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與快樂作文精選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知足與快樂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知足與快樂作文精選10篇

知足與快樂作文1

春秋時期,老子在《《道德經》第46章中曾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戒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知足,恆足矣。但是有人卻把這種知足當作滿足,安於現狀,甘於平庸。所以,我認爲,在這個世界上,不知足者。方能常樂。

古有:“登東山而小魯,當泰山而小天下。”當你登上東山時,你只會看到一片小天地。這時,如果你安於現狀,停滯不前。就只會如“一井底之蛙”,一般,目光短淺。但是,如果你不知足,登上泰山後,你就會看到世界是多麼的渺小。在東山上看到的那片小天地是多麼地微不足道。

“滿招損。謙受益。”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時,積極理政。發展經濟,如果當時的他安於現狀,滿足於當下,哪來的經濟繁榮?哪來的統一文字?正是因爲他不知足,纔有了大秦王朝如此輝煌的歷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陰溼通仄的天牢裏。燈光如豆,明明暗暗的映照在忍辱負重的偉人身上。一個亙古傳奇的夜晚。一個曠世艱難的抉擇。司馬遷,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裏。附身與堅忍執着的陽光中。成就了一曲千古絕唱。正是因爲他不知足,才譜寫出了千古流傳,廣爲人知的《史記》。爲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樣不知足的人,不正是奮鬥中的我們應該學的嗎?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爲了解決億萬民衆的糧食問題,培育出了秈型雜交水稻,然而,他仍不知足,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探索,又培育出了更爲優良的海水稻,創造着一個個世界奇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如果袁隆平知足,就不會有這一項項的研究成果。

知足者,目光短淺,知足者,固步自封,知足使人愚昧。

我們是一片未知的空間,不知足者,常樂,成樂者,不知足。

知足與快樂作文2

在生活中,有一些事,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無法做到。有些人,就因此整日悶悶不樂,一臉愁苦,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導致了更多的失敗。他們卻看不見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受不到努力過程中的收穫,導致了生活幸福指數下降。因此,我們要學會知足。

拿破崙建立帝國後,連年征戰,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而他卻不知足,進軍俄國卻大敗而歸。元氣大傷,國勢因此轉而向下,奠定了最後的“滑鐵盧”事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滿於現狀,焚書坑儒,強徵壯丁,暴政苛稅導致人民揭竿而起。最後被_了政權。不知足的人總是在野心和慾望下盲目自信,最後落得一身名裂。

陶淵明一生雖沒有品嚐過什麼山珍海味,也未曾體驗過玉盤珍饈,一直過着粗茶淡飯的簡樸生活,但他知足快樂。他將一切看輕了,將心中的慾望放下,寄情于山水之中,才擁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心境。收穫了一種釋然的輕鬆和快樂。

古如此,今亦然。

如今這麼多的貪官,他們本有着不錯的收入,可仍然不知足。他們一面大手大腳的花着不屬於自己的錢,一面心驚膽戰的提防着,喪失了原則,也丟失了快樂。最後事情敗露,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這都是貪婪的後果,如果不會知足的話,人的慾望是總也滿足不完的。所以懂得知足纔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它能使你的內心平靜。使你在渾濁的官場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擁有一顆純潔的本心。

當然,這裏的知足並不是要去除所有的慾望,丟棄上進心,而是要丟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堅持每天達到一個小目標,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自己已堅持走了很遠,在知足的快樂中走向了成功。

人生難得幾何歡,智者善於把握現在,珍惜已擁有的,珍惜眼前,去做一個知足常樂的人。

知足與快樂作文3

“知足常樂。”老子《道德經》中說“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告訴我們學會適可而止,知足常樂,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

一個懂得知足的人是最容易快樂的人,因爲他不論處在什麼樣的困境之中,都會得到滿足,從而使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愉悅,爲自己撥開一片陰霾,照射進一束束陽光,讓自己汲取日光的精華,使自己昇華爲高素質人。

