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後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童年》後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童年》後有感

讀《童年》後有感1

在我們的童年裏,是多麼快樂,無憂無慮,可我暑假閱讀《童年》這本書,才知道名人高爾基的童年和我們的差別。

他經常被外公打·罵,而他母親也遠走他鄉,在他最無依無靠的時候,外婆伸出雙手,像天使一樣保護他,所以他最喜歡外婆。他住在外公外婆家,他們家不富有,也不奢華。可高爾基不辭辛苦,撿點垃圾,賣點錢。學校證書也賣。他堅持不懈,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

高爾基是個堅毅的人。努力讀書,考試考得好。只要不放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

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堅強的孩子,比如一些流浪漢。可他們心裏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遇到困難別放棄,要樂觀面對生活。

我們要像小草一樣堅韌不拔,不做養育在花盆裏的花。在任何情況,都要做一個堅強自信的人,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學習,成長,敢於磨鍊自己,當一名強者。

對於廣大小學生們,寒假就應該是快樂而又充實的。希望我們提供的讀童年有感,能切實的幫助大家做好寒假學習計劃,高效的完成寒假作業!

讀《童年》後有感2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是19世紀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時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

這本書主要寫了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俄國民衆的生活,生動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

《 童年》這本書用有趣的語言,把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阿廖沙;善良、樂觀、充滿無私的愛的外婆;暴躁、自私、殘暴的外公;惡毒的舅舅們和聰明樂觀的小茨岡描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童年》這本書用淒涼的語言把阿廖沙年幼喪父、寄人籬下、經常被外公打、缺少母愛的悲慘命運表現的活靈活現,還把關愛阿廖沙的外婆寫的善良慈祥、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心甘情願地承受着生活中的一切壓力卻毫無怨言表現的細緻入微。始終相信黑暗終將過去,光明總是會到來的!還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與生活!

讀《童年》後有感3

在這個假期中,我讀了高爾基寫的一部小說《童年》。這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爲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裏放高利*,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爲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舅舅們爲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爲線索,刻畫了一羣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裏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擡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爲"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羣玩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善良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羣人中,體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都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憂傷來逗樂,玩弄,不爲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從這個足跡裏,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爲我們認真瞭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戶。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從中讀到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還學習了作着刻畫人物性格的.匠心獨運和簡練的敘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讀《童年》後有感4

”彷彿是幾天工夫,我上初一已有半年了?如果在一段時間裏始終保持快速、短淺的呼吸,而且,此時此刻感到自己頭昏眼花,這可能是由於考生呼出了太多的二氧化碳而引起暫時的化學不平衡。讀《童年》有感作文就在怪怪高興的同時,毛毛突然說話了:“我是一隻神狗,我會魔法,我是我們狗王派來給你當助手的,你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去做,先回家吧,明天和你講。

這幾天,我看了一高爾基的一本《童年》,當我正打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很好奇,爲什麼高爾基要寫自己的童年呢?他的童年與我的童年有很大區別嗎?

當我看完它時,才知道俄羅斯下層人命是多麼的艱難,多麼令人窒息、污穢。阿廖沙、外祖母、小茨岡面對這樣的生活是多麼堅強。外祖父的吝嗇與外祖母的慈祥善良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阿廖沙很堅強,三歲失去了父親的呵護。與母親和外祖母到外祖父家。開始了他的惡魔生活,經常受到外祖父的一頓痛打。他也富有主義感和同情心,疾惡如仇,對壓迫者充滿了憎惡,反抗,對被壓迫者充滿了同情。

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寬大的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而敏感的心。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更有力量應對苦困的生活,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一個堅強、正直而充滿愛心的人。

外祖父自私、殘暴、專橫、吝嗇、兇狠,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他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還暗地裏放高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沒有一點同情心,迫使讓母親與貴族或老爺結婚。

同學們!我們要想阿廖沙學習,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下仍保持着對生活的力量和信心。更情況,我們現在身處於如此美好的環境,有機會學習,我們要珍惜我們所享受的一切!

