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絡輿論的高考作文範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網絡輿論的高考作文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網絡輿論的高考作文範文

網絡輿論的高考作文 篇1

微博實名制的一個顯然後果是,網友無法再披着馬甲在網絡上肆意妄爲。而這正是爭論的核心,實名制後個人將難以隨意在網絡上發表言論,從而爲某些祕密尋找出口。如果從羣體心理學的角度看,或許還會有一番新的認識。互聯網特別是微博的發展,對不同“心理羣體”的形成提供了環境和條件。

心理學家的研究早就表明,在心理羣體形成之後,他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爲變得與他們單獨一人時頗爲不同。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勒龐對此有不少發人深省之論:從成爲羣體的一員開始,博學之士便和白癡一起失去了觀察能力。心理羣體易衝動、易變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輕信,道德水平十分低劣。羣體中的某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傳染性暗示過程的起點。

在暗示和相互傳染的推動下,一個人編造的奇蹟,立刻就會被所有的人接受。羣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攪在一起,並且立刻把具體的事物普遍化。知道如何操縱羣體的人,給他們提供的也正是這種論證。

輿論學有一個重要概念叫“沉默的螺旋”,是指“已有的多數人的輿論對少數人意見無形的壓力,形成一方公開疾呼而另一方越發沉默的螺旋式過程,於是更爲強大的輿論生成。”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正是羣體心理髮生作用的過程。最終形成的“輿論漩渦”或輿論一邊倒現象,正是羣體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

不少人的發言,聽起來激情四射,頭頭是道,但仔細琢磨,卻發現沒有內在邏輯關聯,得不出那樣的結論。然而,心理羣體往往忽略這種“琢磨”,全盤接受。在匿名狀態下,這種羣體心理效應被放大。匿名,無異於給發言者以隱身衣,同時給其放縱自己、傳播謠言、歪曲真相提供了便利。這就是爲什麼留言板上有很多露骨噁心的色情表達和完全無聊無恥的攻擊謾罵,“地震”“謠鹽”之說瞬間讓社會出現恐慌。

儘管心理羣體會對一些哪怕是輕微的反駁進行謾罵,使得一些人面對“輿論漩渦”而沉默。但是,真正清醒理性的聲音,還是能夠較大地減弱羣體心理效應,使輿論回到理性的軌道。這也就是勒龐所說的:有時只消一句悅耳的言辭或一個被及時喚醒的形象,便可以阻止羣體最血腥的暴行。

這種羣體心理,既可以對社會發展起到正向作用,也可能對社會進步產生負向的力。這種力量,從根本上說非理性的成分居多,而社會進步還是要靠理性的建設性的力量來推動。然而,這種羣體心理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是難以避免的,更何況在互聯網技術條件下?實名制或有利於祛除匿名發言者的隱身衣,削弱這種羣體心理效應。

網絡輿論的高考作文 篇2

在新媒體,信息傳播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在給現代人帶來信息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讓人難以預料的弊端——輿論綁架。人們在尚未了解清楚事情原委的情況下,肆意對當事人進行謾罵等語言暴力,這時候,須禁忌:明辨是非,勿輿論綁架。

虛擬的網絡世界,給許多生活壓力無處發現的“鍵盤俠”高舉他們的“武器”,在未實名制的保護膜下肆意宣泄,令原本爭端不斷的新聞事件,增添了一股暗流,更帶動一批不明真相的羣衆亂指矛頭。

明辨是非,正確地對待事情真相。尼采曾言,“隨着輿論思考的,都是自己耳閉眼塞的人。”是的,但凡爲人,我們都需要對正在上演事件進行思考,而不僅僅是跟着輿論的“大浪”隨波逐流,毫無原則地跟着大部隊行動。當微信朋友圈流傳着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深圳作者羅爾爲白血病的女兒籌款,一時間網友已捐款過百萬,此後又爆出羅爾家世並不貧困,使得其成爲“千夫所指”。劇情反轉讓人措手不及,剛開始網友對其遭遇的同情憐惜,下一秒隨着事態的發展又對他的行爲感到唾棄。這“牆頭草”的姿態都滿分是未能明辨是非所導致的。在未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先一步感性而行,獻出愛心,此舉不可不謂之不理智;真相曝光又大呼上當受騙,將憤怒發泄於早已悲痛萬分的三口之家,亦是錯誤。只有正確對待事情的真相,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明辨是非,拒絕輿論綁架。現如今,新聞的更替速度非常地快,上一週發生的事情一轉眼在一些人眼中已像歷史一般那麼地遠,我們總是記住那一刻帶來的疼痛過後又忘記了反思。如某地墜井男童亮亮事件,家人對孩子的緊張,成爲了編造者口中對救援人員的辱罵,一時間,人云亦云,在家屬正歷“喪子之痛”上又撒上了玻璃渣子,其心痛可想而知。當未知真相時,不要妄加猜測,輿論綁架,這樣只會掩蓋事情的真相,讓受害者雪上加霜。

