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1

家鄉的味道可能是那紅牆青苔潮溼的味道,也可能是那過午時隨着鞭炮炸響時那濃濃的年味兒,也可能是那花園中濃郁的芳菲。但在我的心中,它卻是一道菜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

因爲我出生後沒過幾年就來到了城市,所以我對家鄉的記憶少得可憐,只有回老家時的些許記憶還清楚一些。但是,即便如此,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外婆的臘肉的味道。

說到臘肉,就不得不提到過年了。我老家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吃臘肉。串門時,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掛在客廳的臘肉和臘腸了。一進門,那股撲鼻的香味不禁引得我們“口水直流三千隻",彷彿嬉戲打鬧也不能引起我們的半點興趣。年夜飯時,餐上除了餃子這個重頭戲外,最引人入目的便是那一大盤臘肉了,即使隔着一條巷子,都能聞到香味。油汪汪的臘肉,配上綠油油的萵筍,倒上一點點耗油,那香味可謂是人間極品。夾起一塊臘肉,再吃一個餃子,就算是素三鮮,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過年第二天,早餐也少不臘肉,外婆會給我們做一份獨特的臘肉拌麪,讓一向早餐吃得不多的我一下子打開了味蕾,一口氣就能吃掉一大碗。吃完早餐,出去拜年,上路上聞到的都是臘肉味,更增添了一股年味。

每次回家時媽媽都會帶上幾大包臘肉,就算車子不下也要塞進去。媽媽說,過年的這個幾天裏,每天吃不上暗肉,就覺得不是過年,只有吃到了臘肉纔有年味,纔有故鄉的味道。所以如果你問我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我肯定會教不猶豫地說:“外婆做的臘肉。”

無論腳步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因,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我,而另一頭則永運牽絆着記憶深處的故鄉。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2

一直對故鄉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她就像擁有魔法一般,總能使一顆跳動不安的心漸漸恢復平靜。對我來說,故鄉的味道,纔是最美好的。

最喜歡初春的夜晚。那時,悄悄綻放的梔子花在黑夜的襯托下,香氣格外純粹,淡淡的,輕輕撩繞在身邊。遠處的人家、燈火,近處的小路,偶爾的行人,都彷彿迷醉了一般,沉沒下去,梔子花的香氣浮上來,若有若無,天地之間只剩它的香在遊走。小時候,梔子花的香味總是引來一些螢火蟲,帶着淡綠的、微弱的光在花朵旁翩飛。這時,全世界都寂靜了,只有那馥郁的香氣,那是故鄉的味道,我愛這味道,愛她的芬芳。

最喜歡家鄉的春捲。每逢春節炸春捲時,家裏便立馬沸騰了。好不容易待春捲出鍋,光瞧着,也覺得心滿意足。炸好的春捲如同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大衣,透着些韭菜的翡翠。俯身輕嗅,韭菜的清香,肉絲的濃香,便久久在鼻腔內纏綿。一家人圍坐在桌旁,細細品着春捲,談笑風聲,洋溢着濃濃的親情,這時,空氣中瀰漫着春捲濃濃的香氣,也瀰漫着濃濃溫情的味道,這時故鄉的味道,我愛這味道,愛她的溫馨。

最喜歡家鄉的孩子。春天總能聽到孩子銀鈴的笑聲,忍不住循聲前往,總能看見一幅“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歡樂場景。他們是那樣開心,咧開嘴毫無拘束地笑着,兩手扯緊風箏線,扭頭望着那高高的風箏,肆意地沿着小路奔跑,小臉漲得通紅也毫不在意。這時,空氣中充滿了孩子笑聲的味道——沒錯,笑聲是有味道的,它是甜蜜的。這是故鄉的味道,我愛這味道,愛她的淳樸。

故鄉的味道是芬芳的,是溫馨的,是淳樸的。她盪漾在我的心頭,讓我永遠不會忘懷。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3

