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孫權勸學》教案三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孫權勸學》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孫權勸學》教案三篇

《孫權勸學》教案 篇1

《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子停頓。

(2)、利用課文註釋讀懂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3)、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

(4)、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2、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開卷有益的主旨,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爲“樂知者”。

重點與難點

(1)、理解、運用文中的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4)、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自讀質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利用多媒體)

1、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2、播放動畫故事《司馬光砸缸》

3、顯示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據以上三則資料,提問:(多媒體顯示)

(1)、由這首歌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這首歌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我們能想到有關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麼,誰知道司馬光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同學介紹)

(3)、請哪位同學用現代漢語說說這則故事的意思?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這是師曠勸晉平公學習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中的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同時也說明,開卷有益的道理。

導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讚。對於孫權,也許我們更多的是瞭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孫權勸學》,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多媒體顯示課題)《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教案 篇2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爲:認爲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

《孫權勸學》教案 篇3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爲: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爲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爲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的

1、瞭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瞭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在課堂上通過聽讀,小組討論歸納出全文的情節,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的線索。

4、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重點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爲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爲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於孫權,我們瞭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瞭解他的其他方面。板書《孫權勸學》

2、簡介《資治通鑑》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註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鑑,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註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3、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1)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瞭解歷史。

(2)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品味語言

1、學生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進行對話,討論孫權說這些話,該以什麼神態、語氣說。

2、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麼語調,語速,讀出什麼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3、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4、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5、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說話訓練

1、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2、 當堂交流評點。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佈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好,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勞動,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繫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課前三分鐘 (學生講三國中的小故事)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三、正課

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老師範讀或聽錄音後,學生朗讀)

一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朗讀後合作討論理清課文情節,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3、課文註釋補充。 以打擂臺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各段落的重點詞語。

4、再次朗讀課文,、熟讀、讀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心情,語氣。

(1)"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鼓勵呂蒙求學。)

5、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解釋"吳下阿蒙"並造句。解釋"刮目相待"並造句。

板書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鬆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