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羣體作文怎麼寫

導語:“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羣體與個體相對,是個體的共同體。不同個體按某種特徵結合在一起,進行共同活動、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羣體。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人物羣體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人物羣體作文怎麼寫

寫一個人物羣體作文(一)

我有一個快樂的家庭,這個家庭很溫馨。家庭裏的成員有爸爸、媽媽,還有很調皮的我。

媽媽有時嚴厲,有時溫和,就講一講她嚴厲的時候吧!有一天,我和媽媽在看電視的時候,我把沙發上的絲帶給拽下來了,媽媽看見了就說:“冰冰,我就知道是你拽的,我問你,爲什麼要拽掉絲帶呢?”我心裏很害怕,就說:“媽媽,不是我拽的,是它自己掉下來的。”媽媽便說:“鋼筆會自己走呀?衣服自己能動啊?”這一下我就害怕了。最後,沒辦法只好和媽媽吵起來了。吵了一會兒,我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想了想,感覺自己不應該說謊。於是,我便走出房間,對媽媽說:“對不起,絲帶是我拽的。”媽媽笑着對我說:“勇敢的承認錯誤,真是個好孩子,以後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我的爸爸是個嚴肅的人,我有時候寫作業不認真,爸爸就火冒三丈地說:“快點做,寫作業不能三心二意的。”我一聽到這嚴厲的聲音就趕快做,表現好的時候爸爸還陪我下樓玩或看動畫片。看,這就是我的爸爸。

調皮的我就很愛搞小破壞了,家裏媽媽收拾整齊的東西,讓我弄的很亂,媽媽和爸爸便給我起了一個外號叫搗蛋鬼。

爸爸、媽媽對我嚴厲,但我心裏知道他們是在教我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我爲我自己有一個這麼好的家庭而驕傲。媽媽、爸爸你們給我的愛,我一輩子都還不完。如果下輩子上天再給我機會的話,你們還是我的爸爸和媽媽。爸爸、媽媽我要對你們說一聲:“我愛你們。”

寫一個人物羣體作文(二)

我有一羣“好朋友”——那就是書店裏的書!別看這些書沒有生命,但在我的眼裏,它們是由血有肉的良師益友。

早晨,我來到一家書店,書店裏的書架上擺滿了一本又一本的書。突然,從地面傳來細微的聲音:“你好!你好!”我低下頭,仔細地看了看,啊!居然是一張特別小的卡片在對我說話。這張卡片是粉紅色的,上面還寫着一句話:“可樂!可樂!我最能幹!”

“小妹妹,你是來看書的嗎?”那張粉紅色的卡片對我說,“我的名字叫可樂,我是書店裏的管理員,有什麼事儘管來找我!”

我想:它那麼小,爲什麼要叫我小妹妹呀?於是我問:“可樂,你這裏有什麼好看的書呀?我想看一看!”

“我的寶貝,你們快出來呀!有人要來看你們啦!”可樂用上了吃奶的勁,把書店裏所有的.書都叫了出來,我一看,驚呆了,書店裏的書把我圍在了中間。

“哎!別把我的腰給摔壞了,那你可要倒黴的啦!”一本厚厚的書摸着它的腰,慢慢地走了出來。我問可樂:“它是誰呀?幹嘛對我那麼厲害,你倒是管管它吧!我可受不了這樣的人!”

沒事兒,它是我們書店裏的搞笑大王,你讓它給你說幾句,沒準兒,會把你的大牙給笑掉的。“可樂邊笑邊說。

我走過去,問道:“搞笑大王,你給我說幾句好玩的話吧!好嗎?”

“好的,那我就隨便給你說幾句吧!但是我有一個條件,我說了這話你可不要哭!”搞笑大王說,“冬瓜皮,西瓜皮,聽了這句話的人耍賴皮。”聽了這句話讓我哭笑不得,我身體往後一倒“啊!好痛!”我尖叫起來,“是不是你,搞笑大王,你把我的背弄得好痛好痛!’我差點哭了出來。

搞笑大王急忙說:這------這可不是我弄得,我在你的對面,我怎麼弄得到你的背呀!真是笑話,要說就說你身後的那位老頑童吧!”

我立刻把臉向後看,是一個臉上長滿白鬍須的老頭兒,我問:“你能講講你是介紹什麼事物的嗎?”老頑童說:“我是教你怎麼認識事物,怎麼認識字的!”於是我說:“難道你不知道嗎?我幾年前就聽你跟我講過這些內容了!”老頑童說:“對不起,因爲近幾年來聽我講故事的小朋友太多了,所以把你給忘了!”我說:“沒關係,咱們現在又見面了!”

“朋友,你多少歲啦?讀幾年級呀?”一個聲音這樣問我,聽起來,好像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我回答道:“我九歲,讀四年級怎麼啦?”

這時,它三步並着兩步走過來,高興地對我說:“四年級的學生都喜歡我給他們講,你聽不聽?”我說:“好吧我就聽一聽吧!”

