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勸學的教學設計

第五、六課時

課文勸學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課文第三部分、總結課文、整理重點詞句。

一、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句中“神明”即“神靈”;“聖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這句譯爲:積累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於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後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爲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qiang,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於、因爲”、“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

~~全句譯爲: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於心思專一(的緣故)。

2、學生齊讀第三段。

3、教師出示問題:荀子在本段中強調了哪些優秀學習品質,除了運用比喻論證外還採用了什麼樣的說理方法?

明確:學生不難得出本段中強調的三種優秀品質——積累、恆心、專注,以及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4、拓展延伸:積累、恆心、專注,是一個人學有所成的三種關鍵品質,我們在

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培養和增強自己的這種品質。教師在此處設置“缺點曝光臺”和“優點展示廳”兩個欄目,針對這三種學習品質,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說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方面,進而激勵學生不斷增強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修養。

5、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板書}

積累(1) 積土、積水——積善 (正面)

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反面)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反面)

堅持(2)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正面)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反面)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正面)

專一(3) 蚓無……用心一也; (正面)

蟹六……用心躁也。 (反面)

6、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可以分爲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點撥:可分爲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後反面設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恆,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後反面設喻論述的。

7、本段主旨:學習知識必須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地積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心專一。

二、總結課文:

本文作爲《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爲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於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勸學》儘管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爲人們傳誦不衰。關鍵在於:

1、大量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闡明事理。(釋理通俗,形象鮮明)

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覆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後正,有時先正後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方法靈活(觀點突出,說理深刻)

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後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於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後反,有時先反後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3、結構採用“總—分”式。(綱舉目張,條理清晰)

4、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

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闢、筆勢雄健的特點。

提高自己(2個比喻)

學習的意義

改變自己(3個比喻) 喻證

學不可以已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5個比喻) 道理明白

積累(4個比喻) 具體生動

學習的方法、態度 恆心(4個比喻) 對比 深入淺出

專心(2個比喻) 論證

三、整理詞句:

1、通假字:輮,有,暴,知,生。

2、活用字:

①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爲輪。

②名詞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③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詞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③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2)介詞結構狀語後置 A 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B 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3)定語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4)省略句:輮(之)以爲輪

(4)固定格式: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爲“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海”中“無以”同此)

4、一詞多義

(1)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名詞)(2)蛟龍生焉(生長,動詞)

(1)騏驥一躍(一,數詞) (2)用心一也(專一,形容詞)

(1)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詞)(2)金就礪則利(銳利,形容詞。下文“蚓無爪牙之利”的“利”同此)

(1)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達,形容詞)(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智慧,名詞)

5、成語:青出於藍勝於藍、鍥而不捨、積善成德

四、課堂作業:

1、練習冊

2、背誦全文

課後記:本文多用對偶,夾用排比,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背起來難度不大;大量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闡明事理,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分析課文時,我注意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本文論述的學習意義、作用、態度、方法,並用以指導學生日後的學習。學生初中基礎不夠紮實,在一些文言知識的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