“吃飯嘍!”隨着阿太的吆喝,飄來了一陣香味。不用說,又是阿太燒的米糕,纔有這麼好的味道。這米糕是阿太從老家帶來的,我從小就特別愛吃。

小時候,我不懂事。整天跟着阿太要吃米糕,吃了一個還要吃一個,一般來說,阿太都會盡量滿足我。有一次,也許是阿太做累了,也許是她想考考我,直接扔給我一個糯米粉團,笑着說:“你自己做做看!”我愉快地接受了挑戰。我把這當成是玩橡皮泥,一會兒揉成一隻小兔,一會兒做成一把小椅子。完了再撒點粉,我自認爲大功告成,咬了一口。“啊——呸!”這是什麼味兒啊,一點也不香,還粘牙齒。阿太笑了,說:“傻孩子,光好看是不行的;再說,還要油裏煎一下才好吃呢。”於是我跟着阿太,重新揉粉團,一直揉得又鬆又軟。接下來,阿太在鍋裏放點油,燒熱後米糕下鍋,隨着米糕在油鍋裏發出的“嗞嗞”聲,那熟悉的而又誘人的香味立刻在屋子裏瀰漫開來。阿太再來了一招顛勺,米糕立刻換上了金色的“衣裳”,可以出鍋了。鄰家的幾個孩子也聞着香味就過來了,我們那時候個頭都不高,只好踮着腳尖,勉強讓下巴擱在桌上,每人都是一手一個,迫不及待塞進嘴裏。那米糕,脆脆的,咬起來“咔嚓”、“咔嚓”響,頗有餅乾的口感。吃到裏面,卻又是韌性十足,使勁嚼,甚至用手撕,也不會斷,又有點像口香糖。而故鄉米糕最絕的,就是那聞起來香,吃起來更香的味道。有時,一小塊米糕不小心掉地上,不等小狗來叼走,那些受不了香味誘惑的“小饞貓”可不管衛生不衛生,立刻彎下腰,撿起來就往嘴裏塞。

這一切,雖說只是回憶,但那米糕的香味,卻一直在嘴裏回味,一直在心頭回蕩。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4

在我的記憶中,忘不去的,是那故鄉的味道。

那碧綠的草地,那藍色的天空,那紅色磚瓦的房子,那聲雞叫,沒錯,的確回到了老家。那迎面撲來的新鮮的青草味,使我一下子迷戀上了這裏。

走上鄉間小道,撲來的是那荷花的清香。走過小道,倒在那一片草地上,望着蔚藍的天空。城市中數月的喧囂早已不見,剩下的是那空曠、輕靈的心。看着遠方耕作中的辛勤的農民們與那綠色的秧苗,聯想起故鄉那額外清甜的米飯,心中存有疑惑的我決定上前去幫忙。走上前去,手裏抓着秧苗,頭頂着烈日,一個接一個的插到泥土裏。汗水從臉上滑過,跌落進口中,鹹鹹的,但這卻阻擋不了我的決心。太陽從山上緩緩下沉,望着那被我完成的秧田,即使身體痠痛,但心中卻是甜的。一聲悠長的呼喚傳來,我連忙跑回奶奶家。

走進奶奶家,一股香味朝我撲來,從我的鼻腔中進入。啊,好香啊!望着桌上的菜,口水彷彿控制不住,滴落了下來。一家人圍在火爐旁,吃着飯,談着家常。吃着那由農民們辛勤耕作出來的米飯,彷彿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米飯。聞着那菜香味與爺爺嘴中那根菸發出來的嗆鼻的味道,看着爺爺奶奶的笑臉,那下午耕作所留下的疲憊與苦澀不見了蹤影,感覺心中像吃了蜜一般甜。

那故鄉的味道,是青草味,是荷花味,是汗水的味道,是飯菜的香味與那爺爺嘴中煙的味道。但這些味道給我留下的故鄉的味道,卻是那麼的美好。那故鄉的味道,是我至今爲止聞過最香,也是最難忘的味道。

那一抹故鄉的味道,勾起了我無數美好的回憶;那一抹故鄉的味道,是我在城市喧囂中心中剩下的爲數不多的淨土;那一抹故鄉的味道,是我對親人美好的留戀;那一抹故鄉的味道……

味道,那故鄉的味道,那不捨的味道,那令人留戀的味道,那可以使我沉浸其中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5

