一些經典美文,名家名篇段落,以陶冶學生崇高的思想情操。後者稱爲“自助餐”,有校園班級新聞的《現在播報》《我愛我班》,有表揚批評的《你說我說》,有排憂解難的《傾訴現場》,也有記錄家庭生活的《家的溫馨》等等,多角度滿足學生口味,他們可以隨意挑選,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交流日記學生板塊的開通,在逐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行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例如,一次,湯×忘記值日打掃,第二天就有學生在交流日記《我愛我班》中提出誠懇的批評,教師則有針對性地把該篇滾動日記遞給他看。到了中午,湯×就在前一同學相應的文字下面進行了自我批評:昨天晚上,我匆匆忙忙回家,忘記打掃了,請老師和大家原諒我,晚上我補掃。看到這裏,我感到欣慰:學生簡簡單單幾個字的內心獨白遠比教師把他叫來批評一頓強多了,這充分顯示出“交流日記”所倡導的同伴互助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又如,三月學雷鋒活動月,學校檢查班級黑板報,我班的黑板報得到了校長室的肯定和好評,全班學生欣喜若狂,有學生在交流日記《現在播報》中寫下:503班點名表揚,出黑板報的幾位同學功不可沒。我在交流日記《老師的話》中趁熱打鐵:鑑於出黑板報幾位同學的出色表現,推薦評爲班級小明星,希望其他同學以此爲榜樣。班級凝聚力在這一刻得以完整體現。另一方面,通過交流日記的窗口,我發現我的學生會善於發現了,會善於思考了,也能夠提出自己的主張了,而這一切正是我所需要的。所有這些,極大地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減輕了我的工作壓力。

二、替代家訪新途徑,家校共育成合力

由於家長平時工作的繁忙,除了提前約定之外,真正意義上的家訪已經微乎其微,“交流日記”《家長話題》的推行,正好彌補了教師家訪工作的不足,意義重大。家長話題可以是成功的育子經驗,家長的困惑,需要得到教師幫助的,對班級管理的金點子以及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等等,頗受家長歡迎,並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

“女兒已經第三次捧回《家長話題》讓我看,而且還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看出我們讓孩子學習的同時,他們內心也在迫切地讓我們共同進步!第一次我留下話,說女兒粗心,好多家長也提到了,一個多月過去,我發現孩子由於粗心而引起的錯誤明顯減少了,我爲女兒高興。”————韓穎的媽媽胡嶽羣

“張老師,劉牛在學校裏態度好不好?他爸爸媽媽鬧矛盾都不在這裏了,劉牛的情緒有些低落,希望老師和他多溝通。”————劉牛的姑姑劉潔

難怪這孩子近期看上去很失落,到校也特別地遲,原來另有隱情,而孩子又是外來子女,強烈的自尊讓他不願說出來,借《家長話題》通過姑姑的'嘴透露了家庭近況。我及時找他談心,轉移他的思想注意力,另一方面積極聯繫了他的家長,期待共同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讓他感覺到班級帶給他的溫暖與關心。

家長的積極參與,減少了和孩子間的思想代溝,還可以瞭解到班級中其他家長的一些做法,爲最終自己教育孩子提供活生生的樣板。同時,也爲教師全面瞭解學生在家情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真正實現家校資源的共享和互補。

三.全員參與同提高,幫扶教育樹典型

學生樂於在交流日記中傾訴,這對於教師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交流日記從一開始的部分參與,到後來的全班鋪開,學生已經把它看成自己和同伴交流的心靈驛站。爲了保持學生對“交流日記”的興趣,班級成立“交流日記俱樂部”,下設部長、宣傳處、統計處等部門,各司其職,一學期輪換。教師在次日早晨集中批閱,逐一點評,供全班交流。實行組長負責制,學生經過簽名登記,可以隨時閱讀書寫,靈活機動,保證全員參與。教師每個月作一小結,學期總體評價,效果較好。

交流日記猶如一個班級博客,容量大,內容豐富,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交流日記不再是部分優秀學生的專利,內向文靜的、特別頑皮惹事的學生也紛紛記下她(他)們的所思所想。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在交流日記裏的“蛛絲馬跡”“不良苗頭”,抓典型,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蘇同學在交流日記《家的溫馨》裏留下的寥寥數語給我觸動很大:我討厭回家。儘管沒有署名,但根據筆跡我斷定是蘇所寫。

蘇同學,單親家庭,是低保戶,行爲習慣差,有小偷小摸行爲,同學沒有一個願意和他接近的。父親打工零零星星。小蘇中午回家吃飯基本無着落,若有若無的零用錢常買些乾麪充飢,12歲的男孩瘦小得讓人擔心。

我經過權衡,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從學校爭取到一個營養餐名額,在交流日記《傾訴現場》裏對他說:老師請你吃中餐。有了吃飯的恩惠,我發覺小蘇很想和我接近。我趁熱打鐵,緊緊抓住這一無聲的交流平臺,不斷給他留言,鼓勵,多則二三百字,少則十來字。同學發現我對小蘇特別偏愛,改變了以前對他的冷淡。在潛移默化中,小蘇也樂於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示出來,我利用一月一次的滾動日記小結會,把他寫的班上宣讀,給了他極大的自信心。難怪有學生向我說:“張老師,蘇×比以前會笑了。”是啊,言爲心聲,我從滾動日記裏讀到了他的喜怒哀樂。最爲明顯的是,小蘇成爲我的“目標”後,習慣好了,作業質量不高,但是進步了。他在《傾訴現場》裏寫下:

爸爸不管我,老師和同學很關心我,現在,我過得很快樂。謝謝老師。

全班同學看後,在交流日記《你說我說》中紛紛留言:

蘇×,你沒有讓張老師失望,蘇×,加油!(你的同學陳思)蘇×,你變了,大家爲你祝賀!(你的同學劉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