顏回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在《論語·雍也》中稱讚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爲何顏回能在簡陋的環境中活出高尚的人生,那是因爲他懂得知足,懂得不去貪婪,儘管居室簡陋至極,但他“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同樣身處陋室,但從不消極的淘,潛在知足常樂之際誦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滿足……古人人們以自己爲爲後世鐫刻出知足常樂的畫像。

但知足並不是只停滯在得過且過的現狀,而是懂得慾望會迷失自己,懂得控制自己,不讓私慾氾濫成災。獅子大張口得來的只是滿嘴的空氣與灰塵,商家想要爲自己謀取更高的利益,最後會有賠本的風險。

豐特納爾說:“幸福的最大障礙就是期待過多的幸福。”所以我們要學會知足,以佛系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不要讓慾望成爲通往幸福路上的攔路虎。

懂得知足,纔會時常快樂;懂得知足,纔會少卻煩惱;懂得知足,生活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纔會消散。人人都知足常樂,社會會因此變得和諧美好。

知足與快樂作文4

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什麼或者你是什麼人,而在與你正在做什麼。幸福不在於擁有金錢,而在於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激情。

朋友,請問:你,幸福嗎?你幸福或者不幸福,幸福都在你身邊不悲不喜;你或悲或喜,幸福都在你手心不來不去。抓不抓的住那是你的事。

朋友,你開心嗎;你開心或者不開心、那這天你還要過嗎、還想迎接明天嗎、你該怎樣樣對待明天?明天是無辜的,它並不是爲了你一個人存在,它顧不上你,所以你不能去怨它。就應是你去掌握它,去感受它,那麼你會有不少的收穫。擡頭望望天空,有時候雲來雲去,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是萬里無雲,也不是每時每刻都是白雲團團。就像我們的生活,它並不是事事稱心如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學會看開,才能沒有那麼多不順。既然明天它顧不上你,那你就去抓住它,去駕馭它,給自己創造奇蹟,世上沒有運氣這回事,運氣這事只但是是一個逃避抱僥倖的心理。

你開不開心幸不幸福,是在與你身邊的人開不開心幸不幸福。只要你把你的開心和幸福分給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那麼你會發現,其實你比他們還要開心還要幸福,別那麼自私,大家好纔是真的好,大家開心纔是真的開心。讓周圍的氣氛都活躍起來,讓分子運動越劇烈,好把開心都傳給每一個人。那麼幸福就真的能夠繞地球兩圈。

每個人的幸福都是自己的締造者,不要去想自己沒有的,多想想自己有的,你會發現其實你很幸福,要學會知足。

一個知足的人生活才能美滿。

知足與快樂作文5

知足是一樣寶貴的心靈財富,是轉憂爲喜的的法寶。

記得有一次在書本上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位國王即使家財萬貫,佳麗成羣,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但他仍然不快樂,天天都是煩惱重重,因爲他不知足。於是有一天,國王出去尋找快樂,他來到了一個偏僻而荒涼的小村莊,一個赤腳的農夫正哼着歌快樂地走過來,國王很不解,問:“你那麼窮,連鞋子都沒有,爲什麼還會那麼的快樂呢?”農夫回答道:“曾經我因爲沒鞋子穿而苦惱,但後來我遇見了一個斷了腿的人,我發現我根本沒有理由因爲沒鞋子穿而煩惱。做人就應該知足常樂。”

一個人要有知足的心態,才能過好每一天,與其煩惱重重,皺着眉頭想自己是多麼的差勁,還不如停下來回頭看看,或許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知足,是一種心態,臺灣著名漫畫家曾說過:“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如果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會感謝它是大的……”

知足,不是沒有了崇高遠大的追求而一生碌碌無爲,而是要懂得感恩,感謝上蒼現在給予我們的一切。因爲知足,所以快樂。

樹,因爲雨的滋潤而快樂,它沒有期盼得到更多。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無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是因爲快樂而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愚昧的人在努力的尋覓着昨天的快樂與未來的幸福,去往往將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遺忘了。擁有了,卻仍然不知足;得到了,依然不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其實,知足常樂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幸福和快樂,它沒有任何的束縛,也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只需要一顆簡單的心。