暖冬的陽光喚醒了沉睡的田野。村前古樟樹下,野草上昨夜的凝霜還未消融。遠處稻田間的小溪,晨霧嫋嫋,朦朧了四周的景象。一路上嗅着泥土的清香,我回到了這別已久的小山村。

鞭炮聲漸漸響了起來,一束束煙花直竄雲宵,又到了一年的春節時分,我難得回到了故鄉。剛踏進奶奶家的小院,一陣肉丸的香氣撲面而來。奶奶端着一鍋肉丸,從廚房裏走了出來,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孩子,你回來啦!快過來吃碗肉丸。”

這碗客家肉丸,是每一個客家遊子最親切的懷念。各地的肉丸雖大同小異,但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做的肉丸卻是最好的。一大顆肉丸放進嘴裏,熱氣蔓延全身。哪怕在寒冷的冬天,一顆肉丸也足以令人感到渾身溫暖。咬開肉丸,慢慢嚼碎,肉的香氣在嘴中散發開來。這過程十分令人享受,令人吃忍不住再吃一個。

從小到大,奶奶做的肉丸都是我對故鄉美好的回憶。至於奶奶是怎樣做肉丸的,我卻從來沒有看過。畢竟一年做肉丸的次數少之又少,即使到了過年,也才做上一兩次。直到有一天,奶奶終於答應親自做肉丸給我看。

冬日的清晨,小村莊裏一片寂靜。太陽剛露出臉,奶奶已經開始忙活了。到村裏買回新鮮的豬肉,裝在竹籃裏。再帶上薯粉和鹽,一同提到村裏打肉泥。一路走在田間的小路上,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終於,肉泥打好了。端着一大盆肉泥回到家,嬸嬸已經燒好了一大鍋水等着我們。小小的廚房裏霧氣瀰漫,格外的溫暖。

奶奶站在竈邊上,一手抓着肉泥,另一手拿着瓷勺。奶奶擠出一團因泥,用瓷勺放進鍋裏,一個個圓溜的肉丸就誕生了。望着奶奶的雙手,早已爬滿皺紋,但做起肉丸來卻如此靈巧。這,或是奶奶對傳統的傳承。

一顆小小的肉丸,都足以給身在他鄉的遊子心靈上的安慰。在後來的日子裏,我嘗各種各樣的肉丸,卻怎也找不到奶奶做的那種味道。夕陽西下,望着天邊漸漸泛紅,我不禁感慨道:這也許就是故鄉的味道吧!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6

記憶中有一片翠竹林,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那是故鄉的印記。故鄉還帶着獨特的味道,那是過年時熱氣騰騰的餃子、軟糯甜蜜的湯圓散發出來的誘人氣息。回憶往昔,彷彿一股細膩甘香之味涌上舌尖,是那般美妙……

悠長的香

最喜歡奶奶包的餃子了,尤其是蝦仁餃子。小時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那樣的餃子。細細回味,一股清幽的香味留在齒間,那是故鄉過年的味道——只屬於那個時候的味道……

每逢過年我們總是掰着指頭算着日子,唸叨着那句順口溜:“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一到年三十兒晚上,奶奶便剁好了韭菜,炒好了雞蛋,把蝦仁拌起來準備包餃子了。餃子還未出鍋,我便捧着碗站在廚房門口等着,盼着……

終於盼到餃子上了桌,輕輕咬開一個,韭菜的清香與蝦仁的鮮美如熱浪一般衝向咽喉,那是一股清幽的香,是那樣悠長,令人回味無窮……

細膩的甜

故鄉的元宵節沒有通明的燈火,卻有讓誰都吃不停口的湯圓。姥姥包的湯圓是最香的。元宵節這天一大早,姥姥就開始磨芝麻,我總是佯裝去幫忙,趁姥姥不注意的時候用小手撮一小把芝麻,偷偷地放進嘴裏,然後一邊嘬着手指,一邊偷偷地望着她。姥姥拿出我含在嘴裏的手指頭放到她的手掌裏,用另一隻手輕輕地打幾下:“乖乖啊,你看看你的髒手!小饞貓!”連那句話都裹着甜蜜。