它坐下來說:“我的名字叫作文集,今天我講的故事是:泰山的冬。冬天是寒冷的,但泰山的冬天卻是迷人的,一到冬天,泰山就開始下雪------”

“好美!好美呀!”我禁讚歎起來。

------我看了許多許多的書。

這回,我來到這裏,不但擴大了我的知識面,還交了不少的好朋友呢!我很快樂!

當我離開書店的時候,那些書都異口同聲地對我說:“再見!歡迎下次再來!”那聲音驚天動地。

我向它們說:“再見了朋友們,我下次一定還要來。

就這樣,我就和它們分手了。

這就是我的一羣好朋友!一羣讓我的知識變得更多的好朋友!

寫一個人物羣體作文(三)

有一天晚上,我和我的一羣朋友去石刻玩德陽人都找得到,一個公園那天晚上月黑風高的,有很大的霧,可是我們之前並沒有在意。我們一羣人像往常一樣在石刻裏面到處散佈嬉笑打鬧。然後我們這羣人裏面的幾個男生就開始大聲的吼歌當時都晚上10點多了,石刻沒人,可是很神奇,在大概有20米遠的地方有女聲傳過來,似乎也在唱歌。然後我們就有興致了,我們很少遇到那麼晚在石刻還能遇到別人的。所以我們就繼續吼,那邊也一直吼。然後我們這邊就說去認識下他們。

可是我們怎麼找都找不到他們,我們花半分鐘才能跑到的地方他們一瞬間就閃了。我們就覺得有點奇怪,然後我們一直追一直追一直到石刻北門石刻有很多個門。然後就發現他們四個在那,兩男兩女。我們這羣人其中的兩個人就上去搭訕,可是不知道爲什麼,靠不近他們。然後沒說兩句,就聽到那邊的有個女的說,走,原路返回。然後另外一個人說了一句,我們十年纔上來一次。

當時我們都沒有反應過來, 後來 我們嚇慘了。然後我們就去追他們,之後怎麼找也找不到了。

拓展閱讀:如何建立羣體認同感

不論是做品牌的,還是寫文案的,誰都想呼風喚雨——文章一出,猶如一聲令下,千萬人轉發,無數 “自來水” 聲援支持。就像前段時間的 “六小齡童上不了春晚” 的事件,衆多網友發憤支持,有的甚至聲稱 “再也不看春晚”。

誰都想建立羣體認同感,誰都想獲取支持,但是爲什麼有人能做到,而大多數人不能?

汽車後市場行業作爲傳統行業的代表更是面臨着這樣的現狀,很多老闆們的微信好友不在少數,但是羣體推廣營銷效應始終不見起色,好品牌好產品好服務得不到用戶認知認可,更別談會去幫着做口碑宣傳了。

大多數人總是說着不痛不癢的話,做着日復一日的事情,那就是從來沒有喚起一個羣體的支持。那麼,如何建立羣體認同感,獲取一個羣體的支持?如果你要賣車,你就要知道一個人爲什麼需要車;同樣,如果你要喚起羣體認同感,就要需要真正理解:我們爲什麼需要一個羣體?

比如六小齡童事件(可能是某公關公司策劃的)中,如何讓六小齡童得到羣體的支持、認同呢?

(1) 劃分相似性羣體(Us)

首先,你得找到和六小齡童有關的大衆相似點,比如 “我們都是看西遊記長大的”。

(2)尋找敵人(Enemy)

然後,需要給這個羣體找敵人。央視春晚節目組在大衆心目中總是年年讓人失望,還獨斷專行,不顧廣大人民羣衆需求的形象。太適合當敵人了。

(3)製造不合理(Cause)

敵人一直是存在的,但什麼時候會激起我方羣體反抗?當然是製造了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的時候,給了我方威脅和戰鬥的理由。

比如春晚節目組 “猴年春晚,寧讓 TFBOYS 上,不讓真正代表猴年的齊天大聖上?”(TFBOYS 本身和這件事沒關係,但爲了製造衝突和不合理,也只能拉上他們了。)

(4)領袖召喚(Follow)

這麼大的羣體舉動,必須有人號召,然後其他人跟隨。比如有的意見領袖說抵制春晚等。

所以,號召羣體支持,建立認同感,你需要做到這四點:

劃分相似性羣體(Us)

出於進化的本能,人總是喜歡與自己有相似之處的人,因爲這意味着我們擁有共同基因的可能性更大。兩個人剛見面,發現竟然都是福建的,頓時好感倍增——有相似性,基因的共同性可能更高。聊天時,發現竟然都是巴塞羅那球迷,好感更增加——有相似喜好,也暗示着共同基因多。(如果另一個人是曼聯球迷,也可能找到相似性,他們會說都是歐洲足壇球迷)所以,如果你想獲得羣體的支持,就要先利用某個相似特點,劃分出羣體。

總之,當你想鼓動一羣人支持你做一件事的時候,第一步就是先找到你跟他們的相似點,讓他們潛意識覺得你們有共同基因。

“世上本沒有羣體,劃分的人有了,就有了羣體。”——李叫獸

表面上大家看似是一起的,但要建立認同,必須揪出某個相似點,劃分出一個羣體,然後建立羣體內部的自豪感、認同感。畢竟,提示 “我們的相似”,就相當於暗示:我們擁有共同基因,爲了讓我們的共同基因延續下去,來支持我吧!

