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節日,因爲在那天不僅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糉子,還可以看上激烈的賽龍舟,人們整天都沉浸在這天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端午節這一天人人都要吃糉子,包糉子,聽奶奶說這還有一個故事呢: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楚王因聽信讒言而在與秦王決業戰中失利了,後來首都也被秦國的軍隊佔領了,面臨着之國之痛的痛苦,在五月五日這天,悲憤地投進江淚羅江,屈原死了之後,楚國人都十分傷心,爲不讓魚傷害屈原的身體,便用糉葉包米,就是現在的棕子,煮熟後扔進江裏,所以每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會煮糉子,包糉子,紀念着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屈原,把五月五日這天定爲了端午節,以示悼念。

這天一大早,奶奶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先把糉葉洗的乾乾淨淨,然後端出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把水倒掉,隨後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先拿出糉葉,用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葉子中間,再放幾顆蜜棗、豆子,用線包起來一個可愛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奶奶包的那麼容易,於是便也照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們就全部包好了,當水發出“咕嘟嘟”的聲音時,就把糉子全部倒進鍋裏,等待個五六分鐘,糉子就煮好了,一打開鍋蓋,屋裏就滿是糉子那香噴噴的味道,把線拆開,剝下糉皮,那蜜棗就像瑪瑙一樣,又大又紅還有些透明,咬一口糯米又黏又軟又糯,豆子已經面面的了。蜜棗十分甜膩,吃上一口真是十分滿足,忍不住讓人多吃幾個。

吃完了糉子,我們一家人就一起去了西湖看賽龍舟,西湖人山人海,十分熱鬧,只見兩隻船上的選手目視着前方,眼睛裏充滿了鬥志,開始兩對選手的小舟就像箭一樣飛了出去……

就這樣充實的到一天就過去了,吃到了香噴噴的糉子,也看到了十分熱鬧的賽龍舟。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2

年畫是中國古代的年文化,可見非常古老,其中的文化也是很深奧的。

年畫起源於南宋時期,最早的年畫畫的是四位美人,分別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後來到了明朝中葉後,出現了門神畫,家家把門神貼在門外,有着辟邪和迎福的寓意。

門神畫畫的是兩個身披金甲,手持利劍的將軍: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

相傳,唐朝唐太宗在完成帝業時殺人無數,經常做噩夢,後來大臣們建議他讓秦瓊和尉遲恭守在門前,但也奇妙,唐太宗不再做噩夢了,時間一久,唐太宗就覺得兩人這樣夜夜值守,實在是太辛苦,就命畫師把兩人的畫像貼在門上。到了民間,人們也照着唐太宗一樣做,來求得平安。

年畫也有產地,其中“四大年畫產地”分別爲:山東濰坊楊家埠、四鄉的綿竹、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

在其間,不同時代的年畫有不同的名稱,宋朝的叫“紙畫”,明朝的叫“畫貼”,清代的叫“畫片”。到了後來,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之戲耳。”說明了年畫的名稱。

在民間最流行的年畫還是《老鼠娶妻》,其中描繪了老鼠模仿人類娶妻時的熱鬧場面。還有《福娃抱鯉魚》年畫,其中的福娃皮膚白嫩,體格肥胖,來寓意着福氣臨門、年年有餘。

製作年畫時,人們都要經過起稿、刻印、印刷、套色等工程,每一道都是匠出人心,製作一幅年畫甚至要花費八年的時間。

年畫,是我國民間用來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審美傳播、信仰傳承。每一幅都是極其悠久的,我們應該傳承它,讓它永遠在新年時爲我們增添喜慶。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3

快要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忙得熱火朝天,買菜、燒飯、貼春聯、掛燈籠……空氣中都瀰漫着濃濃的年味兒。

我的家鄉有個風俗,一過年,每家每戶都要炸魚丸,弄得滿屋子魚香。這不,我媽正在廚房炸魚丸呢!