姥姥從鍋裏盛出一碗先給我。我輕輕咬一口湯圓,濃濃的芝麻餡就順着嘴邊流出來,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我嚐到了世間最香甜的味道,那樣細膩,那樣美味……

故鄉的味道,是那樣令人難忘,是那樣令人嚮往。我渴望再回到故鄉,渴望回到那無憂無慮的童年。在那段日子裏,有細膩的甜味,悠長的香氣,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故鄉的味道是那麼細膩,那麼悠長……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7

每個人的心中,故鄉似乎都有着一種獨特的味道。而在我心中,故鄉最美好的味道便是奶奶親手做的小鰲饃。

不知從何時起,這種特殊的味道便揮之不去了。只記得那時,地面已被楓葉“佔領”。我們懷揣欣喜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邁進老家的門檻,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興奮地跑進客廳,並大聲叫一聲奶奶,而是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就不再動彈了。這可能是因爲自認爲已經長大變得深沉了吧!但在奶奶的眼中我還是那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啊!面對她的我寒問暖,我似乎並不領情。爸爸發現了氣氛的尷尬就說道:“先吃飯。”

在餐桌上,氣氛逐漸融洽起來,但奶奶卻總是像小時候一樣給我夾菜,我便又有些受不了,但就在我不由自主想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時候,鼻子卻聞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遠遠飄來的便是自己最喜歡吃的小鰲饃香味呀!奶奶也趁機在旁說道:“我知道這是你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快點吃吧。”是啊!多久沒有再嚐到奶奶親手做的了?小時候自己纏着奶奶做小鰲饃的場景不失時機地又跳入了腦海。

當我張開嘴巴,吞下一塊兒噴香的小鰲饃,那一瞬間我彷彿明白了什麼,心中翻騰起了感動的波濤。

小時候的我總會在奶奶身後跟來跟去,一刻也不肯放過,簡直就是奶奶的跟屁蟲,還總是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那時的我總是天真地認爲奶奶便是這個世界最智慧的人。也總會在小鰲饃剛剛出鍋後,不顧形象地用手直接抓着吃,而奶奶卻並不阻止,還會樂呵呵地看着貪吃的我笑個不停,那一份呵護和縱容或許纔是真正值得留戀的味道吧!

縱然我已經長大,將來還會老去,但從故鄉飄來的味道卻永遠不會忘記。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8

遠離市區的喧鬧,來這偏遠的老家,我與這兒已離別許久,再次擁抱它時,它變得更加美好。

春天的故鄉是酣甜的,春雨如乳汁一般灑向大地,喚醒泥土中沉睡的綠草,幾隻燕子回到老房的屋檐下築出的巢穴之中,時不時露出頭唱叫幾聲。在雨後,一股清新的泥土的味道撲面而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流水潺潺,敲打出動聽的旋律,好一幅春之美景,我爲之讚歎,爲之興奮。使我聯想到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喜悅而不失深沉。

夏天的故鄉是微辣的,雖然烈日當頭,可我卻不感到一絲炎熱,因爲故鄉的樹很多,再加上一陣林風吹過,身上的暑氣便會全部散去,幾隻山羊在吃着肥嫩的綠草,麻雀在嘰嘰喳喳的爭吵着,彷彿在爲那棵最大的樹的佔有權而進行辯論着。隨着小路走,很遠你就可以聞到一股甘甜的味道,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條小溪,當我準備用手接着一些水來洗手時,一條魚一躍而起,在空中旋轉不久後便落入水中,濺我一身水,讓我感到既有些喜悅又有些無奈。

秋天的故鄉是淡酸的,許多樹葉早已凋零,落在地上鋪出一張巨大的金圍巾,又有點像兩隻金鳳凰在聞歌起舞。麥子這時有許多已經成熟了,而有的卻害羞的含苞未放。農民們不辭辛勞地收割着。真是一派熱鬧的秋收景象!

