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心理的作文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理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心理的作文5篇

心理的作文 篇1

有一天,麗麗在家裏畫畫,她畫了一片大草原,草原上慢羊羊村長帶着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沸羊羊、暖洋洋等一羣小羊在草原上悠閒地吃草,灰太狼和紅太狼偷偷地躲在一棵大樹後面,隨時準備襲擊它們。

這時,門外響起了“咚,咚,咚”的敲門聲,“請問麗麗在家嗎?”“在啊,請問有什麼事嗎?”麗麗禮貌地回答。“哦,我是你爸爸的同事。”“您是我爸爸的同事,那請問您貴姓?”“我不告訴你”,“你不告訴我你是誰,我就不開門”。“哎呀,快開門啊,你爸爸出車禍進醫院了,讓我來帶你去醫院看他的”。爸爸明明出差去北京好幾天了,怎麼可能出車禍呢?麗麗想:他會不會是壞人啊?想到這,她連忙通過門鏡向外望去,哎呀,我的媽呀!外面站着好幾個人,一個人和麗麗說話,其他的人賊眉鼠眼地四下張望,果然是壞人!麗麗悄悄地拿出家裏的高清數碼攝像機把那幾個人給拍了下來,接着撥打110報警。門外的壞人聽到了報警的聲音趕緊跑了。

3分鐘後警察來到了麗麗家,這時麗麗發現壞人已經逃跑了。於是麗麗就把相片給警察看,警察看完之後開着警車去抓壞人。

根據羣衆的舉報,警察叔叔終於抓到了壞人!

心理的作文 篇2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農挑着一根扁擔,扁擔上掛着一個盛滿豆湯的壺。他不慎跌了一跤,壺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而這位老農爬起來後卻若無其事地繼續前行。這時,一個人匆忙跑過來對他說:“你不知道你的壺摔碎了嗎?”“知道。”老農說。“那你怎麼不轉身看看該怎麼辦呢?”“壺已經碎了,豆湯也流光了,你說我能怎麼辦?”壺摔碎,豆湯流光固然可惜,但毅然決定放棄無用的東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其實,在學習上,我們也應該學會放棄。

當你考試考得很不理想時,你不要過於悲傷與煩惱,不要因此而產生心理負擔,覺得對不起父母、老師,從而一直情緒低落,悶悶不樂。其實,你根本不值得這樣,你應該放棄思想上的包袱,調整自己的心態,化悲痛爲力量,爭取在下次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其實,放棄思想包袱,就是下次考試能考好的前提條件。如果你在下一次考試中考得十分理想,那你一定要放棄驕傲的思想包袱,這樣你才能做學習上的常勝將軍。

不僅在學習上如此,在生活中你也應該學會放棄。在生活中,每個人往往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願望,這些願望也許是你對生活的過高要求。假如你的父母能力有限滿足不了你,他們便會覺得對不起你,進而自責,這樣,他們就承受着沉重的壓力。如果這樣,你還不如放棄這些不切實際的追求,讓你和你的父母都能輕輕鬆鬆地生活。

人,應該把一些破的“壺”扔掉,卸下“思想包袱”“精神負擔”,輕裝上陣。我們既要善於獲取,又要善於放棄。

專家點評:

本文短小精悍,論述清晰。“人,應該把一些破的“壺”扔掉,卸下“思想包袱”“精神負擔”,輕裝上陣。我們既要善於獲取,又要善於放棄。”語言精煉而又生動形象,充滿激情,令人振奮。

心理的作文 篇3

甲:鍊鐵需要礦石,釀酒需要糧食,一切物質生產都離不開原料。精神生產雖然有着自身的特殊規律,但同樣需要一個以“原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兒童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材料。沒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從談起。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問題吧。

乙:好啊!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一個人本事再大,沒有米也是無法做飯的。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兒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臉。他們害怕寫作文,原因是什麼?不少人說:“沒什麼可寫的。”到了作文課上,這些孩子就兩眼盯住天花板,皺着眉想啊,想啊,怎麼也想不出來。沒有作文材料,這個作文的確是沒法寫的。