讀《童年》後有感5

今年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高爾基寫的《童年》,我感觸很深。

書中的主人公小阿廖沙悲慘的童年。小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小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小阿廖沙來描述自己的童年。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俄羅斯的面目。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悲慘呀!

想想我們現在,依然有着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也有一些貪污的官員。但我們孩子的童年卻變得越來越幸福,都被父母寵着,要什麼就有什麼,對比高爾基的童年,我們現在的孩子比他們幸福多了。

高爾基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經常受欺負,還經常被毒打,而我們現在也許都可以動手到長輩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堂姐的兒子。由於是兒子,所以幾家人都十分的疼愛他,他也變本加厲起來,一不滿足就哭;心情不好就打。有一次到他家去,姐姐正抱着他,他突然就扇了姐姐一個嘴巴,我們都很驚訝,他才四歲就會打人了。後來,我們才都知道他身邊的親戚基本都被打了,包括我。

那個年代的俄羅斯雖然挺黑暗的,但我想也會出現孩子打父母的現象,但也就一兩個罷了。

父母越是疼我們就更應該回報他們,不讓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落空。

讀《童年》後有感6

童年,那是每個人值得回憶和珍惜的美好時光;童年,是人生中最爲寶貴的收藏;童年,那是變幻的白雲,淅瀝的雨點,充滿着幸福……而馬克西姆·高爾基的小說《童年》,卻是他一生中的一段悲慘的遭遇,難忘的回憶!

《童年》真實地描述了馬克西姆·高爾基自己苦難的童年。在外祖父家中,他看到了周圍的一切:貪婪、兇暴、泯滅人性的外祖父,打妻子的兩個舅舅,爲了權利而鬥爭的兄弟……在這個家中,只有美麗善良的外祖母才點燃了作者的生命之燈, “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外祖母是是作者所有的精神支柱,在潛移默化中,卻使他成爲了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苦難、不幸,教會了他生活的勇氣,珍貴的親情和唯一的友情給了他成長的信心。於是,他逐漸成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高爾基在艱苦的環境下沒有向命運低頭,在同命運的鬥爭中,他飽嘗生活的艱辛,卻不斷地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成爲了舉世聞名的文學巨匠!

合上書本,我久久沒有平靜:是什麼讓高爾基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還能茁壯成長,“出淤泥而不染”呢?書中的高爾基雖然對自己所處的黑暗生活充滿了憤怒,厭惡與憂慮……但他並未被那種種惡勢力帶來的困難與不幸而嚇倒,他只是堅強再堅強,勇敢再勇敢,在“煉獄”中接受磨練,戰勝種種困難,終於成就了一個神話。

再看如今的我們,苦難對於我們來說,只是書本中一個簡單而遙遠的名詞罷了。我們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貴,不清楚溫暖的含義,想象不到苦楚的可怕,我們有的只是父母呵護,那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童年。

和可憐的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

而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爲一代名家 ,那麼幸福地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個有用的新一代!

讀《童年》後有感7

看完童年後,感覺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快樂的童年,不要揮霍我們的童年,和埋怨整個世界,因爲那本書就是寫着高爾基童年時的悲慘……

阿廖沙(即童年高爾基)早就在三歲時喪父,有一天,母親帶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但誰不止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鬥,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着分家,所以一家人打成一團,沒完沒了。阿廖沙已感受到外公家瀰漫着的相互仇恨抱怨的氣氛……外祖父不僅經常虐待孩子們,還經常暴打外祖母,只爲一點點小事,外公就會大發雷霆,動手打人,還加上舅舅們的爭鬥吵架——甚至自己的玩伴茨岡也被捲入爭鬥,被舅舅打死……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一天都不得安寧。