冬天的故鄉是苦澀的,一片茫然,萬物都毫無生機,讓人感到十分悽清,可在其中,一棵高傲的雪松在中間矗立着。面對沉甸甸的積雪和迎面而來的冷風,它毫不畏懼,依然筆直的矗立在那兒,就如守護邊疆的戍邊軍戰士一般,忠於職守。

故鄉的味道是多變的,可只有這樣纔是故鄉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9

於那遙遠的江南,於那東甌國的故地,有令人魂牽夢繞之地,那即是傳說中的鹿城——溫州。

於甌江兩畔,自新石器時代晚,便有先世棲息於此,故我等溫州人世世代代於此繁衍生息。而我堂堂溫州只是立式悠久邪?不然。俗話言美:民以食爲天。峨峨溫州自古以來即是美食集聚之地,如魚丸,魚餅此類海產品製成的小吃便是遊客口中的常客;而甜品之類者更是數不勝數了,例如矮人鬆糕,雙炊糕等。此類美食令人見了就垂涎欲滴,一臭而覺腹空,二品則覺食他物卻索然無味,味同嚼蠟一般。食品美味可美若如此!

話回魚丸,乃是馬鮫魚之血肉攪合溫州人民之勞動與智慧而作。純手工製作,食時,魚丸形散而味不散之感令人味蕾歡欣雀躍。常有人問,此類乃是用魚製作而成,有腥氣否?答案必是否定的。爲何?因爲此腥氣早已在製作者的數次擰攪,揉塑中消散了,僅留一絲“海的味道”,而保留了那一份真。這也恰恰證實這溫州人民恪守本分而積極進取的精神,而心靈手巧的能人又將這精神融入其中。

在溫州,甜品雙炊糕可出了名的美食,而李大同的雙炊糕則是這些爭奇鬥豔的雙炊糕中,那隻獨秀的紅杏。這雙炊糕雖然只有這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塊,但是,其製作工序卻並未如常人所想的簡單。這雙炊糕是以糯米爲原料製成的,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皆宜。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將糯米與鐵砂一起炒制,這樣做成的雙炊糕纔會更軟,更香,更有嚼勁,筆者寫此篇至此,口水早已囤積!捏一塊雙炊糕放在嘴裏細嚼,口味香甜,糯米細膩軟韌。人皆言港版滿記甜品獨步天下,我不以此爲然,溫版“滿記”有過港版而無不及,吾深信,溫州甜品終有一天可以走上世界的舞臺!

我嘗於他鄉他地見過這溫州小吃,但總覺的,只有家的味道纔是最棒的,因爲,溫州是我的家,我愛溫州。

小吃,因愛才美味。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10

“媽,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別沒事就打電話,我在寫作業。。。。。。吃的什麼 不用帶了,先掛了!”掛斷在老家的媽媽打來的電話,突然感覺,脖子空蕩蕩的,不由得感嘆——故鄉的窗戶又會散出怎樣的味道......

嗅覺之旅。沒有酒香飄揚,沒有魚肉之腥,有的只是淡淡的菜香,可這香,在我心中卻遠勝過春日那繁花之香,香的樸素,香的真誠,香的難以忘卻。

香味兒從鼻孔透入,竟不怕阻礙,直衝入腦海,直衝心靈。故鄉那嗅覺之美!

味覺之旅。一碗牛肉丸緩慢落在桌前,使童年的我眉開眼笑——一粒粒不大的牛肉丸在湯裏遨遊,墜入口中,沒有半點腥味,卻有那牛肉淡淡的肉香在口中散開。慢慢咀嚼,肉丸裏飽蘊鮮香的湯水在口中迴盪,淡淡菜香也斬漸顯現——我非常震驚,問外婆肉丸怎樣醞釀如此之多的鮮香卻沒有腥味?外婆只是笑了笑,那皺紋中似乎也飽含色彩,只是如今忘了味兒。故鄉那味覺之美!