剛進廚房,就見媽媽手握一把鋥亮的菜刀,正在給一條大草魚剔骨。剔完過後,就開始備餡料了。媽媽把嫩滑滑的魚肉倒入一口大盆,然後再往盆裏摻點豬肉、豆腐和紅薯澱粉,媽媽說這樣魚丸更有嚼勁,味道更別具風味。接着把大盆放在一旁,來準備調料。把大蒜和生薑榨成汁,倒入大盆。然後陸續加入鹽,醬油,生抽,老抽等來調味。

備好餡料、調料,接下來要攪拌了。攪拌要有儀式感,媽媽帶上白手套,拿出攪拌機,裝上,一合,關緊,按下按鈕,不一會兒就就好了。

到了最最最重要的步驟了——炸魚丸!只見媽媽手裏握着一團肉,輕輕一捏,拳眼裏便冒出了一個粉嘟嘟,圓滾滾的小肉球,再把勺子沾下水,一挖,一個可愛的小魚丸就做成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進已經熱好的油鍋裏,不一會兒,便“吱吱吱”響了。媽媽的手法很嫺熟,吃塊兒餅乾的功夫,油鍋裏就已經裝滿了小魚丸兒了。

媽媽拿出一個鐵漏勺不停地翻動着魚丸,不一會兒,那一個個小魚丸就爭先恐後地浮上油麪,好奇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鍋啦!出鍋啦!”我開心地叫着。你瞧它們,油光發亮,金燦燦的,活像一個個小金球,咬上一口,外面的殼脆脆的,裏面的肉嫩嫩的,香氣撲鼻,美味極了。

媽媽炸了一鍋又一鍋,足足裝滿了兩大竹籃呢!香氣從油鍋裏溢出來,滿屋子油香,饞得我口水都流下來了。

這魚丸可以燒湯,也可以燙火鍋吃,咋吃都美味!過年了,請你到我家吃香噴噴的小魚丸!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4

春節那天鞭炮聲不絕於耳,家家都在門上貼起了紅對聯,掛起了紅燈籠,還吃起來團圓飯,我家也是如此。

除夕這一天,接近傍晚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開始忙碌。爸爸負責貼對聯,媽媽負責帶弟弟,爺爺負責洗菜,我負責拼湊燈籠。

我把那兩包扁扁的紅燈籠拿出來,打開包裝,一堆零零散散的燈籠零件掉了出來。我翻開說明書,開始了漫長的拼湊過程……

奶奶開始燒菜了,那一陣一陣的香氣撲鼻而來,讓我忍不住想去偷吃一口。奶奶燒的菜最好吃了,我一邊想一邊做燈籠。當時太陽還挺大的,我擦了擦豆大的汗珠,一個燈籠組合好了又開始另一個……

時間轉瞬即逝,開始吃團圓飯了。我們家裏的每一個人在吃飯之前都能收到爺爺準備的紅包,收完了纔開始我們的年夜飯。

奶奶燒了好多的菜,有紅紅的清蒸大閘蟹,綠油油的萵筍,還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人們喝酒,小孩喝飲料,互相說着祝福的話,家裏笑聲不斷。啊—突然感覺活着好幸福啊。忽然,我兩眼放光,看見了一塊瘦肉。我動動筷子,一伸,一夾,一放,吧唧吧唧唧,真好吃啊!我的味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吃完了飯,我打了個飽嗝,放下碗筷,走上了樓。

我上樓沒多久,爺爺就開始放鞭炮了,我們家放鞭炮總是比別人家要早,爺爺說是因爲弟弟會害怕,所以早一點放掉。

這就是我家的過年,你們也是這樣過年的嗎?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5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中秋節。中秋節在我得家鄉那可是有許多的習俗呢!

八月十五,在這一天我們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賞月……記得那次中秋節讓我至今難忘。早上奶奶拿着面、葡萄乾、豆沙做起了月餅。先把餡做好,再把面和好,先把面放到模具裏,加上一點餡再加一點面,最後再按一下一個圓圓的月餅就做好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由於是第一次做把順序弄反了先放的餡然後才放的面。月餅做出來以後我和奶奶都哈哈大笑,奶奶一邊笑一邊教我怎麼做月餅。照着奶奶的樣子我和奶奶把所有的月餅都做好了,放進烤箱裏烤一下月餅就做好了。聞起來香香的我似乎忘了這是剛嘮出來的就用手去拿月餅,可月餅沒吃着還把自己給燙了一下,這可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呀!我等月餅涼了一會再吃,真是太好吃了!我沒忍住多吃了幾個,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不能再吃了,一會兒要吃飯了而且月餅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呢!”我可憐兮兮地對奶奶說:“就在吃最後一個,就一個。”奶奶看着我無奈的說:“唉,真是拿你沒辦法。”我橫盼豎盼終於盼到了晚上。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裏看着又圓又亮的月亮,吃着月餅。我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手裏的月餅,突然跳起來站到大家面前說到:“我終於知道中秋節爲什麼要吃月餅了,因爲月餅和月亮一樣代表團團圓圓!大家都互相望了望,不約而同地笑着說到:對!對!

