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

引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朝詩人王維在重陽節因思念家鄉親人而作,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上總有很多不足,下面是小編整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詩人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節日裏直抒胸臆,寫下此詩的。在教學這首古詩前,我已佈置學生預習古詩,查資料瞭解作者的生平和九月九日是什麼傳統節日,古人有哪些習俗,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藉助圖畫引導學生對詩中所描寫的景象進行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

我覺得本堂課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如上課伊始,我板書課題,並讓學生邊看我板書邊一起書空課題中每個字的筆畫,做到全員參與。

2、主體參與的形式多。如個別讀、齊讀全詩;讀詩句想象畫面。

3、課件的使用恰當、適時。本堂課使用的課件是我自己製作的幾張投影片,有文字,有畫面。圖文結合讓生對茱萸這種植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還有課文範讀,配樂唱。有助於學生感悟詩歌的意境。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板書設計很好,但出現得不適時。這說明課前準備還不夠充分。上課時沒能適時地調整好相關的教學環節。

2、沒有當堂指導背誦全詩。這也是教學設計上的一個疏忽。

3、我將教學重難點放在了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感情上了。使後面安排拓展的時間不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二)

爲了使我們小班的孩子能夠對於古詩也朗朗上口,也爲了更好的將我們小二班的班級特色——古詩融於一日活動之中,因此今天(6月10日)上午我在我們班開展了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以下是我通過這次活動的幾點反思:

首先在活動目標上,我制定了三點:1、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2、簡單地瞭解重陽節的來歷風俗以及古今重陽的不同含義。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熱愛之情。幼兒在通過活動後,雖然孩子們都能夠對古詩朗朗上口,但是在活動目標的完成情況上還是有所不足的,特別是目標二和三,對小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所難度的,再加上我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兩點活動目標完成的情況還不是很理想。因此在今後的活動目標制定上,還是需要更加的細心,針對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比較好。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亮點與不足:1、在活動中我結合了動畫視頻來進行教學,因此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而且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容,更加的直觀形象。2、由於知識經驗的準備不足,因此孩子對於重陽節都十分的陌生。3、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於幼兒來說是比較少見到的,因此教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而不只是一筆帶過,或者也可以通過知識經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4、在請幼兒來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喜愛之情時,大部分的孩子只能說:“我幫爺爺奶奶捶捶背”、“我幫爺爺奶奶擦桌子”等,比較沒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語言的詞彙量也是明顯的不足。因此在這方面還是需要老師在平時的談話活動或是課間活動中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回望這個活動,孩子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活動的氣氛很好,雖然在活動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但是整個活動流程還是比較順暢。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抒發了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之情。學習這首詩主要就是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上課伊始,我用談話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同學們喜歡過節嗎?你們知道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呢?今年的重陽節你們是如何過的?”喚起了學生對過節時團聚、開心的心理體驗。當學生們談得正開心時,過渡“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佳節的快樂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對比,使學生有隱約的情感體驗。

然後用“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感受王維的心情。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練習:同學們離開過自己的家和父母分別過嗎?我們班也有好多同學是從外地學校轉到我校來的,你們想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嗎?你們想不想遠方的小夥伴呢?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不少小朋友表示曾經到親戚家住過,少則兩三天,多則半個多月,所以小朋友說的時候都表達出了自己很想家,這時候,我提問學生:“王維離家多久了?”“兩年!”小朋友幾乎是喊着回答,“會多麼想家啊!誰能讀出詩人的感受?”有了情感的鋪墊,學生朗讀起來頗具深情,效果較好。這個環節的設計,我體會到了只有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種角色的互動,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真切地體會到詩人的情感。

在解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語言訓練:兄弟們思念王維麼,會怎麼說?這樣將會更清楚的瞭解詩的意思,使學生明白,每逢佳節,詩人思念家鄉的親人,家鄉的詩人也在思念詩人。這種雙向式的思維,增強了學生聽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