“鄉”味之旅。不管是心中的鮮香,還是口中的幸福,在一碗飯,一盤菜中都能體現,這就是香味兒。掛斷電話後沉思許久,決定出們吃飯,走過一家店,同樣的香味兒從裏面飄出,先是驚喜,再是失落,因爲那香味兒沒有鄉味,同樣的牛肉丸,卻腥味四溢。

在童年時,我以爲鄉味,就是飽蘊香味的菜,現在仔細去想,卻發現是菜中的`香味飽含着鄉的味道,一時,我的神情有些恍惚,看了看被掛斷的電話,不經後悔——一通電話,一語之間都飄揚着鄉味兒,可是卻被一否斷絕。望着天空,發現雲朵把太陽遮蓋,認真回想,卻記憶不起那充滿鄉味兒的香味,學業的繁忙成爲了我與家鄉的阻礙物。那是獨一無二的鄉味,那是獨一無二的故鄉。故鄉那“鄉”味之美 !

突然感覺,心靈空蕩蕩的,肉丸之鮮美 ,飯菜之鮮美,在這一刻從心靈消失,悔恨不已,卻無可奈何,想要打電話,卻沒有力氣去拿起——我卻少了故鄉的記憶,忘卻了故鄉的臺階,也就沒有故鄉的力量去拿起。

那故鄉的味道!那鄉味的飄揚!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11

小橋流水,多麼美麗而詩意的景緻,而你——老橋,就是故鄉的代言人了!

你靜靜地臥在水面上,蒼老的身影倒映水中。老橋,你宛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閱盡人間滄海桑田,看清世間千變萬化。

我緩緩走向你,伸出手輕撫你蒼老的肌膚,你的皺紋一層疊着一層,我彷彿感受到了那來自遠古的氣息。蝴蝶頑皮地停在你的身上,爲你蒼老的身體增添了幾分靈氣。魚兒在水中嬉戲,時不時還會躍出水面,濺得你滿身水珠。你只是朗聲笑笑,看着那些可愛的魚娃娃淘氣頑皮,心裏高興得不得了。鳥兒們也不甘示弱,停在你的肩上,爲你唱着一支支婉轉動聽的曲子。你在風中,笑得更開心。

微風拂過,身旁的小草輕輕地撫着你堅硬的身子,花兒努力地散發着淡淡的花香,那香味兒沁入你的心扉,你輕輕地嗅了嗅,滄桑的容顏上增添了幾分韻味。

最可愛的要數那些孩子,老橋你最喜歡孩子了。孩子們特別淘氣,在你那已駝起的背上跑來跑去,從這頭奔到那頭,又從那頭跑回這頭。橋上四處洋溢着他們歡快的笑聲。可你一點都不惱,孩子似的樂呵呵地笑!

農民辛辛苦苦勞作了一整天,蹲在你身旁,歇歇腳;你用身子撐着他們的背,讓他們的疲乏瞬間消失。

歸鄉的遊子赤足在橋面上行走,撫過你千年的滄桑。你承載了多少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你解除了他們濃濃的鄉愁,厚重而真切。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你挺立在這寂靜的鄉村,品味着自然之美與風俗人情。你承載了無數花兒的香,可愛孩子的笑聲,晚歸農民的休憩,遊子的思鄉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感謝我與你相遇,感謝你爲我上了人生的一堂課。故鄉的老橋,你深深住在我的心底。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12

重慶是我的家鄉。家鄉的味道是山間升起的一縷縷炊煙,是竹筒裏飄出的一絲絲清新,是老屋院內爽朗的笑聲,是田間地頭引人的神祕。

重慶多山,滿山遍野的竹林終年翠綠,清涼的晚風在竹林間穿梭,捎來淡淡的竹筍的味道。它不是江南園林中柔弱的秀竹,它挺拔高直,餐風飲露,渾身上下蓬勃着讓人欣喜的野性美;它不是櫥窗幾臺上的精緻的竹雕,它自然舒展,柔韌矯健,用它做成的竹簍是人們最樸實的夥伴。