研究作文材料的來源,探索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們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很有現實意義。我想,老師們對這一問題一定都很關心,很感興趣。

(一)兒童作文反映的是兒童對客觀現實的認識

甲:作文的材料從哪兒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早已做了明確的回答:人的意識,從本質上說,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作文是其主體——兒童的意識活動的產物,不管是客觀的記實敘事,還是主觀的議論抒情,從根本上說都只能來源於客觀現實。

乙:記得南宋朱熹有這樣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說,池塘明淨清澈,是因爲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流進。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麼在作文這個池塘、溪流裏要想貯滿清清的活水,則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來。生活是廣闊的海洋,在兒童生活的海洋裏可供他們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

甲:不錯。但是,問題在於,客觀現實爲兒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會自動地變爲文章。客觀現實反映到文章中必須以人的心理爲中介。一切生活現象都必須轉化爲人的心理現象,才能體現到文章中來。

乙:這就是說,生活爲兒童提供了寫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變爲作文,還必須經過主體的汲取和加工。

甲:是的,從實質上說,兒童作文首先是一種認知活動。兒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觀現實本身,而是他們各自對客觀現實的認識。

心理學研究指出,知覺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門戶。兒童作文是由蒐集材料,瞭解事實開始的,也就是從主體對客觀事實的知覺開始的。我們經常講的“觀察”則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認識某種對象的知覺過程。

乙:由此看來,我們要想努力提高兒童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就必須注意研究兒童的知覺和觀察,認真探討一下,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成爲作文材料的。

(二)獲取作文材料的知覺過程

甲: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人大腦的門戶,而成爲兒童作文材料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一節口頭作文課,然後再以這節課爲例作一些分析吧。

學習課文《八隻小貓》以後,老師讓學生帶來各種小動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園的草坪上進行了一次觀察、想象、作文訓練——

課堂實況 片斷一

甲:在這次訓練中,陳老師要求學生觀察帶來的布娃娃和小動物玩具,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編童話故事。

形態各異的玩具小動物、布娃娃,這些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入大腦的門戶,成爲兒童作文材料,走進美麗的童話故事的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般說來,這一過程,大致需要經歷三步。

第一步:“攝取”。

客觀事物的外部屬性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直觀特徵。人們通過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攝取。衆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轉化爲生物電脈衝,通過神經傳導輸人中樞,最後投射在大腦皮層上。

乙:這第一步,從幾位學生的發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觀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學,他首先獲得的正是“渾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腦袋、招風耳、滴溜溜直轉的眼睛,粗壯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徵。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圓圓的神情,小狗黃黃的動態,捲毛狗漂亮的'外貌。

甲:您說得對!

獲取作文材料心理過程的第二步是“疊印”。

客觀事物的種種信息通過人的各種感官進人大腦後,必然激起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大腦對感官提供的種種信息整理、結合而產生的直接映象與以往經驗中的表象疊印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完整的表象。

譬如,您剛纔提到的玩具小熊,渾身棕毛、大腦袋、招風耳、粗壯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側面的等種種信息,通過視覺感官進人那位男同學的大腦後,就被大腦整理。結合、疊印成一個玩具小動物的完整映象。

這是一個什麼小動物呢?它有什麼樣的個性和本領?於是,大腦就把這一知覺映象同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相對照,從而識別出來了:這是一隻小熊。緊接着,以往曾經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類小熊——動物園中的小熊,圖畫上的小熊,童話故事裏的小熊等等在大腦裏留下的種種表象,則同這隻玩具小熊的映象疊印在一起了。

乙:難怪那位男同學說這隻小熊是森林中有名的“大力士”,經常幫助小動物們拔樹、搬東西……顯然,這時,他頭腦中的這隻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觀事物那樣,只是以一個永不變

