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小學生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小學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小學生作文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小學生作文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濱湖路小學的一名小學生,今年11歲,叫李雅琪。

我知道,您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裏,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沉甸甸地低垂着頭,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涼……

我和您一樣,也有一個超級夢想:能夠邀請您到我們學校,親自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這個學期,爲了讓我們認知勞動的意義、享受科技創新的快樂,學校決定將校園裏的“夢泉”——一個水泥噴泉池進行改造,並提供給我們種植水稻。我們已經從郊外拉了3車泥土填到噴泉池裏了。上週星期四,我們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體跳進池子翻土,並撒上了肥料。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全班同學都期盼您能來現場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正如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說的那樣:袁隆平先生髮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爲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增產後的糧食每年爲世界解決了7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您真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2012年10月,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課題組提出:廣西很可能是人類栽培稻的發源地。袁爺爺,您想不想來這驗證一下呢?

袁爺爺,您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有了在水泥池裏種植水稻的靈感,同時,也下定了爲種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決心,只求您能帶給我們種植水稻的技術和成功的機遇,讓我們展現天性,實現夢想!

袁爺爺,我們想掌握水稻種植的技術,想體驗勞動的快樂,更想品嚐收穫的喜悅!我們真誠地邀請您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種植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遇,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飄進每個孩子的心裏!

祝您:身體健康!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日期: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小學生作文2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的學生,我樂觀開朗,是個愛笑的孩子。

在開學後,我轉到了這裏,看着開心農場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優千號"。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們種植、育苗的時候,它也在生長吧。不過相比於經驗豐富的農民伯伯,我和同伴們實在是業餘: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間距不知道,就連水也用的地下水……還好有家長們幫忙,老師自己也查資料,時不時的組織我們照顧水稻。

現在,稻田裏不僅有水管,而且還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網″。今天是我們班收穫的.日子。我想到了觀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裏,我見證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開花、結出一粒粒的稻穀,也留下了許多的美好回憶。

您知道嗎?在觀察水稻時,我時常想起你,想起您那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你那爲夢想而奮鬥的精神總讓我欽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紅良種繁育場時,當助手發現了"野敗"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併發來電報時,您正在遙遠的北京開會,卻連夜趕火車奔回海南島,仔細檢驗它的真僞。

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開會已經有些累了,連夜趕火車,仔細檢查會雪上加霜。而您卻爲了夢想賭上健康,讓自己無怨無悔。又爲了改進雜交水稻,一直奮鬥了22年,將自己最好的年紀獻給了研究。這還不夠,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獻了出去,90歲高齡,您的辦公桌上依然資料成堆,別人在享受,你卻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

青島,一個美麗的城市。它擁有約50萬畝的鹽鹼地,對海水稻的研究可謂是如虎添翼,這裏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雜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會變,但是一代一代接力,總會完成您的夢想。在一萬人中,總會有偉人出現,創新、探究。您的三個月,影響着青島,影響着全球,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邁步向前。

青島,正翹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來!

祝您身心健康,夢想成真!

  寫信人:

  日期: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小學生作文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爲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

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裏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後,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裏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穀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裏抽穗,慢慢變黃等着收割,讓我們參與打穀子、曬穀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後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爲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後,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並且在學校的植物園裏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穀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穀的奧祕嗎?

  寫信人:

  日期: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小學生作文4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叫馬寅翔,是北京師範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

在今年暑假,我們學校組織了“走進海水稻”的實踐活動,我成爲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員。

聽輔導員老師說,我們這次用的海水稻種子,就來自我們青島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師還告訴我們,青島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16年創建的,在江蘇、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青島度過。

袁爺爺,我們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三面環海,有50多萬畝鹽鹼地,其中環膠州灣一帶,就有大片灘塗。我們學校距離膠州灣不到一公里,學校地下水的鹽鹼度就非常高。

老師說,如果海水稻在我們學校試種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膠州灣的灘塗大面積推廣種植。我們聽了可激動了,紛紛報名參加暑假海水稻實踐活動。

7月2日上午,我們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下午就拉開了“走進海水稻”活動的序幕。我們查資料,收看“農廣天地”,瞭解水稻種植知識;我們揮舞鐵杴、钁頭,翻地、整地……

暑假裏,每週的週三和週六,早上六點半,我們這些小研究員,就和輔導員老師相約海水稻試驗田,拔草,捉蟲,澆水,觀察,記錄,撰寫觀察隨筆……作爲首批海水稻實踐活動的小研究員,我們有幸親眼見證了海水稻的整個生命歷程:浸種、催芽、育苗、插秧、分櫱、拔節、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歷時四個月,長達121天。

袁爺爺,告訴您個好消息,我們在校園裏種的海水稻,不僅結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飽滿,現在已經泛出點點金色,我們計劃在今天下午開鐮收割。老師還說,收穫後,要給您寄去一些,讓您品嚐一下我們親手種出的稻米呢!

袁爺爺,您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水稻覆蓋全球”;我們青島的孩子,也有個夢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島50萬畝鹽鹼灘塗,變成年產6000萬噸的米倉!

袁爺爺,您什麼時候來青島,期待與您相見!

祝爺爺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寫信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