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不驚擾纔是尊重

一文友喜歡古幣,他的理論是:你們陝西隨便抓一把,都是古董啊。我就跟來城裏的大姐說,你留意一下,看村裏有啥麻錢之類的。

議論文:不驚擾纔是尊重

兩個月後回老家,大姐很是高興。她說:“你看,給你稍微找了一下,就找到了這麼多。”大姐取出的玻璃瓶子裏的確有些麻錢,卻是鋥亮的`。見我困惑,大姐解釋道:“找到時都生鏽了,我專門找來砂紙好好打磨了好些天,才都磨亮了。”

回城後將那幾枚古幣寄給了文友。他很是遺憾,說鏽色纔是古幣最美的顏色。

於是這幾枚古幣的欣賞性,因爲大姐的殷勤而打了折扣

不理解的殷勤,就是一種傷害。不驚擾纔是尊重,尊重就不至於失去。

跟兒子去成都的杜甫草堂,兒子游完後慨嘆道,杜甫家裏真有錢啊,這麼大的院子,想住哪就住哪,咋還說“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兒子邊看邊搖頭。

我解釋,這是今人在草堂的基礎上反反覆覆擴建,纔有了這麼大的規模。

兒子瞪着眼睛問我,那多沒意思,就感覺不到杜甫身處草堂卻心繫蒼生了。

我,無語。

我們在使勁將杜甫草堂做大做輝煌的時候,理解杜甫了嗎?我們非但不理解,定然也驚擾了他。誰說杜甫草堂不像那幾枚可憐的古幣?

德國的海德堡老城,迄今爲止,大半坍塌,雜草滋生於牆壁與屋頂,昔日的金碧輝煌需要仔細尋找揣度感受才能依稀辨認。對於古蹟,任其破殘不加修復,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理解與尊重。

海德堡是什麼?誠如席勒說過的,海德堡已不是海德堡。因爲海德堡瀰漫着一種氛圍,聚集着一種精神。

理解,纔不會驚擾;不驚擾就是尊重;尊重就不會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