推開吱吱呀呀的木門,嬉笑着和門內的人打招呼。饞嘴的看家狗“胖胖”搖着毛茸茸的尾巴跑過來,這時開飯了。奶奶端來熱氣騰騰的湯圓,安詳的笑容盪漾在輕輕起伏的皺紋上。桌子那邊,爸爸大聲招呼着大家夾菜,爽朗的笑聲灑滿小屋。我和表哥無心吃飯,夾起一塊肉來逗“胖胖”。胖胖先是拼命搖着尾巴,等了好一會兒,終於不耐煩了,“汪”地一聲大叫,嚇得我和表哥手一鬆,肉掉在地上。我夾起一塊煎得金黃的不知名的糕點,差點把牙粘掉。爸爸哈哈大笑,幸福的味道正在陽光裏瀰漫……

家鄉的味道還有些神祕。菜畦間的“苦草”,總是有着類似艾葉的濃烈的藥草味兒。我認識它,葉子像寶塔一樣排列,爸爸告訴我,它是可以止鼻血的,我總想試一試。爸爸說,晚上山間有一種叫做“魑魅”的怪物,瞪着綠瑩瑩的眼睛。我問晚上去背白薯的奶奶,這是真的嗎?奶奶點了點頭,嘴角抿得緊緊的,好像白薯就是“魑魅”。那年我五歲,白薯在我的眼中,變得很神祕。

家鄉的味道,是水潭邊橫行的大河蟹,是與表哥分享的水煮魚一半,是姑媽親手製作的辣豆花,是奶奶千里遙寄的薰臘腸;家鄉的味道,它如同“霧鎖山頭山鎖霧”的輕柔,家鄉的味道,它如同“天連水尾水連天”的神祕……

哦,家鄉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13

故鄉,輕輕合攏手中的名著,嘴裏淡淡地呢喃着

魯迅眼中的故鄉總是美好的,卻似又蒙着淡淡的迷離與眷戀。故鄉,對我這個十幾歲的少年,仍是一團朦朦朧朧的霧氣,仍未成年的我,必然,對故鄉的情感是單純的,不可能似魯迅的深沉。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故鄉,愈來愈多了幾分依戀。我記憶中的故鄉,呵呵,說似好笑,可它一直根深蒂固地佔據着我心目中故鄉的味道鹹菜黃魚湯

乾淨雅緻的盤碟,又大又鮮的黃魚,細碎點綴的鹹菜那騰起的熱氣,一如記憶中的那樣暖

幼時的我,住在外婆家有一段時間。外公,是鄉里小有名氣的捕魚好手。那時候的他,每每出海回來,手裏總要拎着幾條新鮮透亮的

海魚,其中不乏故鄉舟山特有的野生黃魚。外公一手持擔,一手牽着我的小手。後面是外公牧魚的大海,起伏的波浪,透着魚腥味的海

風,藍藍的天。前面是嫋嫋升起炊煙的小村落,外公的家。我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注視着綠色網袋中的戰果,笑眯眯地對裏面的大黃魚

打了個招呼:鹹菜,黃魚外公明媚的笑容似西際漸沉的璀璨一般,夕陽,餘暉靜靜地跳躍在黃魚的周身,折射金色的光輝回家

後,餐桌上便多了一道美味可口的鹹菜黃魚湯

夜晚,一家人圍坐小園桌,望着綠的深沉,黃的耀眼,還冒着熱氣的鹹菜黃魚湯,我張圓了O型小嘴,夾起筷子,撅撅小嘴,鮮味直透心肺!嘗着新鮮細嫩的佳餚,耳聽外公牧魚的驕傲,鼻腔縈繞着鹹菜黃魚的馨香。故鄉的味道呢!

那一年,十二歲的我與父母外出遊玩,夜色,三人一起走進了一家海鮮館,服務員熱情地端上了一碗鹹菜黃魚,我的嘴角染上了一個可人的弧度,細細品嚐着。可一入口,我皺皺眉,這哪是我家鄉的鹹菜黃魚啊!此刻,身處異鄉的我,心頭驀地竟涌起了外公那親切的笑臉,無法言喻的自豪!故鄉的味道呢?

鹹菜黃魚

記憶中,

零零星星,

溫馨地流淌着,

哈!