2.尋找敵人(Enemy)

劃分完羣體,必須找到共同的敵人,給這個羣體施加一定的外部壓力,才能讓這個羣體內部凝聚,並且真正支持你。因爲一定外部壓力,可以強化對羣體本身的感知——比如日本人囂張的時候,我們更加容易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所以,如果你想讓消費者支持你,就得給他們找到敵人。正是共同敵人的存在,才讓一件事有了意義,才能夠凝聚羣體。而缺掉這一環,給人的感覺就會像 “說廢話”。

而很多品牌在創建期的成功文案,則幾乎都爲自己的消費者定義了一個共同的敵人。比如:

今日頭條 “你關心的,纔是頭條”,反對 “無差異化的小編推薦”。

M&M 巧克力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反對的是 “太容易融化的巧克力”。

NIKE 的 “Just do it”,反對的是 “猶猶豫豫,不想行動”。

實際上,創業者,就是要帶領你的消費者反抗世界——反抗原有產品坑爹,反抗行業第一的壟斷,反抗大衆的普遍做法等。這種對敵人的塑造,會給你劃分的相似性羣體制造一種 “外部壓力”,它會進一步凝聚羣體,刺激行動。

3.製造不合理(Cause)

僅僅找到敵人並不足夠,你還需要爲大家的戰鬥找到理由——我們的敵人制造了某種不合理,我們一起來幹掉 TA 吧!

有個心理學實驗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者召集了 125 名數學系的學生,讓他們先看一份學校理事會的信息。其中一段信息寫了——“數學系有 200 人,社會學系有 800 人,理事會 10 名代表,2 名來自數學系,8 名來自社會學系。”然後讓他們在一份名單中爲一項任務挑選隊員,發現他們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羣體偏好——幾乎不太受這個隊友來自於數學系還是社會學系的影響。也就是說,即使已經劃分了 2 個羣體(數學系和社會學系),這些大學生並沒有激起羣體情緒(類似 2 個不同羣體的原始部落相安無事)。然後在第二組試驗中,數學系的學生看到了不同的說明:數學系和社會學系人員數量一樣多,但理事會中只有 2 個人來自數學系,8 人來自社會學系。結果,在選隊友的時候,幾乎沒有數學系的學生願意跟社會學系的人一組。也就是說:他們對不公平的感知,激起了羣體情緒,提高了對羣體的認同感和捍衛感。

所以,如果想引發羣體的支持,除了按相似性劃分羣體和找到敵人外,還必須指出當下的現狀有什麼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

總之,你在按照相似性劃分了羣體,定義了敵人之後,還需要找到一個煽動性理由(cause),指出其中的不公平,不合理。

4.領袖召喚(Follow)

現在你知道自己屬於什麼羣體,也有了敵人,還有煽動性的理由。激情澎湃,整裝待發,就準備開始在網上撕逼了。這個時候還差的最後一把火就是:你需要一個領袖,召喚你的行動,讓你產生認同,知道怎麼做。

在心理學上,“認同” (identification)就是指一個人向地位和成就比自己高的人的認同,以消除自己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取成功和滿足時,而產生的挫敗感。呃,換句人話來說就是:認同。

當相似性的人組成臨時羣體,遇到敵人,面臨挑戰時,可能並沒有勇氣、智力來去真正行動。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讓他們自豪的領袖,來率先突破障礙,做出大膽舉動。

在六小齡童的例子中,這個領袖可能是率先號召抵制春晚的大V。這時,羣體(us)、敵人(enemy)和不合理現象(cause)一直存在,但沒有爆發出最後的行爲。直到他們看到有人真正花了數天時間寫了文章來反對,自己瞬間就找到了釋放過去怒火的行爲——僅僅需要分享到朋友圈就行了,自然都開始行動。

所以,如果你想讓羣體支持的舉動是 1(比如轉發),那麼你就必須先做出 10 的行動(比如學老羅當衆砸冰箱),你的 10 倍行動,會形成一種召喚。

當然,還有個前提是:你必須持續地維持你所代表的羣體的自豪感,否則一場支持運動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如果你想獲取羣體的認同和支持,就要知道本身自私的基因。當某種威脅或者不合理出現的時候,我們會團結在感覺上跟自己有相似基因的人,形成羣體,反抗他人。

所以,我們汽車後市場行業想要發揮自媒體優勢,建立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和羣體認同感,想要號召大量用戶在情緒上的支持,就要跟進自身和行業特點深挖以下幾點:①按照相似性劃分羣體——我跟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②尋找敵人——基於這個共同點,有什麼敵人?③製造不合理——我們和敵人的局面,有什麼不合理?④領袖召喚——先自己做一件10 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