中秋節就是要吃月餅,就是要賞月就是要一家人團團圓圓!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6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廳裏。這時,就會有人問:你的父母呢?他們去哪了?

當你來到廚房時,你就能看到他們以及我的爺爺奶奶的忙碌身影。因爲今是臘月三十,根據我們家鄉的風俗,在這一天,我們要祭拜兩個神仙。一個是天神,而另一個是竈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幫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飯,祭品差不多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祭品擺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間是一個木籃子,裏面放着兩條糯米腸(在豬大腸皮中塞糯米,然後蒸熟)、一隻蒸熟了的雞和一塊蒸熟了的豬肉。左右各擺了一根大蜡燭。籃子前面是一碗飯和一碗水。而後面從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麪、兩條年糕、一塊豆腐、兩個饅頭一個楊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擺好後就是祭拜的時間了,爺爺拿來一把香,用蠟燭點燃後發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雙手舉着手裏的三炷香,祭拜。隨後,爺爺把香插在祭品上拿來了一鞠躬沓黃紙,相當於神仙用的錢,將它們點燃,燒給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們來年平平安。但我認爲,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樣的,應該要虔誠,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對神仙的敬畏之心,給他拜年罷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們還要“慰問”一下管我們飲食的竈神。於是,我們又將祭桌搬到了廚房,將之前的祭拜過程又重複了一遍。我們依然是以特別虔誠的態度給竈神拜年。

這就是我們家家鄉的風俗,雖然普通,也很常見,但卻是除夕這天裏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風俗是我最喜歡的風俗,因爲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7

我的家鄉在福建,那裏充滿了我甜蜜的童年回憶。那些美好的瞬間讓我難以忘懷,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讓我念念不忘,還有那些特別的風俗讓我記憶深刻。

我的家鄉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後,媽媽出門去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玩,不一會兒,飢腸轆轆的感覺驅使着我到廚房裏去尋覓好吃的。我在廚房裏翻翻這兒,看看那兒,頓時,一個金黃金黃的大木瓜出現在我的眼前,怎麼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開,黃燦燦的果肉包裹着一顆顆滾圓滾圓的小黑籽,就像一顆顆圓溜溜的小珍珠,摸起來滑滑的。我捏起一個放入嘴裏,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滿嘴都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這個小黑籽味道還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讓那味道在我嘴裏漸漸淡去。不過,木瓜的果肉的確好吃,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檸檬和波羅蜜。說起波羅蜜我總會想到大榴槤,它們長得實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雖然它們長得像,但吃到嘴裏的味道卻有很大差別。大家都知道榴槤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香香的,而波羅蜜的氣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裏還留存着它的香甜。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喜歡那香甜的波羅蜜。

此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特別的風俗,比如我們家每當過年吃完年夜飯的時候都要跳火羣。什麼是跳火羣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裏,然後放火燒起來,讓全家老小都從火羣上跳過去,預示着新的一年裏所有的黴運都被火燒光了,很特別吧?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8

在每年間,都會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那便是春節。通常春節都是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和第二年的第一天在除夕這一天。人們都會穿起新衣。在外地打工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會返回家來,一起過春節。如果你走到街上去,便會聞到各種酒肉的香味,那是因爲在這一天,家家趕做年菜,已背晚上的團圓飯。