故鄉的味道呢!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14

每年過年,我和大哥一家、二哥一家都會回姥姥家。

我的姥姥家坐落在營口水源,每次一到姥姥家,姥姥、姥爺都會熱情的把我們帶進屋。那時,已經是黑夜,我們這個大家庭會坐到一桌,吃團圓飯,把一年發生的趣事說出來,大家在餐桌上吃着、笑着,吃完飯,我們舒舒服服地躺在燒好的炕上甜蜜地進入夢鄉。

第二天早上醒來,姥姥、姥爺早已不見了蹤影,我想,定是給我們準備早餐去了。果然,當我們穿上衣服,洗漱完畢的時候,姥姥、姥爺回來了,手裏拿着買來的油條、豆漿。我們熱熱鬧鬧地吃完了早飯,我一下子蹦起來,終於可以去找我的小夥伴了!

走出大門,來到朋友家的院子裏,一股臭味飄了出來(院子裏養着些小動物),我們一點兒也不嫌棄,因爲這是我們小時候的樂園啊。小時候,我們在他們家屋子裏做遊戲,在院子裏打槍戰,在街上你追我趕,這些都是我們美好的回憶。

這時,朋友出來了,說;你怎麼來了,我可想死你了,你上次一走,到現在也有好幾個月了吧,走,我們買炮去玩一玩,我們兩個愉快的奔跑在充滿炮煙的大馬路上。到了商店,我們整整買了一大袋炮,心想,這下,我們可有的玩了。

回到姥姥家,我們找出陪伴着我們好幾年的小鐵盆,把炮放在鐵盆底下,這種玩法我們叫做“躥天盆”。我們還能把炮埋在地下,我們叫“土地雷”。最危險也是最好玩的,就是把炮拿在手上將其點燃,再將它扔出去,我們叫它“丟炸彈”。每當媽媽看到我們在“丟炸彈”時,都會出來說:“不要這麼玩,要玩就好好玩,不玩就進屋。”我們這才收手。

這裏有我們最熟悉的味道,那是團圓飯的味道,是炮煙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故鄉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600字左右15

呱呱呱、呱呱呱……一陣陣青蛙的鳴叫甚是熱鬧,我和父親去河地裏捉青蛙。

太陽剛剛跑下山不久,天上的星星已經眨着閃亮的眼睛了,月亮的光芒灑在河面上,眼前是一片片銀色,我的心情也爲即將到來的美味而激動着。

風靜靜地吹着,父親的手裏拿着一柄長長的叉子,像史前的獵人一樣,安靜中透露着勇猛。一個個小青蛙呱呱地叫着,它們一定不知道今夜是它們生命中的最後一晚吧!我看見了一個,用手電筒照着它,父親用長叉直叉下去,在呱的一聲鳴叫後,它被迫將自己獻給了人類。就這樣,一來二去,我們抓了幾十只,裝滿一包就回家了。

到了家,就開始進入宰殺程序,我拿出一個,它的神經反應還在不停地抽搐,我有點怕,怕小青蛙晚上會來找我算賬,想到這裏我不由嚥了一口唾沫,再看看袋子裏一個個遍體鱗傷的青蛙,似乎更怕了。

媽媽開始烹飪了,一陣陣肉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剛纔的恐懼已經被香味衝的煙消雲散,心裏只有青蛙肉、青蛙肉……我已經沉迷在對美味的渴望中無法自拔了。

青蛙肉做好後,我迫不及待動起了筷子,吃下第一口,好像春天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非常溫暖;吃下第二口,像夏天我打完球,喝了一口檸檬水;吃下第三口,那感覺就像秋天媽媽給我做的棉襖一樣暖和;吃下第四口,心裏如同冬天別人送給我的一杯奶茶一樣溫馨。

父親倒了一杯白酒,自己一個人躺在椅子上想心事,我呢?興奮地在小桌前吃着香噴噴的青蛙肉,我愛上了這種香味,也愛上了故鄉的味道。

可憐的青蛙,獻出了自己的身軀,讓我的肚子得到了滿足。後來,我又查閱了相關資料,青蛙是益蟲,不應該成爲我們的盤中餐,我意識到了我們的做法是錯的,以後我再也不會吃青蛙肉了,就讓青蛙肉的香味成爲我難忘的故鄉味,永遠珍藏在心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