知足與快樂作文6

我們都是生命的過客,每個人都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妨站得高一點、走得慢一點、看得遠一點,對有些東西看得淡一點,知足常樂。

知足是生活的智慧。林逋感慨道:“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這正是爲什麼乞丐可能因爲多撿一個塑料瓶就會感到快樂,而富豪很有可能只因爲少掙了一元錢而心情鬱悶。貧困的悽苦並不妨礙乞丐簡單、滿足的快樂,而更爲富有的富豪卻總是不知足而糾結不已。知足讓每個人的世界觀都能發生改變,而它卻是快樂的翅膀,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翱翔。

知足使自己快樂。生活的智慧正是讓我們做好任內的工作,不要過多地摻合外面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欲而不制止,使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沒有過多的慾望,生活的快樂也會因知足而更簡單純粹。

知足是精神的智慧。“智者樂山山如畫,仁者樂水水無涯,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陶淵明,歸隱山林,醉心山水的豁達與情懷又有幾人能比?他不渴慕功名利祿,不掛懷朝廷紛爭,更不在乎凡俗的世事,僅僅滿足於山水之間,與酒和茶作伴,達到了“出世”的境界,知足常樂,無慾無求。

精神的智慧讓我們能從點滴平凡的事中體悟快樂。“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在紀昀的生命中一直秉承着這樣的處事態度,一生中心意順遂,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品出滋味與樂趣。知足常樂,也是讓我們要滿足於點滴小事,放大點滴快樂。

知足是靈魂的香味,是山窮水盡後的“柳暗花明”,更是灰暗天際中的第一縷曙光,能讓平淡坎坷的生命充滿希望與歡愉。讓我們簡單地生活,不失真善的本性。知足,方能常樂。

知足與快樂作文7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不能只抱怨壞的那面,卻忽略了好的那面。我們要努力向好的那面去看,學會知足。

學會知足,方能成大事。

法布爾曾有一段時間被他的科學研究所困擾。生活狀況日益貧困,科學研究資金不夠,項目又尚未完成,種。種事業、生活上的困難使他被困於黑暗。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終於明白了,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要自己專注於自己所力所能及的,學會知足,就算項目未完成,那自己的人生也不會留有遺憾。

於是,他又重燃了鬥志,最終成爲科學領域一顆璀璨的明星。

試想,如果當初法布爾未能認識到“學會知足”的重要性,仍然徘徊於“”的門前,那他就不會有後來的覺悟,就不會在科學領域內開拓出一片耀眼的領域。

可見,學會知足,方能成大事。

又所謂,知足者常樂。

我們的一生猶如一條漫長的道路。有平坦開闊的大路,有崎嶇的羊腸小道。

但當我們行走於大路上時,不要再抱怨路邊沒有美景相伴了,因爲你已經擁有了一條足以讓你心情愉快的道路了;當我們漫步於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時,也不要埋怨道路的坎坷了,當你轉身,你會發現一路的美景始終伴你左右。

終究是一條路,無論如何,你也得過。開心得走,不開心也得走,何不學會知足,多看些美麗的風景,讓自己開開心心地走過這一生呢?

正所謂,知足者常樂。

每個人都是如此。 

知足與快樂作文8

我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知足常樂這個成語,我們每個人應該懂得知足,因爲這樣我們才能夠享受快樂。如果我們不知足的話,那麼我們就會誕生出無限的慾望,慾求不滿,總是在追求而不享受當下。有的人喜歡傷春悲秋,也有的人喜歡享受當下。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應該做到的就是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這樣才能夠知足常樂。不要懂得失去之後纔會後悔。不知足者經常會悲憤,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如果我們不知足的話,那麼到最後受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個人。因爲我們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就會讓自己產生鬱悶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雖然說追名逐利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的夢想,而甚至是目標。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追逐自己夢想的過程中喪失了自己本應該享受的快樂。即使到最後他們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或者是目標,但是我相信這部分人也是不快樂的。許多人爲了自己的名利,放下了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但是等到他們收穫名與利之後,才發現自己是珍惜的,就是自己曾經放棄的這些。