到了晚上以後,家家戶戶都會高高掛起紅紅的燈籠。飯後,人們都會準時的坐在沙發前準備收看春節聯歡晚會。要是在以前的這個時候,大人和小孩應該早就帶上煙花和鞭炮,跑到外面開始放煙花爆竹了。特別是和我一樣的男孩子們,肯定高興得不得了。記得在以前可以放煙花的時候。我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拿着鞭炮嚇唬另外幾個女生。一直玩到12點的時候才肯回家去。但在現在的小孩子們只能坐在家裏乖乖的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正月初一。但初一與除夕的光景完全不同,除夕人們都十分快樂,街上十分熱鬧;而初一,所有的店鋪都關緊了門,全城都在休息。到了中午的時候,男人們就都會去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而女人們則會在家中接待客人。在街上,小販們都會在一些廟外擺攤,買各種食品和玩具。但我家在這一天裏很少去逛廟會。這天是我的生日,所以家中的客人特別多——有的是來拜年的,有的則是來給我過生日的。哦,對了在這一天裏,小孩子們必須給爺爺奶奶和其他長輩們拜年,長輩必須要給每人一個紅包,而且紅包內最少也要有100元。這就是所謂的壓歲錢。可是我的壓歲錢每年都會被媽媽收走。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你的家鄉,又有哪些令你喜愛的風俗節日呢?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9

我的家鄉離嘉興市區不遠,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鄉——嘉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就讓我來說說嘉善那兒是怎麼過迎新年的吧!

家鄉的每家每戶爲準備新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再忙,也必須要做的一項事——“切切叫”,什麼是“切切叫”呢?奶奶說就是撣煙塵。細細區分,在廿六撣煙塵叫“樂陣陣”,廿七叫“切切叫”,聽起來真是喜慶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與附近鄰居們一早就在撣煙塵,“啪啪啪”的聲音打破了寒冬臘月的寂靜,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時人們也理髮、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問奶奶:“這些事還要挑日做?”奶奶用當地的俗話告訴我:“乾乾淨淨辭舊歲,輕輕鬆鬆過新年,這些事可不能隨便做!”

在廿六、廿七後,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糰子、劃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來。她做了一大蒸鍋的糰子和方糕,又拿了幾個裝進紅色的袋子裏,我猜測:奶奶做這個比別的要更加小心認真,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說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說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除夕之夜,人們除了要洗碗、刷鍋、洗菜、切菜、淘米……這些家常,還要再點燃一支爐或在竈肚裏燃樹塊,燃至年初一。我看奶奶忙,就跑去問爸爸這樣做有什麼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與‘富’同音,火燒到年初一就意味着今年富到明年。”

在這個除夕,我收穫滿滿:瞭解了家鄉我不知道的習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每件事只爲一個字——“年”!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10

“藍藍的大海,大海最美;晴朗的天空,白雲最美……”這首歌歌頌了我最最親愛的故鄉——威海。威海是一個沿海小城市,但是它有着許多不同的風俗,多彩多樣,我也尤愛它的不同風格,時而神祕,時而靜美,而我,喜歡船和海。

在威海最有生命力的就屬船了。漁民們把它看成自己的好夥伴,是賴以生存的依靠。因此,爲新船點睛則成了最有意思的事。我來到港口,只見有條船在岸上,正在奇怪之時,又注意到了船頭上似眼不是眼的凸起,那個凸起有一個黑圈,黑圈裏面淨是白色。

我靠近了一點兒,發現一旁的平房裏走出來了一隊人,領頭的最風光,大概是船主。他的手裏有一支沾了不少墨的大紫毫,後面是一隊極整齊的鑼鼓隊,一羣人把新船圍了起來。大紅的鞭炮登場,噼裏啪啦,好不熱鬧!有人上前一步:“某船長擇今黃道吉日,將……下面請船主爲新船點睛!”又是一串大紅的鞭炮,噼裏啪啦。只見船主上前一步,毫不掩飾他的開心。衆人一起鼓掌,我也跟着鼓。船長手持大紫毫,一步步極認真、極嚴肅地走到船頭前,躬下身來,右手持筆,給那兩個凸起在正中點了兩筆。

鞭炮再次登場,噼裏啪啦。這是一個極富生命力的新生靈誕生了。衆人喊着“大吉大利”的號子,一齊給新船披紅掛綠,直到滿滿當當,再也掛不上什麼了爲止。有人喊了一聲:“來!大家一齊把新船推下海去!”衆人你肩抵我肩,我肩抵他肩,一步一步地把沒有浸過一點水的新船推下海去。船在水裏,似乎真的是一條靈動的大魚,搖着魚尾,在說你好,彷彿在這世間又有了一個嶄新的生命,一個鮮活的靈魂。

這樣的風俗,是獨特而別有意義的。我也好像一條魚,默默遊在大海中……

“威海,我愛你!”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11

風俗,是一個地方的節日習慣,也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而我家鄉的風俗也許很常見,但卻是我們家人溫情的體現,體現這是一個溫暖的家。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個溫馨的節日裏,和家人吃上一桌團圓飯,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而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可不只有吃這麼簡單。包餃子,貼春聯,掛燈籠……這幾個活動中,要數包餃子爲頭牌!