遠看八達嶺老虎傷人事件,網友對其丈夫不施以援手的指責;近看少女疑似偷竊遭網爆自殺,後證並無偷竊。一切血淋淋的事件無不告訴我們,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更需要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不受輿論的影響,拒絕成爲網絡暴力的參與者,讓網絡的天空更湛藍。

網絡輿論的高考作文 篇3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朝着網絡化的方向發展,網絡變爲新的傳媒,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網絡輿論以及較之更加嚴重的網絡暴力問題開始凸現,成爲理論界,網絡媒體以及國家網絡主管部門等重視的新問題。本文分析網絡輿論和網絡暴力的成因及影響,探討如何構建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進一步推進我國網絡的健康發展。

20世紀90年代開始,網絡在技術層面上逐漸成熟,互聯網和瀏覽器的出現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網絡飛快地進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到2005年,內地上網計算機已達到4560萬臺,網民數量10300萬。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在人們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發揮着難以替代的作用,網絡也從單一行業轉變爲滲入我國各行各業的大衆行業。

隨着網絡成爲新世紀的主要傳播模式,網絡輿論應運而生。網絡快捷高效的特點,使網絡輿論的形成和發展變得錯綜複雜,並逐漸成爲社會輿論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譚偉(2004)發表“網絡輿論就是在互聯網上傳播的公衆對某一焦點所表現出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帶傾向性的意見或言論。”孟小平認爲輿論是公衆對其關心的人物、事件、現象、問題和觀念的信念、態度和意見的總合,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並對有關事態的發展產生影響。於是有人這樣形容網絡輿論――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的看法或言論。由此看來,網絡輿論從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社會輿論,是公共意見以網絡爲傳播媒介傳播的社會輿論。

筆者將從網絡輿論的主體、客體、傳播形式這幾點來概括網絡輿論的特點。

網絡輿論的主體:網絡具有平等和自由性,在網絡中人人平等,網民可以直觀地對社會中存在的某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縱談國事,宣泄自己的不滿。據調查發現2005年我國網民以男性、未婚、30歲及以下年輕人爲主,受教育程度爲本科及其以下的佔多數,個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佔比最高,學生超過了總網民的三分之一。

網絡輿論的客體:網絡巨大的承載性和實效性決定了網絡輿論會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民事、娛樂等各個方面。只有那些近期發生的,重大的新聞、熱點、事件、問題,且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和廣泛關注的熱點纔會被網絡輿論大量傳播。

網絡輿論的傳播形式主要表現爲:新聞評論、BBS論壇、博客、新聞、跟帖及轉帖等。其特點表現爲直接性、高效性、快捷性和偏差性。首先直接性,網民可直接通過BBS、微博和網站等獲取信息並立即發表意見;其次網絡輿論具有無限次即時快速傳播的可能性,相比傳統媒體,網絡輿論具有高效性和快捷性;最後偏差性,網民在網絡中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並且由於法律和道德在網絡空間中的約束較弱,容易導致某些盲目、衝動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傳播。

網絡輿論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它的影響力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促使信息公開透明化使其成爲公民實行自己監督權的一種新的便利方式,也使其成爲現代反腐倡廉的新載體。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如今我們對於網絡環境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但是其快速的發展也會促進這種監管制度的健全。我們要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網絡輿論在當今社會中的的作用。

近期一種名爲“網絡暴力”的社會現象逐漸出現在人們眼前,並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爲議論的焦點。到底什麼是網絡暴力、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等問題都亟待深入研究。

如今網絡暴力問題備受關注,但學術界對此並沒有權威的定義。2011年姜方炳發表:“網絡暴力”是網絡行爲主體的交互行動而發生交疊,繼而可能致使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受損的一系列網絡失範行爲。從發生的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網絡暴力一般分爲以下幾種形式:

惡毒的語言攻擊:網民因爲個人喜惡在論壇等平臺發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言論。葛洪義教授指出“公民享有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然而,言說者也必須爲自己的言論承擔法律和道義上的責任。例如許多網絡論壇上的言論等。”過度的人肉搜索:惡意的和過度的人肉搜索,給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英國在報道中國“人肉搜索”的新聞時,把“人肉搜索”翻譯成“human flesh sear chengine”,還加註了“搜捕女巫”,形容中國的“人肉搜索”,就像當年人們羣起圍剿女巫的行動。

後續的行爲騷擾:在事人信息被人肉搜索公佈後,部分網民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日常生活進行騷擾,甚至是人身攻擊,將原本發生在網絡虛擬世界中的暴力事件在現實世界中延續開來。

在網絡佔據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正確看待互聯網,客觀對待網絡輿論,完善互聯網的法律法規,是當前的主要任務。另一方面,網絡本身的特徵決定了,就算是法律再健全也無法完全杜絕網絡暴力等現象出現。網絡問題並不能完全從法律手段上制止和解決,爲減少網絡問題的發生,我們還要做好社會道德建設,提高網民的道德修養,爲網絡的發展營造一個健康而廣闊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