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境與希望的話題作文

【參考文章一:絕境與希望】

絕境與希望的話題作文

《聖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旅人在沙漠迷途。其中一人去找水,留下槍給另一人,讓他每隔一小時鳴一槍以指引自己歸來的方向。六小時後,眼看同伴回來的希望渺茫,持槍者把最後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頭部。而此時,他的同伴正捧着水往回趕……

我深感遺憾,爲這故事,更爲有同樣悲劇不停上演的現實。阮玲玉、三毛、海子……還有許多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人,他們都覺得自己處在了某個走投無路、孤立無援的境地,於是,他們用不同的方式選擇了同樣的結局。

的確,在人們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會很容易地把自己投入一個臆造的所謂“絕境”中。然而,誰能爲“絕境”劃一個明確的界限?誰又能確定處在“絕境”中就沒有任何轉機?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在絕境中爲自己找到一個出口。

在絕境中尋找出口,首先要始終堅信希望的所在。如果走在沙漠裏,就告訴自己前方有一片綠洲;如果處於黑暗中,就告訴自己前方有一座燈塔;如果正飢寒交迫,那麼,請告訴自己,前方一定有一縷炊煙。生活原本就是一個時常會冷場的玩笑,沒有人可以一直微笑。只是,有的人哭過又笑了,有的人哭後就再也笑不起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米勒爲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藝術,放棄了藝術的金錢,以致一度陷入了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但他並沒有在絕境中退縮,而是去了鄉下,在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家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播種者》《拾穗者》便在絕境中誕生,米勒的藝術獲得了新生。

在絕境中尋找出口,更要用心探尋希望的所在。希望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卻是隱蔽的,發現它需要超凡的智慧和勇氣、過人的耐心和意志。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絕境中激發出蓬勃的創作慾望,雄渾悲壯的《第九交響曲》響徹了幾個世紀而綿綿不息;梵高,在失去親人與朋友理解的孤寂絕境中煥發出絢爛的生命之光,火一樣的《向日葵》開放了幾百年而經久不衰;馬克思,在“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後地誹謗他、詛咒他”的絕境中高昂着奮發的鬥志,《共產黨宣言》終於擊破了歷史的陰霾。他們都是智慧和勇氣的`化身,更是耐心和意志的明證。

人類前行的歷史恰似在荒野中前進,隨時可能陷入絕境。但請相信:黎明,終究會衝破黑夜的封鎖;雨露,終究會滋潤乾涸的大地。用人類自身的力量一定能找到光明的出口!

【參考文章二:絕境與希望】

沒有一種挫折是伴着微笑而來的,但有一些挫折卻可以在微笑中被征服。有人窮盡一生都無法從挫折的陰影中走出來,那是他們忘了:要用一顆平靜的心去微笑。

千百年前,老子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之所以能相互轉化,是要有一定的條件,那就是用樂觀支撐而起的一種永不放棄的心情。

十九年忍辱作俘可以算是一種挫折,但是,勾踐卻終於憑着堅韌的毅力東山再起。因盡忠直諫而被受以宮刑可以算是一種挫折,但是,司馬遷卻憑着非凡的意志完成了曠世大作《史記》。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挫折,有些人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是因爲他們面對挫折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用正確的心態將之轉化爲激勵自己成功的動力。

韓信命人背水佈陣,結果反而出奇制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有一種超越自我的潛能,而這種潛能往往在身處絕境時纔會被激發出來。但這並不表示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如果沒有一顆安靜的心去思考,很多人往往會選擇放棄。

孫臏不幸喪失了髕骨,卻因自知和自信而不曾放棄。他自知形體的缺陷不會影響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他自信總有一天可以用君子之行替自己討回公道。最後,他終於成功了。

沒有人有義務在任何時候都幫你一把,也沒有人有必要在任何時候都以你爲重,人生是自己對自己負責。只是很多時候,外界的因素會對人產生干涉,使人不自覺地對其產生依賴。真正能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可以丟棄這些依賴,而靠自己實實在在努力的人。

要做到直面危機而臨危不亂,談何容易又何其簡單?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後生”,這裏包含的玄機甚深,扭轉死與生的強大力量的源泉,是一份樂觀沉着的心態。

始終微笑着面對生活吧,生活也終將將同樣的快樂賜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