這個似乎很平凡的故事,但卻講述着一個悲催的家庭故事。如果再跟一個愛揮霍童年的“黑洞孩子”相比,那麼後者就是更加悲劇的悲劇了。因爲這種孩子擁有優良的學習環境,但似乎無情揮霍它,在學校混日子,並瘋玩,在家裏無數次向父母提要求,慾望沒有一刻滿足……人間悲劇啊……

所以人一定要知足,好好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好好珍惜你和你玩伴玩的時間(有些山區小孩因爲家庭暴力,可能跟一個朋友玩,就會捱打。);好好珍惜現在學習環境(山裏教育不堪入目);好好珍惜父母對你的愛(因爲你的家庭沒有童年高爾基那麼悲催)。不要揮霍童年,不珍惜,不愛護……

最後,珍惜童年,遠離“黑洞孩子”。

讀《童年》後有感8

寒假裏我讀啦很多本書,印象最深的就是高爾基寫的《童年》啦。它是一部高爾基的自傳體。

這篇小說所寫的是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高爾基童年經歷的苦難生活。在這個小市民的家庭裏,恃強凌弱是人們的癖好。我不由同情小時候的高爾基啦。別看他長大啦成就啦一番事業,但他的童年卻苦難不堪。面對殘酷的事實,高爾基沒有屈服,堅強面對,一步一步熬啦過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就是外祖母啦。她長有善良的大鼻子,兩隻黑眼睛好像磷火在燃燒。綢子頭巾遮蓋着外祖母的頭髮,鐵鑄般的發亮;黑色的衣裳抖着,從肩膀上滑下來,在地板上敞開。她待人熱情、十分溫柔,還很喜歡高爾基。外祖母肚子裏裝滿啦故事,一篇篇神奇的故事爲高爾基帶來啦許多歡樂。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啦高爾基,使高爾基充滿啦堅強的力量面對困苦的生活。

而外祖父則是使我印象最深的人。外祖父是一個在醜惡的環境裏變壞啦的人。他貪婪自私、嫌窮愛富、冷酷無情。他是一個既可恨又可悲的人。他喜歡打罵孩子們,孩子們叫得越響、哭得越厲害,外祖父就越開心,越激發出他邪惡的本性。他對高爾基也一樣,可漸漸地,外祖父打心眼兒裏喜歡高爾基啦。平時他也只是嚇唬嚇唬他。啊,我真爲外祖父的改變而感到高興!

想想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苦難!而我們卻快活的像是在天堂,在蜜罐里長大。家長們是把我們捧在手裏怕掉啦,含在嘴裏怕化啦,想起小時候的高爾基,再看看我自己,我羞得無地自容。在家裏,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個高傲的公主。以後,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幫媽媽幹些力所能及的事!

讀啦《童年》這本書,我知道啦很多很多。希望同學們也來看看這本書,從中悟出道理,從而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讀《童年》後有感9

在以前,每當我遇到一些小挫折時,我一定會大喊叫苦,但現在,我就感覺我的挫折只是小小的考驗,這種感覺是在我讀了《童年》後纔有的。

《童年》反映高爾基在父親去世後,在外祖父家度過的歲月。他在那裏看到舅父們爲了家產爭吵鬥毆,那些醜事。

這不僅讓我想起《三毛流浪記》中的主人翁三毛,他的遭遇比高爾基的童年更加悲慘。三毛從小就在上海流浪,飽受飢餓,慘遭富人的欺凌,同時體現當時上海嫌貧愛富、見錢眼開的社會,也體現出三毛善良、誠實、有同情心的高尚品質,讓我們每個都爲三毛的遭遇而感到同情。

他們不幸的遭遇讓我聯想到我現在的幸福生活。

我們從小就過着無有無慮的生活,可以說是要什麼有什麼,不愁吃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高爾基雖然可以說也不用爲吃飯而煩惱,但舅父們的鬥爭讓他們吃飯都吃不香,還爲隨時捱打而擔憂。