化的姿勢、神態坐在那兒,而是變化不定的,是時而正面、時而背面,時而拔樹、時而推車的,一個新的、完整的、生動活潑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甲:您分析得不錯。疊印,主要就是指某一具體事物(或某一類事物)多側面多角度地多次作用於人的各種感官而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印記,是具體對象多種形象信息的概括。

乙:從陳老師課上幾位學生的發言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爲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篩選”。

譬如,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面對色彩紛呈的玩具,衆多的信息通過知覺涌人大腦。讓哪些信息成爲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較、有選擇的。環繞着“爲圓圓過生日”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圓圓歡樂的表情,小狗黃黃演奏的動態,小狗菲菲、捲毛狗金金、小黑熊貝貝恬靜、喜悅的神情,編了一個有趣的童話。她沒有像畫工筆人物肖像畫那樣,細緻得五官俱全,發須齊備。

甲:您分析得好。

作文的確不同於工筆畫,它無需面面俱到、處處交待清楚。這就需要作者善於篩選。您剛纔講的是篩選中的一種情況,在知覺事物的過程中,作者主動篩選。

作爲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爲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篩選,還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種情況。

心理研究告訴我們,人在感知過程中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映象,當事物不再作用於感官的時候,並不隨之消失,而是立即以

形象記憶的方式貯進人的大腦。心理實驗證明,就在感官脫離具體事物的一瞬間,這一事物在人腦中的印象便立即開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豐富性和鮮明性。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一表象便無可避免地受到遺忘的淘汰和篩選,但同時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輝映和烘染,從而發生一系列變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沖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則可能被加強、濃縮、凸出了,長期貯存在記憶系統之中,成爲庫存的作文材料。

乙:在同學們講的童話故事中,提到了許多細節:小狗黃黃的精彩演奏,小黑熊貝貝的甜蜜回憶,小鸚鵡焦急的呼喚,熊大夫爲“鬧鬧”打針治病……等等。看來,實際上都是他們以往知覺後留下的種種表象,經過時間的篩選後,貯存在記憶中的庫存作文材料。作文時,又根據各自作文的需要被重新組合,編進了童話。

袁老師,從您對“攝取——疊印——篩選”這一心理過程的分析中,我想,老師們一定都會深深感到:知覺、觀察不僅是獲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響着記憶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三)影響兒童知覺的心理要素

甲:前面說過,知覺、觀察對獲取、積累作文材料具有極重要的意義。知覺的材料越具體、越直接,知覺映象越鮮明、強烈,記憶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就越有助於獲得與作文有關的材料。

正因爲這樣,爲了提高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除了要探討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爲作文材料的心理過程,我們還必須進一步考察在這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知覺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響。

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知覺定勢。

所謂知覺定勢,簡單地說,就是在知覺客觀事物時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基本包括這幾種因素:l.主體先前的經驗;2.主體的需要、動機、情感等。

兒童感知覺的經驗性較強,且兼受成人教育的較大影響。同一兒童在感知不同事物的時候,其知覺水平,主要取決於他原有的經驗,經驗中有的,感知水平就高,反之則低。

乙:從這一點來看陳小平老師的教例,她選擇動物玩具讓學生編童話故事,是具有心理學意義的。玩具、小動物和童話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他們的記憶中貯有許多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因此,在這次作文訓練中,觀察、想象、描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甲:兒童初入學時,知覺的選擇性主要取決於興趣,隨着年級的升高,由於教育的影響,兒童逐步學會從需要出發,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覺。需要產生動機、激起興趣,動機和興趣調動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某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事物,事物的那一部位就會被顯著地凸出來,被優先地、充分地知覺。

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對他所知覺的許多事物是無所謂的。只有那些與兒童的需要有直接或間接聯繫的事物,才能使兒童產生情感。只有那些被情感體驗過的事物才能拿來作文。相反,沒有經過他們的情感體驗則不能作文,即使寫了,也不會有真情實感,不會動人。

乙:陳老師這次作文訓練饒有特色,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感到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正是,她注意調動了需要、動機、情感這些心理因素對知覺的積極的影響。

