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認識自己,與自己相處,掌握自己。

時間,是最公平的,不管你是誰,它都平等對待。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對於每個人的付出它會有不同的回報。——題記

伊索寓言有一則講的是:

父子二人趕驢到市集去,途中聽人說:“看看那兩個傻瓜--他們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騎驢,卻自己走路。”

老頭子覺得這主意不錯,便和兒子騎驢而行。

不久,又遇見一些人。其中一個人說:“看看那兩個懶骨頭,把可憐的驢背都快要壓壞了,沒有人會買它。”

老頭子和兒子商量一下,便決定用另一種方式前進。近黃昏時,兩人來到市鎮附近一座橋,累得直喘氣。他們綁着驢的四足,倒掛在扁擔上擡着走!

過橋時憤怒的驢子掙脫束縛,墜落河中淹死了。

這則流傳已二千五百年之久的寓言,提醒我們每代的.人,都必須學會有主見,掌握自己的生命。伊索寓言告誡我們:“你無法討好每一個人”,這是不變的真理。

怎樣纔有自知之明?

不要一開始就坐下來批評自己。不要擔心你比別人好或壞,而要設法瞭解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

以下幾個問題是用來幫助你的。坦白找出答案,即使顯露出來的形象令你不快,也不要失望。

之一:你能夠面對現實嗎?

我們知道世人多半是凡夫俗子。聖人有如鳳毛麟角,這是少數聊以自慰的事實之一。你一直告訴自己的事也許有些不是真的,你可能犯了錯誤,這一點你可以接受嗎?

面對現實,並不是把生命中的錯誤和誤解加以強調或誇大,而是不論好壞都要接受。

之二: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聲嗎?

像許多人一樣,你也許認爲只有從別處聽到或讀到的東西纔是最重要的,而聽從自己的主意無疑是放縱自己。假如你這樣想,就是在欺騙自己。你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可以引導你到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如果你堅強地面對一些令你困擾的情緒,例如憂慮和沮喪,便能使這些情緒緩和,而能夠控制。事實上,憂慮可能是一種信號,告訴你會有新挑戰或新機會。

例如:一個四十歲的男子坦白地告訴朋友說,他一直希望做醫生,可是怕自己年紀太大:“四年後,我就四十四歲了。”

“即使你不去讀醫科,”朋友答得很中肯,“四年後你也是四十四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