我們住在寬敞明亮的房間,夏天可以開空調,冬天可以蓋着厚厚的棉被。我們可以睡在柔軟舒適的牀上,而高爾基只能睡在閣樓,睡在硬硬的牀上。

我們可以毫無顧慮地安心學習,進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而高爾基只能在空餘的時間學習,如果不符合外祖父的要求,還要捱打捱罵。

我們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真是幸福得多。因此,我應該珍惜我們眼前的幸福。

讀《童年》後有感10

他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於是他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爲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爲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兩個舅媽更是沒有地位,任舅舅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使阿廖沙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面對這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善良、熱愛生活影響了了他的一生。正如書中所寫:在她沒來以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帶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爲我終身的朋友,成爲最知心的人,成爲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而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爲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體驗”了阿廖沙的悲慘生活,阿廖沙童年時一幕幕悲慘的遭遇在我的腦海了放映着,他令我深深的同情,但他勇敢面對挫折,擁有執着信念的精神令我深深地誠服。希望他今後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同時,也希望如今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爲祖國的明天增添一絲光彩。

讀《童年》後有感11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 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有想過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讀《童年》後有感12

《童年》這本書是由高爾基先生寫的作品。此書介紹了一個名叫阿遼什卡的小男孩的童年,下面是我的讀後感。

阿遼什卡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這令他的母親傷心不已,而且也很少跟啊阿遼什卡講話了,在那段時間,只有他的外婆對他還是那麼溫柔可親,於是他準備去外婆家——尼日尼。

到了外婆家,他見了外公,外公非常瘦小,鬍子是金黃色的,鼻子是彎的,眼睛是綠的。他還認識了米哈咯舅舅、雅可夫舅舅、娜塔莉婭舅媽,兩個都叫薩沙的表哥,還有卡傑琳娜表姐,這些都是他的家人。

書中有一處地方令我很感動:有一次,阿遼什卡和他的小夥伴茨岡犯了錯,要挨外公的打。茨岡拿自己的胳膊擋,如果把樹枝擋斷的話,趁外公去拿第二根樹枝的時候他就可以拉阿遼什卡走了,可沒想到樹條太軟,根本擋不斷,外公猜透了他的心思,生氣了,就暫時放過阿遼什卡,把茨岡暴打了一頓。唉,都說好人有好報,現在變好人無好報了。要換做我是茨岡,我不會去替阿遼什卡擋的,我覺得茨岡長大後一定是個講義氣,有擔當的人。

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它使我懂得如何珍惜友情,如何珍惜親情。以前,我很自私,不願幫媽媽做家務,有好吃的也不願與大家分享。現在,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決心向小主人公學習,以後幫媽媽分擔哭苦累,跟大家和睦相處,不再自私。

讀《童年》後有感13

寒假裏,我讀啦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向我們透露啦19世紀末俄羅斯低層市民真實的生活及思想:庸俗、自私、無聊、無奈、懷疑、褻瀆和無盡的困難,以及這一切灰色的世界。

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從小就生活在黑色的環境下,還從小就沒有啦父親,他還有一個狠毒的外祖父,經常打他,罵他,但他幸好還有一個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外祖母非常喜歡阿廖沙給阿廖沙講故事,而阿廖沙也非常喜歡聽外祖母講故事。直到阿廖沙的母親也去世啦之後,阿廖沙才離開家……

我非常喜歡《童年》這本書,因爲沒有父母的阿廖沙在惡劣的環境下還可以這麼堅強、不屈服。

而現在的我們有吃有穿,但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

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我想:美好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所以我們要更動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讀《童年》後有感14

主人公小阿廖沙從出生到現在,是一直在苦與難中成長起來的,他的經歷十分悲慘,這同時也促使他迅速成長了起來,並磨練了他的意志。從一開始他父親的死亡,到無數次的捱打,再到母親失蹤,繼父的粗暴待遇,最後到母親的死亡,足以體現出小阿廖沙的悲慘命運。