陳老師選擇了學生喜愛的、饒有趣味的玩具動物,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裏觀察、描述的方法,鼓勵學生變一種擺法,編一個童話。這對滿足兒童選擇性模仿的需要,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都起了很好的效果,有助於兒童獲取作文材料。

心理的作文 篇4

無可否認,我們生活在一個比前輩們更美好的時代,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爲擁有的物質生活付出高昂的代價:超負荷的工作量、頻繁加班、沒完沒了的應酬等等,平時大家常掛嘴上的就是“忙”和“累”。在這種高節奏、重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各種生理、心理問題也隨之相伴產生,現代人常覺得焦燥、煩悶、失眠、抑鬱,嚴重的甚至覺得生活無味、生命無意義。

那可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之所以用“管理”,是爲了避免走入“壓抑”的誤區:有不少人對於生氣、憤怒、難過等所謂的“負面”情緒,習慣以“意志力”硬壓抑下去,以爲它會慢慢自然消失。其實絕非如此,情緒的能量不去處理,它就會累積、轉化,並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狀態下爆發出來。因此情緒管理並不是一味地壓抑,而更需要疏導與化解。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我們需要去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並承認它、接納它。任何的情緒,都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都應該真實呈現、坦然面對。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小男孩難過哭泣時,大人常常說的話是:男孩子要勇敢,不可以象女孩子那樣哭鼻子!帶着這樣的概念,小男孩長大成人後,自然會竭力迴避、壓抑難過的情緒,可是現實生活中種種大事小事都可能引發傷心、難過的感覺,既然男人不應該落淚,那它就只能轉化爲其它的形式比如暴躁易怒。

情緒管理的第二步是去了解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先簡單介紹心理學上的“abc”理論。“a”代表某個事件;“c”代表情緒。我們往往以爲是“a”導致了“c”,比如“你這句話(a)讓我很生氣(c)。”但是不妨仔細想想,既然同樣的“a”對於不同的人並不會導致同樣的“c”,由此可見真正讓我們產生情緒的另有一個介質“b”,即我們每個人對該事件的解讀、看法,它與我們一路走來所積累的經驗、觀點乃至價值觀密切相關。既然瞭解了其中的關鍵點在於自己的“b”,那不妨去探尋讓自己產生如此強烈情緒的“b”是否合理?如果過於片面、極端,適當地調整一下“b”,自己的“c”也會跟着隨之變化。比如一樣是接到臨時加班通知,如果“b”是“老闆又在剝削我、我真是倒黴”,那接下去的加班時間一定很鬱悶;如果“b”是“看來老闆還是離不開我”,那就會忙併小小得意着。所以說,面對同樣的問題,生氣或者微笑,完全由您自己選擇。

情緒管理的第三步是嘗試着以適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這既可以緩解自身的壓力,又可以拉近與周圍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比如面對工作上的巨大壓力,與其通過板着臉、不分青紅皁白地呵斥屬下的不得力來發泄,不如真實表達“這項工程那麼複雜,而給到我們的時間又很有限,確實有相當難度,我感到很焦慮,也有點擔心,幸好有你們這些有經驗的下屬幫忙,讓我心裏踏實不少。”想來下屬聽到上級如此誠懇、真實的分享,感覺會舒服很多,會願意更努力地承擔起自己的那部分責任。

情緒管理的第四步,疏導、緩解內心積累的令自己不舒服的情緒。方法很多,找到適合自己的就行。最簡單有效的途徑有四個“出來”: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唱/喊出來。也可以通過鍛鍊如健身,跑步、打球,舞蹈等,想象着壞情緒像球一樣被打出去,或者隨着汗水揮灑出去,會給人一種痛快的感覺。此外,還可以聽音樂、散步、逛街、做按摩、靜心冥想、點香薰等等。

