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2017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蓆,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

李清照一剪梅2017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②。輕解羅裳①,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④來?雁字回時③,月滿西樓⑤。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⑥。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⑦。

字詞解釋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紅藕,紅藕花之簡稱,荷花亦稱藕花。此句似倒裝,即下文“蘭舟”的形容語。船上蓋亦有枕簟的鋪設。若釋爲一般的室內光景,則下文“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即頗覺突兀。玉簟:音diàn ,光華如玉的精美竹蓆。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③雁字:指雁羣飛時排成“一”或“人”形。相傳雁能傳書。雁之關於書信有兩意思:一是雁足捎書;一是羣雁的行列,在空中排成字形。這句用第一義,次句改用第二義接。

④錦書:前秦蘇惠曾織錦作《璇璣圖詩》,寄其夫竇滔,計八百四十字,縱橫反覆,皆可誦讀,文詞悽婉。後人因稱妻寄夫爲錦字,或稱錦書;亦泛爲書信的美稱。

⑤月滿西樓:意思是鴻雁飛回之時,西樓灑滿了月光。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員外》:“雁點青天字一行。”夏寶鬆斷句:“雁飛南浦砧初斷,月滿西樓酒半醒。”

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着。此句即承上“紅藕香殘”“蘭舟”來。

⑦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意思是,眉上愁雲剛消,心裏又愁了起來。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2]

原文翻譯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羣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創作背景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是一個首先要辨明的問題。根據題名爲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記》引《外傳》雲:“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有的詞選認爲,此說“和作品內容大體符合。

 

上片開頭三句寫分別的時令和地點;下片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迴應這三句。這些都是寫分別時情景,其他各句是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見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有的選本則認爲,“就詞的`內容考察,是寫別後的思念,並非送別”;開頭三句也是寫“別離後”的情景(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詩詞選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注》)。玩味詞意,比較兩說,似以後一說爲勝。首先,《琅嬛記》的記述本不可靠,如王學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傢俱在東京,明誠正爲太學生,無負笈遠遊事。此則所云,顯非事實。”何況《琅嬛記》本是僞書,所引《外傳》更不知爲何書,是不足爲據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應就詞句本身來尋繹它的內容、推斷它的寫作背景。從上闋開頭三句看,決不像柳永《雨霖鈴》詞所寫的“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那樣一個分別時的場面,而是寫詞人已與趙明誠分離,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次句中的“羅裳”,固明指婦女服裝;第三句中的“獨上”,也只能是詞人自述。至於以下各句,更非“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而是實寫別後的眼前景、心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