可是,小阿廖沙並沒有放棄生活,他頑強的反抗着命運……

我深受感悟。一個同齡的孩子,卻能如此經受得住磨難,一個詞在我眼前浮現——堅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在衆多挫折與不幸面前,才能磨鍊出超乎常人的鋼一般的精神!而作爲中學生的我們,整日生活在蜜罐裏,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長,豐衣足食,無憂無慮,享受着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而小阿廖沙,身着外祖母的長外套,穿着母親的鞋,向遠處凝望着……我的鼻子一陣陣的發酸……什麼都不用說……

《童年》生動體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和罪惡。

所以,作爲中學生,我們應學會堅強,爲有這大好時光而滿足,並好好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讀《童年》後有感15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斷斷續續讀了將近兩個月,可能是因爲這本書多少有些難度,另外就是時間很緊,一時靜不下心來閱讀。本月決定一定要讀完這本書。在回程的火車上將這本書看完。很奇妙的是,就在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個11個月的小嬰兒對它也產生了興趣,給她把玩,同時,通過對這個嬰兒的種種行爲和舉動將書上說到的內容做了實踐。我想蒙臺梭利也是出於對幼小生命的好奇和愛,纔能有這樣傑出的貢獻吧!

在書中我看到了蒙臺梭利對成人的控訴和不滿,成人雖然是兒童的“子嗣”卻不瞭解兒童生命的內在本質,卻在現實社會的名利照耀下以愛之名加之傷害。蒙臺梭利以西方世界的基本哲學理念或者說是基督教理念爲基本出發點,認爲人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人是理智崇高的。與動物相比,“人就像手工製作的物品,每個人都不相同。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創造性的精神,這使他成爲一件藝術品。但這裏需要大量的勞苦和努力。在任何結果外顯之前,必須完成內在的工作,它不是現成的、簡單的複製品,而是新型的、積極的創造物。當這個產品最終出現時,它結果就成爲一件令人驚歎和不可思議的產品。它就像一幅傑作,傾注了藝術家的思想感情,並且在向公衆展出之前,它一直祕藏在藝術家的畫室中。”在蒙臺梭利看來,我們在這一點認知上,忽略了兒童。

在第一部分,蒙氏強調了兒童是精神的胚胎,有着獨特的心理髮展過程。沒一個兒童誕生,不僅僅意味着只有肉體,同時其內在的精神更是我們不能忽略的。這中精神會經歷一個實體化的過程,即兒童心理的和生理的發展。黑柳徹子著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之所以能夠風靡世界,或許也有這樣的一個亮點,她最瞭解孩子的心理。

心理髮展這一章節主要針對敏感期這一主題展開,同事建議我好好閱讀一下,這是與公司的倡導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敏感期裏兒童學會自我調節和掌控某些東西。他在用自己的內在生命力進行征服工作,在穩定的節律中,他感到幸福和快樂;當收到阻撓的時候,他會悲哀,心理會變的絮亂,甚至乖戾。“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蒙氏如是說。接下來蒙臺梭利通過具體的案例來說說明兒童在具體方面的表現。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兒童教育,其中包括有對兒童的觀察與發現,教育的方法,以及對教師的要求等內容。本書第三部分是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兒童的權力。

對本書的內容作了大致的回顧,也算印象的加深。看完蒙氏的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是似曾相識。在大學四年,閱讀了很多西方的經典著作:文學的,哲學的,歷史的,詩歌的,散文的……蒙氏的幼兒教育理念與這些書籍闡發的是相通的,所以理解起來困惑也就少一些。但是,最大的困惑在於,中國人思想,當然包括教育思想和理念,應該走向哪裏,怎麼走?通過公司提供的珍貴的機會,我接觸着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實際,我希望我能夠在實際中發現更多,就像蒙氏,用一顆熱愛着的心,去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