總之,我們是情緒的主人,只要我們願意去面對原本就屬於我們自己的各種情緒,就有能力去管理它們,而非爲情緒所控制。

心理的作文 篇5

這是一個週末的下午,太陽疲憊了,懶散了,失去了正午的熱烈。在省城,我要去見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原本學古代漢語,畢業後找了一份工作,感覺不滿意,就索性炒了“老闆”的魷魚,學起了心理學。

三年後,他“功德”圓滿。在省城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衚衕,租了一間房子,開了一個心理諮詢所。據他自己說,生意很火,也有人說他是吹牛,生意並沒有他自己說得那樣好。不管如何,他現在是自己給自己打工,別人“炒”不了他,他也“炒”不了別人。

我們見了面後,他很誇張地張開雙臂,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套一套的高談闊論,變得比過去油嘴滑舌多了。在他簡易的會客室坐定,我們開始聊天。

他說:“好長時間不見,最近如何?”

我說,煩惱多多,比如工作,比如單位那些破事兒……當時我列舉了許多。

朋友笑了笑說:“你口渴嗎?”

我點頭,說了一陣子話確實想喝水了。

“咱們喝茶吧。”朋友說着起身去燒水,並吩咐我說:“身後的櫃子裏放有杯子,拿來一個自己用。”

我起身,回頭,打開櫃門,有點兒吃驚。這傢伙什麼時候有收藏杯子的嗜好了?櫃子裏放有不少杯子,塑料的、玻璃的、不鏽鋼的,製作粗糙的、精緻的,古典的、現代的。其中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紫砂杯子,十分的顯眼,我第一眼就看上了它。

我拿出杯子,又仔細看了看。這個紫砂杯子的確特別,光滑圓潤的外表,看不出一點兒瑕疵,讓人愛不釋手。

水開後,朋友幫我滿上了茶水。淡淡的茶香瀰漫在四周,爲這個夏日的午後,平添了幾分雅緻。

朋友再次坐下後,看了我選擇的杯子。突然他笑了。

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這杯子有問題嗎?

他說:“櫃子裏放了不少杯子,你爲什麼要選擇這個紫砂杯子用呢?

這傢伙肯定又在故弄玄虛,我最不喜歡他這樣。他經常會搞一些在我看來很可笑的心理測試。比如,他會很隨便讓你說出一種水果的名字,然後來判斷你對未來的另一半是否忠誠;他可以讓你隨意說一種顏色,或者是動物,判斷你一生會有幾個情人。我總覺得,這有點兒惡作劇的意思,或者說就是一種消遣。但他不這樣認爲,他可以列舉出很多道理來印證他的推理是正確的,是有科學依據的。去年他剛剛出版了一本專著,通篇全是各類測試,友情的、親情的、愛情的、事業的、家庭的等等,據說賣得非常火爆。

“你知道杯子的作用是什麼嗎?”他笑着,盯着我的眼睛,一本正經的樣子

我說:“必須回答嗎?”

他說:“是的,這非常關鍵,所以你必須回答。”

我說:“連白癡都知道,杯子是用來喝水的。”

他說:“你知道你喝的是什麼茶嗎?”

說實話,當時我確實沒有在意喝的是什麼茶。

看到他非常認真的樣子,我點頭如實說,沒有在意。

他說,櫃子裏放了許多杯子,半年時間,他測試了二百多個人,幾乎每個人在選杯子的時候,都會選擇這個紫砂杯子,就因爲這個杯子是櫃子裏最好的。而大多數人在選擇杯子的時候,忘記了杯子的功能是用來喝水的。

我不解。

朋友說,如果生活是茶水,那麼金錢、名利、地位都是杯子。沒有杯子我們喝不到水,杯子只是工具。杯子不一定最好,但茶好纔是好。太多的時候,我們不開心、煩惱都是因爲太看重手中的杯子,而忘了杯中的茶香。

我當即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看來這傢伙幾年的心理學確實沒有白學。

就在我準備向他提一些問題的瞬間,突然發現他用了一個非常精美的杯子,甚至比我選的紫砂杯子還要精美。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也無法做到徹底的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