“包餃子嘍,包餃子嘍!”在這大年三十,我最愛聽的就是這話。我們家的餃子都是自家和麪,自家調餡,自家包好。這些工序可爲餃子增添了不少的風趣。這不,拿出一個盆兒,麪粉往裏兒倒,加水,和麪。將手洗淨,觸碰那柔軟的麪糰,用手攪和。靜置一段時間後,將面揉搓成長長的一段,再用刀分切爲小段,搓圓。再用擀麪杖擀麪,擀成圓形。這邊母親在忙活,我就去父親那瞅瞅吧!父親熟練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塊,搭配着事先切好的芹菜,攪和在一起。添上些許調味料,繼續用筷子攪和,美味的餡料就完工了!看完爸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崗位,包餃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麪皮,握在掌心中,餡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麪皮對摺,用手粘合面邊。一下……兩下……三下……一個餃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後一步——下鍋!將一整盤餃子倒入鍋內,沸騰的水“撲哧撲哧”地吹着號子,“撲通,撲通,撲通。”餃子玩起了跳水……

我的家鄉雖沒有獨特的風俗習慣,但卻擁有着人情味兒,很濃,很濃。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12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糉子的習俗,包糉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糉子做法並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糉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着黑就會起牀,忙前忙後,先用水把糉葉洗淨,晾乾,再準備好糯米,洗淨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着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糉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糉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衝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着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糉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糉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着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着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着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願。

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13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說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裏,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裏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着,媽媽把煤氣竈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爲什麼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爲火的頂端的溫度最高呀。”媽媽回答,“火的外焰比內焰的溫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裏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裏的水汽烤乾後,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爲圓湯勺很熱,所以發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並且散發出了誘人的香氣。然後,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裏,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爲之前在湯勺裏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後順勢把雞蛋皮對摺,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覆,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14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我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衆不一樣,獨具特色,處處顯示着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那裏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的舞龍表演異常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鎮,就有十八條綵綢做成的大龍,遊行於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裏鄉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着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着,簇擁着,讚歎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可是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着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說摸了龍體能夠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後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着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着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終的龍市鎮的大彩龍,先鳳後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齊建設家園,把家鄉的民風民俗繼續傳承下去。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大全15

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許村是以許家爲“核心”的一個古村落,我就是許家的後代。

許家習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許家中的“力之霸王”們,便舉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許家怎樣會有這種習俗呢?這個節日又是怎樣被許家設立的呢?

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說起,那時候,有一位許家的首領,名叫許遠。他精通兵法,智勇雙全,並創立了許家刀法。安史叛亂時,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齊奮勇抗戰,保家衛國。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敵人聞風喪膽。在一次戰鬥中,許遠身先士卒,身殺千人,最終因寡不敵衆,與張巡一齊英勇犧牲。爲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也爲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許村人都要舞大刀,這個習俗一向流傳到此刻。

哦,差點兒忘了說正月十五傍晚時分的情景了,午時五時許,看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陽橋、大觀亭、五馬坊一帶。大約半小時後,嘰嘰喳喳的人羣突然靜了下來,只見一把紅色的大刀“砍”過來!密密麻麻的人羣立即“砍”出一條道路,隨後又跟在大刀的後面。興奮的人羣一齊涌到河邊的一塊寬闊的場地上,精彩的演出開始了:各部門準備就緒,跟京劇差不多的音調響起,只見四個肌肉發達的壯漢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繩子,大刀開始傾斜,並迅速地轉動,像有人在揮舞一般。一會兒,他們又將大刀揮上揮下,有時橫割,有時斜砍,還有時來個“暴劈”。四米多長的大刀在他們手上真是“舉重若輕”,在刀光閃閃中,我彷彿看到了許遠當年揮舞大刀,殺敵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刀”又要轉移演出,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