等到他們明白的時候,才發現時間已經很晚了,也已經回不到自己當初的那段時間了。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不要不知足,否則的話只會讓自己後悔。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想想自己現在擁有什麼,多知足,同時這樣也會讓我們快樂起來。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在追逐目標的時候,也應該享受當今的生活,享受自己身邊的一切。不要爲了所謂的目標就去拋棄自己所擁有的。多抽出時間看看自己身邊所擁有的一切,這樣我們纔會更加的快樂。

知足與快樂作文9

古人云:“知足常樂。”我們從小就被長輩灌輸這樣的理念。那麼,何爲知足呢?“知足”就是止步不前,安於現狀,是甘於平庸。相反,“不知足”則是永無止境,不斷進取,是積極向上。

“滿招損,謙得益。”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就是因爲無數次的不滿足,所以無數次地改革,無數次地完善。倘苦秦始皇在打下韓國時就感到知足,就沉醉於酒肉林池之中,皇帝一詞又從何而來?中原大地又如何統一?又怎會有今天的中國呢?追求的過程是快樂的……儘管有坎坷有風雨,但我們總是在不斷前進着,即使是敗,也無憾。畢竟沒有哪段人生是一帆風順的。

英國新聞界的風雲人物,倫敦《秦晤士報》的老闆來斯樂輔爵士,在剛進入該報時他就不滿足於90元週薪這人人稱羨的白優厚待遇,當《年日郵報》已屬於他時,他還希望吞併《泰晤士報》,當然,他最終也實現了這個夢想。來斯樂輔向來看不起生平無大志的人,他曾問一個工作剛滿3個月的助理編輯:“你滿意你現在的職位嗎?你滿足你現在50元的週薪嗎?”當那位職員面帶自足神情,答覆滿意時,來斯樂輔立即將他開除了,並很失望地說:“你應瞭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滿足於50元的週薪而終止其發展的前途。”

一個不滿足於現狀,並且願意付出的人,才能鍛煉出鋼鐵般的意志。而安於現狀,且得且過的人,無論他現在有多麼輝煌,時間將抹去一切。只有永不滿足,美好的未來才能滾滾向前。

知足常憂,而不是常樂,“夜郎自大”“井底之蛙”以及魯迅筆下的阿Q不都是“知足者”嗎?而正是這“知足”,讓他們錯過了精彩的世界。

正也叔本華說過的:快樂的最大本質在於樂於追求。爲什麼樂於追求,因爲我不知足。

知足與快樂作文10

我曾設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宇宙中有一個黑洞,我在。裏面放東西,能填滿嗎?後來我找到了答案——可以。因爲黑洞也是空間,我們之所以覺得裝不下只是因爲裏面放的東西太少了,不能滿足黑洞的要求罷了。

後來,我有想了一個問題——如果我把黑洞無限縮小,那麼是不是隻裝進一個物品就可以裝進去呢?我仍然找到了答案——可以的!但前提是你要擁有縮小的力量。

黑洞的需求很大,那麼人的需求呢?是多少呢?

——他好像是隨着年齡長大的。難道他是一個“縮小”的我們嗎?

小時候,一根糖果就能滿足我們,夠我們開心很長時間;再大些,學校裏要買的本子,校服,書籍,筆,大概就是我們的需求吧;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漂亮的衣服,筆盒,髮飾才能讓我們滿足吧;或許在大些,我們所向往的便是要好好學習吧!因爲我們該長大了,也懂得了什麼叫做學習。

在此之前我所想的一切都是順順利利的,因爲我很會觀察自己。但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我的理想所需要着什麼呢?我怎樣才能填滿它並實現他呢?這好像是個難題。努力努力再努力?或許是這樣罷。但我又想到了一個很好的回答,父母。的支持與鼓勵!

我現在所有的需求就是父母陪我一起寫作業,在吃飯時很愉快的聊天,晚上。睡覺時來個親密的抱抱,因爲好久沒和母親一起知心交流了。

在此之前,我認爲需求是與年齡一起成長的,或許是罷,但我始終是不變的,—因爲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